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深蓝的故事2 - 第 34 页

那时师父才知道,原来彭中时和杜英已结婚七年了。

 

6

 

直到很多年之后,彭中时才向师父承认,当年之所以他能“转正”,就是因为他和杜书记做了一笔“交易”——那时候,他已被杜英的情况折磨得焦头烂额了。

 

彭中时17岁那年从本市周边农村招工进城,一直在厂里保卫科做临时工,主要负责夜里在厂区巡逻,那些正式工不愿做的、出力不一定讨好的工作,全都由他来做。彭中时工作很认真,领导也很欣赏他,多次给他打气,称但凡厂里临时工有转正的机会,他肯定排第一位。

 

彭中时当然想转正,除了眼馋正式工的工资,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农家子弟,要是能够进城工作并捧上铁饭碗,就能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只是,彭中时在保卫处干了快五年,也一直没有等到转正的机会。在被抽调去公安局之前,厂里有同事好心劝他,这样干等下去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趁着年轻,赶紧自己想想办法:“你也不看看,厂里多少家属工都在等着转正,里面有多少是科室和厂领导的亲戚,你一个临时工,没技术没学历,在这儿又无根无基的,什么时候能轮到你?”

 

这几乎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也就是这一年,杜英发病了。

 

女儿的发病在杜书记看来既是意外,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多年来,他一直担心女儿像自己的两个妻妹一样,因此杜英高中毕业后,他就把她直接安排进自己的工作单位,想着女儿离自己近一点儿,自己能顾得上,只要将来结了婚,自己的担心便能卸了大半。

 

没想到,女儿的一场恋爱让自己先前的计划付诸东流,现在婚没结成不说,女儿也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这么说,当年是杜书记骗了彭中时?”我问师父。

 

“现在想想,也不完全是吧……”师父说。

 

彭中时自己也跟师父说过,杜书记原本看不上他,但他却一直坚持不懈地追求杜英。当年正是他自己主动向杜书记表达意愿的。

 

当时彭中时在老家有个未婚妻,是村里媒人给他介绍的,一直没结婚。彭中时原本打算先在厂里转正,然后把未婚妻调进来做家属工,但是后来,彭中时虽然转了正,却做了杜书记的女婿,老家的未婚妻来厂里找他,他就躲着不见。

 

师父还记得,那次严打,彭中时被抽调到派出所后,管第二人民医院那块地,负责街面巡逻。他总是时不时就“巡”到医院里去了,大家问他,他只说家里有亲戚在二院住院。

 

后来师父才知道,当时住院的并不是彭中时的“亲戚”,而是杜英,就住在二院精神科。

 

“可能那个时候彭中时就有所打算吧。”师父说。

 

“他没想过和患有精神病的杜英结婚意味着什么吗?”

 

“后来这事儿‘穿’了,彭中时才说了实话——他有个哥哥,在老家务农,当年哥哥帮他出主意,让他娶了杜英,杜书记肯定会帮他解决转正问题,不然的话,他终究就是个‘临时’的,迟早有一天会被单位扫地出门。”

 

“可是杜英已经发病了啊,和她结婚,以后怎么办?”

 

“彭中时的哥哥说很好办,结婚之后转了正,找个机会调到其他单位去,杜书记就管不着了,到时再离婚就是了。哪怕离不了婚,还可以把杜英送回老家来,他负责看着。”师父说。

 

彭中时认为自己的哥哥不会害自己,这个办法虽然有些缺德,但对于改变自己境遇而言,的确是个好办法。但彭中时不知道的是,哥哥之所以给他出这个主意,就是为了让他通过转正拿到城市户口——按照老家的规矩,如果他拿到了城市户口,便失去了家里老房子的继承权。与杜英结婚之后,当不堪妻子精神病折磨的彭中时准备按照当年哥哥的提议,将杜英送回老家时,哥哥却以“嫂子要喝(农)药”为由拒绝了他。同样,阅人无数的杜书记直到退休,也没让彭中时“调走后离婚”的算盘打响。

 

“按照法律规定,杜英是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暂时不能结婚,但杜书记找了关系,还是给他们办了结婚手续。”师父说,当时,杜家迟迟不愿承认杜英得了精神病,只说她就是受了刺激,一直拖到彭中时和杜英结婚之后的1990年,杜英才第一次去做了精神鉴定。

 

杜书记的算盘是,只要结了婚,彭中时便成了杜英的法定监护人,只要确保自己退休之前两人别离婚就好——等自己退了休,彭中时再提离婚,他就可以以自己“无监护能力”为由拒绝。虽然这样做有些坑人,但为了自己百年之后女儿能有个归宿,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两家就这样相互算计呗。”师父笑笑说。

 

7

 

1998年,杜书记退二线,临退休前两年,把女婿彭中时扶上了行政科科长的位置,算是给女儿一个保障。

 

杜英的病情并没有多少改观,还是经常犯病,犯病后有时打人、有时在街上乱跑。彭中时虽然照看着,但早已是人心思变。

 

“老丈人退休之后,彭中时找过一些单位想调动工作,甚至还来过公安局。”师父说,杜书记虽然退了休,但在本地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其他单位的领导既不想得罪杜书记,又不愿调一个家里有负担、无法专心工作的中年干部来自己单位,所以彭中时一直没能成功。

 

“彭中时也来找过我打听过精神病人离婚的事情,我虽然比较恶心他的为人,但还是帮他问了,很遗憾,像他这种情况的确有些难度……”

 

2000年左右,彭中时以“婚前不知杜英患有精神病,要求判决离婚”为由,将杜家告上了法庭,因为那时他已经确定,自己与杜英协议离婚无望,只能走诉讼离婚的路子。

 

一审法院先进行了调解,彭中时愿意把夫妻名下的所有财产都给杜英,以换取和杜英离婚,但杜家没有同意。彭中时提起诉讼,要求判决离婚,但因离婚后杜英找不到有效监护人,法院并没有判决离婚。彭中时又提起上诉,二审法院也没支持他的离婚请求。

 

日子还要继续过,但经过这一系列风波,彭中时与杜家已是剑拔弩张,彻底撕破了脸皮。彭中时说是杜家吃定了他,要毁了他的一生。杜英的父亲则称彭中时丧尽良心,靠杜家上位,目的达成便要“甩坨子”,“纯粹就是过河拆桥”。

 

最无辜的只有杜英,由于丈夫与娘家闹得不可开交,她的日常看护一直是个大问题。有时候连按时吃药都保证不了,以致发病越来越频繁。

 

“后来彭中时有些事做得过分了,还差点儿把自己‘折进去’。”师父说。

 

2004年,彭中时见离婚无望,索性不再回家,在外过上了“家外有家”的生活,将杜英一人丢在小区的住所里。结果那年四月份,被独自锁在家里的杜英攀上六楼阳台企图出门,差点儿坠了楼。

 

公安机关找彭中时谈话,彭中时拒绝见面,公安机关只好联系彭中时所在单位,让他们向彭中时转述,说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会涉嫌重婚罪和遗弃罪。

 

见不管不行,彭中时只好搬回家继续和杜英过日子,但他又想了一些别的“点子”。

 

“不知道谁跟他说的,精神病人触犯刑法后会被强制送医,费用由政府承担。2005年年关前后,不知他是有意还是无意,给杜英完全停了药,结果杜英犯病,上街打了人,对方轻伤。警察出警之后确实给她强制送医了,但彭中时却发现,自己作为法定监护人,还要负责赔偿受害者损失……”

 

“杜英娘家那边呢?杜英总归是他们的女儿,也不能就这么坐视彭中时乱来吧?”我问师父。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7:59 , Processed in 0.02814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