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962 页

  在永乐十六年,大明生产了世界上总量约67%的铁,约95%的钢,约85%的煤炭,约78%的棉纺织品。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他们的未来发展,都被自主或不自主地卷入到了大明的贸易体系之中,整个世界贸易与货币体系都受到了大明的支配,这是此前没有任何帝国,哪怕是蒙古帝国,所能够达到的成就。

  而且在未来,恐怕除了大明自己,也不会有人再打破这个记录。

  在这个时代,大明是世界上唯一的工厂、唯一的全世界货运国、唯一的大规模进出口国、唯一的舰队强权,以及唯一拥有“世界政策”的国家。

  这种绝对优势,来源于探索,而大明始终没有停下这种探索。

  永乐十七年,完成了环球航行的郑和舰队,不仅发现了新的大陆,而且带回了那些姜星火所预言的美洲高产作物。

  ——土豆、玉米和红薯。

  虽然这些高产作物还需要试验土壤和本土化培育,但充足的粮食,毫无疑问会让大明的总人口开始缓步向着七千万大关迈进。

  五年后,永乐二十二年。

  是年正月,已经回了大半血的鞑靼太师阿鲁台率军进犯大明九边之一的大同镇,大同镇总兵,三星中将历城侯盛庸应对不力,致使明军数个边塞寨堡被攻破。

  刚住进建造好的北京紫禁城的朱棣听到大同镇的军情,顿时勃然大怒,剥夺盛庸爵位,将其调任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右都督,然后于四月三日集结京营,率领十万大军出居庸关。

  明军以安远侯柳升所率神机营为中军,云阳伯陈旭所部为左翼,富昌伯房胜所部为右翼,前几年被调回来的英国公张辅统领前军,宁阳侯陈懋殿后。

  四月二十五日,获悉阿鲁台逃往答兰纳木儿河,朱棣令全军急速追击。

  可惜阿鲁台深知现在明军枪炮犀利,鞑靼部根本没有与明军正面野战的资格,于是果断率军遁逃。

  六月十七日,明军进至答兰纳木儿河,三千营斥候大搜五百里不见鞑靼部踪影,朱棣遂下令班师。

  七月十一日,朱棣忽感身体不适,强撑着继续骑马行军。

  然而朱棣这位一生征战沙场的永乐大帝,在最后一次北征的回军途中,终究抵不过了岁月的侵蚀。

  七月十七日,大军行至榆木川扎营,朱棣病重在床,生命如风中残烛,摇曳不定。

  他躺在御帐中,御帐周围满是肃穆的太监和侍从,而帐篷里的朱棣高烧不退,意识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徘徊。

  朱棣梦到了朱高炽小时候的样子,那个胖乎乎、总是笑着向他跑来的孩子,那时候朱高炽腿脚还算利索,在梦中,朱棣带着三个儿子一起在燕王府的后山中玩闹,那时候他还很年轻……欢声笑语回荡在耳畔,然而当朱高炽的身影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朱元璋那严厉的面容。

  朱棣害怕极了,他仿佛看到自己站在阴森的地府之中,被朱元璋怒斥着、揍打着,无法反抗,也不敢反抗。

  被朱元璋打的急了,朱棣委屈地大吼着:“爹!儿臣一生功绩,难道还洗不清这篡位的罪名吗?!”

  朱元璋一怔,举着鞭子的手垂了下来,身影渐渐散去,眼泪从朱棣的眼眶里大滴大滴地掉了下来,他慌忙爬起来,想要抓住朱元璋的身影。

  “爹!爹!你别走!儿臣错了!儿臣不该顶嘴!”

  “——爹!”

  接着,梦境再次变幻,他看到了建文帝朱允炆,那个曾经被他夺去皇位的侄子,此刻却提着沾满了石灰的脑袋,诡异地、面无表情地站在他的面前。

  朱棣惊恐地想要呼喊,却发现自己无法发出声音。

  他从噩梦中惊醒,满身都是冷汗,高烧却是暂时退了,精神也好了很多。

  朱棣躺在军帐之中,周围是昏暗的灯光和沉重的空气。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神有些失焦,没有人知道朱棣在想什么。

  伏在榻旁的朱瞻基见他醒来,连忙问道:“爷爷,您好些了吗?”

  朱棣没说话,过了很久,才很费力地说道:“我梦到你爹了。”

  朱瞻基闻言,登时有些黯然……负责筹备后勤的齐王朱高炽因为积劳成疾,在大军北征的途中,就在北京病逝了。

  朱棣又半晌没说话,他或许是想起了自己曾经的辉煌,那些南征北战的日子,那些威武霸气的时刻,可现在的他却只能躺在这里,任由病魔一点点地吞噬着自己的生命。

  朱棣又歇了片刻,才继续开口:“当年在诏狱里,国师说我‘生于战火,死于征途’,如今一看,果不其然……也不知道国师测月,测得如何了……不管怎么说,与这等通天人物,相交一生,倒也不算遗憾。”

  朱棣长长地叹了口气,自己已经病重,恐怕是撑不到回到北京紫禁城的时候了。

  北京的紫禁城里,有一份遗诏,而他身边,也有一份。

  现在太子朱高煦远在南京,无法及时赶回他的身边,朱棣清楚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必须做出安排。

  “先让人把随驾的内阁成员叫来,等唤完他们,再唤军中的公侯们过来。”

  朱瞻基吩咐了帐外的太监去唤人。

  而朱棣病得实在是太厉害了,这位曾经能披着重甲,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一整天的永乐大帝,此时竟然连从床上直起腰都成了奢望。

  不得已,朱棣对朱瞻基吩咐道:“拿我的刀来。”

  朱棣没有自称为朕,而是说了“我的刀”。

  朱瞻基从刀架上,拿出了朱棣的宝刀,递给朱棣。

  这把刀,是徐达大将军用过的那一把,朱棣曾带着它打完了整场靖难之役,登基后,将这把刀赐给了姜星火,姜星火用它斩下了常州知府丁梅夏的头颅。

  永乐十三年的时候,在回到宣城敬亭山之前,姜星火又还给了他。

  朱棣费力地按住新刀鞘外部装饰的金龙口中那颗小小龙珠,一个机关弹开,露出了藏在龙腹内的夹层,夹层里面只有一张柔软的、这折叠到了一起的黄色绸缎。

  朱棣拿出了这份藏在其中的遗诏,遗诏是他作为皇帝的最后一道诏令,也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份期待。

  朱棣的手很稳,他打开了那份黄色的绸缎,上面用朱笔密密麻麻地写着很多字。

  但朱棣却并没有看这份遗诏,只是把它放在了被子上,用力地拔出了鞘中的刀。

  朱棣,是一名战士。

  “锵!”看着手中的刀,听到这安心的出鞘声,他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朱棣喃喃道:“马上天子死社稷,后世儿孙,就算不耻于我篡位登基,以我如今功绩,也可留三分敬畏了。”

  “爷爷,你说什么?”朱棣的声音实在是太小,朱瞻基并没有听清。

  朱棣没有得到答案,但他心中早已经有了答案。

  他艰难地扭过头,看着帐篷的北侧,那里是狼居胥山的方向。

  朱瞻基紧紧地攥着朱棣的手,却不敢发出声音打断朱棣。

  朱棣竭力抬高了自己的音量。

  “幅员之阔,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这是朱棣对自己一生的评价。

  他这一生,威服漠北,击败帖木儿,推动变法,治理黄河,修《永乐大典》,舰队航行全球……他的功绩,早已超越了汉之武帝,唐之太宗。

  起兵造反的燕王朱棣或许有人唾弃他是乱臣贼子,可永乐大帝和他所开创的这个时代,留给后人的只有万古敬仰。

  而就在这时候,忽然,整个天变得黑了,本就不怎么透光的御帐里,更是瞬间变得漆黑一片。

  ——日全食来了。

  又过了片刻,朱棣没有说话,朱瞻基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忽然慌乱了起来,眼睛里的泪滴让他的视线彻底模糊,朱瞻基抹了抹眼睛,颤抖地试探着朱棣的鼻息。

  朱瞻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里,就在自己手指垂下即将惊叫的时候,却硬生生地憋了回去。

  一阵寒意从朱瞻基的脊背上升腾而起,仿佛头皮都要跟着炸开。

  朱瞻基死死地咬着嘴唇,他用手拿过了被子上的遗诏。

  上面写着很多安排,这些安排,最初是朱棣担忧自己在北征途中有什么意外,所以在出征前就写好的一式两份。

  其中就包括让太子朱高煦继位,以及将朝鲜封给齐王朱瞻基等等。

  朱瞻基的手,是颤抖的,他紧紧地闭住了眼睛,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眼神却变得坚定而决绝。

  朱瞻基察觉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现在没人知道遗诏的内容是什么。

  很快,随着之前的召唤,内阁的杨士奇、杨荣来到了御帐。

  在杨士奇和杨荣赶来的时候,朱瞻基已经做好了准备。

  看着大印鲜红到根本就是刚刚盖上去的离奇遗诏,杨士奇和杨荣都沉默了……遗诏上面只写了一句话,废太子,立朱瞻基为太孙。

  “殿下,现在只有我们知道,回头还不晚。”

  如果遗诏成立,在朱棣驾崩后,朱瞻基当然是大明帝国理所当然的继承者。

  可任谁都知道,这份遗诏的真实性到底有多低。

  再加上朱棣临死前只有朱瞻基在身边,更是猜都不用猜是怎么回事。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3:10 , Processed in 0.098656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