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964 页

  因此,朱高煦并没有急着前往,而是在南京直接宣布登基,随后改年号为“靖清”。

  这是因为当年靖难之役结束的时候,朱棣一开始定下的年号,其实是“永清”,但这个“清”字朱棣不太喜欢,所以改为“永乐”。

  而朱高煦取“靖难”之“靖”,与“永清”之“清”,组合成了“靖清”,寓意使世道安定,四海清明,跟“永乐”的寓意差不太多。

  至于姜星火为什么也赞同这个年号,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独属于他自己的恶趣味,那就不得而知了。

  朱高煦登基以后,反而下旨令北京的齐王朱瞻基前来觐见,朱瞻基自然不从,双方已是势同水火,眼看着第二次靖难之役就要打起来,朱高煦也是不惧。

  舰队在他们这边,所以朱高煦开始征调部队,同时调回了在日本、安南、占城等国的部分驻军,并征召了宋王朱高燧及其部队。

  在户部尚书夏原吉调拨钱粮,工部尚书宋礼备齐军械后,朱高煦带领南方的十五万军队御驾亲征,成国公朱能、淇国公丘福、曹国公李景隆、荣国公姚广孝、定国公徐景昌等一众名臣大将随征。

  由于有铁路能够运输物资,所以军队全程都是沿着南北京铁路行军的。

  大军自南京开拔,在山东与河南交界汇合了周王朱有爋所部三护卫,最终在乐安州停下脚步,等待了从山东沿海港口被平江侯陈瑄送来的宋王朱高燧所部三护卫,以及从南京结束了测月工作赶来的姜星火后,继续不急不缓地沿着铁路北上。

  而一路走来,沿途所到之处,各部明军无不在将校的带领下归降。

  永乐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朱高煦兵临北京城南三十里。

  北京城周围看似还有二十万京营大军,可实际上,当这些军队被英国公张辅、魏国公徐辉祖、历城侯盛庸等人强迫出战的时候,仗还没开打,就已经士气全无,纷纷临阵倒戈了。

  虽然三大营总兵官同安侯火里火真、成阳侯张武、安远侯柳升一个不落,全都被撸掉了官职软禁了起来,但下面带兵的宁阳侯陈懋、云阳伯陈旭、富昌伯房胜等侯伯,可都没有为朱瞻基卖命的意思……朱高煦不仅是他们的战友、朋友,更是二十年来每年大把大把地给他们提供股份分红的财神爷。

  朱高煦既有人情,又有利益,而且还名正言顺,所以凭什么让我们跟你朱瞻基造反呢?

  英国公张辅、魏国公徐辉祖、历城侯盛庸等指挥官无法约束军队,只能匆忙逃回城内,盛庸自觉不容于朱高煦,遂拔剑自刎。

  听到了朱高煦带兵进入北京的消息,被关在地牢里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也被手下放了出来,在纪纲的带领下,大军团团围住紫禁城。

  朱高煦命解缙写了一封劝降文书,用弓箭射入城内。

  朱瞻基知道大势已去,在张安世的建议下,出紫禁城投降。

  在姜星火和姚广孝的联合上书后,已经是胜利者的朱高煦,并没有大开杀戒,而是展现了他的仁慈,宽恕了他的敌人们。

  齐王朱瞻基被从亲王降爵为郡王,齐王爵位由朱高炽次子朱瞻埈继承,朱瞻基的封地改为锡兰。

  英国公张辅降爵为信安伯,改任征西将军,带领一支“雇佣军”形式的部队参与白羊王朝与黑羊王朝之间爆发的战争。

  魏国公徐辉祖削爵为民,魏国公爵位由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徐膺绪继承,徐辉祖改任直布罗陀宣慰使司明军指挥官。

  北京行部尚书郭资,内阁杨士奇、杨荣等官员则被勒令致仕退休。

  ……

  靖清一朝共三十五年,在史学家眼中,这时的大明堪称巅峰,其军事、科技、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成就,均达到了华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时期,大明不仅在国内实现了繁荣与稳定,总人口突破了八千万,更以其开放的胸怀和前瞻的思维,积极参与到全球贸易中,主导了全球的贸易体系,而经过二十余年的货币改革,最终姜星火所创建的白银双轨制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进行了国内外并轨,大明白银宝钞,成为了无可替代的全球性货币。

  同时,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大明的先发优势的积累越来越大,无数技术革新产生在大明的土地上,而明军的舰队,也航行在世界上的全部重要航道上,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精明的战略布局使得大明在世界舞台上威震四方。

  大明,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性帝国。

  大明的势力范围是如此之广阔,以至于这世界上的所有存在文明的地区,竟然找不到一片可以在任意一个时刻,让太阳或者月亮落下的非大明势力范围。

  日月不落,是谓大明。

  ……

  在姜星火的第八世,迟来了六十多年的死亡终于到来了。

  在身体机能彻底停止运转的那一刻,姜星火的世界陷入了冰冷而黑暗的混沌。

  那种熟悉的溺水窒息感笼罩着他,直到一只手臂,将他从这种感觉中拽了出来。

  当姜星火迷迷糊糊地醒来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朦胧的白色,他眨了眨眼睛,试图驱散眼前的迷雾。

  渐渐地,视线开始聚焦,一幅壮观的画面逐渐展现在他的眼前。

  白色,是军舰的涂装颜色。

  一艘巍峨的战列舰矗立在燕子矶军港中,它巨大的身躯在阳光下闪耀着钢铁的光泽,舰身线条流畅而威严,炮塔林立,仿佛是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而在甲板上,很多士兵们呼喝着穿梭其间。

  而此时湛蓝的天穹上,一对双编队的螺旋桨战斗机呼啸而过。

  他看到了战列舰的名字。

  “星火”号。

  江风轻轻拂过他的脸颊,带来了藻类的咸腥味和远处船只的汽笛声,大量的记忆涌入了他的脑海,丝绸战争……大明议会……内阁换届……

  这时,身旁的人把一件东西扔到了他的身上,打断了他的思绪。

  姜星火的肌肉记忆使他下意识地一把将这东西抄起来,并用右手拉动了一下,他的眼睛随后才瞥到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而脑海中也闪出了一段记忆。

  三十三年式栓动步铳,在第四次丝绸战争后被明军列装为制式武器,四分之一寸口径,带铳刀共八斤二两重,弹仓供弹七发,有效射程一千步。

  扔给他步铳的人似乎对他的迟缓有些不满,一个好听的女声传来:“你还要在地上趴多久?夺取了星火号战列舰,正式行动马上就要开始了。”

  姜星火拄着三十三年式栓动步铳站起身来,看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熟悉脸庞……

  就在他愣神的这一刹那,身旁星火号战列舰的口径巨大的三联装主炮忽然“轰隆”一声,发出了震天撼地的开炮声,战列舰横移了一段距离,码头的木质栈道随之晃动。

  而姜星火顺着炮弹的轨迹看去,那个落点他也很熟悉。

  ——南京皇宫。

  (全书完)

 

 

完本感言

  敲下“全书完”三个字之后,我坐在椅子上发呆了好久。

  从2023年1月4日到2024年1月31日,一整年,300万字。

  说实话,直到现在写感言的时候,心情都挺复杂的,既有完本的如释重负,也有告别这段故事的伤感。

  但无论如何,我都想先向你们,我亲爱的书友们,致以最诚恳的感谢。

  感谢每一位订阅、投票、打赏的书友,谢谢你们,是你们的喜爱和付出,才把《大明国师》这本书的成绩捧到了这个高度,一个我之前做梦都不敢想的高度。

  ——在《大明国师》2023年6月9日突破七万均订以前,历史类根本没有七万均订以上的作品。

  是书友们用真金白银的订阅,支持了《大明国师》在连载期间一次次打破并不断创造历史类作品新的成绩天花板。

  而且能在年末的时候,评选上阅文集团2023年的历史天王作和2023年度网络文学作家TOP100的荣誉,这也是对《大明国师》这部作品和我本人的莫大肯定,我觉得是非常荣耀且自豪的事情。

  谢谢!

  说回故事本身。

  从故事结构上来讲,《大明国师》是一个很完整的故事,主线框架就是讲授屠龙术,并用屠龙术变法,乃至最终屠龙的过程。

  第一卷【星火初燃】第二卷【狱中讲课】,是讲屠龙术,讲怎么变法。

  第三卷【国师祈雨】第四卷【江南平乱】,是打破变法阻力,砥砺这把屠龙刀。

  第五卷【新旧之辩】第六卷【工业革命】,是从思想和实践两方面推进变法,实践屠龙术。

  第七卷【永乐扫北】第八卷【日月不落】,是写变法将历史转向了新的方向,并最终屠龙。

  第一、二卷从部分读者角度,当然是最精彩的,但从整体结构上来看,只是预热的引子。

  而故事基调也决定了,一开始的轻松愉悦是不可持续的,愈往后,愈发沉郁。

  但这也正是我想表达的故事内核,那就是……屠龙,不是一件靠讲课能完成的事情,这其中必然伴随着大量冗长的庙堂斗争、思想争鸣,与文明进程的推演。

  不过有这么多的书友一路追订,能接受这种写法,也实在是我的幸运。

  我看了一眼畅销榜,昨天没更新,现在35名,正常更新的时候大概二十多名。

  实际上,到了我决定要完本的时候,很多朋友都在劝我不要完本。

  300万字的作品,依旧每天在畅销榜二三十名,从作者的角度大概率是不舍得完结的,因为每多写一个月,都能多赚很多钱。

  而对于我来说,继续写下去,并不难。

  如果要我把大明征服世界每一个国家的过程都详细写出来,把这个时代以后的故事详细推演出来,我相信写到400万字是没有问题的。

  但我个人觉得,故事写到这里就够了。

  无休无止的写下去,不仅是对我本人创作热情的消磨,也是对作品的破坏。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1:42 , Processed in 0.075025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