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572 页

  “咳咳咳……”

  唯有咳嗽声,回荡在擂台上。

  台下的众人,此时都用极度惊骇的目光看着台上的张宇初。

  本来众人都以为今天的第三场比试,是王霸之辩,可谁成想,竟是要掀理学的根子!

  原来他刚才说了半天,竟然是绕到了这上面去了啊!

  “怎么可能?”

  高逊志心脏猛烈跳动,几乎喘不过气来,脸色也由青转白,他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但是,他更不敢相信这套新的理论,是从张宇初口中说出的。

  张宇初什么水平,他再清楚不过了,洪武朝时两人就曾多次交手,其人虽然博通经义,但却走的是理学的路子,什么时候研究起了陆氏心学,还有这番堪称开创新的翻天覆地之新论?

  简直骇人听闻!

  但张宇初说的,他根本无从辩驳!

  怎么辩驳?这根本就是所有人都未见过的东西,用人心的心性来解天理,三纲五常的天理,都能从人心上得到阐发,由此又绕回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路子,验证了天理只存在于人心中。

  高逼格点,那就是心证。

  通俗点说就是俺寻思天理就在人心里,你问我为什么天理在人心中?因为俺的心寻思它就在里面所以它就在里面,不服来辩。

  ……逻辑闭环了属于是。

  张宇初的办法确实很流氓,用主观唯心主义的魔法打败客观唯心主义魔法。

  你还讲客观事物的道理,我只讲“俺寻思”。

  这种命题,若是让高逊志心平气和地钻研个把月,或许能想出来对策,可眼下沙漏都要走到尽头了,他的大脑却空空如也。

  这道题在过去的版本没有解啊!

  “说的什么意思?”

  听着传话太监的转述,朱棣蹙眉看着台上陷入死局的高逊志,心头却没有半点报复的快感。

  ……因为他没听懂。

  字都能听明白,连在一起是啥意思也大概明白,可为什么高逊志面对“这么简单”的问题却哑口无言,朱棣不理解。

  直接说心不能证明理不就得了?

  朱高炽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父皇的问题,而是沉浸在了这种奥妙的哲学命题中不可自拔,直到老三怼了怼他。

  “哦,哦!”

  朱高炽这才反应过来,给父皇翻译。

  “龙虎山大真人的意思是说,本心,或者说意识,并不仅仅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那么肤浅,而是意识是‘意之所向皆是物’,也就是说所有外物存在都与人的本心意识的指向有关,而本心意识的指向性便意味着外物的形成过程开始,所以外物就不是‘心外之物’,而是从本质上来讲,是将内在的本心意识与外物链接起来的一种‘意识物’……花不是花,而是我心中的花,我心头意识一念发动,便意味着外物的改变。”

  朱高炽的解释当然很富有哲学的抽象含义,但这显然是给朱棣能解释的最清楚的表述了。

  换言之,“俺寻思”在心学这座理论大厦里的作用不是“寻思啥就是啥”,而是“寻思”的这个过程只要随着人心的启动开始,那么“本心”与“外物”之间就建立了联系,这也是心证无从破解的原因。

  “竟是这般缘故,好!回头朕亲自给大上清宫题块匾!”

  台上高逊志已然心神失守,张宇初却得势不饶人。

  往日种种被高逊志打败的恩怨浮上心头,如今有了姜星火这个外挂老爷爷的加持,张宇初只想长啸一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道士穷!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张宇初指着已然接近失败的高逊志说道:“高逊志,回头见心,见心明性,明性知理,理就在心中!且随我一片光明吧!”

  高逊志当然不会轻易认输,他咬了咬牙,问道:“汝所言明性知理,明性如何知理?”

  张宇初自然早有准备,他清晰无误地将姜星火交给他的理论背了出来: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意诚则一片光明。”

  如今高逊志已然是知道自己输定了,但强撑着一口气,便是要把这新的心学问个清楚,否则心中念头委实不够通达。

  “以心格物,如何致知?”

  张宇初起身,羽衣飘然,一边吟诗一边踱步,竟是走出了几分潇洒姿态。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吾心光明,人人皆圣!”

  高逊志面如死灰。

  “……为善去恶是格物。”

  曹端在台下翻来覆去地念叨着这句话。

  虽然是头一次听说,但以曹端的悟性,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意思。

  在张宇初所提出的新的心学概念里,格物致知更多的是面对心里的念头,格物也就是正念头,把不正当的念头弄正当,正其不正以归于正,所致的知是自己的良知,而良知则是人的道德本能,本来的心是光明纯净的,人的道德会一触即发,但是会有邪恶的念头来蒙蔽本心,格物就是使不正归于正,致得良知。

  正念头,就是了解到自己有不善的念头,知道了,就是知,知道了之后还要正念头,使其正当,搜索心里所有不善的念头,使其合理正当,这里首先默认了良知是光明的本心,人人都有,所以人人皆可成圣。

  “咳咳咳……”

  高逊志越咳嗽越厉害,到了最后,竟是大口大口地咳出血来。

  曹端顾不上思考,连忙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台去,好在他年轻,又常干农活,竟是一个人就把高逊志给抱了起来。

  “医师!快去叫医师!”

  高逊志口中的鲜血溅在长衫上,此时竟是连着眼泪,一并混着在了一起,大滴大滴的泪水,从他浑浊的眼中流下。

  “鲁哀公西狩获麟,圣人曰:吾道穷矣,今日吾不能卫道统,已成罪人矣!”

  曹端当然能大略体会到孔子,或者说高逊志的心情,身为大明理学界最顶级的大儒,捍卫了理学几十年的道统,如今去被对方开天辟地新论给辩得哑口无言,若是这般也就罢了,关键是这番新论,传出去是要引起剧烈的思想动荡的!

  说是在儒家引起海啸都不夸张!

  因为“成圣”,这对于儒生来说,是一辈子都可望不可即的梦想。

  毕竟这条路前后几千年,也就那么寥寥几人走到了尽头,能被封圣,这个概率实在是太小太小。

  可“做圣人”这个美梦,哪个儒生在开蒙的时候没有想象过呢?

  就如同拿破仑的那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不想当圣人的儒生不是好儒生。

  问题是,从儒生到圣人,有亿点点难。

  可以这套以人心来证天理的学问,却告诉了天下儒生,人人皆可成圣!

  而且这还不是一句空话!

  张宇初提出的新论,先是以“本心光明”为基础,又清晰地提供了格心的步骤,按理说,是个人都能知致则意诚,意诚则一片光明。

  那人心抵达一片光明后,认为自己是圣人,自己不就真的是“圣人”了?

  这是完全可行且逻辑闭环的一套修炼方法论。

  这将给大明的理学界带来塌天大祸!

  高逊志被抬到了汪与立旁边,只不过汪与立是喝绿豆汤,他是喝中药汤。

  “高公且好好休息,剩下的事情交给我,我会只论王霸,不论人心天理的。”

  曹端深吸了一口气,看着台上的张宇初,他知道自己已经是最后的希望了。

  他不仅要击败张宇初,还要击败姚广孝,亲眼去诏狱里看孔希路。

  在万众瞩目中,他登上了擂台。

  ……

  飞鹰卫驻地就在南京城聚宝门正南方的雨花台。

  雨花台高约三十余丈,长七里有余,自古便是南京地区登高揽胜之佳地。

  而之所以选择雨花台这片地方作为热气球部队的驻扎地,其实是有说法的。

  这里关键的地方就在于,雨花台跟西北的“五丈原(原通‘塬’)”等塬地地形类似,乃是一个高出平底的平台状地形,就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直升机停机坪一样,极为有利于热气球的起降和回收。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28 , Processed in 0.04798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