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110 页

  没人开门,朱棣直接推门而入。

  看见房间里的佛像。

  朱棣脸上带着温和笑容向如来佛祖施礼,并用有力的指节将手中鲜艳欲滴的花束,插入面前的香炉香灰之中。

  “朕就说嘛,大男人见面带这个不得劲儿,送给佛祖他老人家拈去,心里马上就舒坦了。”朱棣心想道。

  看着整洁无人的禅房,朱棣向书房扬声道。

  “老和尚,还活着吗?”

  “承蒙陛下挂念,还活着。”

  朱棣拉着内侧的推拉屏风,随后走了进去。

  书房里堆满了如同小山一般的各类书籍,佛经、道藏、孔孟学说……应有尽有。

  但这些似乎都没有被道衍看在眼里。

  道衍的眼中,只有放在书案上,用青玉镇纸压着两端的一封信。

  “今天怎么不唤朕‘吸血虫’了?”

  朱棣把手里的一篮子果蔬放在了书房门口的柜子上,向道衍的位置走去。

  “陛下乃是真龙天子,怎么会是吸血虫呢?谁说陛下是吸血虫?老衲马上去跟他争辩争辩。”

  道衍抬头笑道,看起来精神正常多了。

  朱棣嗤笑一声,说:“朕这皇位是自己靠着一刀一枪从战场上杀出来的,就算是吸血虫,那也是笑谈渴饮仇寇血……老和尚自己说罢,想明白什么了?”

  道衍没有直接回答朱棣的问题,反而说起了几件小事。

  “陛下应该还记得,前两个月的时候,老衲回了趟长洲县(属苏州府)老家。”

  朱棣微微颔首,示意他记得。

  “唉……”

  道衍叹了口气,说:“老衲那老姐姐,七十多岁喽。”

  “丈夫可还在世?可是要诰命?”朱棣不以为意,“要什么官职、诰命,你自己写完交给朕就好了。”

  “不是这个意思。”

  道衍摇了摇头说道:“老衲回家的路上,听到路边苏州府的小孩,路上都在唱童谣——燕南飞,江山乱,百姓苦,有谁悲。”

  朱棣冷笑不止。

  “老衲那老姐姐,不让我进家门,骂我是乱臣贼子,把我骂了回去。”

  “老衲去见老朋友王宾,他也不肯见我,只说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道衍手里的新念珠转动不停:“陛下知道,老衲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江南士绅,硬的跟朕玩不过,开始玩软的了。”

  朱棣的目光变得极为阴沉、森寒,仿佛要凝结出冰花来。

  江南的士绅阶层,控制着大多数城市和广大乡村的话语权,他们表面上服从朱棣,背后却用童谣、话本等等种种文学性的隐晦方式来诋毁辱骂朱棣,借此贬低朱棣的统治合法性。

  这是朱棣最无奈的一种情况。

  因为他一向无往不利的刀锋,无法解决。

  这是战场之外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这是,

  ——战后之战!

  朱棣可以杀的江南士绅推出的文官代理人们人头滚滚,可以诛方孝孺十族绝了读书种子,朱棣想杀谁就可以杀谁。

  但是,朱棣能把所有江南读书人都杀了吗?

  只要耕读传家的江南读书人杀不干净,朱棣就会永远面对这个困扰。

  文人杀人不用刀,背后就可以把你的名声、你的战功,诋毁的一无是处。

  后世的史书上会怎么写?

  靖难之战,不是你朱棣厉害。

  是因为名将之后李景隆是个纸上谈兵的废物。

  是因为每次打仗都有一阵狂风帮你。

  是因为洪武勋臣早就串通好了。

  总之,不是你厉害。

  朱棣抬头看向了他的黑衣宰相。

  “老和尚,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道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陛下这次打算亲自带领重兵,前往苏松嘉湖诸府推行摊役入亩,便是打算以武力镇压江南士绅的反对声音?”

  朱棣没有任何必要瞒着,他在这个世界上作为皇帝,还唯一能称作“朋友”的人。

  朱棣给予了肯定的回复。

  “不错,无论是削藩还是摊役入亩,朕的最终目的都是肃清内部的反对力量,先坐稳皇位,再图迁都、征漠北。”

  “朕的刀,要在苏松嘉湖,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道衍忽然问道:“那苏松嘉湖要是这次都配合无比呢?”

  “那不是更……”朱棣忽然醒悟了过来。

  “你是说,江南士绅会表面上配合,避开朕的锋芒,等朕的兵走了以后,该怎么样怎么样,而且还会继续用软刀子诋毁朕?”

  道衍点了点头,说道:“不错,那这种情况,陛下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是朕刚才问你的。”朱棣没有过多掩饰自己情绪,不悦地说道。

  道衍也不恼,笑了笑把手指向书案的另一端,上面放了一个巾笥,巾笥里堆着很多叠的整整齐齐的文稿。

  朱棣从巾笥中拿起来文稿,翻看了前几页。

  “余曩为僧时,值元季兵乱。年近三十,从愚庵及和尚于径山习禅学,暇则披阅内外典籍,以资才识。因观河南二程先生遗书,及新安晦庵(朱熹)先生语录。”

  “三先生皆生赵宋,传圣人千载不传之学,可谓间世之英杰,为世之真儒也。三先生因辅名教,惟以攘斥佛、老为心。道不同,不相为谋,古今共然,奚足怪乎!”

  “三先生既为斯文宗主,后学之师范,虽曰攘斥佛、老,必当据理至公无私,则人心服焉。三先生因不多探佛书,不知佛之底蕴,一以私意出邪言之辞,枉抑太过,世之人心亦多不平,况宗其学者哉?”

  这是一本名为《道余录》的书稿,道衍认为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所构建的理学体系里,多以一己私意攘斥佛老,于是列举了二程遗书里的28条,朱熹语录里的21条,来逐条一一反驳。

  朱棣若有所思:“所以你打算用这种方式,从思维上来对抗理学?”

  “以前是这么想的,不过现在觉得这法子属实上不得台面。”道衍诚实说道。

  朱棣笑了笑,说道:“跟不能还嘴的死人辩论,那确实上不得台面。”

  “不过现在有这个了。”

  随着道衍的目光,朱棣看向了被青玉镇纸压在案几上的那封信。

  “这是什么?”朱棣好奇地问道。

  “这是跟能还嘴的活人辩论,用的东西。”

  道衍推开青玉镇纸,抖了抖信纸,目光极为专注。

  “陛下可知道,有了这东西,老衲便能把程朱理学这座擎天大厦,挖塌一角。”

  “这封信上,写了什么?”

  朱棣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

  道衍把信纸递给了朱棣。

  朱棣捏着信纸认真看了几息。

  随后还给了道衍。

  “陛下懂了?”

  “你看朕像是懂了的样子吗?”朱棣面色平静的反问。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0:19 , Processed in 0.03092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