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远征欧洲》(校对版全本)作者:鲇鱼头 - 第 584 页

  站在杨楷的位置上,离开兰芳的统治中心太久终究不是什么好事,杨楷可不想当一辈子驻日司令。

  想到这里,杨楷眼中仿佛有团火开始燃烧起来:“军管,军管,马上开始军管,就算是陛下责怪我,只要能给陛下弄出来一个干净的日本也是值了,大不了回外籍军团继续去当我的大头兵,最起码对得起陛下的信任。”

  “这就对了!”吉拉尔丁马上就连连点头,看向杨楷的目光中居然带着欣慰,这感觉实在是有点怪异。

  杨楷做事也是雷厉风行,或许因为秦致远收回总督权力杨楷心中曾经有过失落,或许因为在日本待久了曾经心生懈怠,又或许是在权力中迷失了自我,但不管怎样,只要知错就改,在吉拉尔丁眼中还是属于可以挽救的对象,吉拉尔丁所在的内务监察部对杨楷这样的封疆大吏肯定也是有监控的,正因为杨楷还没有迷失的太远,所以吉拉尔丁才会给杨楷当头棒喝。

  回到司令部之后,杨楷马上签署了一系列关于“军管”的命令,其中内容包括不准在公共场合集会、宵禁、物资统一分配、军人代替警察上街巡逻、用军法代替刑法严格执行等等方方面面。

  同时杨楷也和奉命调回日本的两个日籍士兵组成的步兵师进行接洽,这两个师现在听命于吉拉尔丁,和杨楷的职责在某些方面是重合的,杨楷要协调好彼此的关系,尽量避免在以后的配合中出现失误。

  话说杨楷在知道这两个师会调回日本之后,颇有点不以为然,但很快,杨楷就意识到了这两个师的好处。

  首先这两个师是由日籍士兵组成,这样就保证了这些士兵在和日本居民沟通的时候不会出现语言不通的乌龙,很多时候虽然兰芳士兵们一般情况下出动的时候都配有翻译,但毕竟在意思传达的时候不会完全精确,还是会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以后类似的问题应该会大大减少。

  其次是在执行命令上,兰芳虽然是日本的托管国,但很多日本人对此并不满意,只是迫于形势才不得不服从兰芳的统治,对于兰芳士兵,日本人是有一定抵触心理的,现在有了这两个日籍师,很多不方便兰芳士兵出头的事就会由这两个日籍师去做,这会让普通日本人把仇恨对象从兰芳人身上转移到这些日籍士兵身上。

  其实人都一样,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对敌人的仇恨总是赶不上对“内奸”的仇恨,看看抗战时期那些翻译官的下场,华人对他们的仇恨甚至都编进了儿歌里,再看看二战之后巴黎街头的那些被剃了阴阳头的女人,或许她们是被迫的,但只要她们没有反抗,她们就罪孽深重——

  杨楷虽然不知道发生在另一个时空中的事,但也是明白这个道理,想想那些日籍士兵们将来代替兰芳人挨骂,杨楷就感觉又有好戏能看。

  当然了,在那些日籍士兵们心中,这未免是一件坏事,早在加入军队的时候这些士兵就得到承诺,当在兰芳军中服役一定年限之后,这些士兵将拥有加入兰芳国籍的权利,这个承诺对于这些日籍士兵来说,就像是悬在驴子鼻子前的胡萝卜,是促使他们继续向前的动力。

  吉拉尔丁在国会中的那一番做派还是极大的震慑了那些国会议员,在吉拉尔丁离开之后,洛安平提出的《义务兵役制》很快就获得高票通过,甚至就连之前坚决反对的郭新知都投了赞成票,吉拉尔丁的行为确实是出格了点,但这充分表明了吉拉尔丁的强硬,对于日本而言吉拉尔丁不是过客,那么以后要如何才能和吉拉尔丁相处,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874章 盘点

  关于如何同他人相处,有句很著名的话是: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要改变自己。

  全世界能对吉拉尔丁产生影响的人屈指可数,而吉拉尔丁现在又大权在握,既然吉拉尔丁无法改变,那么这些日本人就要改变自己,否则他们一定会付出代价。

  吉拉尔丁在议会中的行为也反馈到秦致远这里,国安局在日本还有其他情报人员,关于吉拉尔丁的行踪,每天都会有人固定汇报。

  看到关于吉拉尔丁在日本国会中发飙的报告,秦致远一笑置之,随手放到旁边,根本没放在心上,这个动作多少让高鸿仕有点失望。

  “怎么样?想不想也体验一下这种感觉?生杀予夺——很过瘾的哦。”秦致远随口挑拨高鸿仕的野心。

  秦致远也曾经想过吧高鸿仕外放,之所以把高鸿仕放身边这么久,一来是高鸿仕的工作没有合适的人接手,另一方面秦致远也习惯了高鸿仕的存在,有高鸿仕在国安局局长的位置上,秦致远晚上睡觉都会更香一点。

  “不想,我更喜欢躲在台幕后看着某些人倒霉。”高鸿仕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根本就没有多余想法。

  这么多年,高鸿仕也习惯了在秦致远身边,根本就没有外放的想法。或许是已经习惯了国安局的工作,高鸿仕虽然大权在握,但为人并不张扬,家属也很低调,高鸿仕的妻子在兰陵岛工作,每天乘坐通勤船上下班,高鸿仕妻子的同事甚至都不知道高鸿仕的身份,有时候去高鸿仕家做客,高鸿仕甚至会亲自下厨。

  如果那些人知道他们的厨子是兰芳国家安全局局长,真不知道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估计饭是吃不下的。

  “那行,你什么时候想了告诉我,现在大了不说,一个州长的位置你还是能胜任的。”秦致远不吝啬。

  高鸿仕的个人能力其实并没有得到真正证明,不过这并不是关键问题,兰芳现在已经不是刚刚立国的时候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都已经超额完成,积累的行政官员也已经有了一定数量,高鸿仕就算是要外放,工作内容也不会比在国安局的时候更多。

  关于这个五年计划,主要是由陆徵祥负责实施,秦致远并不具体干涉。

  目前来看,兰芳的发展状况还是很不错的,建国之初,兰芳的工业生产能力近似于零,除了一些初级的简单加工,几乎没有任何工业能力。

  到1922年底,兰芳的钢产量已经达到五百四十万吨,这和美国的三千六百万吨虽然还有很大差距,但也算基本拥有了自保的能力。其实这个差距原本更大,要知道在1920年,美国的钢产量已经达到四千三百万吨的水平,去年因为经济危机要压缩产量,美国的钢产量一度下降到两千万吨,今年则是因为对德国的援助,所以钢产量才会有所回升。

  这么看起来,兰芳参谋部的推断还是不错的,现代战争打得就是经济,钢铁产量不如人,意味着兰芳的战争潜力还不够,或许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兰芳还能支撑,但如果战争持续上几年,兰芳也会步入德国人的后尘。

  美国人的钢产量虽然近似腰斩,但那些已经停产的工厂随时可以重新开工,产量不足的钢厂也可以随时全力以赴,美国人的工业能力还在,这一点毋庸置疑。

  当然了,同时情况也不是那么悲观,兰芳正在皮尔巴拉地区兴建新的炼钢厂,等到新的钢铁厂完工,兰芳的钢产量也会翻着番的往上涨。

  除了钢产量之外,在其他几乎所有的工业指标上,兰芳都要比美国差上不少,当然这个差距也在快速缩小,如果按照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美国在192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七百三十四亿美元,而兰芳的国民生产总值如果折算成美元,刚好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达到了二百四十二亿美元。

  之所以在国民生产总值上没有落下太远,是因为兰芳的高科技企业创造的利润,其中秦氏集团出力最大。

  秦氏集团是兰芳的一个超级托拉斯,听名字就知道这家集团的主人是谁,秦氏集团涉足的行业包括:石油、汽车、生物、运输等方面在内,这其中汽车和生物的利润最大,整个1922年,秦氏集团的汽车厂和生物研究所为秦致远提供了超过二十亿美元的现金,这有力支撑了兰芳军队的发展。

  和另一个时空的中华不太一样,兰芳的经济支柱并不是农业和初级加工业,而是极为发达的汽车业和生物科技。兰芳汽车业的代表是军用版本的“斗牛犬”系列和民用版本的“乌骓”系列,其中“斗牛犬”系列已经发展出四种版本,分别应对不同地理环境,最新型的“斗牛士”最为畅销,连经费一向捉襟见肘的美国陆军都忍不住订购了五百辆,用来提升军队的机动能力,至于“乌骓”系列,这已经成为全世界政府部门的标准用车,尤其是最顶配的“乌骓1922”版本,这是一辆加重的防弹车型,在各国领导人中最受好评,除了德国人因为没钱买不起之外,英国、美国都有购进,至于法国,他们因为和兰芳曾经的盟友关系,可以自产“乌骓”系列,当然这也是要支付专利费用的。

  其实汽车业的老大仍然是美国的福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福特汽车在价格上占据了绝对优势,购买一辆兰芳汽车厂最便宜的“绝影”的钱,足够用来购买两辆福特,所以福特的市场占有率还是最大,不过在利润上和兰芳汽车比起来就有天壤之别,兰芳卖一辆汽车顶福特卖三辆。

  生物行业的支柱仍然是青霉素,这个主要是收取各国的专利费,曾经因为和法国的关系,兰芳没有向法国人收取青霉素的专利费,法国和兰芳解除盟友关系后,这个优惠自然也就不存在,结果1922年全年,仅仅是从法国收取的专利费就达到十亿法郎,折合差不多二亿美元。全球范围内收取的专利费用更是达到十亿美元之巨。

  生物行业的另一个支柱是尼龙,千万别小看这个东西,因为可以应用的范围足够大,尼龙已经成为市场新宠,本年度下半年,位于美国的尼龙工厂终于投产,仅仅十一月份的利润就超过五千万美元,明年还会有一系列工厂投产,到时候利润估计会超过青霉素,成为秦致远手中最大的吸金怪兽。

  除了汽车业和生物行业,兰芳还有一个行业独步天下,那就是兰芳的航空业。

  上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出现改变了战争形态,战后各国除了德国不被允许研究之外,全部都在大力发展航空业,而兰芳因为秦致远的指点,进度让其他所有国家望尘莫及。

  战斗机和轰炸机一直是兰芳的传统优势产业,鱼雷机的出现更是巩固了这一优势,1922年四月份,隆承轩的材料研究所有了重大突破,隆承辕早就已经形成图纸的气冷星形发动机终于得以实现,兰芳很快就推出了最新型号的民用飞机——空中客车1922,这种飞机可以运载五十名乘客,以三百公里每小时的时速飞行三千公里,这马上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订单络绎不绝的飞过来,飞机厂的生产计划已经排到1925年。

  其实航空业的盈利也很高,甚至不次于秦致远手中的制药厂,不过飞机厂的利润并不属于秦致远,也不属于兰芳政府,这一块的利润全部属于兰芳军部,这是秦致远为了提高军人福利特别给予兰芳军部的特权。

  按照秦致远的预计,到明年也就是1923年,秦致远仍然会独立出资供应兰芳军部,初步预算已经达到了一百亿兰芳元。

  这虽然对于秦致远来说压力有点大,但这么一来,兰芳政府的压力就会降低到极致,陆徵祥他们可以继续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发展经济上,所以估计到明年,兰芳的经济仍然会有长足进步,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在增长速度这方面继续独占鳌头。

  在秦致远的计划中,明年要大力发展的民用机械,兰芳发展到现在,国土面积已经足够大,相对于兰芳人口来说,纵然是全力以赴的开垦土地,仅仅靠人力也是开垦不过来,所以农业机械的需求就越来越明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致远责令陆徵祥组建了农机研究所和农机公司,立正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内,使兰芳的农业机械水平赶上美国现在的水平,如果这个计划可以实现,那么到1925年,兰芳将不用进口任何食品,而且还会有余力对外输出。

  其实兰芳现在的粮食产量已经足够高,大米的产量已经世界第一,除了供应兰芳国民食用之外,还可以用来支援民国和德国,兰芳现在进口的食品主要是小麦,而且是从美国进口,如果兰芳能够把北疆区开发出来,那么兰芳将再也不会有食品方面的隐患。

  如果按照这个发展速度继续发展下去,到1930年,兰芳的国民生产总值大概能达到美国百分之八十的水平,同时因为工业在兰芳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到时候在工业这方面,特别是重工业方面,兰芳和美国的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小,到时候兰芳也就即将拥有和美国一战的实力。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兰芳上下也算是殚精竭虑,特别是以陆徵祥为首的官僚体系,因为秦致远独自承担了绝大部分军费,兰芳政府得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兰芳背后又有民国这个近乎无限的人力资源和商品市场,如果这样还搞不好,那陆徵祥他们真应该以死谢天下。

 

 

第875章 不高明

  平心而论,陆徵祥做的还是不错的。

  黄博涵曾经拿陆徵祥没有子嗣嘲讽过陆徵祥,但也正是因为陆徵祥没有子嗣,这让陆徵祥能够全心全意为兰芳服务,不含一丝私心。

  兰芳成立到现在,因为个人私德有亏,被处理的官员已经超过百人,甚至包括黄博涵在内,也是因为家人违法乱纪受到牵连,而交出了首相位置。陆徵祥虽然没有子嗣,但还是从江苏老家过继了一个侄子带在身边,目前正在童子军中接受教育。

  童子军的严酷程度不是一般学校可比的,陆徵祥的继子在童子军里表现很好,让人没有痛脚可拿。

  个人私德只是一个方面,工作上陆徵祥同样是严格要求自己,陆徵祥和他的比利时裔夫人都在兰芳政府工作,陆徵祥是首相,陆徵祥的夫人培德·陆是在妇联工作,两人也没有从事什么经营活动,每个月的薪水大概加起来有两千五百兰芳元左右。

  在1922年,这个薪水在兰芳已经是相当高,足够两人日常花用,陆徵祥也没有为继子积攒什么遗产的意思,每个月的薪水花不完,就会让培德拿去捐赠给童子军,这为兰芳所有的官员做出了最好的表率。

  上梁不正下梁歪嘛,身正不怕影子斜嘛,有这么一个人当首相,确实是兰芳的福气,也是秦致远的福气。

  至少把兰芳的官员体系交给陆徵祥去构建,秦致远是相当省心的。

  当然了,秦致远和陆徵祥的私交也是极好,因为工作原因,秦致远和陆徵祥经常见面,有时候到了饭点秦致远就会留陆徵祥在王宫吃饭,陆徵祥也不推辞,该吃吃该喝喝,没有丝毫下臣面对国王的拘谨和敬而远之。

  秦致远和陆徵祥经常会在饭桌上谈事,这时候就不方便其他人在场,一般情况下都是米夏在旁边伺候,不过最近伺候的人换成了朱莉,米夏有了身孕,最近妊娠反应实在是有点大。

  要说秦致远是够偏心的,和朱莉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米夏才刚刚有了动静,不过米夏倒是不以为意,虽然怀了身子,每天还是坚持替朱莉带着秦智,朱莉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老公都拿出来分享了,让“东宫娘娘”多辛苦点也正常。

  不管身边是朱莉还是米夏,秦致远都感觉正常,但在陆徵祥看来,让王后倒酒布菜什么的就实在是有点惶恐,所以这一天的饭吃的就有点不安生。

  “——向叙利亚派出的教官已经开始工作,法国人这一次是铁了心,在叙利亚准备了近十万人的部队,这是准备和英国人死磕到底。”陆徵祥边吃边说,并没有嘴里含着食物的含糊其辞,真神奇。

  “伊拉克那边人也不少吧,我看他们的部队编号已经到了第十一师,估计也有个十几万人。”秦致远对叙伊战况不陌生,高鸿仕那边每天都有关于叙伊战况的情报传过来。

  “现在还没有,英国人是先把架子搭起来,然后再补充,编制和英国本土一样,一个地区的兵源编成一支部队,有十几个师的番号是不假,不过有的师只有一千多人,距离齐装满员还早着呢,估计要再过上半年几个月的,英国人才能把这些部队补充完毕,不过到时候也还不具备战斗力,如果训练完成,估计要到24年了。”陆徵祥虽然出身文官系统,但对于军事编制也不陌生。

  “英国人才不会训练他们,只要组建完成,这些部队估计就会被送上前线,英国人可没那个耐心,这些都是炮灰而已,英国人可不会像训练本土部队那样精心操持,看看印度人就知道。”朱莉在旁边插话。

  朱莉也是出身将门,对这些东西更是门清,同时因为福煦的原因,朱莉对英国的底细很了解。

  世界大战中,英国人组建了超过百万人的印度军队,这些部队在东线战场很完美的充当了炮灰角色,想想世界大战时期的火炮规模吧,那动辄就是数万们火炮的规模,“炮灰”这个词可真贴切。

  如果这话是秦致远说的,陆徵祥或许会就这番话有所阐发,朱莉就不一样,陆徵祥起身接过朱莉递过来的佐餐酒,口中恭敬回应:“殿下说的是。”

  朱莉对陆徵祥的态度不以为意,对秦致远撇撇嘴做了个鬼脸,转身又去门口接菜。

  “训练工作确实很重要,一刻也不能放松。”秦致远对于这一点深有体会。

  兰芳实行的军制是曾经苏联使用过的“影子军团”,表面上看,兰芳陆军只有20个师不到30万人的规模,实际上随时可以扩充到40个师60万人,兰芳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所有的兰芳人成年之后都要加入军队两年,然后退役之后就自动成为预备役中的一员,目前兰芳的预备役部队有40万人的规模,这个规模未来还会进一步扩大。

  这些服义务兵役的士兵们进入的并不是甲种部队,只有职业军人组成的部队才是甲种部队,服兵役的士兵们进入部队后,会组建成一个个临时的乙级部队,这些部队的职责并不是作战,他们在接受军事训练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职能,抢险救灾、整修道路什么的,严格说起来更类似于秦致远概念中的武警部队。

  兰芳目前总人口已经超过六千万人,并且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从1919年开始,兰芳本土出生的婴儿每年都在增加,22年到目前为止增加的婴儿已经超二一百五十万,估计全年会突破三百万,与此同时人口增加的大头还来自于新移民,22年到目前为止,加入兰芳国籍的新移民数量为三百五十万,全年突破四百万不成问题。

  如果换算一下,兰芳新生婴儿的出生率是百分之四,之所有有这么高,这和兰芳的人口结构有关,兰芳是一个新生国家,人口结构偏向于年轻化,年轻人的比例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比较大,所以才会有这么高的出生率。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20:05 , Processed in 0.06883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