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426 页

  王斌轻声问道:“国师发现了什么?”

  “对本地官员的情报结论避重就轻,而且粮价和粮食成交量,跟咱们从乡村一路走来看到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或者说,数据编的太完美了。”

  姜星火将今天的发现告诉了对方。

  王斌脸色变化了几次,沉声道:“国师大人此前的乡间之行,到底是不虚的,可若真是如此,锦衣卫恐怕不可靠了。”

  “乡野调查当然是有必要的,如果没有去乡间村落实际了解情况,自然不可能知道现在民间的粮食情况。”

  “至于锦衣卫,不见得完全不可靠,但也得防着点用。”

  姜星火摇了摇头:“具体什么情况我也说不好,但我总觉得,背后牵扯的东西很多,而且不仅仅是锦衣卫内部,常州府离南京这么近,应该涉及到了京城……”

  王斌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南直隶的这些事,都能从庙堂的诸公身上找到影子,或明或暗的问题。

  “慧空那边的情报呢?我们现在人手恐怕不足,属下非常担心国师大人的安危。”

  姜星火收起折扇,看着远处四通八达的穿城河流,摇头道。

  “无须担心,慧空他们走的水路,现在在常州府城的一处寺庙里,已经带了些精干人手过来等候,待会儿我们去寻他……现在先去调查一下米价,没有实地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第三百二十五章 谈判

  碧波荡漾,一艘乌篷船飘荡在河上。

  “客官,这里就是米店了。”

  撑船的老叟指了指前方的码头。

  码头附近,往来着扛着沉重的米袋行走的力夫。

  “嗯。”

  船舱内传来一声淡漠的回应。

  姜星火还是一副高冷贵公子的伪装,踩着满是青苔的石阶走上岸,身后乌篷船随着竹篙的轻轻一点,荡漾开的波纹顿时碾碎了水中的春日。

  他没急着进米店,而是跟王斌在不远处的沿河茶摊坐下。

  他对面坐着两个中年人,此时正在聊天。

  “你说这一天天的往里扛米,米价什么时候能降下来啊?虽说知道有米,即便是惜售,咱心里也不慌,总比灾年没米强,可终归是有些太贵了。”

  “谁知道呢,不过府城里的人家,这些年吃商贸这碗饭,家里多少还有些富余,米价贵一些,也不至于饿死,我可是听说,乡下的亲戚,有不少都活活饿死了!”

  “怎么可能?不往乡下运粮食吗?再者说,乡下自己屯的粮食呢?”

  “暴雨初歇,听说过两天还要接着下雨,现在各大粮商,用水路往城里抢着运粮食屯起来高价卖都来不及,怎么会浪费运力走陆路往乡下运?粮食又不愁卖。”

  两个中年人结账走了,偌大的茶摊上只剩他们两人。

  姜星火了然地摇了摇折扇,这便是乡下有钱买得起贵粮的,多半家里不缺粮食也不缺进城抢购的门路、运力,而乡下急缺粮食的,偏偏买不起贵粮,也没有门路进城抢购粮食,只能等死了。

  换言之,这些乡下农人,这些本来的粮食产出者,就是不是城里大粮商的目标客户。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他路过的青萍泊附近几个村庄,会出现那种缺粮到鬻子而食的惨状。

  “还是不对。”

  王斌压低了声音疑惑问道:“那官府常平仓的救济粮呢?乡下自己屯的粮食呢?”

  “这就是我说的猫腻。”

  两人临水而坐,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繁华的水路,呈现出纺锤形的轮廓,而正是由于为了满足更多建筑临河而建的需要,沿河建筑普遍开间较窄,背河面街,形成‘街-房-河’的布局,所以他们这里其实相当隐蔽,处于米店后门和河的中间位置。

  仿若正常对话一般,姜星火轻声道。

  “官府有常平仓,常平仓的逻辑跟这些逐利的粮商不一样,太祖高皇帝规定,遇到灾年,不惜陆运成本,官府必须开仓平抑粮价或者借给农人粮食。”

  “饿死人,就说明常平仓失效了,为什么失效?”

  姜星火冷笑一声。

  “答案不过是两个,要么官府效率低下还没来得及发所以酿成惨剧,要么里面的粮食,被人贪了,压根发不出来。”

  回想起在乡下看到的种种惨状,攥着折扇,姜星火用最轻的声音,说出了最狠的话。

  “若是后者,本国师定然要这常州府的官场,血流成河。”

  王斌神色一凛,他相信国师一定是说到做到的,但王斌又想到另外一点。

  “那乡下自己屯的粮食呢?去年不是灾年,建文朝也确实给江南减了税,按理说应该屯下来粮食了,若是自己有粮食,想来也不至于饿死人。”

  “如果是前者,那么有可能是被士绅、粮商在秋粮价格贱的时候,稍稍出高价收走了,囤积起来等灾年更高价卖。”

  “如果是后者,那么就是被官府征收走补常平仓的窟窿了。”

  “究竟是哪种,一查便知。”

  说罢,姜星火起身,给茶摊的茶博士结了茶钱,随后走进米店正门。

  这是一处规模很大的米店,足足有三间商铺,前脸打通到了一起。

  而在这家米店旁边,同样也有数家大型米店,整条街都是卖粮食的。

  姜星火站在店门口,抬眼望去,只见内部仓库大门敞开,里面堆满了米袋,米袋的顶部已经被磨破皮,露出白灿灿的稻米。

  米店的掌柜姓陈,看见门口突兀出现的一袭月白色锦袍,再估摸了一下这位贵公子身上的挂件的价值,立刻快步迎了上来。

  “哎哟喂,真是稀客啊,今天是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虽然压根不认识,但看在这身行头,陈掌柜还是殷勤地邀请姜星火进入米店内堂。

  米店内堂宽敞简洁,桌椅板凳全都擦拭干净,墙壁上挂着一幅山水画,显然是出自大师之手。

  除了陈掌柜,还有几名伙计在忙碌,他们看见姜星火,纷纷停下手头的工作,向姜星火行礼问好,培养的挺有礼貌。

  “在下冒昧叨扰,希望不会打搅掌柜的生意才是。”

  姜星火抱拳微微拱手,语气温和地说道。

  陈掌柜连忙摆手,道:“哎呀这是说的哪里话,我姓陈,您能光顾敝店,乃敝店莫大的荣幸。”

  姜星火开门见山道:“我是宁国府那边的,家父嘱托我来这边探探路,做笔生意。”

  陈掌柜端详了一番,见姜星火气度不凡,言谈间愈发陪着小心:“能听出来,您是要做什么生意?”

  “啪”地一声,姜星火一展折扇,从容道。

  “车舟劳顿而来,自然是晓得咱们常州府乃是水路枢纽,也是江南五府的货物集散地,我要做的生意,也非是别的,正是粮食,或者说,稻米。”

  “稻米的价格,我这清楚,正是因为清楚,所以才先来找的你。”

  听了这话,陈掌柜自然喜上眉梢,这是来大买卖了。

  不过喜悦归喜悦,他也没有放松警惕,谨慎地问道:“不知您要买多少米?”

  “第一批,最少两万石。”

  “嘶——!”陈掌柜吸了一口凉气。

  两万石的量,那可真是大单啊。

  要知道常州府每年朝廷收税征收粮食的量也就六十五万石左右(洪武二十六年数据)而已,两万石粮食,真不是什么小数目。

  “那敢问您,是准备怎么接收这些粮食?宁国府那边,可没法完全走水路吧。”

  “先走水路,后走陆路,陆路我自有办法。”

  姜星火收起折扇,凝眸问道:“这笔生意,不知道掌柜做不做?”

  “若是不做。”

  姜星火抬眼看了看门外,意思很明显,或许你们这些米店之间有默契,但最多就是粮价方面的,可我若是出得起价钱,想来没人不会跟钱过不去,定是抢着卖我的。

  陈掌柜见状,也晓得对方是腰囊里有大把银钱,自然硬气,于是换了个角度说道:“江南的情况特殊,今年粮价飞涨,各家米店虽说都有存货,可两万石这么多,除了我家,怕是还真没谁能一口气凑出来,可您要知道,眼下一天一个价,有些买卖,若是再晚一些,恐怕就来不及了。”

  姜星火闻言皱紧了眉毛,似乎并不是很赞同陈掌柜的观点。

  陈掌柜算是完成了谈判必要的拉扯,此时抿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

  姜星火的眉头舒展开来,反而问道。

  “我怎么知道你们家有这么多粮食?”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9:32 , Processed in 0.05932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