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850 页

  而南北榜事件虽然理论上隔了三朝,但实际上距今不过六七年,在场的六部尚书,基本都是亲身经历过的,科举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过于敏感,而朱棣在北平生活了十多年,是正经的北方人,在这件事情上的立场不问可知……他当然是希望北方的举子多上榜的。

  朱棣笑了笑,忽然向姜星火问道:“国师觉得南方登榜的举子多好,还是北方登榜的举子多好。”

  姜星火正色道:“科举重在公平,南方举子真才实学考出来的,水平强,人数多一些也正常,不过公平有一条线画下来的绝对公平,自然也有两条线乃至三条线画下来的相对公平。”

  这话一出,满场哗然。

  朱棣也是愣了一下,他倒不是吃惊姜星火支持南方举子的公平上榜,而是姜星火话语里的其他意思。

  朱棣的眉毛挑了起来,盯着姜星火看了片刻后,轻咳一声,朗声道:“既然国师这么说了……那就请国师仔细讲讲,怎么画两条线、三条线?”

  众人的目光立刻聚焦到姜星火身上。

  姜星火心说,早来晚来都是来,南北分卷考试是弥合现在大明南北撕裂情况的良好工具……既然玩家水平不一样,玩不到一块去那就弄两个、三个服务器就好了。

  姜星火也不慌乱,沉声道:“南方经济发达,文教亦是兴盛,这是从宋朝建炎南渡开始,历经数百年形成的既定事实,大明立国如今不过三十余年,就算再有个三十余年,也改变不了这种情况,而全国统一会试,虽然对考生来说都是公平的,但因为南北文教水平差异,所以也是另一种层面上的不公平,这一点想必陛下也能感受得到。”

  朱棣连连颔首道:“不错,朕亦是好读书的,可惜北方就没什么好老师。”

  这话乍一听挺有道理,但仔细咀嚼起来,就发现有点不太合适——你是武夫啊,你啥时候爱读书了?

  不过皇帝给自己脸上贴金,那是因为马上要殿试了,皇帝作为实际上的殿试主考官,不管有没有水平,都得表现的有水平一些,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关键在于姜星火接下来说的话。

  “南北榜。”

  蹇义忍不住瞥了茹瑺一眼,脸上露出古怪的神色。

  其他人也是面面相觑。

  朱棣的表情更精彩,他眯着眼看着姜星火,似乎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听岔了。

  不过姜星火嘴里的南北榜,那就是字面意思上的南北榜。

  姜星火却毫不犹豫地迎着众人的注视,朗声道:“陛下,甲申科结果不易改动,但大明确实可以试行南北榜制度,科举之士,虽须南北兼取,而南人善文词,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往后科场取士,以十分论,可南士取六分,北士四分,分卷考试。”

  南北榜制度,显然是很符合朱棣心意的,因为朱棣想要让自己北方老巢的士子,更多地出现在庙堂上。

  但这话朱棣不好说,今日姜星火提出来,朱棣自然是喜上眉梢。

  不过朱棣还是矜持的,知道这种事情关系比较大,一时半会儿定不下来,所以轻咳了一声,只说道:“国师的主意不错,不过科举取士毕竟是大事,是否试行南北分开取士,还需细细商量。”

  大臣们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早就习惯了每次姜星火充满了革新精神的建议了,不过这次皇帝没有马上采纳,就说明了这事虽然很重要,但是……不急。

  不过这次倒也不算废话谏言——至少姜星火接下来的回答,听起来比较像那么回事。

  “也可行南北中三榜,北榜即辽东、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中榜即四川、广西、云南、贵州。”

  分榜取士这个办法,是姜星火前世宣宗朝对于科举制度的解决办法,后来推行了很多年,实际效果很不错,因此听起来就挺合理的。

  这样做,可以使得科举制作为中枢朝廷用来控制、调节地方利益均衡的政治手段,增强大明帝国的向心力,维持内部各行政区域之间的相对公平。

  朱棣点了点头,但并未马上表态,而是细细地看起了甲榜。

  “第六名王训、第七名王直都是江西人。”

  “前五名待选的,也都是江西人。”

  朱棣微微蹙眉,但并没有马上发作,因为建文二年那一届科举,一甲三名是江西人,二甲头名和第二名也是江西人,虽然让其他地方的举子眼红,但江西人能考是事实。

  既然是姚广孝选出来的,那肯定是有真才实学的,说明这五个江西人就是这一届才学最佳的。

  而事实上就是这一届科举的结果,跟姜星火前世的结果并没有任何区别,不管谁当主考官,只要按程序进行公平选择,那么最后脱颖而出的就是这几个人。

  没办法,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种级别的学霸,肯定不会因为姜星火选择重点考《春秋》和《荀子》就发挥失常,人家都是早有准备的。

  “曾棨、周述、周孟简、杨相、宋子环。”

  姚广孝道:“这里面还有个说法,曾棨是周述、周孟简两人的老师,而周述、周孟简则是族亲兄弟。”

  “咳咳。”

  宋礼也补充道:“杨相是杨士奇的从侄(族兄弟的儿子),比杨士奇小十三岁,今年二十五岁。”

  朱棣嗯了一声,只道:“国家取才倒也不避讳这些,想来既然把杨相推荐上来,那看的就不是杨士奇的面子,而是此人确实有真材实料,朕是信你们的,不用解释这些,只是宋子环却是个有趣的人,此人颇有诗才,可惜……朕不想用诗才取人。”

  朱棣转向姚广孝:“荣国公觉得该选哪个做会元(会试第一名)?”

  “回禀陛下,臣认为,杨相,当为会元。”姚广孝躬身道。

  朱棣微微皱眉,姚广孝这个建议不符合他的初衷,但朱棣转念一想,这个结果已经不错了,反正会试的排名,跟殿试还不是一回事,所以朱棣略一沉吟,淡然道:“既然荣国公作为主考官坚持,那便如此办吧,剩下的按考官的建议来排序即可。”

  朱棣说着顿了顿,又叮嘱道:“不过此事切记保密,不要泄露出去。”

  “臣遵旨!”几人拱手道。

  朱棣又将视线投向姜星火:“国师,依你看来,此次殿试的第一名该是谁?”

  会试的排名,还是主要按照主考官的意志来排序的,但殿试,基本上就是以皇帝的意志为主了,皇帝相中哪个人,就让哪个人来当状元,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殿试的时候,皇帝确实会倾向于长得帅的。

  “全由陛下圣裁吧。”

  姜星火翻了前五名的卷子,策论写的都不错,对于现在大明开展的变法改革,都有自己的一套观点,不见得是什么治世能臣,但最起码见解都在线,所以选谁其实都一样。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殿试是皇帝的权力,不管最终怎么选,让皇帝自己玩,下面的人就不会出事。

  朱棣也是捋须微笑,显得颇为满意。

  待众人离开后,朱棣把金幼孜单独喊了过来,问道:“你觉得荣国公的排名如何?”

  金幼孜想了一番后,道:“启奏陛下,臣觉得,杨相为会元或许可以,但为状元却未必适合。”

  朱棣挑眉道:“喔,此话怎讲?”

  “陛下应该注意到,杨相与主考官杨士奇,是有亲戚关系的,虽然举贤不避亲,但点杨相当状元,难免群情纷纷。”

  金幼孜说到这儿,停顿片刻后才继续道:“若是将杨相放到二甲,争议就会少很多。”

  朱棣点了点头,金幼孜说得确实有道理。

  他皱了皱眉头,喃喃道:“若是如此,这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又该如何评判呢?”

  “第一名……”

  金幼孜思忖片刻后,道:“该给曾棨的,曾棨是周述、周孟简的老师,国朝没有越过老师给弟子第一名的道理,同样也没有让弟弟排在哥哥头上的道理。”

  “那就是说,周述该排在周孟简前面。”

  朱棣若有所思,这样排,确实很符合传统的道德观念。

  尊师道,重孝悌。

  但自从看了太学之会的会议记录以后,内心的某个野兽,就在朱棣的心中觉醒了。

  没几天,会试的结果出来以后,殿试的结果也出来了。

  众进士齐聚皇宫。

  殿试结束后,很快,一份圣旨便拟好了。

  胡广捧着圣旨走到了殿外,朗声念了出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辞足以达意,学足以明理,兄弟齐名,古今罕比,擢尔第一,勉其未至。罔俾二苏,专美于世,钦哉……”

  永乐二年甲申科一甲状元,周孟简;榜眼,周述;探花,宋子环。

  二甲第一名,曾棨;第二名,杨相。

  显然,朱棣这份谁都没猜对的名单,主打的就是一个叛逆。

  圣旨宣布完毕,众人纷纷起立致贺。

  看着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们,在旁边的姜星火也是默默唏嘘。

  可惜,自己就没有东华门外状元唱名的人生经历。

  宴会上,看着前来敬酒,岁数不大的状元郎周孟简,姜星火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好好努力,未来是你们的。”

  周孟简和周述兄弟,看着年纪比自己还小的国师大人,都不约而同地愣了。

  看着已经是一品文臣(特进荣禄大夫)的姜星火,有那么一瞬间,他们忽然觉得,名列一甲,好像也没光鲜。

  此时的沉默,震耳欲聋。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4:35 , Processed in 0.057383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