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293 页

  “张真人。”朱棣略微警告道,“说的简练点!”

  “贫道明白!”

  张宇初是何等从心,知道皇帝不爱听废话,那话语马上就精炼了起来。

  “荀子还说过,天道的职分便是不会因为人的努力而成功、也不会因为人的努力而获得……这也就意味着天道这种东西,跟人是没什么关系的。天道虽大,人不必因此增加思虑;天道虽妙,人也不必因此太过费心琢磨……这些就就叫做人不与天争,因为毫无意义。”

  “为什么毫无意义?”朱棣好奇问道。

  “荀子的解释是,天有天的时令,地有地的财富,人有人的治理,这就叫作天地人三者并列。并列的意思就是互相不去干扰,而如果人舍弃人之所以能够与天并列的(也就是治理万物能力)来试图干扰天道的职能,那就是愚蠢至极了。”

  朱棣:“……”

  朱高燧:“……”

  以前其实他们因为没有读那么多的圣贤书,尤其是关于在儒家体系里被刻意屏蔽、淡化的荀子的书,所以他们所接受的观念,就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那一套。

  相当于,被人为地制造出了信息茧房。

  而朱高炽比较好学,同样是跟朱高燧一块上学,朱高炽学完了教书先生布置的课业内容,还会去学其他的书籍,所以朱高炽知道这些。

  但是知道,也不代表朱高炽就会去拿来说。

  所以一来二去,导致了朱棣到现在才意识到,原来“天人感应”这套东西,并不是什么自古以来就天经地义的说法。

  相反,比董仲舒还早好几辈的儒家圣人之一的荀子,早就提出了反驳批判的观点了!

  而且最妙的是,荀子的辈分,可比董仲舒大多了!

  “还有吗?接着说。”

  张宇初见皇帝脸色阴晴不定了好久,心一直提着,直到皇帝让他继续说,张宇初方才小心翼翼地接着说道。

  “有,而且接下来就是从《荀子》里面,直接解释姜先生的这套‘日心说’。”

  “你说什么?”

  朱棣大为迷惑。

  在朱棣已知的信息里,‘日心说’,是姜星火刚刚提出来的说法,而且必须要通过扭秤实验来证明万有引力的存在,才能推导证明日心说。

  可是张宇初却告诉他,《荀子·天论篇》竟然能够直接解释日心说?

  这怎么可能?难道这世间,还真的存在一种玄之又玄的天道,并且早就被荀子所认知不成?

  “陛下,臣是说《荀子》是可以解释日心说的。”张宇初忙躬身拜道。

  朱棣皱了皱眉头,终究是没继续说下去,而是吩咐旁边的宦官给张宇初扶着坐下。

  “你继续说,朕想知道的更详细。”朱棣轻声道。

  张宇初拱了拱手,道:“那贫道便献丑了,如有表述不当之处,还请陛下恕罪。”

  张宇初缓缓将《荀子》中,可以用来解释‘日心说’的一句话复述说了出来。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说,天上群星互相跟随而旋转,日月互相交替照耀,四季轮流控制气候,阴阳变化万物,风雨普遍施予万物,万物各自得到天的和谐而出生,万物各自得到天的滋养而成长,不见天有什么特别行事……人人都知万物之所以生成要有天,而不知天是无形的,这就叫作天道。

  “前面的,朕能听懂。”朱棣微微蹙眉道,“最后一句话,唯圣人为不求知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圣人不能求知于天道?”

  张宇初本想说,一般的理解,便是说因为天道是不可知的,以人的理性很难了解,有节制,了解自然不如了解自身,所以荀子才会这么说。

  “咳、咳。”

  但道衍忽然轻咳了两声。

  张宇初刹那醒悟,几乎是福至心灵地说道。

  “因为圣人是人皇,人皇无需求知于天道,人皇本身就是天道的化身,是天道的一部分!”

  此言一出,满室皆寂!

  朱棣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面色波澜不惊,唯有一双虎目微凝,死死盯住张宇初。

  朱棣从来都没往这方面想过,甚至在一瞬间都要怒斥张宇初是在胡说八道!

  可张宇初的样子看起来却十分镇定,丝毫没有半点慌乱的迹象,这令朱棣的内心产生了动摇,这家伙真的是在胡说吗?

  或者说,真的可以如此解释。

  “哈哈!好一个人皇啊!陛下果然不愧是天道所眷!”道衍忍不住拍掌笑道。

  道衍刚才一直在观察朱棣的反应,他发现朱棣虽然脸色平静如水,但实际上双拳紧握,手背青筋暴起,眼眸亦是绽放精光,显示出朱棣内心并没有像表面上那样平静。

  周朝以前,无天子!

  夏商乃至更古老的时代,君王乃是人皇!

  《春秋纬命历序》载:“人皇出暘谷,分九河。”

  《三五历纪》载:“天皇、地皇、人皇并列。”

  人皇的意思,便是与天道平齐的人间帝皇。

  而到了周朝以后,方才有了“天子”的称呼。

  什么是天子?天之嫡长子。

  君王早就没了人皇的霸气,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从此以后,人间的帝王,就从跟天道平齐的存在,变成了天道的儿子。

  “吾乃人皇,而非天子!”

  朱棣的心头,骤然冒出了这样一个令他激动的想法。

  这与他刚刚观察白日星辰时心中所思所想,几乎别无二致!

  朱棣看着眼前的龙虎山天师张宇初,缓缓说道:“朕,还要问你一件事。”

  “陛下请讲。”

 

 

第二百一十章 圣王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朱棣也清楚,自己若是不袒露几分所思所想,还要继续用云山雾罩的帝王心术,恐怕今日这件事,是做不成的。

  从此以后,成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人皇”。

  而不是什么受到那鸟厮天人感应约束的“天子”。

  对于朱棣这种不愿意受到任何限制的强势君王来说,无疑是一件极具诱惑力的事情。

  毕竟,如果没有天人感应来限制他,那么朱棣在法理上的地位,几乎在一瞬间,就变得无限高大!

  朱棣收拢了心头思绪,对着朱高炽和道衍、张宇初缓缓说道。

  “方才朕看完了扭秤实验,又重复测了几次,便晓得万有引力这东西,大约是真的存在的……那也就是说,这世间其实压根就没有什么天人感应。”

  朱高炽连忙点头,让父皇不至于冷场。

  朱棣继续说道:“天人感应不存在,当时朕的第一反应就是,从此以后,朕不需要为微茫难测的天意去负责了,换句话说,天底下闹再大的天灾,只要不是人祸,那都不是因为朕失德造成的。”

  “在朕的心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毕竟不管怎么说,天人感应这套东西,都是程朱理学用来限制君王的皇权的,没有这个东西限制,朕便可以放开手脚,大肆施为。”

  “是这个道理。”

  道衍轻轻点头。

  张宇初倒是也很认同。

  这样一来,岂不是更加坚定了皇帝陛下想要做“人皇”的决心?

  但朱高炽却皱眉问道:“可父皇当时所思所想,应该不止于此吧。”

  朱棣点了点头,目光中流露出欣慰之色,说道:“是啊!”

  随即,朱棣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凡事有利就有弊,但朕随后细细琢磨之后,却觉得之前想的未免有些太过简单,因为天人感应,不仅仅是限制皇权的,同时也是对皇权的一种保护……毕竟,如果人间发生了灾祸,按照天人感应的学说,固然是帝王失德引起的。但是同样,如果人间有丰年或是祥瑞之类,同样帝王也会沾光。”

  “再者说,若是没了天道之子这层合法性来源,百姓恐怕也会对皇权缺乏了来自天道的敬畏,如此一来,恐怕在帝王拥有更大的、近乎无限的权柄的同时,也会面临着失去了天道这个外衣而暴露出的种种弊端。”

  张宇初闻言顿时紧张起来,心中暗道:莫非这番言说,就要被皇帝陛下亲口否定了?

  想到这里,张宇初不禁有些懊悔,道衍不说话,固然是给了自己一个表现的机会,可机会同样也是风险,要是皇帝不愿意接受这套说法,自己反而弄巧成拙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59 , Processed in 0.03684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