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910 页

  而帖木儿之所以如此宽宏大量,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征服了蒙古和大明,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全蒙古的大汗,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

  看看帖木儿汗国那庞大的版图,这一切似乎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至少,帖木儿他现在的条件可比成吉思汗强太多了。

  而之所以做出远征大明的决定,恰恰与靖难之役的结果有关。

  帖木儿对大明经过十余年的情报搜集,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他本人甚至还会说一些汉语,从靖难之役朱棣获胜的结果中,帖木儿得出了他的判断,朱棣仅占有北平一隅之地,他的边防军团数量也并不惊人,来对抗大明中枢本来不应该有什么胜利的希望,但战争最后却久拖不决甚至朱棣翻盘成功,这本身就说明了经过朱元璋晚年的清洗,明军已经失去了在对抗元朝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惊人战斗力,而经过靖难之役,明军内部也必然两败俱伤。

  在常备军规模和战斗力上,帖木儿认为自己已经有了相当的优势,这种优势结合详细的情报、缜密的计划,那么远征大明就有了所需的全部基础。

  傅安接着问了克拉维约一个看起来没那么重要的问题。

  “你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皇帝巴耶济德有什么了解?他应该是你们的主要敌人。”

  “坦率的来讲,这位皇帝虽然作为俘虏与我们同处这支大军之中,但其实我对他没有太多的了解,因为‘我们’这个词并不准确,太过泛指了,西班牙王国与法国乃至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间并没有太过紧密的联系,且由于国家之间距离过远的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西班牙王国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现实威胁。”

  克拉维约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对安卡拉之战细节的了解,以及对巴耶济德的了解,最初还是来自于从西班牙出使帖木儿汗国的旅途中,那时候我们从高加索地区顺着幼发拉底河南下来到锡瓦斯城……皑皑雪山之下,皆是绿草如茵的牧场,这是一座美丽的城池,这里有很多亚美尼亚人和格鲁吉亚人,他们其中就有不少基督徒,在既作为驿站又作为教堂的地方,他们告诉了我安卡拉之战的事情,其实奥斯曼土耳其人打的相当顽强。”

  “基督教的传播这么广泛?”傅安对这个有别于佛教、道教的宗教表现出了相当的好奇。

  “当然。”

  克拉维约想了想,说道:“天竺的佛教不也跨山越海传播到了华夏吗?不过从锡瓦斯城出发,再往东南,到了高加索山麓东南的大不里士,就只有少量基督徒了,这是基督教目前传播的最东端。”

  克拉维约露出了复杂的神情:“傅,你知道吗?在大不里士的城中心,既有被帖木儿屠杀的反抗者的尸骨建造的‘白骨京观’,也有美丽的花坛和清洁的引水渠,这真是一个扭曲的国都……后来来到了铁尔梅兹,这里有精心打理的玫瑰园,有历史悠久的中亚葡萄酒,还有沐浴在日光中的棉花田……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撒马尔罕,这里真的是世界的中心,突厥人、波斯人、叙利亚人、亚美尼亚人、希腊人和印度人全都汇聚在这里。再后来,就是我们遇到的那一天了。”

  傅安不太想回忆,总之,很久没被帖木儿召见的他受到了侮辱,并且得知了大明的最新消息——燕王朱棣通过叛乱手段登基了。

  帖木儿当时坐在铺有丝绸和被褥的宝座上,头戴饰有宝石的白色毡帽,对着来自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大使、从北方南下的金帐汗国使节、由印度北上的德里苏丹国特使、以及那些受帖木儿册封的属国或地方领主的代表,公开宣称朱棣就是“猪可汗”,这句话是用汉语说的,显然帖木儿明白汉语里的一些谐音梗。

  在这里,克拉维约也首次听闻帖木儿讲述了他的早年经历,包括他如何从没落王族起家,带着几百骑兵劫掠商队,并在战斗中落下残疾。

  显然,傅安没有获得他想要的情报。

  “如果你想了解这位跟你们的靖……”

  “靖康之耻。”

  “对,跟你们的靖康之耻差不多的奥斯曼土耳其皇帝,或许你可以向帖木儿的孙子提出申请,他一定乐得向你炫耀他们的战绩,皇帝就被关在马戏团里。”

 

 

第五百五十二章 机密

  冬日的锡尔河河畔,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洁白的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帖木儿汗国的军队在锡尔河河畔扎下了营地。

  营地依河而建,规模庞大,犹如一座冰雪城堡,士兵们的帐篷星罗棋布,被雪后的阳光照射得闪闪发光,像是无数颗镶嵌在白色原野上的宝石,而帐篷之间的空地上,偶有给贵族加餐的炊烟袅袅升起,与寒冷的空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温暖的画面。

  帖木儿汗的御帐位于营地的中心,高大而威严,在太阳光芒的照耀下,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轻纱,显得格外神秘而庄严。

  御帐的四周,士兵们列队而立,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长矛的尖头闪烁着寒光,他们的面庞被冻得通红,但眼中的坚定与忠诚却丝毫未减。

  傅安推开帐篷的厚帘,刺眼的日光映在雪地里让他一时之间有些睁不开眼,而等到他适应了这光线后,看着眼前壮观的场景,哪怕他作为大明的使节深信帖木儿汗国无法战胜大明,却依旧情不自禁地为之惊叹。

  “去哪里?”

  “去找哈里勒。”

  哈里勒是帖木儿最喜爱的皇孙,今年刚刚二十一岁,大约等于朱雄英之于朱元璋、朱瞻基之于朱棣。

  哈里勒是帖木儿第三子米兰沙的长子,米兰沙在为帖木儿征战四方时极为卖力,也因为在战场堕马导致了终身残疾,让帖木儿愧疚不已,所以哈里勒的身上汇聚了帖木儿双重的爱。

  不过跟那些暴躁的兄弟们不同的是,哈里勒这人风趣又幽默,如果说有什么缺点,那唯一的缺点就是喜欢吹牛……但这似乎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哈里勒因此交到了很多朋友,许多人都喜爱与他聊天。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哈里勒兼职负责管理这些需要限制行动轨迹的人。

  在守卫的带领下,傅安跟着往锡尔河方向走去,这些守卫并不是很警惕,身处十几万大军之中,倒也没人怕傅安逃走,反而是怕他找不到路,若是迷路走到其他区域被一些冒失的贵族耍酒疯随手砍杀了,才是祸事……

  跟大明军队不同,帖木儿汗国的军队中民族、宗教成分极为复杂,对于贵族也颇有优待,贵族们是不禁酒的,而如今在锡尔河河畔大军已经驻扎了四十多天,等待锡尔河的冰面彻底冻透,闲极无聊之下,每天都有嗜杀的贵族杀人取乐。

  但跟处处有着优待的贵族不同,帖木儿汗国的士兵还是苦哈哈的,这些士兵们早早地从通铺里爬起来,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在河畔,他们踏着厚厚的积雪,穿梭在帐篷之间,呼出的热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化作一团团白雾,傅安暗暗观察,虽然天寒地冻,但他们的动作依旧迅速而有序,彰显出帖木儿汗国军队的严明纪律和顽强精神。

  帖木儿的军队虽然民族、宗教都很复杂,但经过傅安的总结,大致分为贵族直属的精兵以及普通战兵两类,兵种则分为骑兵、步兵、炮兵、运输兵、工程兵、通讯兵等等。

  在指挥制度上,帖木儿汗国全盘继承了蒙古帝国的军制,即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武器装备是基本统一配备的,不需要士兵自己准备,军队里还有军法官,这种日常扎营的时候,军法官就会到处乱逛,没走多远傅安就已经见到了两个军法官了。

  帖木儿汗国军队的训练也很到位,河面上,冰层厚实而坚硬,仿佛一片银色的平原,虽然十几万大军通行可能还有困难,但想来随着气温的下降,冻结实也就是这几日的事情了。

  在贵族们的命令下,士兵们在冰面上进行着各种训练,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长矛舞动时带起的风声在寂静的河畔回响。

  河面上,一队队士兵正在忙碌地穿梭,他们或挥舞着铁锤,在冰面上开凿出一个个小洞来捕鱼,或驾驶着马拉雪橇,运送着物资和木材,虽然天寒地冻,但士兵们的热情与活力却让这个冰雪世界充满了生机。

  很快,傅安就找到了哈里勒皇孙。

  此时他正蹲在冰面上观察着下面的鱼。

  “你是来问我们什么时候能过河的吗?”哈里勒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汉语问道。

  “很快了,在冬天的河边等待,总比夏天经过别失八里上千里酷热无水的沙漠容易得多。”

  “快说,我猜对了。”

  说罢,哈里勒抬起头来,笑嘻嘻地看着自己的这个汉语老师。

  对于傅安明里暗里打探各种情报的事情,哈里勒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有意无意地纵容。

  与心心念念成为真正的“全蒙古的大汗”的爷爷不同,出生在河中地区的哈里勒对于征服东方没什么执念,在他看来,翻山越岭数千里去占领一片几乎全是沙漠和隔壁的土地(别失八里和甘肃河西走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至于所谓的中原花花世界,哈里勒更是不感兴趣……在很多贵族看来,撒马尔罕就是世界的中心,这里应有尽有,而且汗国的领土已经过于广阔到统治起来有些吃力了,为什么还要去进行一场充满了不确定的远征呢?

  傅安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想见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皇帝巴耶济德。”

  “当然可以。”

  哈里勒站起身来揉了揉久蹲后有些麻木的膝盖说道:“大汗今天去祭拜一位圣者的陵墓了,他没空管这些事情,我可以做主,走吧,一起去吧。”

  “你今天看起来有些闷闷不乐。”

  “确实如此。”

  哈里勒哈哈笑道:“我还在为没能成为前锋统帅而郁闷,你知道的,如果是我成为了前锋统帅,那么没有任何将军是我的对手……爷爷应该选择我,而不是那个在黑泥潭里打滚的哈里·苏丹。”

  见傅安没有听懂他的隐喻,哈里勒解释道:“我的兄弟爱上了一个从马穆鲁克王朝那里进贡来的黑人女仆,无可自拔的那种。”

  “哈里·苏丹到了什么位置?”

  “不知道。”

  哈里勒并非毫无保留,实际上,他接到了很不好的消息。

  “爷爷越来越固执了,我真希望他停止这场糟糕的远征。”

  哈里勒平日里的活泼神情淡了很多,这个高鼻梁蓝眼睛的皇孙此时有些无奈,他并不赞同对大明的远征,几乎没有多少补给地的数千里远征实在是兵家大忌,现在补给倒是还凑合,可是可以预见的事,再往后后勤压将力十分巨大,士兵吃不上饭就得靠宰杀牛羊或者喝骆驼奶强撑,即便走到大明西北边境也是人困马乏。

  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占,怎么赢?

  若是大明西北的坚城啃不下来,哪有什么进取关中的事情?

  而哈里勒的这种态度并不是个例,在帖木儿汗国的高层中,几乎是绝大多数人都持这种态度。

  帖木儿的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不仅跟家族内部的很多掌握实权的大贵族发生了争执,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帖木儿最优秀的几位子孙相继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令他极其悲痛,哀叹自己没有成吉思汗的福气,虽然百战百胜,但总得自己亲自出马才能解决问题,可是他今年已经快七十岁了。

  没有人劝说的动这位一意孤行的老人。

  “我也希望如此。”

  哈里勒深深地看了傅安一眼,在他看来,大汗的位置远比远征要重要得多,如果远征路上爷爷有个三长两短,那么拥有合法继承权的他肯定不会继续远征,而是需要缓和与大明的关系,这也是他有意优待和拉拢傅安的根本原因,他需要这样一个中介。

  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事情,如果没有姜星火干预历史线的话,在帖木儿过世以后,哈里勒作为他生前钦定的继承人,将会与他的四叔沙哈鲁为争皇位相互激战……朱允炆点了个赞。

  而哈里勒为了与明朝和解,就释放了早年遭帖木儿扣押的明朝使臣傅安、杨德文等人,并托其带去帖木儿帝国意在与大明修好的愿望。

  而这一善举也为哈里勒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当明朝的使节带着朱棣的亲笔信来到撒马尔罕调停帖木儿汗国内战双方的时候,哈里勒已经成了他四叔沙哈鲁的阶下囚,而沙哈鲁为了缓和与大明的关系,将哈里勒释放并把伊刺黑封给了他……当然,这里面也有大明与帖木儿汗国的政治传统略有不同的因素,帖木儿汗国是典型的分封制,哪怕是帖木儿,也只直接管辖以河中为中心的核心领土,其余的庞大国土,则是通过分封的方式封给各级封建主。

  类似于蒙古帝国体制的帖木儿汗国缺乏直接管理地方的能力和意愿,那么参考蒙古各大汗国内战时对对手手下留情,驱逐其部落和子民的形式,沙哈鲁对哈里勒的举动也就不奇怪了。

  而正式成为帖木儿大汗的沙哈鲁也派使团至南京朝见朱棣,送上豹子、狮子等礼品,双方重新恢复了朱元璋时代的表面宗藩关系,从此友好往来。

  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经过南天竺就是帖木儿汗国的领土,也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得到了相当的优待。

  不然郑和恐怕都没有派人去麦加朝圣的机会,因为那里现在正是帖木儿汗国从马穆鲁克王朝手里抢过来的地盘,还不是白羊王朝的领地,因为白羊王朝的创始者卡拉·奥斯曼正是作为仆从军参加了帖木儿汗国的安卡拉战役,帖木儿才将迪亚巴克尔整个地区赐给他作为封土……

  ……

  在帖木儿汗国东征大明的浩荡军队中,有一个特殊的存在,那就是被俘虏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皇帝巴耶济德。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36 , Processed in 0.06095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