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 - 第 89 页

  王安石笑道:“方才与他争执了几句,他回家去了。”

  很是得意。

  宋神宗笑了笑,又问道:“先生在看什么?”

  王安石忙道:“臣在审查店宅务的账本。”

  宋神宗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王安石叹了口气:“问题不少,但是人人皆知,店宅务与私牙勾结,将朝廷的租公房以私屋租售,从中获取利益。”

  宋神宗稍稍点头,问道:“不知先生打算如何处理?”

  王安石重重叹了口气,“改是要改,至于是否追究他们的责任,臣对此倒是有所保留。”

  宋神宗好奇道:“先生向来嫉恶如仇,今儿怎么对他们网开一面?”

  王安石道:“因为这是朝廷默许的。”

  宋神宗稍稍点头,又问道:“不知先生以为该如何改之?”

  王安石道:“暂时还未有头绪。”

  宋神宗沉吟少许,道:“朕倒是有一策,不知是否可行?”

  王安石忙问道:“陛下有何良策?”

  宋神宗道:“以资格来论,将租公房租给那些勤劳、善良的百姓,而不是租给那些懒汉闲民,亦或者谁人的亲戚,以百姓交税服役的情况来获取申请资格。”

  王安石眼中一亮,道:“陛下此策甚妙啊!”

  宋神宗笑道:“我也是受到高人指点。”

  王安石问道:“高人?臣可认识?”

  宋神宗却是笑而不答,转而道:“不知先生对于司马大学士的建议是否认同?”

  王安石愣了下,问道:“陛下问得可是有关建房一事?”

  宋神宗点点头。

  王安石沉吟少许,叹道:“虽然臣有自己的看法,但臣也不否认,司马君实所论,亦是为百姓着想,也未尝不可。”

  这事他已经打算不与司马光争,毕竟这不涉及到他的核心诉求。

  宋神宗欣慰道:“朕也有打算再拨一些地出来,建造租公房,一来可以帮助百姓,二来,也可警示那些富绅,朝廷并不希望房价上涨。”

  “陛下圣明。”

 

 

第六十四章 乐极生悲

  帝王的首要任务,始终是维护自己的统治。

  而目前神宗面临最为棘手的任务,就是这财政问题。

  说是三冗之祸,但冗兵、冗官造成的后果,就是冗费,可见三冗是全部反应在财政上。

  说白了,就是钱。

  宋神宗最初是更偏向于王安石的建议,既然卖房这么赚钱,那朝廷为什么不自己干,比起那些为富不仁的奸商,朝廷是更有分寸的,还能够抑制房价上涨。

  这个逻辑是没有一点问题。

  可最终宋神宗还是采纳了张斐的酒后之言,就因张斐的一句话,税都能涨,要真能赚钱,你能保证房价不涨吗?

  其实建租公房也能赚钱,只是没那么快而已,而且还有一笔看不见的利润。

  宋神宗再三思考后,认为朝廷即便自己干,这房价来带的利润,也难以弥补财政上的缺失。

  如今房产玩得再溜,也就那样,不像……

  这最终还是得依靠变法,那何不在这建房上面选择细水长流。

  王安石在得令之后,立刻对外放出消息,表示朝廷将拨地建造租公房。

  其实这租公房跟买房的人没有多大关系。

  住租公房的人是不可能买得起房子的。

  但这是一个讯号。

  表示朝廷不愿见到房价上涨。

  中低层官员对此非常拥护。

  他们可是踏踏实实要买房的人。

  而那边马家也表示只认陈家的契约,而陈家作为中介商,又对卖房方施压,不能坐地起价,你要坐地起价,挨骂得又是我,来卖房的人,我也惹不起,你去找别家。

  可别家又得不到贷款。

  这顿时陷入一个死循环。

  原本有上涨趋势的房价,又开始放缓。

  不过降价是不可能的。

  毕竟需求摆在这里。

  之前那房价可是实打实的,不含水分,只不过如今出现房贷,有一定涨价的空间,不过暂时是给抑制住了,就只是涨了一点点。

  而始作俑者张斐如今也正在为房子奔波,不过是租房,不是买房,便宜一点,他不想住,贵的他买不起,就连首付都付不起。

  今日陈懋迁的侄儿陈德财就带着张斐、李四来到外城蔡河以西的宜男桥。

  “这里环境不错啊!”

  张斐站在院中张望着,这真是前有小庭院,后有小水榭,左右两边还各有一间客房,目测比许府还要大上一些,他不禁又向陈德财问道:“你确定这里每月只要十二贯钱?”

  这里等于是在外城的西南角,虽然离汴河大街有段距离,但不管怎么说,这里好歹也是在城内,整个汴京都是寸土寸金啊!

  陈德财点点头道:“是的。这里每月租金只要十二贯钱。”

  李四怯怯道:“这里是不是死过人?”

  他这些天跟着张斐混迹于各大富豪之间,动不动就是几百贯,如今已经不会被这十几贯给吓到,而古人又比较迷信,一般凶宅都非常便宜。

  “没有!没有!”

  陈德财赶忙道:“我怎敢将凶宅租给你们,二位初到汴京,可能有所不知,这蔡河以西,租金都比较便宜,若是在河东,那租金可就得涨上三四倍之多。”

  如今他可不敢在张斐面前卖弄,真是毕恭毕敬啊!

  张斐纳闷道:“这是为什么?”

  陈德财道:“这都是因为武学是放在河西,而国子监、太学都是在河东,故此那边租金非常昂贵,可不比汴河大街便宜多少。”

  这北宋虽然重文轻武,但还是保留唐传下来的武学。

  “原来如此。”

  张斐点了点头。

  这北宋重文轻武,那是众所周知的事,也直接反应在房价上面,虽然同在外城,且仅一河之隔,但两边却是天壤之别。

  文人富人都住在河东,那边就非常繁荣,高档的勾栏瓦舍,酒楼全都建在那边,河西其实也很热闹,人也不少,但多半都是一些贩夫走卒。

  当然,这些贩夫走卒,恰恰又能够为对面的富人服务,获得生计。

  “就这里了。”

  张斐呵呵笑道。

  他反倒是不喜与那些文人在一块。

  当日,双方就回到牙行,正式签订租赁契约,虽然租金是十二贯,但由于牙行的高昂的佣金,以及需向朝廷缴纳的税,最终的数额达到了十五贯钱。

  光租一间宅子,都得多出这些钱……

  就这,北宋政府还穷得是叮当作响,在封建王朝,这北宋中央财政的赤字,那真是达到前无古人,后无……

  可话说回来,北宋有很多方面是比较人性化的,不尽是负面的,比如说,朝廷规定立契五日之后,才开始算租金,换而言之,就是给你五天搬家的时间。

  从这些细节可见,北宋其实一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服务方面比较完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7:45 , Processed in 0.03080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