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 - 第 999 页

  ……

  门前,一个胥吏朝着一对父子拱手道:“恭喜徐员外购得我司盐债。”

  “同喜!同喜!”

  “徐员外记住了,若是这盐债契约有失,可立刻带着户籍来我司办理手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是是是,我记住了。若无其它事,我们父子就先告辞了。”

  “慢走。”

  ……

  出得门去,那儿子便向父亲问道:“爹爹,咱们是不是买得太急了一点,这盐债得三年到期,这三年期间,谁能知道会发生什么,官府到时不认账怎么办?”

  那父亲却是笑道:“官府要不认账,这一年跟三年是毫无区别,因为这盐就是掌握在官府手里的,无论如何,你都得向官府去购买盐钞。”

  那儿子道:“可若是盐钞的话,随时可以兑换,这风险相对小一些。”

  “风险是小一些,但是与这年限没有多少关系。”

  父亲摆摆手,“而是因为如今有公检法的存在。你看之前那些关系户,不都被公检法给惩治了一番,那些官吏不也老老实实认罚么,故此才会有这么多人来买这盐债。但是咱们若买三年的债务,这利润可是要高不少啊。”

  “都是一样的价钱,利润怎么会高不少?难道爹爹是指那些利息?”

  “你小子这些年毫无长进啊!你想想看,解盐的产量是有定数的,每年就只产那么多,如今这一百万贯全都是三年到期,而购买盐债的人,不是一定就是盐商,到时候一百万贯盐是锁在盐债里面的,这盐价必然上涨,那么盐债自然也会跟上涨,到时咱们直接出售盐债就能赚一笔,再说这期间还有利息,这利润可是要高不少啊!”

  “原来如此,难怪方才那些人,都是要求到期,以盐偿还,没有人要求偿还钱币。”

  “你小子现在才想明白啊!”

  ……

  敢来河中府做买卖的商人,都是具有一定冒险精神的,在这里要面对的困难,远比京城多得多,同时他们中也充满着投机倒把主义。

  当时官府发放盐钞才多久,就有人专门贩卖盐钞赚钱。

  这些钞商、盐商,早就瞄上这盐债,他们都认为买三年后的盐,比买当下的盐,要更加赚钱。

  原因很简单,你现在买盐,你不知道朝廷有多少盐,又卖了多少盐,但是三年后的盐,你能清楚的知道,有一百万贯盐已经卖出去,而盐的产量是不变的。

  三年后的盐必然是会涨价,也具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因为他们有三年的工夫,去操作三年后的盐,将这价格给炒上去,再加上每年还有利息,只要官府不赖账,这一笔买卖的利润更大。

  他们之前一直没有来买,就是在计算这其中的风险。

  然而,随着检察院的介入,这其中的风险是大大降低,因为商人更加信任公检法。

  当然,最最最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因为官府垄断着盐,商人到底也只能向官府购买,除非你不做这买卖,否则的话,这风险是必然要承担的。

  ……

  然而,盐债的发售,也带动另一个行业,那就是皇庭门前的书铺。

  由于新契约的出现,以及盐债涉及数目之大,关键他们现在都要依靠法律来维护权益,商人们都是自主去找珥笔,帮他们分析这盐债的契约,而如今皇庭门前的书铺,全都是京城来的珥笔开的,他们对这种契约交易,已经是驾轻就熟,口才也非常了得,于是商人们又将其他交易契约也都交予书铺拟写。

  这对于初来乍到的书铺,可真是一个美妙的开局。

  这有得必有失,这也严重打击了牙行。

  原本这些全都是牙行干得活。

  显然,现在的牙行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他们对律法的熟悉,是远不如珥笔和茶食人的。

  其实在之前许多的案例中,也涉及到很多牙行,什么欺民霸市,弄虚作假,但是张斐一直没有找他们清算,其目的就是要借用书铺去慢慢取代牙行这部分的买卖。

  这一切,官员们都看在眼里,心里也非常清楚是怎么回事,但他们可不会将这其中的真实原因说出来,那岂不是证明公检法有利于他们的治理。

  他们就开始吹捧元绛。

  因为盐债明面上,是元绛想出来应对盐钞的官司。

  哇……盐债这一招,真是高,多收欢迎,又能解官府的燃眉之急。

  反正对于公检法是只字不提。

  此时此刻,皇庭是真的无暇顾忌这些,根本没有心情去跟他们争抢功劳,原来上回扫恶除恶,仿佛打开了一个潘多拉之盒,导致很多受到冤屈之人,都跑来告状。

  尤其是那些受到官府盘剥的百姓。

  张斐也是天天忙于跟四小金刚开会,不过张斐还是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除命案之外,他们只算接受最近才发生的纠纷,公检法来之前的纠纷,是一律不接受。

  此外,张斐也渐渐减少自己开庭的次数,一般的诉讼案,都是先跟四小金刚开会,每个案子都研究一遍,张斐定下相关惩罚,然后由他们去开庭审理,让他们得以历练。

  “咦?”

  张斐突然放下手中的一张状纸,又从旁边找出好几张,做以对比,“怎么这么多百姓,诉讼这个扑买税的?”

  蔡京立刻解释道:“这事我也正打算跟老师说,这扑买税的契约是去年扑户跟官府签订的,但是纠纷发生在今年秋初之时,我们也不知道皇庭是否接受他们的诉讼?”

  “这些先等会再谈。”

  张斐摆摆手,又问道:“这个扑买税,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们谁能跟我仔细解释一下。”

  四小金刚面面相觑,好似在问彼此,老师连这个都不清楚吗?

  一旁的许芷倩解释道:“简单来说,这就是一种包税制度,主要是针对一些比较偏远地区的税收,且是以墟市的商税为主,也有一些地方,官府是连两税都卖给商人。

  官府会专设扑买场,将这些墟市的税统统包给商人,商人是当场付一笔钱给官府,获得这收税权力,然后再派人去当地收税,以此来获取盈利。对于官府而言,是既减轻收税成本,又能得到充足的税额。”

  叶祖恰又进一步补充道:“那些偏远地区的乡村,都是非常零散的,官府若特地派人去收,所收之税,可能还不够这人力成本,而且由于那些地方太过偏僻,官府对于当地的管控也是不足,即便派人去,也是很难收到税,打包卖给有手段的人去收,这确实能够减轻官府许多负担。”

  张斐听得稍稍点头,“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上官均立刻道:“但这只是对官府有利,对于百姓可是不太好,正如方才敦礼所言,那些地方的税比较难受,那么买下这些税的,几乎是一些豪民,他们会请一些泼皮无赖去当地收税,收得越多,他们就赚得越多,而只要不闹出人命,官府几乎不管,这其中难免会有一些敲诈勒索行为。”

  蔡卞又道:“朝廷采取的这种扑买制度,是价高者得,那些豪民出得价越高,他们就会用更狠地手段,从百姓手中将钱收上来。且由于那些地方都过于偏远,即便当地发生什么事,官府可能都不知道。”

  蔡京补充道:“即便知道,也不会影响到官府的治理,故此以往那些百姓也只能凭借自己的手段去抗争,但也难敌那些泼皮无赖的骚扰,很多百姓是深受其苦。而如今当他们得知公检法会捍卫每一个百姓的利益,并且会为百姓做主,于是就纷纷上门告状。”

  你说这宋朝会不会玩,什么都能交易,连税都能承包给商人。

  这确实省钱省事。

  但是百姓就遭殃了,受到更大的压迫和剥削。

  张斐一边听着他们介绍着扑买税,一边沉思着,似乎在盘算什么,等到他们都说完后,他才问道:“所以你们认为,这是属于合理的吗?”

  上官均立刻道:“学生以为这当然不合理,官府至少还得遵守法律,而那些豪民唯利是图,与强盗无异。”

  蔡卞道:“但除非朝廷免除那些地方的税收,否则的话,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说想办法约束那些豪民,但是这么一来,那些豪民就不会愿意参与扑买。”

  “是吗?”张斐嘀咕了一句,突然问道:“河中府共有多少地方的税是包给那些商人去收的。”

  “整个河中府有五十二处。”蔡京回答道。

  张斐惊讶道:“这么多?”

  蔡京回答道:“因为河中府山区比较多,许多乡村几乎是与世隔绝。”

  “那卖了多少钱?”张斐又问道。

  蔡京回答道:“两万余贯。”

  “那也不少啊!”

  张斐点点头,思索一会儿后,突然向蔡京道:“蔡京,你去一趟转运司,请元学士上门一趟。”

  蔡京点点头道:“是。”

  上官均忙道:“老师打算怎么处理这些官司?”

  张斐道:“我打算亲自审理此案,不过你们得告诉法援署那边,我们只算今年秋天发生的纠纷,其余的我们一律不接受。”

  ……

  而那边元绛得知张斐相约,是屁颠屁颠的就来了。

  在后山那边的一间小屋内,这一老一少坐在桌旁,中间摆放着一个小火锅,冒着腾腾热气,是香气四溢。

  随着盐债的出售,可算是解了官府的燃眉之急,如果有一百万贯的额外收入,之前那些赔偿和支付给吏的俸禄,那就都不算事了。

  元绛这悬着的心,也是暂时先落了下来,所以即便张斐不约他来,也必须得找张斐喝上一杯。

  “呵呵……张庭长果真是料事如神,不少大地主都是用粮食来购买盐债,并且几乎所有人都是要求到期还盐。”

  “这其实并不难猜。”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7:12 , Processed in 0.06081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