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远征欧洲》(校对版全本)作者:鲇鱼头 - 第 366 页

  “没,没事,我和老吴弄了个劳务公司,专门从釜山港向金兰湾和海参崴送工人,弄来的钱有一半要捐给退伍老兵协会,我们这要是弄的人太多,会不会影响了釜山港……”黄励惴惴不安。

  “我日你个仙人板板,什么钱都敢去赚,你把工人都当猪仔卖了,谁特么来建釜山港?”刘子正着急大骂。

  贩卖劳工,这种事自古皆有,而“劳务公司”,这是椰城刚出现的新事物,就是为了更有效的调集人力,为兰芳国内的基础建设服务。

  “不会,不会,总督大人您放心,目前的釜山有差不多二三十万人,建设釜山港绝对够用,但报名的工人可不止这么点,据老吴说,现在已经超过五十万人,这么多人,既然咱们用不完,总要给他们找个活路不是。”黄励还挺有理。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就高丽这么大点地方,现在有超过2000万人,人口密度可想而知,如果是建设釜山港只需要十几万人,那根本不用去其他地方招工,在釜山一地就能完全解决。

  “哈哈哈,那就好,出了问题老子要找你麻烦……嗯,你那个劳务公司算我一份,算我一份啊……”刘子正的吃相也不怎么好看。

 

 

第539章 成长

  目前的兰芳,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

  随着高层的基本稳定,一批既得利益阶层已经出现,这些既得利益者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以黄博涵、黄锦盛为代表的本地人,一类是以秦致远和秦致胜为代表的军方,最后一类是来自民国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华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群体的侧重点也都有所不同。

  以黄博涵和黄锦盛为代表的本地人逐步放弃了种植园,开始向着轻工业方面转型,日用品、服装厂、面粉厂、各种罐头厂如雨后春笋,正在逐渐丰富兰芳的轻工业品种。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重工业,也同样离不开轻工业。

  兰芳的重工业全部都是国家控制,这一点不容动摇,谁都插不进手。

  轻工业则不一样,为了让黄博涵、黄锦盛他们的资金进入流通范畴,秦致远对轻工业持开放态度,只要想做,任何人都能加入进来。

  黄博涵确实有眼光,黄博涵和位于蓬莱岛上的化学研究室正在开展合作项目,力求打破美国人对于塑料行业的垄断,假以时日,昔日的“糖业大王”有可能会变成“塑料大王”。

  兰芳成立之后,就在兰芳从民国加大移民力度的同时,很多来自民国的企业家也涌入兰芳,在这些人中,有识之士自然也不少,他们在民国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了解民国的需求,又因为黄博涵他们已经开始从种植园行业中退出,于是农业就成了来自民国的企业家们的香饽饽。

  民国目前需要的是什么?

  不是武器,也不是钱,而是粮食。

  虽然民国正在进行着遍及全国的战争,虽然兰芳正在持续的从民国移民,但民国的人口相对于民国的土地产出来说还是太少,身在连某些部队的军粮都出现了问题。

  在这种前提下,从兰芳往民国倒腾粮食,就成了很多商人的不二选择。

  几乎每天,都有装满大米的货轮从巨港和椰城出发开往民国,等到回程的时候,上面的大米就会变成兰芳亟需的人口。

  相对于轻工业和农业,以秦致远和秦致胜为首的军方代表更注重基础行业,比如航运业、铁路、新生的航空业、以及涉及到境外产业的采矿业,军方对这些行业更感兴趣。

  随着瀛洲、高丽等地的回归,运输机虽然从技术上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提升,但因为机场的建立,兰芳已经有了一条从北疆区连接金州的空中航线,这极大地催生了航空业的发展,更提升了兰芳对于拥有更大载重量、更大航程的运输机的需求。

  这个任务,还是要落在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上,于是最近这段时间,秦致远找隆承辕的次数就有点多。

  “咱们目前的航空发动机,还是秉承雷诺工厂一贯的风冷式结构,研究所之前对雷诺工厂提供的发动机进行了一定的优化,不过各项功能指标并没有根本性提升,想要得到根本性改进,要等到咱们自己设计的发动机投产之后才行。”隆承辕的汇报不涉及具体参数,说了秦致远也听不懂。

  秦致远能为隆承辕提供一些帮助,但仅限于飞机本身的气动原理、发展趋势等等,具体到实际技术上,秦致远提供不了太多帮助,那还需要隆承辕带着研究员们去摸索,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这些有关方向性上的指导已经足够了,科研研究,最怕的不是某些技术难点,哪怕是再大的“拦路虎”随着科技进步都能搬掉,科研工作最怕的是方向性错误,一旦出现方向性错误,很多时候根本就无法弥补。

  就像是世界大战开始前法国对于火炮使用的理解上,就是出现了方向性错误,如果不是法国底子足够厚,恐怕法国在德国人的强大火力碾压下早已经崩溃。

  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开始反攻之后,很多情况下正是因为大口径重炮的参与,盟军才能一帆风顺。

  “咱们的发动机工厂什么时候能够投产?”秦致远只从总体上把握,具体的细节交给专家处理。

  “今年是不行了,估计要到明年下半年,工厂的问题是小事,主要还是材料,新式发动机想要真正发挥全部设计功率,主要还是要看材料的改进程度,现有的材料强度不够,如果应用到新式发动机上,估计能发挥三分之二的能力就算不错了,而且寿命会大大缩短,估计还不到现有发动机的一半。”隆承辕言语间不无怨念。

  “那就去弄材料啊,你哥最近在干嘛呢?”秦致远对隆承轩的工作表示不满。

  “一直呆在实验室,每天都在试验,他已经够忙了,可没有偷懒啊,我可以证明。”一笔写不出两个“隆”么。

  “昨天晚上材料实验室发生了一次事故,一名研究员才配制材料时操作不慎造成爆炸,该研究员当场死亡,一名高级研究员耳膜受损,估计以后会失聪。”米夏在旁边佐证。

  隆氏兄弟和米夏的关系非常好,因为米歇尔和桑迪的关系,米夏看待隆氏兄弟就向自己的弟弟一样,同样的,隆氏兄弟对待米夏就像是自己的姐姐。

  嗯嗯,话说因为米夏的原因,隆氏兄弟对秦致远都不怎么恭敬,并不是因为持宠生娇,而是因为米夏的坚持和秦致远迫不得已的怠慢。

  “怎么回事?”秦致远顿时紧张。

  兰芳的实验室,因为秦致远的重视,以及从德国搜罗的各种人才,技术能力在全世界都可以称得上是首屈一指。

  秦致远明白科技的作用,对于研究人员非常重视,即使是最低一级的研究员,在兰芳也能领到相当于是校级军官才能领到的薪水,享受校级军官才能拥有的各种福利待遇。

  为了提高科研的重要性,以及保障研究人员的福利待遇,兰芳成立了科技部,和教育部、国防部、工业部、农业部、外交部一起,成为兰芳目前的六大主要部门。

  “连续工作时间太长,疲劳过度。”米夏言简意赅。

  “让首相去处理,另外告诉郭盛隆,要严格执行工作制度,不准私自更改。另外马上启动问责机制,不管牵涉到谁,必须追究责任。”既然事故已经发生,秦致远要做的就只能是防患于未然。

  “如果要启动问责机制,汤姆肯定难辞其咎。”米夏直接点名。

  “汤姆”是隆承轩的英文名,既然是隆承轩的研究所出现问题,那么汤姆肯定脱不掉干系。

  兰芳从立国之初就确立了问责机制,不管是什么事,只要出了问题,就一定要有人为之负责,如果找不到责任人,那就要由部门主管领导负责。

  这个负责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要真正付出代价的,想要写个检查记个大过就蒙混过关想都别想。

  “如果汤姆有责任,那么就让汤姆负起责任。”秦致远话说得有点严重。

  隆承轩严格说起来算是技术人员,就算是有责任,也没有太大责任,研究所和其他行业不一样,为了避免外行领导内行,为了使科研更加纯粹,不掺杂其他利益纠葛,研究所的所长一般都是由学科带头人兼任,比如说隆承辕和航空发动机研究所,隆承辕本身即是航空发动机研究所的第一研究员,同时还是航空发动机研究所的所长。

  在兰芳的问责机制中,如果研究所在研究过程中发生事故,那么研究所所长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免责权利,毕竟科研工作和别的工作不一样,很多事故的爆发原因并不是机制问题,而是未知的某些反应。

  “如果要追责,我也有责任的,这段时间我催的有点紧,所以汤姆才着急上火。不过我催是有理由的,如果新的航空发动机投产,咱们的运输机就能一次性运送三十个人,或者是接近一吨物资,在满载的情况下,飞机的航程将会超过2000公里,这相对于咱们现在的运输机是一个极大地提升,相当于是各项数据都提升了四分之一。”隆承辕尤其是在承认错误,不如说是表功。

  “哼……那这么说起来,是不是我也有责任?要不是我催得紧,也不会发生这种事。”秦致远没好气。

  “差不多就是这样……”隆承辕一点也不避讳。

  “好了,关于这件事,等调查结果出来了再追究责任也不迟,现在的任务是处理后事,首相大人昨晚已经去了研究所,陛下,您要去吗?”米夏拿着小本本,准备记录秦致远的行程。

  “去!”秦致远肯定。

  门口突然传来敲门声,紧接着吉拉尔丁和海曼推门而入。

  “父亲,我的身高已经超过一米六了,我能参加工作了吗?”已经过了变声期的海曼一脸期盼。

  “爸爸,我也要工作,我要像米夏一样担任你的秘书。”12岁的吉拉尔身高差不多一米五,在这个时代是不折不扣的“大个子”。

  都已经这么大了吗?

  秦致远感觉有点恍惚。

 

 

第540章 好复杂

  还记得两年多前秦致远刚把吉拉尔丁和海曼他们带回巴黎的黑天鹅城堡时,当时的这几个小家伙极度的营养不良,他们的身高甚至比同龄人还要低一些,看上去都有点先天不足。

  秦致远收养了这些孩子之后,为了更好的照顾他们,特意成立了童子军,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良好发育。

  这帮小家伙也挺争气,没有辜负秦致远的希望,现在的吉拉尔丁和海曼他们和两年前比起来,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些孩子都发育良好,而且通过在童子军中的学习,不管是文化水平还是身体素质都有长足进步。

  现在,是这些孩子要回报秦致远的时候了。

  “海曼,你的成绩很不错,如果现在就中断学业开始工作,对你的未来会有一定影响,你确定要工作吗?”秦致远不是一个独裁者,特别是在这些孩子面前。

  秦致远一直都在向孩子们灌输独立自主的“责任”意识,如果海曼现在想要工作,秦致远会让海曼参加工作,不过如果因为此影响了海曼以后的发展,海曼也不能抱怨,而且要平静的接受所有的一切。

  “是的父亲,我不想再呆在学校里了,我觉得我已经有能力开始工作,我可以帮到您,高说我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工作要求,我应该在工作中学习更多的东西,而不是呆在学校里继续学习文化课程。”海曼有自己的理想。

  高鸿仕以前担任秦致远的副官,海曼以前和高鸿仕接触比较多,一直都很羡慕高鸿仕的工作。

  海曼的理想是加入军队,为秦致远征战四方,当然了因为年龄原因,秦致远肯定不会让海曼现在就加入军队,甚至就算是给秦致远当随从,都违反了兰芳不准使用“童工”的规定。

  “好吧,明天你可以来这里上班,不过不要想我会照顾你,你先从参谋部开始,见习工作比较适合你。”秦致远决定给海曼开后门。

  就在目前的童子军中,有大约六万名孩子,这些孩子大多都是孤儿,是秦致远收养并照顾了童子军们,童子军们也因此和秦致远的感情非常好。

  这些孩子迟早都会走上工作岗位,而因为这一段时间的特殊经历,这些孩子都会成为秦致远最忠诚的帮手。

  “我呢?爸爸,我应该做什么?”吉拉尔丁看着米夏有点为难。

  吉拉尔丁最想做的工作就是取代米夏的工作,不过米夏和吉拉尔丁的关系非常特殊,这让吉拉尔丁感觉有点为难。

  “你还不行,再等两年,两年以后再说。”秦致远拒绝吉拉尔丁的要求。

  “我不!我现在已经可以了,我最起码可以成为一名报务员,我能够用最快的速度翻译电文,也可以帮你翻译文件,我现在已经掌握了很多语言,我已经可以工作了,只要是米夏的工作我都能做。”吉拉尔丁坚持。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6:27 , Processed in 0.041626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