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远征欧洲》(校对版全本)作者:鲇鱼头 - 第 256 页

  有些人会原谅,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无力抗争。

  有些人不原谅,因为他们不需要崇拜,他们也不需要施舍,他们自立自强,既不会向人求饶,也不会委曲求全。

  或许很多人要说:你不能因为你的母亲打了你一顿,然后你就不要你的母亲。

  这其实是一个谬论,人当然不能不要母亲,但没有必要为了母亲和不争气的兄弟窝在一起,完全可以把母亲接出去另起炉灶。

  于是事情渐渐演变成日本和兰芳这两个国家的对骂。

  别以为这样的对骂不会发生,其实在现实社会中每天都在上演,只不过他们没有直接骂娘,认识采用另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

  二月中,一个最新消息突然被爆出。

  事发海域其实是公共海域,一个极为繁忙的航道上,事发当时有一艘科西嘉下属的驱逐舰正在附近,但那艘驱逐舰并未对落水人员实施救援。

  这马上就成为日本人的借口,以此抨击科西嘉不遵守海上航行的基本原则,没有丝毫的同情心,也没有丝毫的人道主义精神。

  科西嘉方面的回应更加诡异:鉴于日方一贯的表现,我们担心船上女士们的安全,所以无法进行救援。

  这简直是可笑,这可是军舰,哪来的女人?

  科西嘉马上回应,我们科西嘉非常重视女性权利,舰上确实有女性服役。

  ……哪怕是真有,这也是狡辩。

  但日本人无可奈何,因为谁都知道秦致远、兰芳、科西嘉岛这几方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同样是自取其辱。

  于是事情看上去渐渐明朗,日方船队遇袭一事,即使不是和秦致远有关,那么秦致远肯定也脱不了关系。

  秦致远并不否认,因为在所有人眼中,“天津码头事件”即使不是日本人从背后推动,那么肯定也和日本人脱不了关系。

 

 

第403章 目标要转向日本了?

  兰芳和日本的对骂并没有影响日本青霉素工厂的建设。

  秦致远在日本开设青霉素工厂是为了盈利,日本人对于青霉素确实有迫切需求,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事,不管秦致远和日本人之间有没有矛盾,已经确定了的合作项目并不会受到影响。

  毕竟,青霉素工厂名义上是属于法国和日本的合作项目,和兰芳并没有直接的从属关系。

  当然了,这也是矛盾还不够大的缘故。

  如果矛盾累积到要开战的程度,那么不管日本人有多需要青霉素,秦致远还是会果断中止所有的合作。

  为了防止某些意外发生,秦致远派往日本的所有的工程人员都是法国人,安保人员则是以德国人为首,以安南人为辅。

  在执行力和纪律性这方面,和法国人相比,秦致远还是比较相信德国人。

  当然这并不是说明法国人就不如德国人,只是他们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因此在分配任务上也会有一定的倾向性。

  至于安南人,他们就是去拉仇恨的。

  秦致远其实比较赞同“以夷制夷”,只是因为清代那些人一直都没有实施的机会,所以才没有机会贯彻这个理念。

  但在此时的民国,已经有不少国家身体力行。

  比如日本,比如英国。

  日本人在民国,大量使用朝鲜人作为维护日租界地区的警察,所以每次和华人起冲突的时候,总是朝鲜人冲在前面,日本人则是躲在后面看热闹。

  所以朝鲜人在民国的名声并不好,“高丽棒子”指的就是朝鲜人手中的那根大棒子。

  朝鲜人打起华人来,一点都不会手下留情,从“高丽棒子”这个称呼上,就能看出华人有多恨朝鲜人。

  这就是日本人的用意,如果华人去恨朝鲜人,而忽略了造成这一切的日本人,那么日本人就算是达到目的。

  当然这不是说朝鲜人没错,朝鲜人和日本人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英国人也是一样,在民国的英租界内,只要看到头上包有头巾的警察,那么就是英国人雇佣的印度籍警察了。

  这同样是英国人用来转移仇恨的工具。

  从某些方面说,英国人也成功了。

  或许就是从此时开始,印度人在华人口中成了“阿三”,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印度人说话总是会带上“Sir”,所以才会喊他们“阿三”。

  这也是个充满鄙视和痛恨的称呼。

  要说英国人和日本人这两个国家,实在是有很多共同点,他们结为同盟实在是天作之合。

  首先他们都是岛国,过于狭窄的国土造成国民性格中的偏执和扭曲,物产不丰富使他们必须保持扩张心态,国土周围都是海洋让他们极端重视海军发展。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英国和日本的国土旁边都有一块大陆令他们寝食难安。

  英国人最担心的是在欧洲有某个强力国家统一欧洲,进而危及英国人的利益,所以英国人上千年以来都在实施“大陆均衡”政策。

  只要在欧洲大陆有某个国家强大起来,英国人就会联合其他国家对那个国家进行打压,或者是直接发动战争,打掉那个国家崛起的希望,同时也抹杀欧洲大陆统一的希望。

  法国人深受其害,德国人同样是深受其害。

  日本面临的形势则更加严峻,因为华人大陆始终都是一个同一国家,而且日本也没有英国那么多的殖民地资源可供利用,所以日本人害怕华人大陆统一。

  因为日本人知道,一旦华人大陆统一,那么日本人的利益肯定会受到压制,日本人就将不得不成为华人的附庸,就像是之前数千年一样。

  所以日本在破坏华人统一这方面不遗余力,所以南方的军政府一支都有资金和北洋政府分庭抗礼,并且不断发动战争,力求所谓的国家统一。

  不对,这个“国家统一”并不全面。

  二战之后曾经发现过一份文件,文件的内容是有关民国“国父”和日本签订的《中日盟约》,当时“国父”在盟约中承诺,一旦推翻袁项城组建的北洋政府,“国父”将把满洲,也就是东北三省割让给日本。

  这份文件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许多人不允许污蔑“国父”,坚称这份盟约是伪造。

  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国父”曾经在很多场合公开表示可以把满洲租借给日本。

  租借……

  从这方面看,“国父”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另一位饱受诟病的“国贼”。

  这里的“国贼”不是指秦致远,而是指袁项城。

  袁项城确实和日本人签订了《约定》,但不是传说中的《二十一条》,而是经过删减后的《民四条约》。

  在日本人提出《二十一条》后,袁项城发誓“民国绝不做第二个高丽”,然后这个经过据理力争艰苦谈判才达成的《民四条约》中,和日方最初提出的《二十一条》已经截然不同,说“卖国”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有一点可以证明,在日方代表加藤高明签订完《民四条约》回国后,加藤高明马上就辞职。

  如果这个《民四条约》真的让日本人达到目的,加藤高明应该是升官发财而不是辞职。

  具体到秦致远这里,秦致远也准备和英国人、日本人一样无耻一把,你们不是用印度人和高丽人担任警察吗?

  那好,我也用安南人充当安保人员,并不仅仅是派往日本的安保人员,派往英国的以及派往美国的安保人员全部都是安南人。

  说实话,在对敌人狠以及对自己狠这方面,安南人比高丽人、印度人强多了。

  高丽人是狗仗人势,只要有人撑腰,高丽人就敢蹬鼻子上脸。

  印度人就不用提了,他们从来没有任何反抗意识,对英国人的服从根深蒂固,哪怕是全世界都在轰轰烈烈搞殖民地自治的时候,印度人也只弄出来个“非暴力不合作”。

  真是一群和平人士。

  而安南这个国家很特殊,他们就是一群疯子,疯起来连他们自己都怕。

  安南人曾经挑战过美帝,挑战过PLA,虽然到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但这个国家的“心高气傲”可见一斑。

  对,他们确实没有挑战过苏联红军,但那是因为离得远够不着,如果安南这个国家地处西方极乐世界,他们说不定敢挑战如来佛的西天佛国。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证明了安南人的勇敢。

  秦致远正是看中了安南人的勇敢,因此当武元庭、阮俊才和范文雄他们率军返回远东之后,大约一个师的安南部队立即摇身一变,变成了外籍军团驻巴拉望岛部队。

  巴拉望岛其实是菲律宾的领土,但在去年冬天“西班牙大流感”爆发时,巴拉望岛上的居民死伤惨重,美国人又全部跑回美国不敢在疫情严重的菲律宾停留,所以外籍军团就受巴拉望岛居民的“请求”,登岛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请神容易送神难,请来外籍军团好请,想送走可就难了。

  呃……也不难,只要巴拉望岛上的疫情缓解,外籍军团自然会撤离,但问题是疫情一直都很严重。

  嗯嗯,估计会泛滥个几十年……

  为了顺应全球裁军大潮,秦致远也在缩小麾下的军队规模,比如12个华人步兵师,现在已经缩小到4个,分别驻于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几内亚岛、以及苏拉威西群岛和爪哇岛。

  四个步兵师的师长分别是葛立夫、刘子正、张添寿、以及徐盛。

  机械化部队则是两个坦克师,分驻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由陈康健和秦浩歌率领。

  炮兵师共有两个师,同样是分驻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由郑大力和成飞鸣分别率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6:31 , Processed in 0.05030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