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709 页

  “不用。”

  姜星火这时候当然要表达对他的信任,说道:“这个事情就交给你了,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争分夺秒的搞出来。”

  “其实工匠们群策群力,写了一份计划,我也参与了,国师您看一看。”他递给姜星火一叠纸,上面写满了文字。

  姜星火接过计划书仔细看了起来。

  这份计划书,详细介绍了预计的实验和技术突破的各个环节,包括材料、零部件、技术难点等等。

  “我的意思,我们要做就做到最好。”张宇初侃侃而谈道,“当然,为了保险起见,我觉得还是要多雇一些工匠的,这样进度也会快一些。”

  “可以,不过还是要注意保密,招的人多了,也有人多眼杂的风险。”

  张宇初点点头答应下来道:“明白。”

  参观完了动力和负责研发的场地,就剩下最后的工厂生产区了。

  生产区的内部同样很大,分出了东南西北各处房间,此时,许多穿着蓝色衣裳的工人在忙碌着,搬运材料或者打扫卫生,或者在进行生产,这些工人都很勤劳,见到张宇初后纷纷露出笑容。

  跟卖力气的力工不一样,这里玻璃工坊的工人大多数是需要有学徒工经验的,会操作陶瓷烧制的各项步骤。

  传统的手工业,即便规模很大,也都是师徒传承的模式,而工坊这里不一样,虽然有师父带徒弟,但跟那种人身依附性质很大的传统模式,还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这里工作的学徒工,普遍也过的比外面要舒心,最起码,不用给师父一家当仆人,被人呼来喝去,给人洗衣服洗脚倒夜壶。

  “看上去还挺大的,生产能跟得上吗?”

  “勉强能跟得上,玻璃需求很大,之前是三班倒,现在稍微放缓了一些,两班倒。”

  “那之前酒楼掌柜的玻璃八卦镜是怎么回事?二十多天生产不出来?”姜星火又问道。

  “那个不太好烧,而且多是供给商户的,很多商户需要单独订制样式。”

  “嗯。”姜星火点头道,“接下来产品种类可以多扩展一些,玻璃珠、玻璃制成的空心器皿……这些都是销路一定很好的商品,不一定非得盯着镜子用工,像这些玻璃八卦镜之类费时费力,还需要派人去推销的,这批做完就都停了吧,玻璃制品还是要以好销售、接受人群广为主。”

  “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也受到了限制,因为涉及到军用和窥探皇宫,所以现在必须要五军都督府单独审批……那这两条线都把资源挪出来?”

  “可以,现在两个工坊加起来多少人?”

  张宇初说道:“目前两个工坊加起来,所有工人、护卫、工匠,一共是五千三百多人。”

  之所以有护卫,是因为玻璃制品普遍售价较高,会被想要发财的人盯上,以及工坊厂区的内部秩序维护……毕竟这么多人呢,闹出乱子来不好,所以才特意配备了相当数量的护卫。

  “普通工人一个月收入是多少?”

  “现在是按照每人平均每月70斤大米来浮动发放的。”

  姜星火蹙眉道:“每人每月70斤?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现在南直隶普通农民一年扣掉各种税,也能剩下1200斤大米的收入,工人的收入是不是低了一点?”

  张宇初摇了摇头,解释道:“工坊里是包吃包住的,平常生活他们都没什么花费,而且也没人克扣他们,不需要面对外面的一些复杂事情,这些是净收入,实际上工人们还是比较满意的。”

  姜星火沉吟片刻,说道:“基础的粮食再提高一些,提高到85斤,另外做浮动的奖励,根据工人的工作量和努力程度,尽量多劳多得。”

 

 

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会

  得知了国师愿意为他们每月涨工酬以后,工坊里的工人们爆发出了阵阵欢呼声。

  “国师,还要参观其他的地方吗?”张宇初问道。

  在他看来,虽然每个月工坊要为此多付出几万斤的粮食,但相比于玻璃和化肥工坊惊人的营收和利润来说,这一切并不算什么。

  而对于官员来说,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国师这样体恤劳工。

  不管怎样,国师此行似乎都该到此为止了。

  但姜星火却摇了摇头,只说道:“还不够。”

  是的,还不够,姜星火了解了力工和纤夫的工作状态,看到了工坊的设备和运行,也见到了工人们是如何工作的,但这些并不足以让他真的了解到,这些新生的阶层,在这个剧烈动荡的时代里,究竟有何所思所想,他们真实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

  而这种工人阶层的真实生活,却绝非是眼下在工坊里,他所能了解到的。

  “现在是两班倒,那工人们平常在休息时间,都有什么娱乐?”

  “这……”张宇初答不出来了。

  他是堂堂龙虎山当代天师,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少年成名,如今风光无限,管着工坊只是因为一开始他专业对口,后来则是工坊确实利益巨大,他能因此获得财富和人脉上的巨大收益,所以才勤勉地干了下来。

  但你要让张宇初这种平常穿衣洗漱都不自己弄的人来了解,工人们休息时候都干什么,那真是难为他了。

  张宇初的目光,投向了帮他管理工坊的弟子们。

  意思就是,“你们知不知道”?

  “我、我……我们也不太清楚……”

  张宇初脸色一沉,弟子们纷纷垂首。

  张宇初深吸了一口气,再次抬起了头,望着姜星火说道:“国师,您稍等片刻,我马上去找人来回答您!”

  他转身离开了仓库,姜星火微笑点了点头。

  很快,张宇初带回来四个工人和工匠打扮的人。

  “国师,这是工坊的几位大工,还有表现比较好的工人。”

  这四人听到张宇初对姜星火的称谓,顿时心神紧绷,连忙向姜星火抱拳施礼。

  姜星火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免礼。

  随后张宇初说道:“国师问你们什么,你们就答什么,如实回答。”

  张宇初把身边带着的弟子都给赶走了,自己去了外面,房间里只剩下几人谈话。

  “国师,您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尽管问我们便可。”

  年纪最大的工匠恭敬地站在旁边,说道。

  姜星火微微一怔,说道:“没事,都坐下说话。”

  “谢国师赐座。”

  “不用这般客气,我今日请你们前来,只想了解一下工坊里工人们平日里若是不当班,都有什么消遣?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尽管说来便是。”

  几人对视一眼,顿时会意过来,说道:“请国师放心,工坊内有单独的宿舍,都是通铺,平日里工人们除了睡觉,便是在宿舍里打打叶子牌,或是在周围河边逛逛,每个月工钱大米都是按照规矩领取,南京本地的工人多,都会寄回去,外地工人也能换成铜钱。另外,工人们平日里闲暇时也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相扑游戏等等……”

  几人将工坊里工匠、工人平日里的生活状况简略地汇报了一遍,姜星火默默地倾听着,心中暗忖,却是有些粉饰过度了。

  不过这也正常,他们是一定不敢在自己面前说什么不好的事情的,他本就没有把希望寄托在这种官样谈话上。

  又过了一会儿,几人离开后,张宇初方才进来,看着姜星火倒是神情没有不虞,似乎谈话颇有收获。

  姜星火说道:“今日便这样吧,我们再去附近转转,晚上就回京城。”

  姜星火让人把两个女娃送回村里,又让王斌派人把收留的小乞儿送回交给老和尚,这才带着于谦到附近的农田、庄园、书院等地转了转。

  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冲突事件,但通过亲身经历,对南京周边社会各阶层生活状态实地考察的结果,姜星火还是比较满意的。

  在工业革命的早期,社会各阶层对于这种新式力量的萌芽与产生尚不敏感,因此,对于这种新的制造力,会给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带来的变化,还缺乏基本的判断力。

  华夏从先秦以来,乡土社会基本都维持了自然经济的安逸状态,而眼下南京周边的工坊,虽然吸收了相当一部分的劳动力,但却并未对旧有的社会秩序造成太大的冲击。

  事实上,工业革命既是先进产品,譬如玻璃、化肥、松江棉的提供者,也是社会文化习俗的改造者,而在这种改造里,受益最大的阶层,譬如能享用的起玻璃镜子,能给自家农田大量施用化肥,能让家人甚至下人穿得起松江棉的人,反而是被这些产品所改造的最彻底的。

  工业革命的产物,让他们本就优渥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所以工业革命对他们的影响其实是正面的,至少在早期是如此,而不管是农产品的增产还是桑树的溢价,也都是有利于他们在原本的不动产规模上,积累更多的财富。

  而财富和权力所对应的,往往是社会地位。

  这些地主士绅们的社会地位,并不会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在一开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任何动摇。

  ……至少在一场大变革的到来之前始终如此。

  在夜幕降临之际,姜星火和于谦终于找到了方才在工坊里,工匠们不肯透漏的秘密。

  在河滩的另一个回弯处,有一处规模颇大的夜市。

  十里八乡的农人们推着自家的农产品,或者带点小零嘴过来卖,或者在河滩摆摊兜售些现场制成的小吃,总之一片热闹。

  空气中弥漫着各色鱼腥味与草木清香、食品等混杂在一起的气息。

  “走吧,去看看。”姜星火提议道。

  既然这里有夜市,他自然想要亲眼看看这里百姓生活的模样,以及工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这才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地方,而不是在工坊里虚假僵硬的谈话。

  他们都换了普通衣裳,看起来就像是寻常读书人和家里的孩童一样,几个侍从则同样扮作不同身份。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6:14 , Processed in 0.053333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