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540 页

  事实上,没人愿意让国子监的氛围回到恐怖的洪武时期,国子监生员们对于制度的反抗,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洪武十八年,宋讷的严厉管教与恐怖监规的执行,导致监生和学官都深有怨言,在连续饿死了几名监生和学官以后,当时颇有文名的年轻学录金文征串联了另外两名学录田子真和何操,打算把宋讷赶下台,为此,他们找到了同为国子监同僚,但是是吏部尚书余熂老师的老学正陈潜夫,商量让余熂主管的吏部按照七十五岁致仕的正当理由让宋讷离开祭酒的位置,若一切奏效的话,监生不用再受严厉的祭酒管束,也让管理国子监的学官承担的管理与教学的重担减轻一些。

  可惜,东窗事发后,身为“天官”的吏部尚书余熂直接被老朱干掉了。

  从那以后,国子监就没消停过,学官和监生的串联秘密活动此起彼伏,最著名的莫过于被老朱把脑袋吊在旗杆上的赵麟,便是所谓“监生赵麟贴匿名壁报以诽谤师长伏诛,命执长竿于监前枭令示众,太祖高皇帝于国子监颁布《赵麟诽谤榜册》和《警愚辅教》二录”。

  不过相比这些陈年往事,最近的事情却显得有些诡异了。

  ——新的匿名壁报出现了。

  不仅如此,这个消息似乎被有心人传扬开来,消息传播速度极快,由于是在国子监内部公然发布,很快引来大批学官、监生的围观。

  这件事怎么看怎么蹊跷,如果说这背后没人暗中推波助澜,怕是并无人相信。

  “嘘……小点声儿,这事咱们别瞎说……”

  听到耳边传来各种议论纷纷,曾经参加过太平街论道,已经从八品博士调到外地,又转任一圈回来升任国子监监丞王允绳面色有些难看。

  “凑什么热闹,都散了!”

  监丞执掌绳愆厅,对生员们的威慑力还是蛮大的,聚集在匿名壁报旁边的生员、学官们纷纷散去。

  王允绳皱紧眉头,转头望向身旁的范惟兴,低声问:“小范,你可听到了什么风声?”

  作为科学格物论支持者,带领同学成功试制出国子监第一个热气球的范惟兴,眼下在国子监里已经颇有影响力,但他却并未收到任何风声。

  见范惟兴摇头,王允绳伸手欲撕,但还是放下了手。

  “还是等祭酒和司业来再做决断吧。”

  “我虽然不知道……不过,既然敢公然发表匿名壁告,必定是有恃无恐!”

  有人发布了这样一则反对国子监新规的匿名壁告,一方面是给国子监新规施加压力,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了引起舆论关注,让整个南京乃至江南士林的人都知晓。

  此举的目的很明确,他就是想通过舆论的力量,逼迫某些人改变原本的决策。

  这一步走得极妙。

  若是眼下不退让,坚持新规的推行,那么深受洪武旧制之苦的国子监监生乃至学官们,在集体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定然会在随着孔希路出山,而已经形成风潮的反变法舆论里出一份力。

  若是眼下退让,那么这变法维新,连国子监的规矩都变不成,岂不是贻笑天下?

  至于刚刚调任祭酒的胡俨则更难办。

  你胡俨是祭酒又如何?你敢真的跟全体监生、学官作对吗?可若是不执行朝廷的新规,作为主官,可是要直接面临丢官去职的压力的,胡俨若是主动或被动辞官,谁能升上来?

  不管怎样,这些都足够让胡俨喝一壶了。

  胡俨是一个谨慎的人,他不希望因为一件小事而闹出什么风浪。

  所以,尽管新官上任,手头堆了一堆事情了,他还是提着官袍下摆匆匆忙忙地跑到了北门口,远远地就看见了那张写满了字迹的纸粘在墙壁上。

  胡俨走过去,凝视了片刻,忽地叹了口气:“罢了,既然有人要闹,那就交给上面处理吧。”

  他找了个房间,挥笔蘸墨写下一篇文书,然后叫来了一个书吏,交待道:“你即刻将这份文书送到总裁变法事务衙门。”

  书吏应诺,将这份文书放进袋子里,快马送去。

  胡俨站在北门,望着远处渐渐隐入街角的书吏,脸上浮现出淡淡无奈之色:“这是你们咎由自取。”

  他缓缓迈步离开,却没有发觉在距离他数丈之遥的窗缝里,一双沉静的目光正盯着他。

  国子监里的匿名壁报,恍若一石激起千层浪。

  ……

  南京城内某处宅邸。

  这座大宅建在偏僻处,有假山、流水、亭台、楼阁,颇具匠心巧妙,只是如今已经破败凋敝,大门除了一块巨大匾额之外,就是一扇紧闭的木质门户,连个门槛都没有了,看上去颇为萧条凄凉。

  但在这座破败的大宅内,依旧有几间房舍保存完好,其中有一间屋子里,两名穿着灰色儒服的男子正坐在桌案之后,神色凝重地翻阅手中一封密函。

  “你说,这事情是谁弄出来的?”

  左侧的男子将信纸折叠好,递给右侧的男子问道。

  “应该不是寻常的国子监生员……”右侧的男子沉吟道,“毕竟他们只是读书人,应该不懂得如何拿捏时机,倒像是官员,借着舆论的力量,想达成自己的目的。”

  左侧男子点头称赞,又疑惑道:“那他或者他们又是谁呢?”

  右侧男子迟疑了一会儿,才道:“这就很值得玩味了,这些家伙这时候横插一脚,究竟想干什么?”

  “会不会破坏我们的计划?”

  “不会,正好可以试探一下姜星火的反应。”

  左边的男子闻言,也觉得有理。

  于是他收起密函,对右侧男子笑着说道:“既然还有几个还没回复消息,那咱们也别等了,先做自己的事吧!”

  右侧男子颔首道:“嗯,我已经派人联系到了一个人……”

  “你猜姜星火会怎么反应?”

  “我猜他能沉得住气,毕竟,孔希路就要进京了。”

  ……

  出乎胡俨等人意料的是,总裁变法事务衙门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翌日,天光微亮。

  一辆马车行驶在官路之上。

  赶车的车夫和坐在车厢边缘的小厮,此刻都显得格外警惕,因为他们刚从江南乡下过来,而眼前正是南京城最繁华热闹的大街。

  虽然现在是清早,但街道上已经有三教九流聚集。

  赶车的车夫是知道附近的规矩,所以特意绕远道而行,避免与当地人接触,更加不能被市井里青皮混混惹上,否则要是发生什么冲突,他一个人可扛不住。

  但即便如此,他也仍是感受到了周围的气氛变化。

  原本熙攘繁华的街道,此刻似乎有些冷清。

  偶尔有一两支商队行走,都是匆匆忙忙,似乎有急事要赶路。

  “这……”

  车夫心头有些疑虑,忍不住向小厮投去询问的目光。

  小厮见状立刻低声道:“老爷吩咐过了,让咱们小心谨慎一些,所以你尽管放慢速度,咱们不要招惹麻烦。”

  赶车的车夫听了这话,这才松了口气,不急就好。

  车厢里的人,透过窗户看着外面逐渐热闹喧嚣起来的街景,心中不禁升起些许期待之感。

  终于,马车抵达一栋占地广阔的建筑物前。

  “老爷,到了。”

  赶车的车夫恭敬地禀报道。

  国子监门口,乌泱泱的人群静静地等待着孔希路的到来。

  孔希路没有官职在身,乃是一介白身,所以理论上并不需要像北孔的衍圣公那样,进入京城必须先觐见皇帝,而是只要有官府的路引,那便是想去哪就去哪。

  个子较矮或是身处后排的众人纷纷努力将脑袋探出来,神色激动又充满虔诚的模样。

  一双靴子从车夫放下的矮凳上迈步下来,然后停留在国子监门口的土地上。

  一名身穿儒袍的老者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他的年纪比较大,头发略白,脸庞却很饱满红润,脊背挺直,声音洪亮有力。

  “诸君久候了。”

  孔希路笑容灿烂地朝众人拱了拱手,然后与胡俨、郇旃攀谈了片刻,目光越过已经挂了好多年赵麟脑袋的旗杆,率先走进国子监。

  他身旁的侍童连忙紧跟着,而后面的生员们自觉排成长龙,缓缓跟在身后。

  “果真是风度翩翩啊!”

  “不愧是南孔传人!”

  “听说今日这位海内大儒要为我们讲解《论语》……”

  众人望着前方孔希路的背影,眼眸中闪烁着浓浓崇拜的火焰,仿佛在看一件稀世珍宝,而非学识渊博的学术大佬。

  而且,众人的议论声音压制得很低,丝毫不敢喧哗。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1:31 , Processed in 0.06469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