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927 页

  说白了,第一是往海外殖民的人口不够,第二就是运输和通讯效率太低。

  而一旦蒸汽火车和蒸汽轮船出现,不仅能解决大明内部的边疆控制问题,更能在对外扩张上更上一层楼。

  更大的海外势力范围就意味着更大的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就意味着大明新的阶层将会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增长,而这就意味着……离屠龙更进一步!

  姚广孝沉思片刻后问道:“对于这些困难,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困难总是有的。”

  姜星火话锋一转:“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目前工坊那边已经组织了一批最顶尖的工匠,正在对橡胶的应用进行研究,只要能把橡胶材料密封这一点做好,那么蒸汽热能的散失就会降到最小,再解决活塞效率的问题以后,抽水蒸汽机基本就能用了。”

  “而有了抽水蒸汽机,后面的纺织蒸汽机以及机车牵引蒸汽机,就是不断升级的事情。”

  “说到底,还是从无到有是最难的,现在还得解决‘有无’的问题。”

  姚广孝点了点头,他说道:“土豆玉米红薯,得等郑和抵达西方以后,才能再考虑继续向西的航程了。”

  “怎么?恨不得自己去?”姜星火调侃道。

  姚广孝半是释然半是无奈,只道:“人老了,总想着只争朝夕。”

  姜星火给他续了杯茶,岔开了话题。

  “对了,现在北京的那些人,你有什么建议吗?”

  “徐辉祖你认识,就不多说了。”

  姚广孝想了想,说道:“顾成你也见过一次,他在诏狱里就听过你,对你的很多说法很欣赏,不难相处……至于其他勋贵武臣,即便你在南京没见过,想来也不会为难你,因为基本都是朱高煦的好兄弟。”

  “主要是文官。”

  姚广孝语重心长地嘱咐道:“你北上之后,面对北平系文官,首要之务是稳定人心。这些文官多半与朱高炽有旧,对新政也多有疑虑,需以诚意相待,逐步化解他们的疑虑。”

  姜星火点点头表示赞同:“我也是这么想的,北平系文官在北直隶可谓是根深蒂固,应以温和手段,逐步引导他们接受新政。”

  姚广孝补充道:“不过也不能一味妥协,该杀人立威就立威,多选拔些新人,让他们认识到新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最重要的,还是发展北方的工业。”

  姜星火放下茶杯说道。

  “不错,现在想要破局,想要让北直隶在短短几个月内在竞争中超过已经固定了的南直隶数据,各方面来分析,只能靠乘数最高的工业了。”

 

 

第五百六十章 北上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江北宁静的土地上。

  不同于南方的细雨绵绵,一过了长江来到淮河流域,姜星火就感觉到了明显的气候变化。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真是养一方人啊,脸都有些干了。”

  “擦点鲸油?”

  曹松掏出了一小罐鲸油,北镇抚司很喜欢发这种东西当锦衣卫福利,在外出任务的时候如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既能取暖用,还能炒菜凑合用,皮肤不舒服也能擦点。

  虽然捕鲸事业显然不利于动物和海洋保护,但这个时代鲸油就是最好的燃料,所以经常有捕鲸船前往东海和南洋,大明的律令对此也并没有禁止。

  不过曹松这时候也算是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在非必要的时候姜星火最讨厌往脸上抹东西,因为这会让他感到非常奇怪,当然了,如果是什么生死存亡的时刻,抹点血和泥水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平时姜星火还是有点小洁癖的。

  于是,姜星火坚持忍耐洗完脸皮肤被风一吹变得干涩的感觉,摆了摆手拒绝了曹松的提议。

  众人一路伪装成商队,从南京至镇江府,然后从丹徒渡江到江北瓜洲渡,再顺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如今黄淮布政使司在,已经到了高邮州下面一个名为的张家沟的小村落。

  而张家沟位于京杭大运河东侧,再往东是一个规模极大的湖泊清水潭,隔着京杭大运河,则是界首湖、樊梁湖、壁社湖、新开湖等一系列已经被填平或引流的湖泊,这是宋礼整体治理黄河夺淮入海工程的一部分。

  之所以伪装成商人,是因为姜星火打算顺路亲眼看看新政在民间的实施情况。

  因为这里是黄淮布政使司的腹心地带,不仅能够看出来清田工作的推广情况,还能看户口累进税、分家公证税和士绅一体纳粮等政策的试点工作……甚至还可以考察一下治水。

  总之,这地方交通便利,又是不南不北的中间地带,用来观察新政的效果最合适不过。

  而一旦要不惜成本铺设南京-北京的商道干线,这里也必定是途径之地。

  张家沟的村民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行人马缓缓而来,却并未惊慌。

  靖难之役的时候,这里曾被短暂波及,但因为不是什么战略要地,燕军和南军都对此没什么兴趣,所以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即便是仅有的一点匪患,也在去年的大举剿匪过程中平息了,现在虽然称不上富裕,但起码算是安稳。

  村庄里的生活一如既往,老人在树荫下悠闲地打着叶子牌,孩子们在田间追逐嬉戏,女人们则围坐在溪流边,一边洗着衣裳,一边聊着家常。

  然而,这份平静之下,却也隐藏着即将涌动的暗流。

  扮作商队的车队在此地停下,村口就有村民支起来的茶铺,不仅卖一文钱一个大胖壶的凉茶,而且还卖些馒头、面条之类的吃食。

  “来十碗板面。”

  板面,顾名思义就是在案板上摔成的面,这样的面格外筋道,从汉代的时候就有了,黄淮一代尤为喜欢,如果再往北到了山东,那就是吃馒头要多一点。

  很快面就端上来了,没有太多调料,也称不上有多好吃,但在路上奔波了半日的姜星火却吃的很香。

  “你这是什么吃法?”

  姜星火看着端着碗面,就着蒜蹲在长条凳上吃的朱有爋问道。

  “这就不懂了吧。”

  朱有爋这人从说话语气到脸上的细微表情,都拽的有些欠揍:“太祖高皇帝就爱这么吃面,尤其是淮西的板面。”

  朱有爋没压低声音,茶铺的摊主也听到了,直接吓得一哆嗦,权当自己什么都没听见。

  毕竟老朱虽然驾崩八年了,但他的余威可是很难彻底消散的,一句嘴欠的话把自己送进牢狱可不是什么稀奇事。

  但朱有爋不怕这些,这逆子连他爹都能举报,他还怕已经入土了的爷爷?

  反正在大本堂读书那会儿,朱有爋和朱高煦都是被老朱吊起来打的那种。

  眼下爷爷不在了,又不能从钟山孝陵坟头爬出来打他,朱有爋自然是可劲儿的埋汰。

  至于老朱有没有这个习惯,姜星火还真不知道。

  但既然朱有爋说的这么绘声绘色,尤其是嗦面条的时候还发出很大的声音,姜星火就偏向于不相信了……指不定这脑后有反骨的小子在黑老朱呢。

  姜星火不喜欢就着面吃蒜,而是从摊主放的筐里取了几个咸鸭蛋,分给曹松、慧空、王斌等人。

  “高邮州的咸鸭蛋,远近闻名,尝尝。”

  姜星火敲了一个放到面里,双黄的。

  “蛋白璧玉,蛋黄如玛瑙,红白相间,壁合联珠,实为人间之珍品啊。”

  朱有爋吃得差不多了,忽然问道:“对了,慧空你能吃鸭蛋吗?”

  慧空的筷子顿在了半空中,想了想反问:“为什么不能吃?”

  朱有爋压低了声音:“我上次出海的时候,在南天竺就见过很多僧侣,他们都是不吃鸡蛋的,想来鸭蛋也不吃,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大藏经》中有云:一切出卵不可食,皆有子也。”

  姚广孝不是正经和尚,慧空显然也不是。

  “我们华夏的和尚在南朝梁武帝萧衍颁布《断酒肉文》以前还能吃肉呢,吃个鸭蛋算啥?更何况,鸭蛋里又没有鸭子。”慧空理直气壮地说道。

  说罢,一口一个双黄蛋。

  旁边有个小伙子见他们吃的开心,涎水都要流出来了,姜星火直接扔了一个鸭蛋给他。

  “请你的。”

  小伙子皮肤偏黑,精瘦有力,胳膊上挂着肌肉,咧开嘴说了句吉利话。

  “谢谢贵人,贵人万事遂意!”

  不过姜星火的鸭蛋显然不是白吃的。

  “小兄弟是哪的人?”

  “西南三垛镇的。”小伙子一边吃面一边说道。

  “看你这样子是刚干完活?”

  “对,前阵子刚从西边填湖回来,怎么,贵人车队缺向导吗?”

  小伙子很机灵,一看姜星火的衣着打扮就知道他不是纯粹的商人,身上儒雅的气质很难遮掩。

  “不缺,随便聊聊。”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4:04 , Processed in 0.06169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