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793 页

  “《长坂坡》!”

  《长坂坡》又名《保阿斗》,属于湖北那边戏曲的传统剧目,看着台上挥舞银枪走着步,对着扮演杂兵的演员来了个七进七出的“赵子龙”,姜星火越看越觉得眼熟。

  ……这小子不是朱勇吗?

  合着没能上战场,自己上戏台过瘾来了。

  不过该说不说,一把花枪在朱勇手里真是耍的人眼花缭乱,煞是好看。

  “要不你们直接去隔壁看吧,爬墙头多没意思,也听不见个声。”

  “好耶!”

  姜星火对王斌吩咐了一声,让他带小孩子们去看戏了,荣国公府里老和尚嫌烦,不爱这些热闹,所以还真没请戏班子。

  但老和尚觉得烦,那是因为他看过世事繁华了,可人小孩才几岁?不能你看完了不让人家看吧。

  当然了,抗议也无效,毕竟府邸也不是他的名,住人家里别管什么关系,还是要尊重一下主人意愿的。

  姜星火的袖子被拽住了。

  “那个,送给您的。”

  景清的一个女儿,这时候声音小的跟蚊子一样。

  看着已经很努力绣的整齐的香囊,姜星火怔了怔,想说些什么。

  “国朝有法律……”

  “你们父亲是个忠臣。”

  可想了想,脑海里千回百转,看着两个小女孩冻得有点发红的脸蛋,这些或是义正严词或是有些动情的话,最后姜星火还是都没说出口,只是摸了摸她的小脑袋。

  姐姐拽着她的手想走,但姜星火这时候忽然说话了。

  “回屋戴上手套和帽子再去。”

  于谦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姜星火毫不留情地说道:“还有你,把棉裤穿上,现在你还小,等你老了就知道腿疼什么感觉了。”

  裤管有些空荡荡的于谦自知理亏没敢顶嘴,看着小屁孩们在雪里留下一串鸭掌似的脚印,姜星火呼了口气。

  寒风中满是白雾,徐徐散去。

  该死的归属感。

  多少年不抽烟的姜星火,这时候忽然感觉差了点什么,摸了摸兜里,只有一个还热乎的香囊。

  “妈的没烟。”

  姜星火叹了口气,继续往屋里走,脑海里思绪飘飞。

  国公府里也不是哪都亮堂的跟白天的一样,在灯笼的余晖下,姜星火看着黑暗的、平常无比熟悉的角落,忽然想到,如果这是自己写的武侠小说,那么这时候该出现一个被坏人蛊惑洗脑的女侠来刺杀他了。

  姜星火又想到,自己确实给大明的文艺界做出了不少贡献,不仅在下班时间坚持创作(banyun)各类小说,而且通过《明报》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读者群体,除此以外,甚至总裁变法事务衙门里专门负责《明报》的部门,就养活了一批坐班写手负责提供内容,让不少落魄文人重新端起了饭碗。

  “您老人家这是?”

  看着屋内亮起的灯光,姜星火推门而入。

  没想到袁珙竟然不在搞迷信活动,而是认真地画年画,而旁边的桌子上已经堆满了春联。

  新年就要有新年的布置,不过别的先不说,这春联必须有个说法。

  “当年老朽可是给太祖高皇帝写过春联的。”

  嗯,姜星火是真的觉得很可惜。

  从他穿越到现在,在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他都笼罩在一个人的影子之下,这个人就是老朱。

  觉得可惜,是因为姜星火没见过活着的朱元璋……这话有歧义,死了的他也没见过,只去过坟头。

  但不管怎样,不管他做什么,似乎都离不开老朱的影响。

  他接触的大多数人,对于老朱都不会有什么缅怀……因为他接触的人通常都处于被老朱重点收拾的这个阶层,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很少有人对朱元璋有什么厌恶,绝大多数都是恐惧。

  想想看,一个人死了五六年了,人们但凡提起他,都无不畏惧,这是怎样的余威?

  而即便是眼前这小小的春联,跟老朱还是离不开干系。

  因为朱元璋有个爱好,那就是贴春联。

  在北宋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了最早的春联,但在当时并不是全国普遍流行的习俗,事实上,正是到了朱元璋时期,老朱非常非常非常的喜欢这东西……用了三个非常是因为很少有老朱这么喜爱的东西。

  反正根据流传的说法,是老朱小的时候家里极端贫困,平日里过的太苦,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一点快乐可言,虽然置办不起新衣裳,虽然只能吃一点点肉,但家里还是极尽所能地想要营造出过年的气氛,廉价的、艳红的春联,就成了老朱对于儿时过年最为深刻的记忆。

  当了皇帝以后,老朱不仅在宫里自己写、自己贴,而且他还要求南京城中的每户人家都要在门口贴上一副春联,他自己还会亲自在城中巡视看贴没贴,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坚持了二十多年的举动,让贴春联从南京直到全国,成为了一个广泛流传的习俗。

  “您老人家还给太祖高皇帝写过春联?”

  “那当然。”

  袁珙放下笔,笑呵呵地说道:“太祖高皇帝认为,哪怕是最贫苦的百姓,也应该有过年的权力。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春联是让各部、寺里擅长书法的官员写下来拓印好,然后用活字印刷术,从国子监印刷所印刷出来,给南京城里的百姓免费发放的,我在洪武朝当吏部侍郎的时候,就干过这个活。”

  “现在怎么没看到?或许是我没注意。”姜星火有些疑惑。

  “被建文那小子废了。”

  袁珙不屑地说道。

  嗯,不知道朱允炆这时候在哪过年呢。

  如果他没死,大概率是在某个山沟沟里喝西北风吧。

  姜星火当然不信因果报应,他见过太多没有好报的好人,也见过太多善终的坏人,但就说建文这小子,印刷点免费春联,能使你内帑几个铜钱?现在好了吧,你不让别人高兴过年,现在你自己也别过了。

  越了解建文帝“众正盈朝”下的执政举措,姜星火越觉得,这小子丢了皇位纯属活该。

  朱棣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有时候有点小心眼、嗜杀、暴虐,但是对于国家来说,真就全方位吊打朱允炆。

  朱棣当皇帝,比朱允炆强太多。

  而当年姚广孝劝朱棣“王上加白”;袁珙给朱棣相面,说“髯过脐,必登大宝,为二十年太平天子”;张玉建议“安可束手待缚?夺九门、杀三司!”。

  这三个人的三句话,更是在姜星火前世被评价为“成祖之有天下,始于姚,定于袁,成于张也。然非姚则不萌,非袁则不决,非张则不聚,岂非天意而致此三人之言哉?”

  姜星火只说道:“那你给我相一相。”

  “诏狱里我就给你相过了,看不透,乱算会造天机反噬。”

  末了,袁珙还补充了一句:“老朽没几年活头了,放过我吧。”

  姜星火看着袁珙,忽然又问道。

  “你当年跟陛下(朱棣)说的是真的吗?”

  袁珙哈哈大笑,这位老人一生经历堪称传奇,少年富贵骤然家破人亡,离家后走过南闯过北,甚至浮舟渡海远赴海外求仙,回来混迹于庙堂,更是做过吏部侍郎,后又挂印而去,避开了洪武朝一轮又一轮的大案,苟到了他当年点化的燕王朱棣登基。

  朱棣去年就曾召袁珙,拜其为太常寺丞,赏赐冠服、鞍马、文绮、宝钞、宅院,可惜袁珙不知道是嫌弃官太小(相对于曾经的吏部侍郎)还是不想再趟这摊浑水,直接拒绝了,仅仅负责协助张宇初弄工坊。

  如果没有姜星火的话,那么在未来的不久,也就是永乐二年,朱棣在册立储君的时候,在三个皇子之间一直犹豫不决,找袁珙给三人相面,而袁珙会给皇长子朱高炽看过面相说“天子也”,相面看皇长孙朱瞻基的时候说“万岁天子”,从封建迷信的角度给朱棣又吃了颗定心丸。

  “你信真的,就是真的。”袁珙的回答很有意思,有点类似于你愿意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姜星火一时郁闷,自己竟然被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给带歪了。

  其实他早该知道的。

  “等等,你这门神,是不是有哪不太对?”

  姜星火见到的门神像,通常是武将,而且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目的是为了镇住或挡住不好的东西从外面进来,所以都拿着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之流,因为《西游记》刚刚被姜星火搬运出来,所以秦叔宝、尉迟敬德这对门神,还没有流行起来,现在普遍是以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为门神的。

  袁珙笑道:“这是我们道家的门神,此门神曰神荼,彼门神曰郁垒,乃是道家传说桃郁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下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郁垒,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乃是禽奇之属……每日天乃将旦,日照金鸡,鸡则大鸣,于是天下众鸡悉从而鸣,金鸡飞下,食诸恶鬼,鬼畏惧金鸡,皆走之,天下遂安。”

  “而郁垒二神则负责捉拿,捉到以后,缚以苇索,执以饴虎。故此要贴门神、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上,门左右置二灯,象征虎眼,以祛不祥、镇邪驱邪。”

  “竟是如此……”

  姜星火被小小地普及了一下民俗文化。

  “那这个呢?挂窗户上的?”看着红纸裁剪出的东西,有点类似于窗花,但还有差别,姜星火又不确定地问道。

  确实他不是无所不知的,在这个时代,他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不见得值得专门去研究,但今天这般情景,没什么紧要事情,也不想思考太多,了解一下也是好的。

  “不是挂窗户上的,这叫挂千,跟门神像一样,也是挂大门上的,相传姜子牙将自己的夫人封为了穷神,并且告诉她‘见破即回’,因此就用这个裁剪过的纸来阻挡她,一般都是八仙图样。”

  又学到了一堆没什么用的知识的姜星火,怀揣着微微复杂的心情告别了正在忙碌的老手艺人,接着往后院走。

  接下来就没什么波折了,在自己的房间里换了身衣服,然后就是跟着府里的人一起打扮和装饰各处,起码经常活动的地方,要弄得有点新年气氛。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43 , Processed in 0.05566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