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292 页

  不过朱棣并未因此动怒,仍旧笑呵呵地看向张宇初、道衍。

  “那依二位所见,又当如何呢?”朱棣又道。

  朱高炽帮腔道:“是啊,若是不封藏姜先生所言的日心说,万有引力是如此地容易证实,恐怕传播开来,会招致人心动荡,使得社稷不稳。”

  “天人感应。”道衍轻笑一声:“陛下信吗?”

  道衍这话说的不客气,但朱棣倒也不以为意,毕竟事实大家都知道,要真有天人感应这种东西,自己怕是当不上皇帝的。

  但事实归事实,不信归不信,朱棣却还有一层最关键的顾虑,这也是朱棣召两人前来的根本原因。

  没有了天人感应的枷锁,朱棣固然可以肆意施为,说得不好听一点,就像是昔日的隋炀帝杨广一般威福自专穷兵黩武,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朱棣本来就不信天人感应,如今通过姜星火所提的万有引力和扭秤实验一证实,更是对天人感应半点敬畏也无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天人感应也不仅仅是通过星象和天灾来限制皇权的枷锁,这个枷锁,同样也是某种保护。

  朱棣想了半晌说道:“不管朕信不信,可天人感应这个东西,毕竟是涉及到皇权的根基之所在,轻易动摇不得。”

  道衍亦是摇头反驳说道:“姜圣所言乃是天地至理,如今又经证实,陛下光是想着封藏,老衲以为是不妥的。”

  张宇初不敢明面上继续反驳皇帝,但是不碍着他默默地跟着点头。

  朱棣似乎早料到二人的态度,倒也没急着发怒。

  朱棣悠然自得喝了口茶,才继续道:“其实朕也认为,姜星火所言是有道理的,但还是如刚才朕所说的那般——天人感应,朕对此颇有顾虑。”

  “陛下思虑周全,老衲佩服。”

  道衍拍了个有些敷衍的马屁,随后说道:“但老衲以为,天人感应,却非是真的与皇权互相捆绑,永远不能解开的绳索。”

  在一旁没说话的朱高炽则皱着眉头,目光闪烁。

  他心里隐约觉得不妙。

  果然——

  朱棣语调陡变:“二位的意思是想要推翻天人感应,接着把皇权的天授也一并推翻吗?”

  “非也非也。”道衍忙摇头,解释说道:“陛下英明神武,文韬武略无人能比,绝世英雄之姿冠绝古今,乃大明千秋伟业之象征,自然是上苍所托付给陛下大明江山。”

  拍了一通彩虹屁,道衍复又说道:“但是陛下,老衲要说的意思便是,陛下且仔细想想,天人感应这东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朱棣理所当然地说道:“天人感应,自然是西汉初年董仲舒所提出的,献给汉武帝……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这套理论,从此以后,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逐渐成为当世唯一显学,延绵至今。”

  “那便是了。”道衍转动手里的念珠笑道,“那陛下再想想,没有天人感应之前,秦始皇、汉太祖高皇帝等等英雄的皇权,便不是天授的了吗?”

  “那倒也不是。”朱棣眼眸微微一亮,显然顺着道衍的思路,似乎找到了新的解题方法。

  “是呀陛下,便是这个道理。”道衍亦说道,“您乃是千古一帝,统御天下亿兆百姓,汉武帝能用这套理论,如何您就不能改这套理论?”

  朱棣闻言,却指着道衍哈哈大笑起来。

  “老和尚,却是藏了心思罢?且说来听听!”

  道衍亦是笑了笑,反而不言语,而是示意张宇初开口。

  张宇初晓得道衍这是给了一个他在皇帝面前表现的机会,递给了道衍一个感激的眼神后,张宇初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不敢欺瞒陛下,其实在来时,道衍大师便与贫道说了这个问题,贫道与道衍大师探讨片刻,也确实有了一些思路,现在便说与陛下参详。”

  张宇初缓缓道:“其实破解此天人感应面对日心说和万有引力必然出现的崩塌倒也不难,只需要参考儒家荀子的那套东西就可以了。”

  “荀子?”朱棣微微蹙眉。

  “不错!”

  张宇初缓缓朗诵道:“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理矣。恢恢广广,孰知其极?睪睪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蔽矣哉!”

  朱棣还没明白过来什么意思,而熟读经史子集的朱高炽则是闻言一怔。

  这是《荀子·解蔽篇》的内容。

  翻译过来便是说——要做到清虚就能进入道,知道道而明察,知道道而实行,就是能体会道的人。

  做到清虚统一而平静,就能到达非常清明透彻的境界。

  看万物,没有什么形状是看不见的,没有看见而不能论说的,没有论说而说错的。

  人坐在室内,可看见四海;身处现在,可以论说久远的事情。通观万物而知道万物之情,考察庙堂的治乱而明白法度,治理天地而管理万物,掌握大道理而宇宙得到大治。

  这时人心的境界就变得恢广深远,广大无边,不知德行何其深远;活跃纷杂,不知万物有多少形状。人心的光明可参配日月,广大可充满八方,这就叫作大人了。又怎会有所蒙蔽呢?

  朱高炽几乎刹那间便脱口而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父皇,我明白了!”

  朱高炽惊喜地对朱棣说道:“用先秦儒家的理论,足以破解天人感应,并且无缝融合日心说!”

  朱棣的脑袋上,仿佛缓缓升起了一个问号。

  你们在说啥?

 

 

第二百零九章 吾乃人皇,而非天子

  “父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荀子·天论篇》里的内容。”

  朱高炽的神情依旧带着几分难掩的惊喜,他给朱棣勉力继续解释。

  “荀子,朕知道,先秦百家争鸣集大成者嘛。”

  朱棣抿了口茶水,缓缓道:“朕便是晓得,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整理传承了《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还培养了几个很了不得的弟子……”

  朱高炽连忙道:“秦朝的丞相李斯、汉朝的丞相张苍、还有著名的韩非。”

  道衍听到朱棣这么说,眼中闪过了然之色。

  既然朱棣还记得荀子的这些历史,想来接下来要说的话,就方便沟通多了。

  朱棣看向了身边的道衍和朱高炽、张宇初,问道:“怎么?你们都觉得此等解释必然可行?”

  道衍点头笑道:“陛下所言极是!”

  “那便与朕说说,你们打算怎么解释这个万有引力和日心说?”朱棣亦是掩藏着内心的几许悸动,慢言问道。

  “便应是从《荀子》的天论篇和解蔽篇入手。”朱高炽顿了顿,伸手示意请道衍和张宇初来说道说道。

  道衍不言,自然是张宇初接过话茬。

  张宇初弹了弹羽衣后认真道:“陛下容贫道放肆,斗胆谈一谈《荀子》的这两篇,来破此局。”

  “张真人但说无妨。”朱棣显得很大度。

  张宇初略微沉吟刹那,便说道:“其实说来也简单,先说这句大皇子殿下刚刚提到过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的意思,陛下一定晓得,那就是说,其实天道的运行是恒定的,不是因为尧的贤明而存在,也不是因为桀的暴虐而消亡……换言之,其实《荀子·天论篇》的开篇第一句,就已经否定天人感应了。”

  “不然的话,按照天人感应的理论,天道早就因为尧的贤明而降下恩泽,也会因为桀的暴虐而施加惩罚。”

  这里便是说,荀子作为华夏古代主张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在重视社会人事的基础上,吸收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维和当时战国时期的自然科学成果,建立起了他自己的一套唯物主义自然观。

  荀子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从根本上,就与传统的天命决定人事和君权神授的唯心主义观点相悖,按照荀子的观点,人事的吉凶和社会的治乱,完全决定于统治者的治理措施是否恰当,它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必然联系。

  朱棣的脑海里,似乎也回想起了小时候大哥朱标给他讲的那些先圣的故事,对荀子的观点,逐渐回忆清晰了起来。

  朱棣点了点头,示意张宇初接着讲。

  看到皇帝没有为此而生气,从心的张宇初松了口气,继续道。

  “这一段接下来便是: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

  大略翻译便是说,君王以治理天下回应天就是吉,君王以扰乱天下回应天就是凶,人如果能够加强根本节制使用,那么天也不能使人贫困;人如果存养具备充足,运动合乎时令,则天也不能使人患病。人如果专一于修道而不二心,则天也不能加祸于人。所以大水或大旱也不能使人饥饿,寒天暑天也不能使人患病。

  “干好自己的,老天爷算个屁?”

  在门口守卫的三皇子朱高燧忽然道。

  “闭嘴!”

  朱棣虽然呵斥了一声,不过却对自己小儿子的总结能力感到很满意。

  一句话的事,直接这么说不就完了?

  张宇初非要罗里吧嗦讲一大堆,听得朕脑阔疼。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4:32 , Processed in 0.035792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