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19 页

  “……”

  姜星火被如此直白但合理的答案弄得沉默了几息,随后才说道。

  “你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根由上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只是表象。”

  姜星火合上折扇,认真地讲解道:“本质是,军队和巫师,这两种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形成的阶层,是一个王朝形成所必须的统治阶层,一个统治肉体,一个统治灵魂,如此而已。而贵族其实并不是必须的,军队和巫师同样可以承担统治职能,形成军事国家或教政国家。”

  墙外,道衍手中转动的念珠停了下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原来是这个意思吗?”

  道衍的口中喃喃自语:“有趣,这个姜星火竟然有如此角度新颖,偏偏又直指问题本质的解读方式。”

  朱棣看着道衍的反应,轻笑一声,产生了些许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这就被惊到了?

  朱棣可以肯定的是,按照他所了解的姜星火的习惯,更大震惊肯定还在后头呢。

  朱棣非常期待,向来以智谋自傲的道衍,今天到底会被震惊成什么样子。

  “而王朝的本质,就来自于这八个字,以及其随着制造力发展而产生的各种形态变革。”

  “首先,我们要讲王朝的早期形态——奴隶制王朝。”

  “你应该知道,最初的王朝,是夏王朝和商王朝。那么这两个王朝,在你心中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想到他们,你脱口而出的东西是什么?”

  在朱高煦的认知里,就是夏桀和商纣非常残暴,夏桀释放野兽猎杀百姓取乐,商纣则发明了炮烙之刑。

  于是他想也没想,直接把自己的全部认知抛了出来。

  “夏桀商纣,古之暴君。”

  “你回答的很好。”

  见姜星火没继续问,朱高煦暗暗松了口气,再问下去,他就啥都不知道了。

  什么两个王朝传了多少代持续多少年,都城在哪,有什么历史,朱高煦是一概不知。

  姜星火没有问这些,而是问了一个听起来很奇怪的问题。

  “那他们为什么这么残暴呢?”

  朱高煦想都没想就答道:“俺觉得,他们生性便是残暴之人,也没有什么为什么残暴吧。”

  “不。”

  姜星火摇了摇折扇:“如果你认真读读史记,你就会发现,夏王朝和商王朝的残暴,不是最后一任君王的残暴,而是所有统治阶层的残暴。”

  “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为帝甲,帝甲淫乱,殷复衰;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自中丁以来,废適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於是诸侯莫朝。”

  姜星火的记忆力极好,曾经在大学当讲师时备课过的内容几乎是脱口而出,只字不错。

  “夏商残暴到什么程度?挑选婴孩和处女称作‘人牲’来进行活人祭祀,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更不要说大规模地屠杀奴隶,甚至以暴虐为乐的事情,就比如纣王把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做成肉丸子……”

  “这种自上而下的残暴,甚至被称为恐怖王朝,根源上是因为他们是奴隶制王朝,他们根本就不把奴隶当人。”

  “但是我想问个问题。”

  姜星火抬头看着大胡子。

  “所以,为什么不把奴隶当人的商王朝灭亡后,周王朝成为了第一个封建制王朝,而不是继续残暴的奴隶制王朝呢?”

  “是因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全都生性仁慈吗?周公为什么要制定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奴隶的《周礼》呢?”

  “大师,这是为什么?”

  隔壁,朱棣好奇地扭头向道衍问道。

  道衍藏在黑色袈裟大袖中的手指,捏着念珠沉吟了片刻,方才不确定地答道。

  “《礼记·明堂位》曾记载: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想来是商纣的统治过于残暴,而导致百姓怨望,诸侯叛离,天下人对‘天子’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因此需要用礼乐来明确秩序,用宽仁来治理天下,所以周公制定了《周礼》,由此让秩序重回正轨。”

  朱棣点了点头,道衍说的很有道理,就如同靖难之乱后他想编撰《永乐大典》来昭示文治之心,让天下民心安稳下来一样。

  但隔壁的姜星火,却给出了明显不同的答案。

  “奴隶制王朝到封建制王朝,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就《周礼》所反映的社会经国济民制度来看,即具有领主封建社会的特点,明显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期,也有原始社会制度的残余,以及部分奴隶制度的残余,但总地来说,是以封建所有制的制造关系为主。”

  “制造关系,你可以理解为三个方面,即生产粮食的全部资料归谁所有;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相互间处于什么地位;粮食最终归谁分配。”

  “而统治者对奴隶从残暴到不残暴,王朝性质从奴隶制王朝向封建制王朝过度,这两个问题都要以此为出发点来讲。”

 

 

第二十三章 屠龙术!道衍的震惊

  “夏商之所以对奴隶如此残暴,本质原因是当时的生产方式还是刀耕火种,且可以通过从中原对外扩张来获得大规模的奴隶。”

  “在制造力水平有限,粮食产量并不足以供养全部人口的情况下,最底层的奴隶自然就变得性命廉价起来。”

  “而自商末周初开始,正如《诗经·周颂·载芟》所言: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生产方式开始变为协作耕种,因此制造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粮食产量可以供养大量人口的同时,耕种也需要大量奴隶,奴隶主开始更重视奴隶的性命。”

  “这就叫做——制造力决定制造关系!”

  姜星火向大胡子提问道:“按我之前给你阐释的概念,你来翻译翻译,什么叫制造力决定制造关系?其在商周之交是如何体现的?”

  朱高煦回忆了一下,有些磕磕巴巴地答道。

  “制造力就是种植粮食的能力……种植粮食的能力决定了生产粮食的……全部资料归谁所有,以及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相互间处于什么地位……还有,就是粮食最终归谁分配。”

  朱高煦越说越顺,甚至按照姜星火刚刚讲过的脉络,隐约感觉自己推导出了这种关系在商周之交如何体现。

  朱高煦脱口而出:“因为在商周之交的时代,协作耕种代替了刀耕火种,种植粮食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所以虽然生产粮食的全部资料还是在原先的奴隶主手里,但是奴隶在生产粮食的过程中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而粮食最终还是归奴隶主分配!”

  “砰!”

  隔壁的朱棣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

  这次不是震惊,而是惊喜。

  这还是自己那只知道上阵砍人的傻儿子?

  跟一个月前相比,在姜星火的教导下,简直是判若两人!

  “好,说的太好了!哈哈哈哈!”

  朱棣的欣喜,简直是藏都藏不住,他本来就更喜欢这个酷肖自己的老二。

  只不过朱高煦以前极为抗拒读书,如今在姜星火这里开了窍,以后就可以往文武双全的路上走了。

  而朱棣一扭头,却看到了道衍满脸凝重的样子,这在素在足智多谋的道衍身上出现,并不寻常。

  “大师?”朱棣试探地问道。

  道衍没有回答,而是示意纪纲和两个文吏退出去。

  待三人离开密室后,道衍组织了一下语言,方才缓缓说道。

  “陛下,老衲怀疑姜星火讲的是……屠龙术!”

  “什么?”

  朱棣微微一怔,随即皱眉沉思片刻。

  “屠龙术朕有所耳闻。”朱棣抬头问道:“那大师辅佐朕登上大位的,用的不就是屠龙术吗?”

  “臣学的,还是从大元国师刘秉忠传下来的那套扶龙术,只能扶有龙气之人登上大位,并无屠龙术那般真正改天换地的能力。”

  不知不觉间,道衍的自称都变得极为郑重了。

  朱棣忍不住说道:“那大师怎么看?姜星火所讲的《国运论》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屠龙术?”

  “臣觉得有些像,但又不像。”道衍的回答非常矛盾。

  实际上,对于屠龙术,道衍并非一无所知。

  屠龙术虽然已经失传,但与扶龙术乃是同源。

  传说中屠龙术这门学问,可改朝换代,乃至改天换地建立全新制度。

  就如同法家学的屠龙术之人辅佐秦始皇一统天下,给天下订立种种新的规矩一般。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4:53 , Processed in 0.02737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