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141 页

  所以,关键还在于这第一步啊!

  海外殖民!

  而除了郑和下西洋,又如何才能推动大明的殖民进程呢?

  姜星火忽然想起了前世看到的一个有趣脑洞——如果朱棣把他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封藩海外,大明会不会就真的开启全球殖民时代了?

  说实话,如果真这么干了,真有可能,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分邦建国,既能够成为海外殖民的最好理由,更能成为大明统治天竺、吕宋等地的直接动力。

  皇子们打下来的地盘就是自己的藩国,能不能尽心尽力推动大明的殖民进程吗?

  这些思考说来话长,其实不过是姜星火沉吟几息的功夫罢了。

  姜星火忽然问道:“高羽,你认不认识朱高煦?”

  一瞬间,朱高煦和李景隆的眼中都流露出了惊骇。

  难道,姜先生已经识破了他们的身份?

  “俺、好像、可能、认识、吧?”朱高煦结结巴巴地答道。

  “认识就好。”姜星火点了点头,“你要是跟他关系好,要是以后争储失败的话,其实可以劝劝他,以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争不了太子,那率军提三尺剑横行万里石塘,如王玄策那般灭国无数,于海外建立藩国,也不是一个不可行的办法……总好过要是争储不成,余生虚度,浪费了一身勇武。”

  朱高煦愣住了。

  显然,他从姜星火这番言语里,听出了某种深层的东西。

  他的心脏猛烈跳动,脑海中闪电般划过了这个词——海外建国!

  这个念头突然就出现了,令朱高煦吓了一大跳,但却怎么也挥散不去,他赶紧甩了甩脑袋,将这个疯狂的想法驱逐掉了。

  朱高煦心想:“呸呸呸,俺要当就当大明的皇帝,凭啥去海外当皇帝?凭啥说俺争储就争不成?”

  姜星火不晓得对方内心的反应,只是继续说道。

  “海外殖民是大明开始走向历史正确轨道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注定是极为艰难的,结合大明的实际国情,分邦建国是相对靠谱的、可以推动海外殖民的举措。”

  “这件事要么是老藩王们去做,要么就是新藩王们去做,总之,脱不了藩王这层关系,否则大明根本不会有任何动力支持。”

  “毕竟,藩王去海外建国,一方面减少了大明内部的矛盾和皇帝的猜忌,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扩大大明的影响力,且不用担心会对大明本土造成什么重大损害,可谓是利大于弊。”

  听完了这番话,朱高煦倒是有些认同。

  如果想要做成海外殖民这件事,藩王海外建国,确实是最好的途径。

  否则民间的海外殖民,大明朝廷根本不可能同意,而如果是非朱家的人去主导,朝廷更是不可能放心。

  藩王去海外建国,大明朝廷则又可以甩包袱,又可以扩张大明的疆域,两全其美。

  “之前我说过,之所以在未来大明的武臣勋贵会对文臣士绅彻底败落,便是因为大明无法重复开国和靖难,但必须重复三年一次的科举。”

  姜星火微微眯着眼眸,说道。

  “而当时,我其实还有下一句话没说。”

  两人望向了他。

  “大明维持尚武的真正方向,不在于陆地,而在于海洋。”

 

 

第一百一十九章 姜星火出狱后怎么办

  三日后,夜深。

  李景隆和朱高煦相对而坐。

  “有些话,我本不该说。”

  李景隆饮下一口酒,耳边已经依稀萦绕起了前几日姜星火说的那些话语。

  “你且说吧。”

  朱高煦喝酒如喝水,哐哐便饮了半壶。

  李景隆话到嘴边,犹疑了片刻,又饮了一整杯酒后方才说道。

  “你知道,姜郎不可能在狱中给我们讲一辈子课,他迟早有一天是要出狱的……而这个日期,很有可能就是明年年初,距今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了。”

  按照一般的大赦规律,通常正月改元后,宣布大赦天下,而有些谋逆的罪犯,是遇赦不赦的,姜星火是受到了方孝孺的株连,方孝孺也并不属于谋逆性质。

  所以刑部等部门会联合审查大赦名单,随后就是一连串的工作,等这些忙完了,才会赦免囚犯,长则两三月,短则一个月。

  而姜星火所预估的十五天一节课,一共九节课,是按最慢的时间去预计的,如今已经讲了一节课,还剩八节课。

  快的话,可能压根就等不到八节课讲完,大约六七节课的样子,就要出狱了。

  所以一个理所当然的问题就摆到了两人的面前。

  出狱后,姜星火怎么办?

  “你打算怎么安置姜郎?”李景隆问道。

  “你为什么一直不叫姜先生?”

  朱高煦的大胡子上淋着酒水,他抹都没抹,反问另一个话题道。

  “这个称呼在你心头疑惑很久了?”李景隆笑了笑。

  见朱高煦点头,方才回答道:“原因嘛,自然是两个,其一,姜星火比我小了十来岁,你让我叫,我也叫不出来。”

  当朱高煦看到李景隆弯起来的眉眼侧面的皱纹时,才隐隐醒悟,李景隆看起来还是一副少年贵公子的模样,可如今,却依旧是而立之年了。

  而自从唐朝传下来的习俗,便是长辈称呼晚辈时,唤作某某郎君,亦或是按行几来排,譬如李世民不就是被唤作李二郎。到了宋明这个叫法不多见了,更多的是唤作“某哥儿”,而但也并非没有,相反“郎”其实显得更加重视一些。

  “其二,便是我俩早就相识于秦淮,那时候姜星火在画船温柔乡里,便是好大的词名,名妓重金而求不得一词,乃是号称‘小柳永’的。”

  朱高煦点了点,宋时正所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能在秦淮河上被称作小柳永,那确实名声很大。

  “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说的不就是杜郎俊赏、豆蔻词工嘛。”李景隆笑了笑,“那时候常以此为典故,唤作姜郎,便也叫习惯了。”

  “我回答完了,该你了。”

  如何安置姜星火这个问题,显然已经在朱高煦的脑海里盘旋许久了。

  “俺一开始想着,不过是把姜先生请入府里,做个谋主,想要什么珍宝美人、骏马香车俺都可以满足……便如道衍大师之于父皇那般。”

  朱高煦说的倒也坦然。

  “再后来,俺便发现俺看走了眼了,姜先生给俺讲课,俺给的那些银钱,姜先生除了用来贿赂狱卒购买物资外,都存了下来。”

  “上次来看姜先生那个堂妹,你记得吧?”

  李景隆点了点头,当时是他俩把姜星火送过去见人的。

  “姜先生几乎是一个铜板都没留,全送人了。”

  “这确实像是姜郎气度。”李景隆微微颔首。

  朱高煦叹了口气:“太像道衍大师了,完全不追求普通人想要的锦衣玉食,虽然也不会刻意虐待自己,可姜先生对日常生活的要求,也不过是粗茶淡饭罢了,对于财富也根本没有那些世俗的欲望。”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所以你觉得你很难有什么筹码招募姜郎为你做事。”李景隆稍加解读。

  “便是如此。”朱高煦又喝了半壶酒,晃晃壶底,“所以俺就想着,姜先生既然无欲无求,俺又不会那么多花言巧语,就得以诚待人,就像是诸葛武侯在《出师表》里说的那般,‘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或许姜先生会被俺感动,人心都是肉长的嘛。”

  李景隆赞同道:“以姜郎拿出化肥仙丹这件事来看,我觉得,姜郎也有报答你我的意思。毕竟,在他的角度看来,你我二人都是因他加重了罪名,他想用这东西,换得你我建功出狱。”

  “俺本来也是这么想的。”

  朱高煦忽然看向李景隆:“可是有一件事俺一直没有问你。”

  李景隆心头一跳,这一刻终于要来了。

  “第一次俺想偷梁换柱把姜先生救出去,姜先生半路被狱卒弄丢了,那时候父皇提着刀来找俺,俺就是知道不对劲了。”

  朱高煦的面色逐渐严肃:“再后来,你就被扔进来了……俺不是傻子,你曹国公堂堂百官之首,哪能莫名其妙地无罪入狱?还有那次大朝会又被与俺一起放出来。”

  “再有姜先生讲的摊役入亩,乃至俺上了三次石见银山的奏折被父皇敷衍回来三次,俺便知道,你铁定是父皇派来的。”

  李景隆从来都没打算把朱高煦当傻子糊弄,两人之间不提这件事,反而每次一起听课,便是隐约间有了这种不能戳破窗户纸的默契。

  而如今这层裱糊了许久的窗户纸,不知为何,被朱高煦突然戳破了。

  李景隆叹了口气道。

  “你不该问的,问了,你我之间的立场便不同了,也装不了糊涂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43 , Processed in 0.03495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