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795 页

  几个小玩意,胡元澄拆开,却不太认得。

  “这是?”

  “闻着挺香的。”胡汉苍插话道。

  翻过来方才看到玻璃瓶下面刻着的字。

  ——君子如竹,临风有香。

  另外的袋子里,写了张卡片,正是姜星火的祝语,原来觉得送什么都不合适,而是送了三盒香水样品。

  香水不仅是针对女性市场的,竹林七贤复古款,正是针对男性文人的,谁不喜欢复古一下魏晋风流呢?

  果然,这礼物送到了胡季犛这位儒宗的心坎里。

  胡季犛拿着对月端详了许久,方才叹道:“这位国师,真是位谦谦君子啊!”

  ……

  “你小子,别给我跑!”

  胡季犛口中的谦谦君子,此时正在府邸门口,举着马鞭状的燃烧烟花对着朱勇甩,屁股后面跟着一队小孩。

  朱勇运动能力惊人,姜星火竟是半天没追上,只可惜他屁股后面的那队小孩没有这个运动能力,魏国公府家的两个小丫头被烟花吓得直接捂着脸一屁股坐到了雪地上。

  这是类似于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不过是两队,一堆各家的小孩跟着乱叫,还有人在旁边燃放烟花爆竹。

  在明代,烟花爆竹这种东西已经基本发展到了巅峰,什么样子都能做出来,市面上卖的就有好几百种,用泥包裹的叫“砂锅儿”、用纸包裹的叫“花筒”、用筐封装的叫“花盆”、只发出声响的叫“响炮”、能飞上天空的叫“起火”、飞上天空后发出响声的叫“三级浪”、在地上旋转的叫“地老鼠”……到处都有各式鞭炮和烟花的声响和火光,场面热闹极了。

  玩了好一会儿,姜星火才觉得没意思了,就把烟花交给旁边的人,这个当“老母鸡”的被换了,倒是没人敢来抓他,只是看着吸溜着鼻涕的小屁孩们,姜星火无端地觉得有点落寞。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空无一人。

  姜星火把手揣到口袋里,往成国公府家的台阶上走去。

  右边的石狮子上,成国公朱能和定国公徐景昌正用靴子跟扒拉着台阶上的雪,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好点了?可别又着凉了。”

  “不能。”

  朱能看着姜星火,递过了一个友善的笑意,又伸手紧了紧自己身上的白貂大氅。

  姜星火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对于救命恩人,朱能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前的那些敌视早就变成了懊悔。

  “我听说,甘肃要建十七个棱堡?”一旁的徐景昌这时候搭话道。

  经过一年的锻炼,这时候的徐景昌已经没有那么青涩了,不过怎么都还是小字辈,虽然手中管着江南的手工工场区,权力很大,可还是不太敢说话,只能寻些不重要的来说,免得自己露怯。

  “对,要防着帖木儿汗国的远征。”

  姜星火用手比划着:“其实就是把城池堡垒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这样改进以后,就可以安排更多的侧射火力,我们小口径的火炮很多,用来杀伤敌人攻城的步兵非常方便,无论敌人怎么进攻,都会使其暴露给超过一个的棱堡面……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还可以对护城壕进行纵向射击,就能有效封锁敌人的后续进攻路线。”

  “河西走廊的城池连成了一条线,棱堡如果有大用,也不妨多建一些……十七个只是第一批的计划。”朱能这时候补充道。

  姜星火点了点头,只说道:“嗯,年后看看吧,在南京城外平原上已经用砖石建了一个一比一版本的了,年后就能竣工观看了。”

  因为混凝土还没有搞好,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暂时不会用在棱堡上,但实际上砖石结构也足够验证了。

  棱堡这个东西究其本质就是用来防御强敌的,其实如果是防御蒙古人,什么堡垒都一样,蒙古人现在压根就不剩下啥攻城技术了……而要是对手再弱一点,则根本不需要防御,一路反推过去就是了。

  所以,建好的棱堡,也是用来给五军都督府展示实战效果的,至于是什么材质建筑,其实是都差不多的,最重要的是防御机制改变的原理得讲清楚。

  “国师,您说帖木儿真的会来吗?”徐景昌好奇地问道。

  “不知道,希望他死半道上。”

  姜星火说的是大实话,虽然必要的防备都要做好,但如果真的因为历史线改变的原因,大明陷入了跟帖木儿帝国之间的战争,那么变法的进程毫无疑问会受到极大地影响,甚至会因此陷入停滞。

  没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是没法建设大明自身的,对安南国重拳出击无所谓,甚至周围这些小国绑一块都不够大明打的,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尽量避免跟帖木儿帝国的全面战争……帖木儿帝国,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二强国。

  说帖木儿帝国带甲百万可能夸张了,但是控弦之士三四十万绝对不过分,跟这种体量的帝国全面开战的话,战火一定会烧到潼关以西,而且大明必须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支援西北前线,到了那个时候,任何变法举措都要为全面战争让步,这是姜星火所不希望看到的。

  “从国初以来,西北就凋敝不堪,潼关以西的陕西、甘肃、宁夏,一共加起来才勉强百万人口,那么大的地方,人口都不如南京一座城池,还多是军户……建设本就困难,若是这一仗真打起来,哪怕是打赢了,恐怕整个西北也剩不下多少人了。”

  朱能接话道:“晋地也不安稳。”

  字少事大,姜星火和徐景昌显然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眼下是永乐二年的正月初一,今年上半年,在南方滞留了两年之久的燕军二十几万主力,就要拔营北上回到老巢了。

  这些将士已经彻底受够了南方的天气和生活,如今这个结果都是一拖再拖之后的了,而完成了三大营军改以后,无论如何,都得北上。

  到了那时候,倒霉的自然就是仅剩的秦、晋两大塞王和蒙古人、女真人了。

  姜星火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做停留,而是转头对徐景昌问道:“那吕宋留学……遣明使,还有日本来的内亲王,正月十五过了,工场区复工,就让他们去参观吧。”

  徐景昌微微一怔,旋即点头答应。

  因为手工工场区还是多少涉及到一些大明的机密的,若是吕宋的大王子和日本的内亲王以后不回国也就罢了,要是回国,这些东西是否方便给他们展示,确实是一个问题。

  他们要去看,那肯定就不是浮皮潦草的看,内部方方面面多少都要看点,不见得能看出来什么门道,可总得是有些顾忌在里面的。

  这就是之前一直没安排他们去看的原因所在了。

  不过既然姜星火今天点头了,那徐景昌自然就是自无不可,国师都同意了,看就看吧。

  “安排唐场长好好招待他们。”

  嗯,唐音经过自己的努力,已经从纺织女工头头,晋升到一个工场的场长了。

  不得不说,有能力的人,真就是如囊中之锥,到哪里都能冒尖,哪怕是从零开始。

  好久没见到唐音了,这女人挺有意思,姜星火一时之间竟然也有了那么一丝恍如隔世。

  又看了一会儿,小孩们精神头足,朱能却是告辞,直言自己困了。

  成国公府的石狮子下面,就剩下了姜星火和徐景昌。

  “刚才提起了江南,其实有个事,我一直想问。”

  姜星火忽然道:“你小姑当时说好了要去江南看看的,转头忽然就变了。”

  徐景昌一点都不意外,开口说:“其实具体过程我也不清楚。”

  但他旋即补充道:“可那天大姑(徐皇后)招小姑入宫谈了许久。”

  “你小姑呢?”

  “去观里静修了。”

  姜星火沉默片刻,徐景昌却扭头问道:“国师怎么看的。”

  “你小姑是个很不错的姑娘,没什么坏心思,人也生的秀美,若是过日子,也当是个相敬如宾到白头的良眷,或许日久如亲了也说不定……可我这人,心思想的太重、顾忌又太多,却又偏偏没能生出情愫来。”

  “可惜了。”徐景昌不知道该说什么。

  “人生终有遗憾,完美的是小说,我以为自己只是不能见一个爱一个,可到了最后才发现,原来我谁都不爱,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姜星火倒是挺洒脱。

  本该到此为止,这时,徐景昌却忽然冒出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可不管一个人有多丑恶,他都很爱自己。”

  这句话,直接给姜星火干愣了。

  看着烟花,徐景昌忽然有些感慨,他说道:“我爹临死的前告诉我,不要去恨我大姑父,也不要去恨我大伯,家族总得两边下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两边下注……”

  “大姑父要大伯要做那北边的眼中刺。”

  “你跟谁?”

  “我跟您。”

  ……

  永乐二年,正月初一。

  新年新气象,作为这一年的开始,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了,而在这天皇宫也闲不下来,要举行很多种欢庆新年的仪式,五更天还没亮,宫人们便要在宫里焚香放鞭炮,然后要将门闩从各个宫殿里拔出来,放在地上摔三下,寓意为“跌千金”,即来年能够财源滚滚。

  而天色即将破晓的时候,一年一度的正旦大朝会也就要开始了。

  别误会,不是上班,上班要正月十六呢,这就是文武百官来给皇帝集体拜年了。

  这项习俗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汉朝,而发展到了明朝,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规模愈发宏伟的皇家典礼。

  正旦大朝会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朝贺仪”,朝贺的对象又有所不同,文武百官与外国使者要向皇帝拜贺新年,而各家的夫人则要向后宫之主拜贺新年,一般顺序是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眼下只有皇后,就只拜皇后。

  第二部分则是“大宴仪”,即皇帝在官员拜贺结束之后,在宫中大摆宴席,官员、皇室成员与外国使臣均可参加,其次便是各位夫人要在后宫与皇后等人一起吃饭。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5:55 , Processed in 0.054147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