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深蓝的故事2 - 第 37 页

4

 

可惜,买冰箱的计划最终还是落空了。

 

1995年年初,国家取消了对母亲他们工厂的扶持政策,本就效益一般的厂子一夜之间陷入生死攸关的境地。还未到年底,已经有“破产改制”的风声在厂里流传。

 

1996年春节,厂里已经发不出奖金,购置电冰箱的计划被迫推迟。小赵叔叔再来我家时,大人们聊天的内容也从“买冰箱”“换洗衣机”变成了“裁员”“减福利”“降工资”,家里充斥着压抑和不安。

 

“那时候谁也想象不到,两千多人的大厂,三十多年历史,没了国家政策,一年之内说垮就垮了。”母亲说。

 

1996年7月,母亲收到了厂里的“息岗通知”,虽然领导开“散伙会”时信誓旦旦地说:“企业只是‘改制’,短则数月,长则不过两年,肯定会成功的。大家要沉住气,到时不但能回来上班,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还会提高!”但台下工人们的脸上却依旧布满了疑惑、忧虑甚至怒火。

 

小赵叔叔早我母亲三个月接到“息岗通知”,“光荣”成为第一批为企业“轻装前进”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进个人”。记得那天在酒桌上,他当着两家人的面,将临走前厂里发给他的“先进”奖状撕得粉碎,然后痛骂厂领导“不是东西”:“我‘下力’时,他坐在办公室里,口口声声夸我干得好,骗我使劲儿干,现在遇到改制,他依旧在办公室里,以前的好话绝口不提,大笔一挥就让我息岗。凭什么?王八蛋!”

 

我父亲问他今后的打算,他气呼呼地“哼”了一声,说,有啥打算?咱是正儿八经国企职工,不是“大集体”,也不是“临时工”,只要不坐牢,谁也不能把咱开除,“领导不是说了,改制完了还要叫咱回去上班吗?我就等着,权当给自己放个长假休息休息了”。

 

我父亲劝他还是做好两手准备:“改制时间短还好,万一真拖个两三年,怎么办?又万一,改制虽然成功了,新领导不让你回去,你又能咋办?”

 

想不到这句话激怒了小赵叔叔,他“啪”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把烟灰缸都震到了地上摔碎了——

 

“他敢!到时看我不干死他全家!”

 

1997年年初,久等“回厂上班”的消息不至,我母亲和几个同样息岗的老同事开始琢磨着找点事情做。

 

“一个月100多块钱的下岗补贴,你爸单位那边情况也不乐观,你又要上学,处处需要钱,不想点办法不行啊……”后来,母亲回忆道。

 

于是,我母亲和几个同事一起去西市场批发了一些袜子、毛巾、内衣,趁晚上拖到宿舍区外面的夜市上卖。夜市原址曾是周围几个国营工厂共同兴建的“职工俱乐部”,以前有舞厅、卡拉OK和小电影院,后来企业纷纷倒闭、破产、改制,俱乐部无以为继,职工们更没钱去消遣,逐渐变成了小摊贩的聚集地。

 

夜市上,我母亲常遇见同样息岗在家、出来摆摊的老同事们。有些人就算不认识,稍一搭话,回答无外乎是“肉联厂的”“酒精总厂的”“造纸公司的”,再一深聊,大家说的也都差不多:“唉,没办法呢,单位不行了,咱还得过日子,混口饭呗……”

 

小赵叔叔会开车,息岗之后小刘阿姨就劝他出去跑出租,他不愿去;我母亲也劝小赵叔叔和她一起干,小赵叔叔只说需要进货了就叫他,随叫随到,但就是不愿一起卖货。我母亲的老同事揽到给饭店送菜的活,通过母亲联系小赵叔叔,说想一起搞,算他一份钱,但小赵叔叔仍旧对此嗤之以鼻。

 

一开始,我母亲以为小赵叔叔另有打算,便也没再多问。可一次和我父亲酒过三巡后,小赵叔叔终于说出了真心话——他之所以不参与,是因为我母亲他们在外找的这些活计,在他眼里统统都是“闲篇子”。

 

“那是些什么工作?摆摊?卖袜子?倒腾蔬菜?咱是国营大厂铁饭碗啊,我还连续三年是厂里的‘优秀职工’,很快要提干的,像他们那样在街上被人呼来喝去?丢人!”他伸出三根手指头,先冲我父亲挥舞几下,又冲坐在一旁看电视的我比画。

 

“闲篇子?人家闲篇子能挣钱养家,你倒不是闲篇子,拿钱回来啊!”小刘阿姨气得摔门而去。

 

5

 

小赵叔叔和小刘阿姨的婚姻没有持续多长时间。1998年,我读小学四年级时,他们突然离了婚。我父母怎么都不肯跟我细讲他们离婚的原因,我也就再没见过小刘阿姨和他们的女儿。

 

那段时间小赵叔叔几乎天天来找我父亲喝酒,我在他醉酒后的只言片语中大体听出,小刘阿姨从厂子的车间去了厂办子弟学校当了老师后,就看不上他了,“傍”上了学校的领导,把他甩了。

 

小赵叔叔时常醉酒后趴在我家餐桌上痛哭。一边哭一边对我父母抱怨说:“当初那个女人口口声声说不嫌弃我的家世,要跟我过一辈子,结果到底还是嫌我穷,为了能‘上位’,去给校领导当小三,把我甩了不说,还把我女儿也带走了……”

 

有时他还会突然把我叫到他跟前,瞪着通红的眼睛,拍着桌子冲我喊:“小子,你给我记住一句话:女人就是狗,谁有本事谁牵走!”

 

我父亲就急忙把我推走,然后吼小赵叔叔,让他别在孩子跟前胡说八道。我虽听得云里雾里,但因为从小就跟小赵叔叔亲近,那时只觉得小刘阿姨真不是个好女人。

 

等我上了六年级,想不到竟然又见到了小刘阿姨——那年学校开设了英语课,英语老师正是她。

 

小刘阿姨当然还记得我,对我也十分照顾,但我却对她满怀着恨意。为了报复她,我总是在英语课上故意扰乱课堂秩序,给她找麻烦。终于有一次,我因为带头起哄,被她叫起来批评,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喊了她一句“二奶”。她被气哭了,我很快被学校请了家长。

 

那天我母亲从学校回来,二话不说就把我往死里打了一顿。然后她打电话给小赵叔叔,在电话里把他也狠狠骂了一顿。

 

从那之后,小赵叔叔很久都没再来我家,我母亲也没有主动叫他来。有时我父亲一个人无聊,想叫小赵叔叔过来喝一杯,母亲就会无缘由地吼父亲说:吃饱了撑的,没朋友了吗?偏要叫他来?

 

很久之后,母亲才告诉我她那么生气的原因。

 

那天在学校,说完我的事情,小刘阿姨专门找了一间安静的办公室,一五一十地把自己与小赵叔叔离婚的原因告诉了母亲。

 

早在结婚前,小刘阿姨就是车间唯一的大专生,她不甘心一辈子混在车间,婚后第二年便报了电大,一边上班一边考专升本,连怀孕期间都没停下学习。拿到了本科学历后,因为厂里的子弟学校正好缺英语老师,她学的又是英语专业,便调来当了老师。

 

厂子破产改制,子弟学校也被移交给了地方教育局,小刘阿姨转为了事业编制,工资一涨再涨。而小赵叔叔却迟迟没有等来厂里“回去上班”的通知,每月100多元的“息岗补助”让他在家里实在抬不起头来。他其实是个很好面子的人,因为这事,更是成天借酒消愁。

 

后来,小赵叔叔不知从哪儿听说了小刘阿姨受学校领导“照顾”的传闻,更是怒上心头,酗酒成瘾,每天不到中午便呼朋唤友,从午饭喝到傍晚,然后换一家再喝。晚上喝醉回家就找茬跟小刘阿姨吵架,只说让她别在学校干了。中间有几次两人还动了手,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小刘阿姨这才生出了离婚的念头。

 

小刘阿姨对我母亲说,她并没有像传言中那样“傍上了校领导”,之所以离婚,就是因为小赵叔叔的不争气让她实在气不过:“息岗两三年了,别人都在想办法赚钱,摆夜市、跑出租,有的干脆趁年轻辞职南下或北上打工。而他成天就知道喝酒骂领导,或是拿老婆孩子出气。”

 

离婚时,两人都不过三十出头,学校也有不少人给小刘阿姨做媒,她都没答应。她说只要小赵叔叔改了酗酒的毛病,出去找份能养家的工作,她就带着女儿回去跟小赵叔叔复婚。

 

那天我母亲从学校离开便去找了小赵叔叔,给他转达小刘阿姨的想法。本以为小赵叔叔听了会幡然醒悟,没想到他竟瞪着醉醺醺的眼睛冲我母亲骂道:“那个贱女人被领导玩够了,甩了,这才回来找我,我是好马,绝不吃回头草!”

 

当时屋子里还有几个小赵叔叔的酒友,一群人借着酒劲儿起哄,问我母亲到底收了小刘阿姨多少好处。我母亲一怒之下摔门走了。

 

小刘阿姨等了小赵叔叔四年,直到我初二那年,她才彻底心灰意懒,嫁给了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医生,从此与我家断了联系。

 

6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9:13 , Processed in 0.038730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