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303 页

  朱棣则是点了点头,没有言语。

  见几人想法相同,姜星火便说道:“为了帮助你们理解血酬定律,也是为了理解封建国家管理的两种极端模式,即追求血酬收益的长期最大化的情况,与追求血酬收益短期最大化的情况。我会以一个历史小故事作为例子,来说明这部分内容。”

  “这个故事,叫做鸭城风云。”

  “血酬作为暴力组织流血拼命的回报,要么是官军,要么是匪帮。而我们的故事,则是先从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剑南道鸭城附近山里的匪帮讲起,来讲讲,暴力组织是如何演变为追求血酬收益长期最大化的。”

  几人都饶有兴趣地听起了这个名为“鸭城风云”的小故事。

  显然,时代是真的,但人名地名应该都是虚构的。

  而朱棣也对如何从一伙匪帮身上理解血酬,如何从一伙匪帮身上看到封建国家管理的影子,颇有期待。

  姜星火清了清嗓子说道。

  “鸭城附近有一伙匪帮占山为王,他们以叶子牌(起源于唐宋的早期麻将雏形游戏)的图案作为蒙面,号称‘麻匪’拦在商路上打劫,只要是路过的,别管是谁,都免不了要走杀人越货的流程。”

  “当然,有的时候他们的首领王麻子发善心了,也不一定杀人,而是劫掠了钱财后就让‘麻匪’们把人放走了。”

  “久而久之,这条商路上有‘麻匪’的事情,就在商人圈子里流传开来了,你们猜商人会怎么办?”

  朱棣沉吟刹那,猜度地答道。

  “既然不管搭不搭上性命都得血本无归,那肯定是要绕路的。”

  “燕校尉说的对!”

  姜星火看了眼这位敢在皇子面前抢话的燕校尉,心中愈发狐疑,却也只能暂时按下不表。

  “所以商人们都绕路了,老百姓也不从这里走了,‘麻匪’们开始坐吃山空,‘麻匪’们意识到,不能继续这么干了,这等于是自绝财路,相当于自己杀自己父母。”

  “所以王麻子对外宣布,以后走这条路的,无论是商旅还是行人,麻匪们非但不会伤其性命、掠其财物……相反,会给予其‘麻牌’作为交保护费的凭证,只需要出示‘麻牌’,那么在后续的路段和岔路里,麻匪们都不会伤其性命,更不会索要额外的财物。”

  “而‘麻牌’的售价,则是十文钱一枚,一枚起售。麻匪们在商路上设卡,根据商旅货物价值或者行人的人头数来缴纳铜钱,换得对应数量的‘麻牌’。”

  姜星火继续问道:“这样一来,面对以王麻子为首的‘麻匪’们的明码标价卖‘麻牌’,你们再猜猜商人们和老百姓会怎么办?”

  朱高煦习惯性地摸着自己的大胡子,答道:“自然是要考虑绕路时间上的得失,以及麻匪们是否讲信誉的问题。”

  “还有一点。”郑和在一旁提醒道:“绕路也可能遇到新的土匪。”

  “对啊。”朱高煦呆了呆,却是想的不全面了。

  朱棣若有所思地总结道:“所以商旅们和老百姓就要衡量一个问题,究竟是从麻匪们手里买‘麻牌’划算,还是说冒着花费更长的时间以及冒着被其他匪帮劫掠的风险去绕路划算。”

  朱高煦看了看父皇的神色,小心翼翼地分析道:“应该是买‘麻牌’划算。”

  “确实如此。”

  姜星火也点点头,继续说下去。

  “所以渐渐地,商旅们和老百姓发现王麻子讲信誉,买了‘麻牌’确实可以安全通过,也开始逐步信任这些麻匪……甚至于,有周围村落的老百姓还会主动给麻匪们交钱买‘麻牌’,却不是为了通行。”

  朱高煦愣了下,下意识地问道。

  “不为了通行,那是为了什么?”

  姜星火答道:“交钱买‘麻牌’是为了让这些不伤人性命的麻匪,来帮他们抵御别的匪帮的洗劫,有时产生了纠纷,还会让王麻子帮忙主持一下公道。”

  朱高煦诧异道:“这还是匪帮吗?这不成了官军了?”

  而朱棣的思维,显然比他的傻儿子更加深邃,朱棣很敏锐地意识到,这时候的‘麻牌’,其实就已经成了血酬的等价物。

  卖‘麻牌’,就是麻匪们在收取血酬。

  而老百姓从惧怕到接纳,甚至需要麻匪们来帮忙保卫桑梓,乃至调停矛盾,这显然是麻匪这个暴力组织,血酬收益开始追求长期最大化的转折点。

  因为这时候,麻匪们已经意识到,只有从秩序的破坏者,转变为秩序的维持者,他们才能更多更久地卖‘麻牌’,可持续性地竭泽而渔,而不是直接把池塘里水抽干、鱼捞完。

  姜星火微微摇头道:“不,他们还是匪帮,因为有的麻匪,就是欲壑难填的。”

  “麻匪们毕竟还不是官军,他们做不到令行禁止,王麻子的话,麻匪们也不是完全听从。有的时候,麻匪们会摘下自己的叶子牌头套,换上别家匪帮的装束来打劫明明已经交钱买了‘麻牌’的村民……不巧地是,有一次做的不干净,还被逃出来的村民指认了出来。”

  “王麻子是个豪杰做派的,麻匪们的规矩被坏了,脸上委实挂不住,便亲手杀了坏了规矩的麻匪,以平民愤。”

  朱高煦一缩脖子,这个故事,怎么听起来跟上一个三儿子的故事很像?

  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三儿子是被他皇爷爷朱元璋抓典型扒皮萱草了。

  姜星火继续淡淡地说道:“借兄弟头颅取信于民这种事情,在这个五代十国时期的小匪帮里,隔三差五地就会发生……当然了,这倒也不影响王麻子的势力渐渐壮大,麻匪们甚至开始有模有样地收起了秋粮,一步一步地,开始真的向官军转型了。”

 

 

第二百二十章 征辽饷?征麻饷!

  作为大明天底下最大的暴力组织的头子,朱棣忍不住应道:“这便是‘麻匪’这个暴力组织,如姜先生所说,开始追求血酬长期收益的最大化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姜星火点点头,却话锋一转。

  “但随着麻匪们人数越来越多,兵强马壮的王麻子匪帮,引起了另一伙同样靠着血酬为生的暴力组织的注意。”

  讲到这里,朱棣朱高煦郑和三人,才回想起来,所谓“鸭城风云”,貌似确实存在着两个暴力组织阵营。

  一个是以王麻子为首领的麻匪匪帮,另一个则还未登场。

  “另一伙靠血酬为生的暴力组织?是谁?”朱高煦好奇问道。

  姜星火也没有吊人胃口的习惯,干脆道:“那就是真正的官军,剑南道泸州招讨使黄五郎。”

  “黄五郎又是何许人也?”李景隆走后,朱高煦的捧哏技巧愈发浑然天成了起来。

  姜星火缓缓介绍道:“黄五郎,剑南道本地巴东黄氏门阀出身,乃是季汉名臣黄权之后,作为本地郡望绵延传承已有数百年之久,其人行五,由于隋唐时常以排行作为某郎唤之,故曰黄五郎。”

  听得此言,朱棣反倒点了点头。

  编故事,最起码人家姜星火编的挺有模有样,因为貌似巴东黄氏,确实在过去是郡望门阀。

  “五代十国时期,天府之国的巴蜀,内部同样是官军各派系林立、混战不休,黄五郎明明身为官军,却是军纪败坏、无恶不作。”

  姜星火这么说,朱棣三人反倒不奇怪。

  乱世嘛,只要人心一散,那便是世风日坏,做出什么丑态来,都不奇怪。

  姜星火讲了黄五郎在鸭城犯下的种种罪行后,最后说道。

  “……黄五郎甚至把其辖地鸭城的各种苛捐杂税,收到了九十年以后。”

  这个数字,显然让几人愣了一刹那。

  真敢收啊!

  “为何?”还是朱高煦问道。

  郑和也忍不住追问道:“按理说官军不应该更想保境安民,以求长期在本地维持吗?毕竟官军也不是匪帮,不该有这般做派啊。”

  “因为朝不保夕。”

  姜星火笑道:“若是黄五郎不能凭借着手里官军这个暴力组织来狠刮地皮,追求血酬短期收益的最大化,继而扩充军队打造兵器,那么他很快就会被其他招讨使、防御使所击败……这是五代十国时期再常见不过的事情。”

  “毕竟五代十国时期虽然从时间长度来看,仅仅为五十三年,但却一共更易五代九姓十四帝,平均每位皇帝在位的时间只有两年半,啊不,三年半……皇帝都是如此,跟别说地方了。”

  差点当了一回小黑子的姜星火悬崖勒马,缓了缓神继续道。

  “如果黄五郎不这么做,不把鸭城的税收到九十年后。那么到了自己被击败的时候,不仅鸭城成了别的招讨使、防御使的地盘,自己当初没有征的税,也成了人家的税源,而人家一样会刮地皮。”

  “这倒确实是。”朱棣闻言也是颔首同意。

  毕竟乱世之中,若是你不够狠心,大概率就会被更狠心的人所击败。

  “那后来黄五郎怎么做了?剿灭麻匪?”朱高煦好奇问道。

  姜星火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道。

  “讲后半部分的故事前,我们不妨先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出点什么?”

  ……

  隔壁密室里。

  道衍开口道:“显而易见,无论是以王麻子为首的匪帮,还是以鸭城招讨使黄五郎为首的官军,在血酬定律里,他们都是以血酬为生的暴力组织……或者说,无论是封建国家的建立,还是封建国家的管理,在这个名为‘鸭城风云’的故事里,都能找到对应的影子。”

  夏原吉同意了道衍的观点,跟着说道:“确实如此,如果从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看,甚至再往前推一些,到南北朝时期,很多封建国家政权,说白了就是从与匪帮无异的小型暴力组织慢慢通过扩大地盘、招兵买马,逐渐崛起成为封建国家的。”

  “所以说,麻匪们走的路子,也就是所谓的血酬收益最大化,其实跟建立并且管理一个封建国家,并无二致?”朱高炽试探性地问道。

  “姜圣的意思,恐怕还不仅如此。”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1:00 , Processed in 0.05235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