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 - 第 892 页

  其二,就是担忧裁军会引发这些被裁掉的士兵聚集为贼。”

  许芷倩道:“故此我们需对症下药,说服他们。”

  “当然不是。”

  张斐摇摇头道:“对症下药,哪里还轮得到咱们,只怕文公他们都已经说得十分透彻。我们得抛出一个更大的诱惑,去影响整个平衡。”

  “更大的诱惑?”

  “不错。”

  张斐点点头道:“就是我们方才提到的军费问题,如今这种军费结构,看似不少,但实则是令士兵们苦不堪言,因为只要涉及到折算问题,必然会令百姓有巨大损失。

  既然牙人可以将那些货物兑换成钱粮,那朝廷何不直接开一个质铺,再配合王学士的均输法,将这些货物变现成钱粮,由士兵自己来领。

  如此,便还可以杜绝一些吃空饷的情况。”

  其实目前宋朝吃空饷还算是比较少,但是是在增加的趋势。

  “更主要的是。”张斐笑道:“王学士正在筹备青苗法,所谓青苗法,就是想要对百姓放贷,那就需要本钱,需要一个理财机构去干这些事。不仅如此,根据你所整理的文案来看,目前的军费管理,简直就是一塌糊涂。

  三司就连地方的舟船修葺所需之料,也都要记录在案,这也必然会使得账目庞杂无序,给予那些贪官污吏,更多便利。

  其实中央只需要控制钱、粮、布、盐、茶、马,等相关财政就行了,如柴碳、驿料、修造、竹木、车马,这些可交由地方财政,那么也可以归入其中,再配合均输法和青苗法,如此便能够形成一个超级庞大的理财机构,这就足以打动王学士,令他支持苏小先生的计划,借着我的判决,去迫使朝廷做出改革,以便于自己的新法。

  而公检法和新法,统统属于官家的核心利益,而裁军又能够减轻财政负担,诸多利益之下,官家必然也是会动心的。”

  许芷倩这才彻底明白过来,突然又问道:“那如何安置那些被裁掉的士兵?”

  张斐道:“这一点我还没有细想,不过想要支撑这个庞大的理财机构,也是需要不少人力的,再加上警署那边也需要不少人力,应该能够消化大部分。”

 

 

第五百三十八章 故技重施

  苏辙说自己扛下一切,且不说他能否扛下,即便能,这对于他的政治仕途而言,也只是一个小坎,以他的能力和才智,以及他在朝中的人脉,将来还是能够东山再起的。

  很轻松!

  这都不用去怀疑。

  但是对于张斐而言,整个公检法都是他的心血,检察院也是他的,他可没有将检察院看成是别人家的。

  你拿我家的家业去赌,你当然说得是义不容辞。

  但话又说回来,这都是公检法必须要面对的,如今苏辙主动提起,这倒是一个好机会。

  所谓风险有多高,这利润就有多大,张斐得认真去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

  于是,他让蔡卞他们,认真查阅相关律例和相关制度,自己则是与许芷倩,讨论制度改革方面的事宜。

  目前来说,他不能只考虑判决的快感,他还得考虑到政治后果,要知道如今公检法的强势,它就不是一种共识,不是一种制度,而是皇帝加上一众大佬的支持。

  他必须要说服这些大佬,继续给他提供支持,他才敢玩大一点。

  然而,就在他为此案蓄力期间,关于绥州的一案,以及河中府各种官员的弹劾奏章,如雪片一般传到京城。

  全都是加急快马。

  要知道此案引发许多文官们的不满,只不过他们也知道,跟张斐较劲没啥意义,这最终做主还是朝廷。

  要说到写奏章弹劾,那可是他们的强项。

  他们不再谈论这种谔的对错,因为相比较起来,种谔已经不够看的,他们主要是针对那几个指导原则。

  这明显是偏向武将的。

  他们知道,这么写,在朝中一定能够获得很多支持。

  果不其然。

  这消息一传到朝廷,立刻引发轩然大波。

  朝廷里面毋庸置疑,绝对是文官的天下,直接屋顶盖都骂翻了。

  这是谁给他的权力?

  富弼顿时感觉亚历山大,我特么就提了一句,不曾想那小子竟然玩得这么大。

  与此同时,详细的庭录也送到汴京。

  张斐也不傻,当时审完,他就马上将庭录整理好,且是一式三份,给皇帝、政事堂、审刑院送去。

  而以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则是强烈支持此次判决。

  垂拱殿。

  “陛下,那些质疑此次审判的人,真是非愚则诬。根据庭录来看,张庭长是带有偏袒,但他不是偏袒武将,而是偏袒那些为国立功之人,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

  在庭录的最后,张庭长也说得非常明确,如果种谔当时出击失败,肯定就不是这么一番判决。而理由则是国家和君主利益,此乃法制之法的最高原则,难道这也有错。”

  王安石是神情激动,口沫横飞。

  为什么赵顼会如此看重王安石,就是因为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完全一致,就是要收复旧地,开疆辟土,成就霸业。

  王安石为人是走儒家路线,但政治主张,则是更偏法家。

  法家就是讲究霸业。

  庭录上每一个字,他都是非常支持。

  赵顼听得是连连点头,嘴角都微微上扬。

  陈升之、韩绛一看赵顼的态度非常明确,赶紧站出来表示支持。

  反观富弼、司马光,则是犹豫不定。

  这人是司马光安排去的,权力又是富弼支持的,这要站出来反对,不是自打嘴脸吗?

  文彦博心如明镜,于是站出来道:“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此法不能令我军常胜,且会破坏军法,到时前线将士,不听命令,一味贪取战功,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王安石立刻道:“文公此言有以偏概全之嫌,张庭长未有破坏国法,而给予判决指导,也就是说,违法还是要接受审理的,但可以根据其此战胜败,以及对国家和君主利益得失,给予不同的判决。

  战争不就是为此吗?张庭长有句话说得好,战争的原罪就是失败。

  这也是非常合理的,且自古有之,听取命令,战败者,依然是要受到惩罚,而未听命令者,且立大功者,往往会给予奖赏。

  而且,张庭长考虑的是面面俱到,且更加遵从国法,而不是破坏国法,故而他首先强调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充分说明,无论如何,违反国家决策者,必定是违法的,且只适用于最前线的战斗人员。

  另外,我以为这几个指导原则,不但对国法无害,还弥补了制度上的一些缺陷。我国向来是以文驭武,文官可以在战略可以给予建议,但往往前线的战事,许多文官都难以给准确的判断,这还是需要经验丰富的武将来做主。

  以往我朝与西夏和辽国许多的战争,都是因此而败,这些指导原则,将会改善这一现象。

  同时,武将若不听命令,因而坏事,在我朝也是常有现象,如今必然是要接受审判,这反而能够让武将在一些决策方面,听从命令。”

  这一番话下来,文彦博是无言以对,他只是站出来,帮助司马光和富弼意思意思。

  因为他其实也赞成给予武将在战场上更多的决断权,战术和战略是要分开算得,这几个指导原则,是能够在战后给分开来算,那这必然会使得文官武将必然有所忌惮。

  赵顼跟王安石一样,这百分之一万支持这个判决,立刻道:“朕也认为河中府皇庭的判决,是非常公正,而且张庭长的几个指导判决,不但完善制度,确实也非常符合朕与国家的利益。”

  说到这里,他才向富弼问道:“富公对此有何看法?”

  你都这么说了,富弼还能说什么,这口锅是背定了,点点头道:“臣觉得没有太多问题,只是张庭长的权力,确实……!”

  不等他说完,赵顼就摆摆手道:“这最终判决权,还在朝廷的,能不能成为最终的律法,到底还得经过朕与诸卿的商议,总不能张庭长每个案子,都得先请示朝廷,那还派他去作甚。

  不过这几条指导原则,朕以为非常好,在未有改变律例的情况,给予了完善。不过此事还是交予立法会。”

  他别有深意地瞧了眼富弼。

  富弼只能拱手遵命。

  他知道,这要是没有绝对的理由,这几个指导原则,必然是要写入军法中的。

  赵顼又道:“在此案上面,朕当初也是有所疏忽,不应再未调查清楚之前,就给予陆知府指责,对此朕也是十分后悔,这也是设立军事皇庭的原因,要避免此类事情再度发生。朕也决定任命陆诜为判大理寺事。”

  这说得多好啊!

  妥妥一枚圣君啊!

  要知道庭录也记录下,张斐对于赵顼的指控,人家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反省自己。

  由此可见,这个判决也是不可能改变的。

  “陛下圣明。”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7:21 , Processed in 0.08185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