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655 页

  富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催生新的阶层,推动历史的发展;而强兵也同样如此,新的武器技术也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通过这些技术,来促使科学有进一步的实用性,能得到朝廷,尤其是大明军方的支持。

  毕竟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蒸汽革命”。

  而蒸汽机如果仅仅从商业角度来发展,那可就太慢了,要用于矿区抽水、纺织业。

  但问题是姜星火进行的变法,是要考虑大明具体情况的,并不是盲目照搬,而大明的“具体情况”就是劳动力比较廉价,矿主们宁愿用人来一桶一桶地抬水,也不会买一个机器来抽水,因为矿主觉得人力不值钱。

  但军方则不然,如果能让军方实现快速运兵,无论是陆地的还是海上的,军方是不会吝惜花钱的,而有了军事技术的使用,后续民用化反而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换言之,姜星火打算在大明搞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路子,其实有点像他前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都是技术先用于军事。

  “工部的兵器局和内廷的兵仗局要合并,组建更大规模的专业兵工厂。”

  姜星火与朱能复又商讨了几件关系到军事的事情之后,反而有些沉默了下来。

  他们很清楚彼此的沉默究竟是为了什么。

  虽然都闭口不提,但几乎所有知情人的心里,都在紧张地担忧着那场史无前例的登陆行动。

  那场在五军都督府被称为代号“挠楚”的行动。

  正如同楚汉名将彭越在双方决战之时,一直领兵游动作战于梁、楚之地,常袭挠楚国的后方,两次迫使项羽回兵救援,继而让刘邦在正面战场开始一转颓势一样,由曹国公李景隆亲自指挥的这场登陆行动,也注定会让僵持在富良江一线的战局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是真正的乾坤一掷。

  ……

  “明军不对劲。”

  富良江南岸的水寨里,安南国的卫王、左丞相胡元澄正在焦虑地踱步着。

  作为安南军实际上的最高统帅,胡元澄是个极聪明又极有才能的人……这是废话,这位老兄如果历史线没变动的话,投降大明都能从一介小官干到工部尚书,不聪明没才能才有鬼了。

  而就算不说这些,光是眼前能把二十万军队和数十万民夫调度的井井有条,又能从容布置整个防线,也已经足以看出胡元澄到底是个怎样的水平。

  而正是这种在安南人中极为突出的聪明和才能,才让胡元澄察觉到了当面明军的异样。

  明军太安静了。

  在安南军三关被破,武世勋被俘虏,胡烈狼狈逃回来以后,在富良江以前的安南军指挥系统已经彻底崩溃,前哨战役基本上算是尘埃落定。

  但明军接下来的反应却有点不太对劲。

  张辅一改之前的穷追猛打,当占领了鸡翎关之后,便迅速控制住了周围地区,然后以一种极为缓慢,缓慢到仿佛是乌龟在爬的速度,谨慎地逼近了富良江一线。

  富良江北面的平原,地势比鸡翎关稍微简单一些,在那里,有着几道天然峡谷形成的小路,而在小路两侧有着许多丘陵,走出这些平缓地形,就是河流两侧的平原。

  现在,明军的目的就是从海上迂回过去,绕到安南国东侧海岸线,然后从背后袭击安南军,前后夹击富良江防线。

  而正如曹魏把汉献帝放在许都,而自己经营邺城一样,明军“挠楚”行动的目标,正是安南国的“邺城”,也就是胡氏父子的老巢,西都清化。

  安南军之所以如此执着地固守富良江防线,除了军事、地理上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富良江背后就是东都升龙,也就是安南国的传统政治中心。

  刚刚篡位不久的胡氏父子必须要固守这里,因为一旦丢掉了升龙府,那么他们就基本失去了在安南人心中的法理性。

  而明军的战略意图,或者说胃口,显然更大一些,那就是沐晟的西路军和张辅的东路军在富良江北岸一东一西地牵制安南军的主力,由李景隆亲自指挥的登陆部队夺取清化,继而北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把安南人的全部主力和国都同时夺取。

  是的,小孩子才做选择,李景隆选择全都要。

  这样一来,只要这个规模史无前例的行动能够成功,就可以从军事和政治上,彻底地、一次性地解决安南的问题,不会出现安南军主力溃散导致后续必须要不停地打清剿治安战,也不会出现胡氏父子逃出生天的情况。

  那么“全都要”有代价吗?

  当然有,那就是富良江北面的明军,目前其实是处于一种不足状态的。

  这种不足,既包括了兵力的不足,因为被李景隆带走了福建都司和部分广东都司的兵马;也包括了船只载具等物资的不足,甚至包括了粮食补给短时间内因为运力被分流而无法大规模输送。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东路军的张辅才选择了缓慢推进,等待后方的粮食补给运达,以及和西路军沐晟的同步抵达战场。

  张辅的选择没有一丝一毫的错误,但明军这种战争节奏的骤然转向,却让胡元澄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

  就在此时,忽然有亲信来报:“王爷,我方从明国回来的密探求见,据说查探到了明国重要军事情报。”

  “哦?”胡元澄顿时眼睛亮了起来。

  他急忙吩咐道:“叫他进来!”

  片刻之后,穿着普通安南百姓服饰的密探进入房间,恭敬跪拜:“参见卫王!”

  “免礼吧,赐坐。”胡元澄说道。

  待密探坐稳,胡元澄便迫不及待地询问:“你是谁的部下?情报是如何找到的?且细细说来,如果真的是重要情报,本王必定重赏你!”

  密探说道:“回禀卫王,卑职是黎大人的部下,此次乃是专门潜伏在江北,负责传递明国的军事机密。”

  听到不是直接潜入的,胡元澄愣了愣,但旋即反应了过来,自己却是关心则乱了。

  胡氏父子篡国,当然没少搞特务手段,而按照正常的流程,这些被派遣出去作为象工来探查情报的间谍,肯定是无法直接跑回来的,只是随明军一起南下,然后寻机把情报传递给当地的接头人,而接头人再偷偷过江把情报传回来,眼前的人,便是中间人。

  这种做法,也是安南密探的惯例。

  胡元澄思索一番后,问道:“可曾知晓明军主力的动向?”

  “从明军军营里传来的情报是,明军正在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建造舟筏,准备渡江。”

  “除此以外,明军的西路军在雾鼓山附近蛰伏多日,昨天傍晚,明军正在往山以西的沙滩转移。显然,明军打算东西路军分头渡江,然后再与我军作战。”

  听闻这些情报,胡元澄沉默不语。

  在他看来,明军的动向越发吊诡了起来。

  如果打算渡江,那么为什么要东西路军再次分兵?之前两路明军明明是开始聚拢合流的。

  安南军的主力是猬集在一起的,明军从人数上讲,只有合到一起才好发起决战,如果分开兵力,反而容易被安南军各个击破。

  明军那么多有经验的将领,不会连这点道理都不懂。

  “说不过去啊……难道是明军内部有所不合?”

  胡元澄心头浮起了一个想法,但旋即就被他甩了出去,明军内部或许会有不合,但绝不会表现为在这种关键时刻分兵,这是兵家大忌。

  “好,你退下休息吧。”

  随后,胡元澄召集安南众将,把情况跟他们说了一遍。

  “诸位,你们觉得呢?”

  被判处戴罪立功的胡烈,此时发声道:“卫王殿下,末将认为,这应该是一个诱饵。”

  “诱饵?”

  胡元澄有点惊讶:“明军的主力就在对面,为什么要设计诱饵?”

  “张辅狡诈,从他攻克三关的办法就能看出来,面对强攻难以得逞的时候,他肯定会耍诈,把西路军佯装分开,引诱我军去吃明军的西路军,然后再反过来包抄我们,应该就是他的想法。”

  “胡烈,你怕是被人吓破了胆子。”

  另一位安南军将领觉得胡烈完全是在胡说八道,他分析道:“末将觉得,明军或许聚集在一起粮食有些难以为继,毕竟从北面运粮食,过了鸡翎关就要走山道,这几条小路都不好走,而且我军早就预料到了需要坚守富良江,提前做了防范,因此,江北周边的村庄里的民众,早就被疏散走了……所以即使明军掘地三尺,也不见得能获取太多粮食做补给,而明军足足二十万人,肯定要分兵靠近不同的补给线来就食,这种分兵只是暂时的,等明军的后勤辎重囤积起来,他们就会重新合兵一处。”

  胡元澄到觉得此话在理,应该是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毕竟安南国早有准备,而且富良江以南都是平原,也是安南的膏腴之地、精华所在,人力物力都很丰富,也早就做好了仓储准备,所以才能做到把几十万人聚集在一起而不用担心饿肚子,但明军远道而来,补给线还没建立完毕,确实有分兵就食的可能。

  可胡元澄还是心里觉得不踏实。

  没有为什么,就是感觉。

  就在这时,胡元澄忽然问道:“潘麻休的部队到哪了?”

  潘麻休率领部队南征占城国,听说本来很顺利,但后来遇到了明军远洋水师登陆的阻碍,导致被迫留下一部分兵力退守横山关,然后主力北返前来支援正面战场……

  等等!

  胡元澄的脑海里忽然像是炸开了一道闪电。

  远洋水师、登陆、正面战场。

  他终于知道自己异样的感觉指向何处了。

  “潘麻休的部队到哪了!!!”胡元澄疯了一样问道,他身体表面的皮肤涌起了无数鸡皮疙瘩,神经都仿佛开始打颤。

  “应该快到升龙府了。”手下将领不知道卫王怎么了,只能小心地回答道。

  胡元澄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堪舆图。

  安南国土面积不算广阔,西都清化府和东都升龙府之间,其实距离不算远,如果明军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复制在占城国的成功案例。

  明军的远洋水师,既然能把数千人从沱灢(岘港)运上岸,然后抵达王都因陀罗补罗,又有什么理由说,明军没有能力同样复制一次登陆行动呢?

  不过是沱灢换成了清化府,把因陀罗补罗换成了升龙府罢了,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4:41 , Processed in 0.054846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