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860 页

  除此以外,现在每个月都有几天固定开放的日子,基本上有需要的学子都会前往国子监新建的图书馆阅览书籍,或者是借助书籍来完成功课。

  毕竟,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只有充实的知识体系才能够保证他能够理解和认知这个世界,国子监有相当一部分监生会参加科举,但这不意味着,国子监培养人才的方式,与科举这条线是一样的。

  实际上,科举用的还是四书五经培养人才,用来遴选成为官员,而国子监的培养方式,目前来看更全面一些,也更加制度化一些,有些类似于高等院校,至于大明行政学校,则是纯粹为了培养行政官僚用的。

  大明的国子监虽然号称天下第一学府,可是,如果在历史长河中进行纵向对比的话,其规模足够大,但书籍和设备,还差一些,并不能与后世的大学进行媲美。

  “看来,想要建成一所举世无双的大学,还任重道远啊!”

  姜星火心中暗叹。

  他今天依旧戴着围巾,穿着普通的监生服饰,因为属于选修课,所以并没有什么打卡或是点名之类的流程,台上的老师,讲的是新开的《生物》。

  可惜姜星火来的有点晚,但看见来人后,守门的人还是笑了笑:“你是来听课的吧,只能站着听了,人有点多,这是刚开的一门课。”

  “多谢。”

  姜星火拱了拱手,然后就直接进门站在边上,认真倾听。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所有生物,即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内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其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

  台上国子监的老师,念着教案。

  这个版本的《生物》教案,是姜星火编的大纲,孔希路负责补充的。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组成,在细胞之上有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单位,生物的各种结构单位,按照复杂程度和逐级结合的关系而排列成一系列的等级,称为结构层次,在每一个层次上表现出的生命活动不仅取决于它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而且取决于特定的有序结构,因此在较高层次上可能出现较低的层次所不曾出现的性质和规律。”

  听了一小会儿,姜星火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个讲课的老师,不是单纯地念教案,对于生物的认知,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没什么基础性错误,其实这对于一开始的普及教学,就已经足够了。

  而之所以今天国子监科学厅这节生物课,如此人满为患,自然是因为孔希路的名人效应了,孔希路拥有着极广泛的知名度,不仅是大明国内,即便是在海外,也有着不少的“粉丝”,许多外国的儒学学者,在学术上,都曾受益于他。

  而现在,随着孔希路在《明报》上面,已经署名发表了多篇文章,在这些科学的学科里,生物因为其既有趣又有奥秘,算是继天文之后,最受欢迎的学科了。

  而且,随着第二代玻璃显微镜的批量生产,大明的科技水准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尤其是关于动植物细胞方面的研究。

  “单细胞动物吞入食物后形成食物泡,食物在食物泡中被消化,然后透过膜而进入细胞质中,细胞质中溶酶体与之融合,是为细胞内消化……”

  老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姜星火默不作声,脑子飞速运转,构思着一些事情,甚至脑海之中,隐约浮现出来了新的思维,似乎抓住了什么关键点。

  对于听课的学生来说,这位老师的确厉害,他所说的东西,让这些学生受益匪浅,因为他们基本都看过《明报》,对于生物学的东西,有着一些基础概念的了解,但更详细的了解,却是相对缺乏。

  “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收获?”

  这时候,旁边的人交谈询问道。

  “感悟良多,受益非凡。”

  另一人回答说道。

  姜星火听到了,扭头看了看,这俩人看着皮肤有点黑,还有点闽南口音。

  只是姜星火不知道,这两位正是两个资深琉球留学生。

  而这位老师的讲解,仿佛是一颗小小的种籽般,在听课学生的心灵中埋下。

  接下来,老师又找人上来做实验。

  不过这次倒是没那么巧,没有选到站在最后面跟着旁听的姜星火,也没有给姜星火露一手的机会。

  姜星火听完整堂课,也是沉浸其中,直到下课离开,才突然惊醒过来,不知不觉,自己都站了一个时辰了。

  ……腿麻了。

  姜星火苦笑了一下,摇摇头离开教室,随后走向国子监的校园。

  整体来讲,通过亲身观察,对于现在大明士林间的思想动态,姜星火还是满意的。

  从儒家思想的变革上来讲,现在虽然没有恢复到南宋时期那种理学、心学、实学三足鼎立的状态,但理学连续遭到了打击以后,已经开始有了由盛转衰的趋势。

  至于心学,现在发展的特别好。

  真的是特别好,因为姜星火正在肉眼可见,国子监的广场上,还有树林旁,就有不少的监生,正在研究心学,有些举动还比较奔放离谱。

  而姜星火教授给张宇初弄出来的新式心学,其实跟他前世的明代心学还不太一样。

  因为如果按照明代心学正经的发展轨迹,应该是从南宋的陆九渊那里继承道统,由陈献章开启先河,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的“端倪”之说开始,明代儒学的统治地位交替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而陈献章之后,湛若水和王阳明是明代中晚期心学的代表人物,湛若水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其心学宗旨“随处体认天理”,而王阳明则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完善了整个心学理论。

  路边的心学集社,正在进行宣讲,试图拉人入伙。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

  “凡知觉处便是心,吾之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

  “位天地,育万物,未有出于吾心之外者。”

  有人拉住姜星火,问道:“这位同窗,了解一下心学吗?”

  姜星火顿住了脚步,认真地看了看拉着他的人。

  “同窗你好,我们是专门研究心学……”

  姜星火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不了解。”

  那人愣了一下,说道:“心学非常精妙,且源远流长,与理学同出于二程,并非是狂禅。”

  姜星火摇头说道:“谢谢,没兴趣。”

  说罢,继续拔腿。

  那人跟着走了过来:“别啊,了解一下吧。”

  这时候,另外几个心学集社的成员也围了过来。

  姜星火无奈,只得停下来,扭头说道:“那这样吧,我对心学也有些研究,我问你们一个问题,若是能答上来,我就了解了解你们研究的心学。”

  一人笑呵呵地回答:“请尽管提问。”

  其他几人也附和着。

  在他们看来,这位路过的同窗,既然研究过新学,那么不加入他们的集社共同探讨新学奥秘,早日一起成圣,实在是太过可惜了。

  毕竟,心学虽然发展的很迅猛,但在当下的环境中,面对理学这种研究者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的学说,还是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了一点。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姜星火指着他们贴在标语上的心学诀窍,问道:“我问你们,黄金是善还是恶?”

  众人相互交换眼色,最后有人站出来,说道:“黄金人人都想要,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是合律法合道义的获取,那么自然就是善的。”

  “可如果这黄金是在你腹中呢?若不排出体外,须臾间便要肚内出血死了。”

  “……既然害人性命,那自然就是恶了。”

  “那随黄金一起排出体外的粪便是善还是恶?”

  “粪便人人厌恶,自然是恶的。”

  “可是粪便能够肥沃土壤,在老农心中,它就是善的。”

  几人已经有点懵圈了。

  这个回答让几人语塞,半晌才有人说道:“这……这怎么会。”

  “天地万物,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只是因为人的分别心,才把事物区分成了善恶,有了分别,就有了喜好与厌恶,但事物的本身,是不会因为人的喜恶而有分别的,换句话说,事物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心学不是你以为的心学,看来你们研究的还不够透彻,不足以让我入社。”

  那人张口结舌,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等到姜星火又走出去几步,才上前问道:“等一下,方才那句话的结尾两句似曾相识,似乎听太学之会上说过,敢问这位同窗,引用的是哪位大儒的?”

  姜星火顿了顿,淡淡地说道:“我自己。”

 

 

第五百二十八章 条件

  “频繁的人前显圣总会让人感到厌倦。”

  远在安南国的《明报》特约评论家五星上将李景隆如是说道。

  刚刚结束了外出狩猎,李景隆收获颇丰,他亲手从森林中带回了两只野兔、四个鼷鹿,还有十几条肥美的河鱼。

  这些都将成为今晚晚宴的主食。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1:29 , Processed in 0.08174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