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远征欧洲》(校对版全本)作者:鲇鱼头 - 第 123 页

  当克里蒙梭说完这句话的时候,秦致远敏锐的注意到,英国第三集团军指挥官朱利安·宾,和那位美国将军约翰·潘兴都在注意这边。甚至也包括潘兴的副官,那位日后大名鼎鼎的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巴顿和潘兴的关系很不一般,潘兴虽然比巴顿大了25岁,但在前来欧洲之前,和巴顿的妹妹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也因此,巴顿得以参加这个宴会。

  现在巴顿和陈康健相谈甚欢,很明显,巴顿对于陈康健麾下的坦克很有兴趣。

  “是的,什么时候开战德国人说了算,但是什么时候结束,必须是我们说了算。”秦致远顺着克里蒙梭的意思走。

  “那么说说吧,你的‘相持’怎么着就能使德国人不战而败。”克里蒙梭心情不错。

  “很简单,如果德国人再打下去,他们的皇帝也会落个和沙皇同样的下场,德国人的战争潜力已经被全部挖掘,他们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我们不需要去主动进攻他们,等着他们自己崩溃是最好的办法。”秦致远无论如何都不想主动进攻。

  这并不是说明秦致远没有血性,而是由手中掌握的实力所决定的。秦致远手中满打满算只有这么点人,如果要主动进攻,扔进舍曼代达姆,估计连水花都溅不起多大点,如非必要,秦致远绝对不会和德国人硬碰硬。

  “不不不,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一定还有更好的。”克里蒙梭有点失望。

  说到军事素质,克里蒙梭自认比不上秦致远,但克里蒙梭也有要坚持的东西。相比较秦致远,法国人的实力就强大太多了,和秦致远想要保存实力不同,法国人就是想在正面战场堂堂正正击败德国人,坐实全世界“陆军老大”的名头。

  这个“陆军老大”,德国人可能不会同意,但法国人一向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了,我们可以加速德国人崩溃的进程。比如说,我们可以在东线采取守势的同时,加大西线攻击的力度,只要把德国的盟友全部干趴下,德国就算是想坚持,他也坚持不下去。”秦致远另辟蹊径。

  和德国一样,法国也分为东线和西线。东线是和德国人的战线,西线则是和奥匈帝国的战线,巧合的是,法国西线指挥官路易斯·德埃斯佩雷也在场。

  “看!秦想的和我一样,我一直在要求增援,但是巴黎的老爷们总是置之不理。”提起这事,路易斯也是满腹牢骚。

  “路易斯,不是不给,而是没有,东线的压力实在是太大,我们没有多余的能力。”巴黎的老爷利奥泰也有苦衷。

  “比起柏林,维也纳的战斗力并不强,如果我们能尽快搞定维也纳,就能挤出更多的兵力,到时候就算是正面进攻,我们也能多一些胜算。”秦致远还在蛊惑。

  “那是半年之后,或者是明年的事。而在那之前,德国人或许已经被赶出了法国领土。”克里蒙梭有点郁闷。

  就在晚宴之前,阿拉斯的战报送到了。英国人大获全胜,顺利攻占了维米岭,维米岭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那里控制着阿拉斯东部的广袤平原。

  担任主攻的加拿大部队,部队指挥官阿瑟·克里的准备工作很出色,加拿大人利用黑夜,顺着阿拉斯下面蜂窝一样的地下堑壕隐蔽前进到距离德军阵地只有150码的地方,德国人居然没有察觉。当加拿大人发起冲锋的时候,他们的前进速度和徐进式弹幕炮击配合的也很好,结果德国人倒了大霉,英国人在第一天俘虏了1.4万德国人,缴获了180门大炮。

  胜利来得如此容易,以至于给了所有人一个印象,那就是尼维勒即将在舍曼代达姆发起的进攻也会如此顺利。

  或许只有秦致远不会这么认为。

  “现在就谈德国人战败为时过早,德国人还有实力,他们在舍曼代达姆的兵力并没有调动的迹象,这表明在阿拉斯地区,德国人还保有反击的能力,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秦致远不看好。

  今天发来的战报是简报,对于过程的描述并不详细,相信在随后的几天内,等详细的战报发过来,在座的就会知道在阿拉斯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管英军的进展如何,秦致远始终都不相信尼维勒会复制他在凡尔登的成功。

  在秦致远看来,与其复制凡尔登的经验,还不如复制英国人在阿拉斯的经验。

  不过这也不大可能,因为留给尼维勒的时间已经不多。

 

 

第216章 黑暗中的坚持

  第三天晚上,密室会议照常举行。

  “看看这个,阿拉斯的详细战报过来了。”利奥泰有第一手情报。

  刚刚进门的秦致远把自己的外套挂在门后的衣帽架上,只穿了一件衬衣。四月份的天气已经转暖,再也不需要厚重的风衣了。去年订做的衣服到现在才做好,秦致远现在也是一身做工考究质地精良的西装,如果不看肤色。看上去真的和西方人没什么两样。

  “喔,看看这个,德军第六军指挥官路德维希·冯·法肯豪森将军被解职,看来鲁登道夫对他很不满意。”秦致远关心德国的人事调动。

  德国、英国、法国这些国家彼此之间的渗透都很严重,如果说法国人在德国人面前没有什么秘密,那么德国人在法国人面前的秘密也不多。也正因为如此,这几个国家之间很难进行什么隐秘行动,所有的战役几乎都是针尖对麦芒的硬碰硬,严重缺乏战术的突然性。

  “对,路德维希没有执行鲁登道夫的新战术,还是使用凡尔登和索姆河的那一套,用人海战术和连续战线应付加拿大人的进攻,所以德国人丢掉了维米岭。在除了维米岭之外的其他地区,英国人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利奥泰脸上的表情说不清楚是欣慰还是沉重。

  英国人和法国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他们即彼此提防有相互依存,所以利奥泰对英国人的态度是既不希望英国人取得重大胜利,又不希望英国人快速崩溃。总之就是一句话,英国人只要跟上法国人的节奏就好。

  这也是自从开战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英法之间并不能形成良好的协作,现在又加上美国人,局面更加复杂。已经有一个声音要求成立“联合司令部”,这一点所有人都同意,但是在“联军总司令”的人选上无法取得统一认识。

  “鲁登道夫看上去很有办法!”秦致远有兴趣。

  在那些英国人没有取得进展的地区,当英国人开始进攻的时候,面对英国人的优势兵力,德国人会放弃阵地,然后把英国人诱导到一个预定战场,用已经确定了射击诸元的火炮和机枪对英国人造成了沉重打击,之后德国人会发动反击,重新夺回之前放弃的阵地。

  这种战术是鲁登道夫上任之后才推行的新战术,和之前法金汉的硬拼硬打完全不同。从另一个角度上说,鲁登道夫的战术和秦致远的“避实就虚”有一拼,这激起了秦致远强烈的战意。

  打仗,就和下棋一样,总是要“棋逢对手将遇良材”才好。

  “确实很有办法,他的战术很灵活,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的对手总是很令人头疼。”福煦同意秦致远的看法。

  自从朱莉戴着秦致远送的手镯在福煦面前晃悠了几次之后,福煦对待秦致远的态度和以前相比大有不同。现在的福煦私下里对待秦致远就像是长辈一样严厉,但是在重大事情的决议上,福煦和秦致远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这种感觉令秦致远感到很受用。

  因为家庭原因,秦致远没有享受过多少父爱,从福煦身上,秦致远能感受到父亲一样的宽宏和博大。

  不仅仅是对秦致远,福煦对待别人,甚至是对待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福煦的这种特质引得的普遍赞誉,现在就有人提议由福煦担任计划中的“联合司令部”中“联军总司令”一职。

  “我有种预感,咱们的尼维勒先生会遇到大麻烦。”秦致远对即将开始的舍曼代达姆攻势感到不乐观。

  英国人的进攻已经开始了三天,但是尼维勒还在进行着看上去似乎是无穷无尽的炮击,看样子如果不把所有的炮弹全部打光,尼维勒不会投入地面部队。

  纵然是投入地面部队,等待尼维勒的也将是一场惨败,希望尼维勒能够认真看英军在阿拉斯的战报,否则的话,法国人会比英国人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不过以秦致远对尼维勒的了解,尼维勒恐怕不会认真看,哪怕是看,他也仅仅是为了看英国人的笑话,而不会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我的工厂已经加班加点,可还是赶不上前线的消耗,如果再这样下去,工人就快要累死了。”老雷诺幽幽叹道。

  雷诺工厂已经快要达到极限,工人们越来越累,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越来越短,工厂里已经从两班制换成了三班制。这也改变不了工人太累的事实,想要改变现状,除了增加工人的人手别无他途。

  这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秦致远在老雷诺心目中的地位,老雷诺已经向秦致远要求更多的人手,并且承诺培训的内容不再仅限于制造。秦致远欣然同意,如果能有更多的华人进入研发领域,那么这对于秦致远来说将是一个最大的利好。

  “我们总是要吃到苦头,才会想起换个方法。”克里蒙梭也无奈。

  克里蒙梭的《囹圄人》每天能卖出10万份,这是他现在发出声音唯一的渠道,除非保罗·潘乐威被证明无法拯救法国,否则雷蒙绝对不会启用克里蒙梭。

  “如果我们做点什么,会不会早点把保罗弄下台?”老雷诺脑洞大开。

  老雷诺指的是在军火供应上做手脚,如果后勤出了问题,那么尼维勒肯定打不赢;尼维勒出了问题,保罗就会下台,这是一个多米诺骨牌式的连环关系。

  老雷诺不懂军事,但从战报上看,如果战术对头,那么尼维勒有打赢的可能,这是老雷诺不愿意看到的。老雷诺是商人,为了胜利,老雷诺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但老雷诺的话明显是引起了福煦和利奥泰的不满,老雷诺刚刚说完,福煦就皱起眉头,利奥泰也瞪圆了眼睛。这俩都是军人,他们最恨的就是自己在前方冲锋陷阵,背后却有人捅刀子。

  “不!绝对不!哪怕我永无出头之日,我们也不能在这种时候从中作梗。”克里蒙梭坚定。

  虽然自己是政客,但克里蒙梭也是一名爱国的政客,他可以为了打败政敌用些小手段,但绝对不会伤害国家利益,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克里蒙梭才会赢得福煦和利奥泰的尊重。

 

 

第217章 重甲骑兵

  常听人说“盖棺论定”,似乎只有到了“盖棺”的时候,才能对这个人的一生作出评价。

  但哪怕是“盖棺论定”了,结论也不定就是完善的。

  其实所有人都有一颗爱国心,不管他们的立场如何。

  老雷诺想扯尼维勒的后退,并不是老雷诺不爱国,而是老雷诺认为既然尼维勒和保罗拯救不了法国,那么就应该换个人来试试,那么在尼维勒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之前,把尼维勒搞下台,是最符合法国利益的做法。

  克里蒙梭和福煦、利奥泰不这么看,福煦和利奥泰身为军人最讨厌两面三刀且不说,单说克里蒙梭,他就接受不了老雷诺的这种想法。

  在克里蒙梭看来,政治就是一个权利游戏,只要政府存在,那么克里蒙梭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旦这个基础不复存在,那么纵然是天纵之资也是枉然。

  如果克里蒙梭在台上,他一定不希望有人从背后捅他的刀子。

  由己推人,当克里蒙梭上台的时候,克里蒙梭固然可以把法国带到自认为正确的道路上。那么当克里蒙梭没有上台的时候,克里蒙梭也会遵守游戏规则,不使用突破底线的方式获得权力。

  一旦那样做,克里蒙梭将会被所有人所抛弃,再也不会获得游戏资格。

  就想劳合·乔治那样。

  “如果您坚持,那么我们就只能被动等待。”老雷诺很无奈。

  老雷诺有钱,但是老雷诺没有政治资源,议会成员们不会允许政府中出现一个政经结合的怪胎,那往往会引发另一种形式的灾难。

  就想百年前的拿破仑一样。

  “那么我们就等待,当需要的时候,机会会降临的。”克里蒙梭坚定。

  “在那之前,我们总要做好准备。秦,特别是你,我有预感,你的部队要随时做好准备。”利奥泰的预感不太好。

  “现在就已经做好准备了,但如果想准备的更好,我还需要更多的装备。”既然有机会,秦致远就不会客气。

  “装备不成问题,如果要装备给半年后才能上阵的美国人,我宁愿现在都给你。”利奥泰满腹怨气。

  美国人参战,给了英国和法国很大的信心,但是随着美国人到达欧洲,英国人和法国人发现这种信心也不是太足。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3:48 , Processed in 0.046941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