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远征欧洲》(校对版全本)作者:鲇鱼头 - 第 646 页

  并不是所有的好孩子都会得到糖果奖励,威廉三世现在就是苦大仇深。

  听完秦致远的话,威廉三世的眼睛亮了些,不过还没有完全开窍:“那么赔款怎么办?如果美国人要求我们按照‘道威斯计划’制定的时间表赔款,难道我们就要每年拿出几十亿来?那样德国的复兴将会遥遥无期。”

  “道威斯计划”的核心就是让德国人开始履行赔款职责,而且是逐年递增,这就跟二十一世纪背上沉重房贷的“房奴”一样,如果德国人老老实实执行还款计划,那德国人真是永无翻身之日。

  等到德国人还清欠款的那一天,估计德国和英、法、美之间的实力差距已经拉大到无法弥补的程度,那样的德国将会是一个二流国家,没有丝毫竞争力。

  “那就赔啊,反正你们是要还金马克,而不是英镑或者美元,美国人能管住你们的税务部门,总管不住德国的印钞机吧——”秦致远想得开,没钱,多简单的,印啊!

  “你可真是疯了,那会彻底摧毁德国的金融,而且会让德国政府的信誉跌破谷底,不不不,我不能那么干。”威廉三世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别傻了,美国人这样做,就是要彻底摧毁德国的金融,就算是你不想马克贬值,贬值也不可避免。”秦致远看得透,毫不留情的戳破威廉三世的幻想。

  金融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不需要强调,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相对来说政府信誉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德国民众来说,如果德国政府失去信誉,那么也就代表着德国政府将会失去民心。

  “天,我有时候真的还想回去当王储——”威廉三世颓然无力靠在椅背上,前所未有的软弱。

  “时光无法倒流,我们只能向前看。”秦致远感同身受。

  “我现在真的感觉有心无力,无论我怎么做德国的复兴都遥遥无期,看不到未来——没有希望——”威廉三世痛苦的闭上双眼喃喃自语。

  “至少你还有一个国家,至少你的国家里还有忠于你的人民,这就是希望。”秦致远不能让威廉三世绝望,在秦致远未来的计划中,德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超过了法国的重要性,秦致远要看到一个充满斗志的威廉三世。

  “没错,我还有一个国家——最起码比你刚到欧洲时要好点——”威廉三世也不是傻瓜,发发牢骚当然无法避免,不过发过牢骚还是要继续前行:“说说看,如果是你面对现在的德国,把你换成我的位置,你会怎么做?”

  看样子威廉三世是研究过秦致远的发家之路,对于目前的兰芳,威廉三世也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恨”的成分估计比较少,亚洲出现一个兰芳,至少比日本对于德国有意义得多。

  “把我换成你?我会毫不犹豫的接受‘道威斯计划’,当然必须是在获得更多好处的前提下,先拿到贷款再说,至于赔款部分,那是一年以后的事,车到山前必有路。”秦致远不犹豫,先把能抓住的好处抓住。

  威廉三世等了好半天,也没有听到秦致远的下文,然后就超级郁闷:“就这样?”

  “就这样!”秦致远回答的干脆。

  “真不知道你是如何统治国家的——你就是个走了狗屎运的家伙。”威廉三世非常不满,认为秦致远是在敷衍。

  “没错,我就是个走了狗屎运的家伙——知道开罗会议吗?看看美国人怎么做的,或许那会给你点提示。”秦致远不否认运气的重要性,但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把成功者的成功都归结为运气,那只是失败者心安理得的借口。

  “你的意思是——我要无耻一点?”威廉三世肯定知道《开罗协议》的内容,当着秦致远的面,威廉三世也不掩饰自己的鄙视。

  “要更加无耻!”秦致远也不避讳。

  什么叫“无耻”?

  身为一个国家的国王,无法带领国家继续前进,无法让国民过上好日子才是最大的无耻!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要兰芳能一直保持强大,谁敢当着秦致远的面指责兰芳的无耻?

  也就是威廉三世和秦致远的私交不错,所以威廉三世才会直言不讳。

  “也就是说,我要接受‘道威斯计划’,拿到美国人允诺的贷款,然后——吃干抹净不认账?”威廉三世有点上路了。

  “当然如果你要还,我也不反对。”秦致远可见其成。

  秦致远当然不会反对,现在的德国也欠兰芳不少钱呢。

 

 

第971章 警惕

  秦致远长谈后的威廉三世终于开了窍,离开蓬莱岛王宫之后,威廉三世立即向留守国内的德国首相马克思亲王发电报,让马克思亲王和美国人立即展开谈判。

  就和秦致远设计的一样,威廉三世的要求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要求美国加大贷款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求法国和比利时从鲁尔区撤军。

  世界大战后法国和比利时占据了德国的鲁尔地区,这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如果拿不回鲁尔地区,德国的复兴就无从谈起。

  对于德国人的态度转变,美国人举双手赞成,美国国务卿查尔斯·休斯甚至给秦致远发了电报,感谢秦致远在德国接受“道威斯计划”中作出的努力,同时邀请兰芳也加入“道威斯计划”。

  美国是在参与兰芳和也门谈判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现在又想故技重施。

  不过估计查尔斯·休斯要碰钉子,德国可不是也门,想在德国身上零刀割肉并不容易,德国距离兰芳太远,秦致远对德国本土也没什么兴趣。德国现在就那么点土地,却生活着近六千万德国人,这实在是太挤了,秦致远不想让华人去当沙丁鱼。

  不过面对美国人递过来的橄榄枝,兰芳也不好拒绝,毕竟兰芳和美国刚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这时候加强合作才是正事,所以秦致远接受了查尔斯·休斯的邀请,同意向德国提供一部分贷款,但不准备参与到和德国的谈判中。

  这个谈判注定会成为一个笑话,美国人肯定无法顺利达到目的拿到赔款,所以兰芳没必要去趟这潭浑水。

  在准备配合“道威斯计划”向德国提供一部分贷款的同时,兰芳也有自己的“对德援助计划”。

  兰芳的对德援助主要是提供物资、技术、设备、以及人力支援。

  秦致远不打算给钱,美国人都要控制德国的金融了,秦致远给钱等于是给美国人送菜,秦致远肯定不会干这样的傻事。

  兰芳准备为德国提供的物资主要是食品和工业原料,大米和罐头必不可少,秦致远最起码要保证德国人饿不死,那样才有力气保证德国的国家建设。钢材和石油也赫然在列,这些东西其实是《凡尔赛合约》中明令对德禁运的东西,德国因为有鲁尔区可以解决一部分钢材问题,不过石油就没有任何储备。

  兰芳的石油真是多的用不完,单单是一个大庆油田,就已经足够满足兰芳国内需求,新巴库油田生产的石油都可以用于外销,拿出一部分来支援德国没有丝毫问题。

  至于“禁运”,那是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才出现的名词,而且从来都没有认真执行过,兰芳对德国运的东西早就突破了《凡尔赛合约》的限制,除了法国人,没人认为这是个问题。

  而法国人在面对兰芳的时候明显是有点气短,谁让法国人“背信弃义”在先呢!

  除了物资,设备的人力资源的问题也很好解决,兰芳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第二个五年计划对工业提出更高要求,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计划,现在兰芳的工厂已经开始产业的换代更新,工厂里有大批的机器面临淘汰,这些机器正好可以用来支援德国。

  有意思的是,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机器都是兰芳当初从德国弄来的,现在又还给德国人,也算是物归原主。

  人力资源就更没问题,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工业面临困境,很多工程师、技术人员、甚至是熟练工人都面临失业,兰芳当时向那些即将失业的德国人伸出橄榄枝,又因为德国政府的引导,很多德国人来到兰芳,为兰芳的国家建设出工出力,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

  德国也是有爱国主义教育的,所以虽然在兰芳的生活条件更优越,还是有很多德国人没有加入兰芳国籍,他们都准备在合适的时候返回德国,为德国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秦致远并不反对这样的选择,忠诚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哪怕忠诚的对象不是兰芳,这些“忠诚”也值得肯定。

  所以秦致远没有阻拦那些德国人返回德国的意思,反而因为德国的现状,秦致远准备派出一批兰芳国籍的技术人员前往德国,帮助德国重建工业体系。

  最令秦致远感觉自豪的是“技术支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华人和“愚昧”、“落后”等等这些贬义词联系到了一起,好像是五千年文明史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在绝大多数都领先于全世界的华人,开始变得不自信,甚至在提起辉煌历史的时候,都有些“愧对先人”的感觉。

  兰芳从一无所有开始,到现在在某些方面的技术力量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不管是汽车还是飞机,又或者是生物和化学,兰芳都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现在更是可以对德国提供技术援助,这真令秦致远感觉振奋。

  如果说“严谨”是德国人的特点,那么“精密”就是德国工业产品的代名词,德国人就是有一种特质,哪怕是毫不起眼的一个螺母,德国人也能把它做的精致无比,在这方面兰芳其实也不如德国人。

  兰芳的工业品其实在某些方面是很有些“苏联”风格的,当年“苏联”的工业很有些走极端的意思,简单的就是非常简单,复杂的就是非常复杂,“傻大粗黑”和“结实耐操”是当初苏联工业品的特点,现在也是兰芳工业产品的一部分特点。

  之所以说是一部分,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傻大粗黑”和“结实耐操”,只有一部分兰芳工业品有这些特点,比如那些对生活品质要求不高的人使用的脸盆和茶杯这些耐用品,“结实耐用”是最重要的品质,毕竟目前的客观世界还不算发达,物资也不够丰富,最起码没有像二十一世纪那么丰富,“有”和“没有”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好”或者“不好”是以后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了,这个世界没有“苏联”这个国家,所以这就成了兰芳风格。

  不管是任何阶段,人总是有阶层的,在兰芳也有对生活品质要求高的人,所以针对这部分人的需求,兰芳的另一部分工业品具有的品质就是“精工细作”和“品质优良”。

  比如汽车和飞机这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因为有较高的附加值,兰芳工业人也花费了更多的心思,仅仅是一个汽车的颜色,就耗费了兰芳科研人员的无数心血。

  这些心血都是值得的,就目前的全世界来说,因为兰芳用于出口的产品大多都属于第二类,所以兰芳产品的特点就是“精工细作”和“品质优良”,这也是秦致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有付出就有收获,秦致远和无数兰芳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造就了目前兰芳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畅销,前段时间的“椰城博览会”就是最好的注解。

  在“椰城博览会”上,总成交额突破了一百三十亿兰芳元,其中百分之七十的订单来自欧美,这简直令兰芳工业人欣喜若狂,即使是所有的工厂都加班加点,要完成这些订单也要到明年四月份。

  而在秦致远的计划中,明年的“椰城博览会”就将在四月份进行,这等于是旧的订单刚刚生产完,新订单就将接踵而至,况且还有老客户的追加订单,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兰芳工厂都在扩大规模,以具备更强的生产能力,准备迎接从全球范围飞来的订单潮。

  在威廉三世的要求中,兰芳要向德国提供一系列技术支持,包括汽车业、生物科技、化工行业等等,这些方面基本上和军事都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又息息相关,这也是《凡尔赛合约》没有涉及到的行业,德国现在可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生产。

  秦致远接受了威廉三世的一部分要求,对于汽车和青霉素,秦致远可以帮助德国建立工厂,并且授权德国生产,收取最低的专利费用。但对于专利转让,秦致远持保留态度。

  秦致远手中掌握的这些专利都是些成本少、利润大的专利,这其中的利润让很多国家都羡慕嫉妒恨。

  秦致远很享受这种羡慕嫉妒恨,秦致远也不准备当圣人,不管是哪个国家,哪怕是民国,只要想设厂生产就要向兰芳支付专利费用,到目前为止,除了是和法国共享青霉素的专利之外,秦致远从来没有转让过任何专利,如果现在秦致远把有关汽车、青霉素、尼龙的专利转让给德国人,那肯定会让很多国家重新评议兰芳和德国之间的关系。

  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纵然如此,也已经足够让威廉三世满意,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威廉三世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大半。

  九月初的一天,秦致远得到高鸿仕的汇报,威廉三世去找了爱因斯坦。

  这马上就引起秦致远的警惕。

 

 

第972章 挖不倒的墙角

  兰芳目前的科研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外籍军团时期从雷诺工厂培养出来的华人,一类就是归化的西方人。

  这其中西方人又以德国人为主,世界大战后,兰芳几乎是把德国科研方面的人才全部弄到兰芳,这有力的支撑了兰芳的国家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秦致远对这句话理解深刻,所以当手头开始有了点余钱之后,秦致远把国民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2:17 , Processed in 0.06993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