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57 页

  若是真能做成此事,断了日本国运,后世汉家儿郎能少流多少血啊……

  “姜先生所言极是,俺记下了……那地方究竟在哪?”

  随着朱高煦的问题提出,一墙之隔的众人,无不屏住呼吸竖起了耳朵。

  姜星火用手在树下沙地上,画了一份简略的地图。

  “银矿曰石见银山,金矿曰佐渡金山,都在日本的北部沿海。”

  他指着距离长江出海口东北方向上千里,在李氏朝鲜南部的两座大岛说道。

  “若是从李氏朝鲜手中拿到了济州岛,再打下对马岛这个海盗窝,便可以这两座大岛为稳定的中转补给基地,直逼日本北部,进而控制这两处金银矿。”

  姜星火继而勾勒出了日本的海岸线,点着北方的一座小岛说道。

  “佐渡金山,是一座孤悬海外的岛屿,乃是日本历来的流放地,地位便如唐宋的岭南一般。”

  姜星火又指着海岸线一处说道:“石见银山,则是处于日本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地区,距离海岸绵长的北部并不遥远,不需要深入陆地。”

  听到这里,看着言之凿凿的姜星火,即便是向来对其预言秉持着怀疑态度的李景隆,那张帅气的脸上都露出了兴奋之色。

  哪怕只是沙土上的地图,哪怕勾勒的有些模糊。

  可对于李景隆来说,如果说什么大明未来会发生“土木堡之变”是无从验证的事情,可济州岛、对马岛这些眼下实实在在摆在海上的岛屿,总归是骗不得人的。

  有了大略的方位参考,那所谓的“石见银山”、“佐渡金山”,便可以找到了。

  石见银山倒是可能费点劲,毕竟在日本的本土上,需要进入有人烟的沿海地带搜寻,可佐渡金山就是孤悬海外的一个小岛,又是著名的流放地,一定是在日本人人皆知的。

  这样一个荒凉又显眼的小岛,找起来没难度,验证起来更是不会遇到什么阻碍。

  李景隆又认真地盯着地图看了许久,确认记在了脑海里,方才亲自伸手抹去,这东西不能留。

  当然,李景隆很怀疑朱高煦的记忆力,究竟能不能把地图记在脑海里三刻钟。

  更何况李景隆从小饱读诗书,勋贵圈子里都知道他的记忆力不是一般的好,朱棣又没亲眼看到地图,到头来肯定会让自己画出来的。

  抹去地图后,李景隆微微蹙眉。

  李景隆喃喃自语道:“不对,总觉得哪里不对。”

  “哪里不对?地图不对?”朱高煦好奇问道。

  “不是地图不对。”

  李景隆回想起了最初的话题,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姜郎,我们一开始讲的是税收时百姓交白银不交粮食的话,大明没有这么多的白银,对不对?”

  “对。”姜星火抬起头,“你很聪明,终于意识到这一点了,不愧是我的学生。”

  “哪一点?”朱高煦面露不解,他还沉浸在被海量白银淹没的喜悦中。

  李景隆看也没看朱高煦,径自继续说道:“所以姜郎说日本有一年能产八百万两白银的石见银山。”

  “那么假设大明能跨海远征,占领这座银山,并且能每年稳定获取八百万两白银。”

  “可问题来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大明要这些白银有什么用呢?”

  朱高煦插嘴:“那可是银子,白花花的银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怎么就没用了呢?”

  “夏虫不可语冰。”

  李景隆耐不住朱高煦一直插嘴询问,只能勉力解答道。

  “白银一开始固然可以从百姓手里买东西,可如果在大明存银量不够的情况下突然海量涌入,即便是白银也会极大贬值,那跟印宝钞有什么区别?”

  “如果没区别,那白银有什么价值?不就是更稀有更耐储存的‘纸’?”

  “为了这堆‘纸’,大明出动大军跨海远征,对于出征的将士个人而言当然是发财了,对于国家而言,岂不是亏到姥姥家?”

  “那还不如去打草原上的蒙古人,好歹还能抢回点牛羊战马。”

  朱高煦听得大脑当场宕机,CPU险些都烧了,顿时呆立在了原地。

  ……像只呆头鹅。

  姜星火耐心地听李景隆说完后,却没有流露出任何意外的神情。

  “我知道聪明的你迟早会想明白这一点。”姜星火平静开口,“迟早会在被一年八百万两白银的巨大震撼后醒悟过来。”

  “那么你能重复一下,我在这节课最开始所说的‘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历史、趋势三方面的内容吗?”

  “你所提出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就已经藏在了其中。”

 

 

第六十七章 白银宝钞!

  此时,墙外密室内也陷入了思考。

  “李景隆这么一说,听起来海量白银对于大明来说,跟宝钞也没什么区别?”

  “不对,不对,朕总觉得哪里不对……”

  朱棣喃喃自语:“白银怎么能跟纸没区别呢?”

  “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可是朕暂时没想明白。”

  朱棣转头问自己的好大儿,道:“炽儿,你记性比朕好,你说说,姜先生之前提的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历史、趋势,是怎么一回事?”

  朱高炽略做回忆,然后说道。

  “原因上看,白银作为货币有其显著优点,即耐腐蚀易保存、质地便于切割铸造、比铜少但比金多,碎银子既可以充当小额货币,银锭又可以用于大额交易。”

  “历史上看,疆域辽阔的蒙古帝国自始至终是以白银为价值尺度(尺度而非货币)的,这也意味着在与西方诸国的贸易中,白银是最适合‘跨境国际化贸易’的……因为无论是西亚还是西欧,都是认白银不认铜钱。”

  “趋势上看,无论是大明内部的宝钞贬值还是铜钱私铸,还是外部的白银流入和海贸交易,都会导致相对稳定的白银大量进入大明后在未来成为大明的主要货币。”

  说道最后,朱高炽突然激动地一拍自己的那条好腿,肥肉颤动。

  “儿臣明白了!”

  ……

  “我明白了!”

  “原来姜郎早就讲过了。”

  李景隆同样一拍大腿,被自己骨头硌得生疼,他歉疚地说道:“姜郎莫怪,是我没有认真听,不该错怪你的。”

  姜星火说道:“学而不思则罔,独立思考才能不盲从,你做的很好,不需要向我道歉。”

  朱高煦茫然问道:“你明白啥了?”

  “一点一点说。”

  李景隆耐心解释着自己的理解,反倒没有刚才的自傲和不耐烦了。

  “先说第一点,也就是‘白银可以货币化的原因’。”

  “那便是开采出来的白银,跟制作宝钞的那张纸还不一样……白银能够作为货币,是因为其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跟是否代表大明的国力和信誉无关。”

  “所以呢?”

  朱高煦还是呆头鹅状态。

  “正是基于第一点‘白银可以货币化的原因’,才有了第二点‘白银货币化的历史’。”

  见朱高煦还是不解,李景隆复又问道:“那你还记不记得姜先生之前所说的,白银因为其自身的特有属性是最适合‘跨境国际化贸易’的……因为无论是‘西亚’还是‘西欧’,都是认白银不认铜钱。”

  “好像记得。”朱高煦不太确定地回答道。

  “正是因为有了第一点,白银本身有价值而且适合储存、切割,所以白银才会在所有国家都能当做货币使用。”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朱高煦脑子已经快烧糊涂了。

  “所以宝钞只能在大明境内用,而那每年八百万两白银,可以去其他国家花啊!因为其他国家都认白银啊!”

  “这不就相当于,大明在国外无限制地哐哐印宝钞吗?而且其他国家,还都觉得大明公平交易,豪爽的很。”

  朱高煦这才反应过来,惊喜地说道:“所以说,大明约等于是一毛不拔就能把其他国家的好东西都买回来?而且每年都是如此?那这么一来,大明岂不是凭空就变得极为富裕了?”

  密室内,朱高炽对朱棣说道。

  “不是凭空,根源上还在于‘石见银山’和‘佐渡金山’,所以征日本,势在必行!”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7:33 , Processed in 0.03873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