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远征欧洲》(校对版全本)作者:鲇鱼头 - 第 165 页

  在塔得努瓦地区,一线的四个师已经准备完毕,分别是由刘子正率领的外籍军团第一师和阮俊才率领的第四师,以及法军新编第21师和第23师,他们分布在从布勒思到库尔玛长达五公里的出发阵地上。

  步兵阵地之后,是三个师的火炮阵地,当把所有的火炮集中到一起,秦致远惊讶的发现他手中也有了上千门火炮可供调用。

  包括坦克师的自行火炮以及各个步兵师的师属炮兵团在内,秦致远手中有1100门火炮,其中10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有407门。

  炮兵阵地设置在布利尼地区,距离兰斯德军防线大概六公里,距离兰斯大概13公里,对于那些大口径火炮来说,从德军的前沿阵地一直到兰斯,都在他们的打击范围之内。

  布利尼后方的萨尔西和邵米琪,两个补给中心已经建设完毕,有大约四万名印度藉和安南藉劳工随时准备向前线输送弹药。

  在塔得努瓦之后大概两公里左右的罗姆尼,一个大型的战地医院正在建设,茅十八率领150名经过战地急救培训的军医已经严阵以待,配合军医们工作的是大约800名护士,这些护士和军医中超过一半都是华人。

  马克西姆·魏刚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1887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1913年开始跟随福煦,从第20军到第9集团军,再到北部集团军群,马克西姆一直都是福煦参谋长。

  福煦担任法军总司令之后,马克西姆·魏刚进入最高军事委员会担任委员,当陆军部决定由秦致远主导,发起兰斯攻势之后,福煦请马克西姆来为秦致远保驾护航。

  作为福煦的老朋友,马克西姆非常欣赏秦致远,他也参加了秦致远和朱莉的订婚仪式,明白福煦对秦致远的看重,因此对于秦致远的安排并不指手画脚,只是在需要发言的时候才发言。

  “坦克部队难道不应该放在第一线吗?”

  当看完秦致远的布置之后,马克西姆提出自己的疑问。

  “不!不能放在第一线。坦克部队要在突击时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在战斗刚开始的试探阶段,不适合使用坦克部队,要到攻坚阶段,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坦克部队的战斗力。”秦致远不吝指点。

  这么描述好像是有点托大,但在坦克部队的使用上,秦致远有资格指点这个时代的所有人。

  就在七月下旬的第三次伊普尔战役中,英军第五集团军的休伯特·高夫将军在进攻中使用了52辆坦克,结果很令人遗憾,22辆坏在弗兰德斯的烂泥坑里,19辆被德军炮火击毁。

  和索姆河战役时期相比,英国人对于坦克的使用上似乎没有丝毫进步。

  “那么炮击将在什么时间开始?”马克西姆最大的优点是从不自以为是,在秦致远面前,现在几乎所有的法国将军都没有自以为是的资格。

  或者说,整个协约国的所有将军在秦致远面前都没有自以为是的资格!

  军人,战绩才是硬道理!

  “再等几天,或许是明天,也有可能是后天。”秦致远不急躁,与其还没有准备好就匆忙发起进攻,秦致远宁愿推迟进攻时间。

  华人战士现在就是这么多,秦致远不想浪费任何一个生命,如果可能,秦致远不想任何一个人遭受厄运,虽然这不太现实。

  “陆军部电报。”一名年轻的参谋过来报告。

  “不用念了,放那儿吧。”秦致远不想听。

  不用听就知道,利奥泰肯定是在询问攻击发起时间。这段时间利奥泰的压力很大,催促秦致远进攻的电报一封接一封。

  “是的,将军。”参谋一脸无奈,把电报放在秦致远的办公桌上转身离开,那里的电报已经放了一小沓。

  马克西姆无语摇头,过去拿起电报翻看。

  “秦,你应该看看,你的母鸡计划已经完成了。”马克西姆惊喜。

  “完成了?”秦致远更加惊喜,快步上前接过电报。

  “母鸡计划已经就绪,可以发起攻击。”点报上写的很清楚。

  “赞美主!皮埃尔,命令炮兵部队开火,咱们可以大杀四方了!”秦致远下定决心。

 

 

第296章 浪费

  对于法国人来说,“鸡”这种动物是可爱的,也是神圣的,法国人自己就是以“高卢雄鸡”为自称。

  秦致远虽然现在是法国国籍,但秦致远在餐桌之外并不喜欢鸡。

  当然了,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秦致远不介意以“母鸡”作为代称,因为那确实很形象。

  “母鸡”就是轰炸机,因为没有足够的火炮,所以秦致远希望在发起攻击前,能有一定数量的轰炸机作为火力补充。

  在秦致远的主持下,雷诺工厂研制出了运输机,这些运输机稍加改装就是轰炸机,每一架轰炸机可以携带八枚100公斤航弹,或者是四枚二百公斤航弹。

  此时的英、法两国其实已经有了轰炸机,但基本上都是水平轰炸机,限于携弹量以及轰炸精度,使用并不广泛。

  秦致远主持的轰炸机,是一种标准的俯冲轰炸机,既可以进行相对精准的俯冲轰炸,又可以执行水平轰炸,完爆这个时代所有的轰炸机。

  这样的轰炸机,秦致远要求得到100架。

  自从接到战斗命令的当天,秦致远就要求老雷诺开始改装飞机,从秦致远已经获得的那十几架运输机开始。到八月初为止,包括新生产的轰炸机和改装完毕的轰炸机在内,秦致远一共获得了60架,达到了发起攻击的最低要求。

  这些轰炸机如果全部出动,当携带相当于155毫米榴弹炮威力的50公斤航弹时,每架飞机大概可以携带20枚左右,出击一次就相当于1200门155毫米口径火炮的一次齐射,其杀伤效果可以覆盖18万平方米。

  好吧,所谓的“18万平方米”只是理论数据,实际使用的时候威力不一定有这么大,当然了,也可能比这个大。

  最令秦致远看重的是,在这些轰炸机飞行员中,有大约80名华人。

  这些华人都是雷诺工厂里的试飞员,他们几乎没有废什么力气,就掌握了足够的飞行技巧。

  要操纵此时的飞机并不需要多复杂的技巧,也不需要大学毕业,和坦克比起来复杂不到哪里去,对于人员的要求甚至还不如坦克里的炮手高。

  对于飞行员的价值,没有人比秦致远理解的更深刻。所以秦致远很重视飞行员的培养,只要有机会,总是会让更多的人去试一试。

  结果很令人满意。

  似乎是华人相对于西方人较小的身材更加适合待在驾驶舱里,不仅有很多人获得了轰炸机的驾驶资格,也有不少人获得了战斗机的驾驶资格,甚至有人加入了航空队。

  在尼维勒发起春季攻势前,英国人和法国人组织了550架飞机,这些飞机组成了15个航空中队,和德国人为了制空权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战斗结果令人伤心,协约国仅仅是头五天就损失了131架飞机,105名飞行员阵亡。在整个四月,仅仅是英国就损失了912名飞行员和侦查员。

  1917年四月,也被称为是“血色四月”。

  在这场战斗中,一位叫“曼弗雷德”的德国人声名鹊起,他一个人击落了21架协约国战机,因为经常驾驶一架红色的“信天翁”D型双翼战斗机,被人称为“红男爵”。

  华人飞行员因为秦致远和尼维勒的不合错过了四月份的战斗,现在这一次,是华人飞行员驾驶飞机第一次出现在欧洲战场上。

  八月初,第17集团军的炮兵开始对塔得努瓦和兰斯之间,盖于至撒西一线的德军防御阵地开始炮击。

  秉承法军传统,战前的火力准备长达三天,战役高昂的炮兵们发射了250万枚炮弹,其中包括15万枚毒气弹,这些炮弹的总重量超过了十万吨。

  而就在同时进行的伊普尔战役中,英军发射了400万发炮弹,总重只有6.5万吨,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第17集团军重炮比例的凶残。

  三天以来,前线步兵唯一的任务是待在出发阵地上,一边喝着各种白酒、红酒、啤酒,一边欣赏在德军阵地上举办的焰火晚会。

  德国人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规模的炮击,据战后统计,这三天的炮击至少击毙了12000名德军,这几乎是整整一个满员师的数字。

  德军从没经受过如此规模的炮击,奥斯卡·冯·胡蒂尔上将被逼无奈,在第17集团军的步兵尚未投入进攻时,就被迫将前线伤亡惨重的两个师撤到二线,换上新生力量准备迎接第17集团军的进攻。

  秦致远指挥的炮击很有特色,根据盖于至撒西一线的地形。

  秦致远命令分段炮击。

  所谓的“分段炮击”,就是把敌人的阵地分为不同的部分进行炮击。如果是山地,那么就使用毒气弹,如果是平原,那么就使用高爆弹,巴斯蒂安的部队还使用了“间接射击”。

  所谓的“间接射击”,就是把机枪的枪口向上抬起,对着德军阵地的空中射击,这样子弹飞上空中之后,会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逐渐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子弹的动能并不会丧失多少,如果幸运的话,确实有可能击中德国人。

  不过这个概率比起“大海捞针”来高不了多少,因为谁也不确定是否有德国人出现在山的另一侧,所以这种战术估计没什么生命力,陆军部会很快制止这种浪费行为。

  在秦致远向巴斯蒂安提出这个问题后,巴斯蒂安的回答令秦致远感觉不可思议。

  巴斯蒂安认为,纵然是这样的射击没有多大作用,最起码也能够锻炼机枪手的熟练程度。

  最令秦致远惊奇的是,就连马克西姆也同意巴斯蒂安的看法。看来这不是某一个人的“灵光一现”,而是这个时代的普遍认识。

  这样一来,秦致远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把原因归结为法国人拥有太多的资源上,估计英国人也差不多,有着全球殖民地的支撑,法国人和英国人浪费的起。

  也不仅仅是法国人在浪费,华人也好不了多少。

  现在的华人,和二战时期的美国大兵有点像,在两军对垒的时候,不管德军阵地上的目标是否有价值,华人士兵们都会习惯性的呼叫炮兵发起攻击。

  呃,现在电台的小型化还没有完成,呼叫也不太容易实现。不过也不用呼叫炮兵,第一线的步兵部队中,装备有大量的迫击炮,已经普及到了连一级,如果发现目标,前线步兵可以直接使用迫击炮进行攻击,不管那些目标值不值得炮弹钱。

  这令秦致远颇为忧虑,现在华人的弹药有法国人买单,华人们可以随意浪费,如果以后华人们返回远东,当失去雷诺工厂作为后盾时,华人到底还能不能打仗?能不能保持现有的战斗力?

  这确实是个问题!

 

 

第297章 抗命

  关于后勤的问题,其实秦致远正在有计划的改善。

  秉承PLA“买不如租,租不如造”的经验,秦致远总是习惯把枪杆子抓在自己的手心里。这个枪杆子不仅仅包括部队,包括部队需要的武器弹药。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9:04 , Processed in 0.04300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