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414 页

  “那去吧。”

  在绑着景清和梅殷的前方,就是一群平日里,他们根本瞧不起的兵仗局匠人。

  此时,这些匠人像是疯了一样,在大雨中又跳又叫。

  他们抬头望着天空,脸上露出一抹满足的微笑。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真是太难以相信了。”

  一旁另外一位球囊研制组的成员,也是喃喃着说道:“我们居然成功了!”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激动,甚至隐隐带着哭腔,毕竟在大明这样简陋的科技条件下,想要短时间做到研制可用、可靠的热气球,实在太困难了,尤其是这个奇迹,还是由一群毫无相关科学专业知识和基础的普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让这个奇迹,显得尤为可贵。

  热气球飞天的意义,不仅是舆论、科学层面的,更代表着,手工业者对历史进程的推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哪个发明不是由这群人在实际劳作中总结研发出来的?

  虽然其中有着姜星火的指点,但他们的努力,绝对不容忽视。

  有了这“一”,自然就有后续的科技成果井喷式研发。

  莫良器回答道:“是啊,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他的脸上也带着泪水,虽然他已经在心底预演时,默念过千万遍这句话,但真正脱口而出时,却又忍不住流下激动的泪水。

  “国师!”

  看到慧空给姜星火打着一把大伞,冒雨走到这边来,工匠们纷纷打起了招呼。

  “快回去躲雨,淋风寒了怎么办?”

  姜星火劈手夺过慧空手里的大伞,给匠人们遮住。

  “国师……我们就是太高兴了……”又有人忍不住哭泣了起来。

  “先去雨棚再说。”

  看着姜星火被一群工匠拥簇着进了雨棚,景清满眼死寂,甚至连辩驳的力气都没有了。

  事实胜于雄辩,还有什么好说的。

  王安石故事,并没有在姜星火身上重演。

  “你、是、来……嘲笑,我的吗?”

  未待姜星火回答,旁边席地而坐的梅殷,忽然插话开口道。

  “国师名不虚传,果然有些手段,只可惜……”

  姜星火看向这位梅驸马。

  梅殷也不卖关子,完全没有一个失败者的样子,反而笑意昂然道。

  “北宋国师林灵素,相传也善雷法、祈雨,不知国师比之如何?”

  姜星火一怔,旋即明白了梅驸马的意思。

  这是在说,自己这次运气好,不代表次次运气好,总有失手的时候。

  姜星火从袖中掏出折叠好的宣纸,也不客气,径自扔出。

  宣纸飘飘扬扬,落在了梅殷脸上,梅殷嗤笑一声,从脸上摘下来,铺开一看。

  一目十行,只是匆匆看了几息,梅殷便陡然色变!

  “你?你不是用仙术?”

  梅殷抬头,不可置信地问道,他的脸上再无刚才的笑意。

  姜星火的双手拢在袖中,淡淡道。

  “要相信科学。”

  景清奋着最后一丝气力,拱到了梅殷旁边,梅驸马却厌恶地缩了缩,奈何景清此时便是回光返照之象,力量大的出奇,整个人几乎是“黏”到了梅驸马的身边,双目死死地盯着宣纸上文章的内容。

  被逼到了死角,梅驸马退无可退,也只好任由景清来看。

  才读了半晌,景清便骇然失色,嘴唇的最后一丝血色,仿佛都消失了。

  “不是天人感应?不!不!”

  “——不可能!!!”

  “天理何在?天理何在啊!!”

  此时此刻,景清养成了近五十年的世界观,在这场暴雨的洗涤,和姜星火的一纸文章中,尽数崩塌。

  “或许,他们就是天理。”

  姜星火指了指被暴雨淋得满身土腥味的匠人们。

  “景大夫,如果你真想让这个世界变好,而不是满足你个人的道德洁癖,那你扪心自问该知道,大明不缺高谈阔论的人,缺的是这些人。”

  言罢,姜星火把伞留在了雨棚中,离去。

  不知怎地,在另一侧遥望着此间场景的卓敬,蓦然想起了自己从二皇子口中听到过姜星火说的一句话。

  “我只是想给后人留一把伞而已。”

  ……

  数日后。

  燕子矶头,大明皇家军官学校的制高点。

  姜星火看着脚下被涛涛洪水吞没的燕子矶渡口,面上显出了一丝忧色。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可是准备,真的够吗?

  “国师宫中急旨!”

  郑和脚下打滑,匆匆走上来。

  “松江府等南直隶四府洪灾,粮食短缺,已发民变!陛下召国师紧急入宫!”

 

 

第三卷 江南平乱

 

 

第三百一十六章 四书

  “民变?”姜星火眉头微蹙。

  民变,这样的事情倒也不陌生,翻开史册,记载过无数次,甚至有些穷山恶水的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两到三起的民变,但在江南……

  姜星火隐约觉得历史线似乎在自己的作用下,发生了些许的偏移。

  因为永乐元年夏四月,确实有洪灾,但并没有听说过有民变。

  他怎么知道的?

  姜星火当然没认真读过《明太宗实录》,但《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是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题好吧。

  “永乐元年夏四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江南,时嘉兴、苏、松诸府,水患频年,屡敕有司,督治无功,故有是命。”

  归根结底,洪灾这件事严格地来讲,跟姜星火的祈雨有关系,但关系不大。

  人工降雨这种东西,前提是本来就有成雨的条件,无论他是否祈雨,这场在江南持续数天,乃至十余天的大暴雨,都是会下的,只是是在三月份还是四月份的问题。

  事前也已经提醒永乐帝做了准备,疏浚河道和调集救灾粮,当下都能做到的事情,姜星火都做到了。

  更进一步来讲,江南诸府发生洪灾水患的根本原因,甚至可以说不在于下雨。

  而在于自建文帝登基以来,短暂掌权的文官集团,在水利工程维护方面的严重荒废和对河道疏浚的极度不重视。

  水利工程自然是因为一年两年放在哪不管也不会出事情的缘故,而河道疏浚,之所以不被江南士绅重视,倒不是因为他们真的短视到了极致……河道疏浚是有利于他们自家交通的。

  问题的结症在于,浙东沿海的潮汐,譬如著名的一线潮,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入海的河道每次疏浚淤泥,很快就会被潮汐给推回来。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9:55 , Processed in 0.039562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