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244 页

  但现在,姜星火既然看到了自己对这个世界做出的改变,由生出了几许雄心壮志,自然是需要重新衡量这段关系的。

  在这种封建社会,以一介草民之身,想要改天换地,难不难?

  难如登天!

  更何况现在是永乐大帝的时代,想要造反想都别想。

  所以,只能是之前的思路,通过与大明帝国高层“既合作又对抗”的矛盾关系,来改造大明,推动社会的进步。

  而到了此时,姜星火则稍微修整了一下自己的计划,毕竟是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嘛,之前也不知道这些信息。

  现在知晓了朱高煦的身份后,姜星火便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更好地改造大明。

  毕竟,朱高煦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学生,其人勇武有余,谋略不足,又对自己信任有加,显然是姜星火改造大明时可以用来当做急先锋的人才。

  而有了朱高煦这一重身份,很多事情,也就好办了。

  当然,福兮祸所伏,主动用朱高煦来推动出狱后改造大明的计划,也就意味着朱高煦相关的因果,譬如连南京市井中都传的沸沸扬扬的“争储”,自己也得跟着一并担下来。

  在姜星火看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除了朱高煦、李景隆,还能信任或者倚重谁呢?

  至于出狱后要做的事情,姜星火也确实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计划。

  这是一笔交易。

  大明帝国高层需要姜星火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见识,来增强国力。

  姜星火需要利用大明帝国高层的短视,诱之以利,同时逐步推进社会的改造。

  第一步,试验田。

  任何进步都是通过“对比”所产生的,只有把新的东西、有助于制造力发展的东西,集中到一块“一张白纸好作画”的新天地里,让其蓬勃生长出来,才能让世人看得清清楚楚,才能让人明白,哦,这个东西是对的,是有效果的。

  第二步,引导建立体系。

  这里的体系,有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培养科学思维、培养科学人才的体系;另一个意思是培养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进步,所需的一切从无到有的体系,包括工厂、物流、传媒、机器等等。

  如何引导建立体系,姜星火深刻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社会实验。

  自己的作用,绝不是机械降神式的时代金手指,而是一个启蒙者,一个引路人。

  既然有试验田,那么自己就应该在这里面,通过接连不断的社会实验进行暗中引导,来促进一切工业化雏形所需体系的自我培育与萌芽、产生、壮大。

  只有做到这个过程,才能保证试验田的结果是可以推广到整个大明的。

  否则靠自己一个人机械降神,忙死、累死,也不可能完成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进步到工业社会雏形,所需的海量人力物力资源相匹配的进步。

  而通过社会实验来引导这些东西的出现,才是姜星火需要做的事情。

  做思维上的“启蒙者”,做实践上的“引路人”。

  这便是姜星火对自己出狱后的定位。

  “姜先生,醒醒。”

  并没有出乎姜星火所料,当他摘下一片叶子时,看到了大胡子的朱高煦和长胡子的关老爷并肩走来。

  事实上,从第二天朱高煦和这人搭话后,姜星火就知道,这人的身份绝对有问题。

  而这几天,这红脸长髯的汉子,也一直试图跟姜星火套近乎,只是姜星火没怎么搭理他罢了。

  红脸长髯的汉子,重枷也被卸了,显然待遇得到了改变。

  “姜先生,您知道,这位不打不相识,乃是我以前战场上结识的豪杰,如今颇有些投缘,便冰释前嫌交为朋友,打算带他也一起旁听,长长见识,姜先生不介意吧?”

  “当然不介意。”

  姜星火听朱高煦脸不红心不跳地胡诌,也没有兴致戳破,只是问道。

  “哦对了,还没问姓名?”

  郑和当然不会说自己是郑和,用马和也不合适,但马姓却是可以用来编个名字的。

  “马……”

  郑和本欲脱口而出个马大保、马二保之类的,可刹那间便想起了姜星火有可能是谪仙,要是通过近似的名字算出什么来就不好了,于是灵机一动便根据自己本名略加修改,随口胡诌了一个名字。

  “马保国,保家卫国。”

  姜星火听着这个名字微微诧异,打量了郑和后说道。

  “好名字!听着就像武学宗师……身材高大魁梧,面色黑红,想来是常在外风吹日晒的江湖豪客,更配这名字了。”

  马三保面色微红,好在本来就是涂了个黑红脸,倒也看不出来什么。

  “姜先生今天要讲什么?”朱高煦好奇问道。

  “接着讲《国运论》。”

  姜星火提问说道:“还记得《国运论》第二卷讲了什么吗?”

  朱高煦点点头,姜星火讲的全部知识他都有认真复习过,此时自然了然于胸地答道。

  “地理决定论、世界岛战争、民族国家理论。”

  “嗯。”姜星火微微颔首,复又说道,“不过其实还留了个尾巴,便是《国运论》的第三卷——基于地缘政治学说的海权、陆权之争,与大国博弈的几种外交策略。”

  不过,开了这个头,姜星火反而没有继续往下讲,而是先问道。

  “你们觉得我为何要用叶子遮住眼睛?”

  朱高煦摇了摇头,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清楚姜星火为什么问这样一个听起来莫名其妙的问题。

  郑和思忖片刻,亦是摇头诚实答道。

  “着实不知。”

  “光太刺眼了,用了一叶障目的法术就看不到了。”姜星火笑了笑道。

  朱高煦与郑和都觉得,这两个话题之间似乎并没什么联系,但郑和还是顺着姜星火的话语说了下去。

  其实在入狱之前,郑和都没觉得阳光是什么稀缺物品,但这几天经历了“诏狱再教育”,他却有些珍惜了起来。

  但郑和依旧不认同姜星火的说法,所以语带惋惜地反驳道。

  “人是需要光的,总待在阴暗的环境里不好。”

  姜星火微微摇头,抬手指着那些放风院落里零零散散几个沐浴在阳光下的囚徒问道。

  “你觉得他们需要吗?”

  不待郑和回答,姜星火继续说道。

  “对于生活在阴暗环境的人来说,本来每天能吃饱睡觉就已经很满足了,你非要给他体验光明和温暖,然后又把他扔回阴暗,这不是很残忍的一件事吗?”

  察觉到大智若愚的姜星火似乎话里有话,郑和心平气和地争论道:“总得给人点希望,让人无知的活在阴暗里见不到光明,才是残忍。”

  姜星火翻身而起,最近俨然勤快多了。

  “可他们注定是要在阴暗中度过余生的消耗品,知道的太多希望的太多,就会出乱子的……读过《商君书》吗?”

  郑和觉得跟姜星火之间的谈话,似乎隐喻到了某些其他话题内容,但已经聊到这里了,作为极为接近大明决策中枢的人物,他反而兴致更浓了起来。

  郑和同样用隐喻来回答。

  “既然会出乱子,有为何让他们每日见见光呢?”

  “这里的囚徒们都是见过光的。”姜星火轻笑一声,“这叫因人制宜,说白了就是堵不如疏而已……对见过光的人来说,能让他每日见一见光,就这么吊着一丝希望,他心里就会觉得努力努力仿佛能改变命运似的,也就不会闹乱子了。”

  “姜先生或许说的是对的。”

  郑和怔了片刻,随后就问:“那对于没见过光的呢?”

  “——吃苦耐劳是一种美德。”

  闻言,郑和不由地想起了从元末开始直到靖难,那些遭受兵灾却又坚韧地寄希望于老天爷赏脸的普通百姓。

  在这一瞬间他产生了某种怪异感,竟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姜星火摘下了另一片叶子,用奇怪的眼神看向他。

  “你真的觉得我说的都对?”

  “感觉不对,可又反驳不了。”郑和的回答很诚实。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8:11 , Processed in 0.03439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