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秦妖孽⊙1-10卷,帝国锋烟469章 - 第 1233 页

张良和颜路顿时大汗淋淋,这厮说话两头堵,让你无路可走,维护圣人之言,小圣贤庄今天肯定是没了,遵守大秦的律法,今天二人已经是输了。

 

三人辩论的事,并不是要法制不讲仁道,也不是要仁道就不要法制,只不过是以法为主,以仁道为铺而已。

 

将闾的话虽然粗鄙,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明白,如果以道德仁义为标准来界定是非,远远不如律法来的明了。至少所有人都能够按照律法来做事,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一目了然。

 

荀夫子倒是有些惊讶,这番论断,比起当年的韩非李斯不在以下,大秦能够得到天下,看来并不仅仅是依靠武力。

 

颜路昂然道:“子曰:天地之明莫大于日月,人道之理莫大于仁礼,君子之道。不仅修身,亦可治国。仁者爱人。礼者秩序,圣贤之道,人道之要,已尽在其中,广施教化,但使人皆君子,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何愁大道不行?而法自上定。法自上行,如无仁德以制之。必成权术,则君成暴君,政成暴政。”

 

将闾嘻嘻一笑,慢条斯理的道:“其实,孔圣人的话有点夸大其词,还有点危言耸听,这只不过是圣人的理想,但是施行起来却很艰难,按照圣人礼教,难道上下没有尊卑,人活在世上,本来就有是非观念,不见得非得靠周礼才有仁义,三皇五帝,难道不是圣贤,如果都按照圣贤的话做事,你将天下人教导成什么模样。”

 

··· ·· ······

 

张良眉毛一挑:“太子这话何意。”

 

将闾唉声叹气的看了他一眼,今天你既然打算斯文扫地,也别怪本太子也不客气了;“难道二位不知道,当年圣人劝盗跖的故事。”

 

齐鲁三杰心中一沉,但是这是辩论之中,想要堵住这厮的臭嘴根本就不可能。

 

而诸子百家的人全都面带讥讽的笑意。

 

将闾不等三人反对,张嘴就把这件事情抖落出来:“天下皆知柳下惠,但是知不知道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还有一个兄弟,兄弟俩人大相径庭,柳下惠是标准的仁义道德教化的大儒。

 

可是他弟弟却是忽视仁义道德的,甚至是强盗的鼻祖,这人就是盗拓。

 

圣人和盗拓有过一次正面接触,孔圣人也许对盗拓的“盗亦有道”很感兴趣,就劝说他修文偃武,去捞点功名什么的。

 

盗拓骂孔圣人的一段话十分有趣,说孔圣人这种人:造言欺人,妄称文武,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颠倒是非,迷惑天下。趋炎附势,两次被鲁过诛出,三返于卫,遭厄于宋,绝粮与陈、蔡,几乎被饿死,不能容身于天下。所歌功颂德的五帝中,唐尧不慈,虞舜不孝,夏禹偏枯,商汤放主,周武伐君,没有那一个不是令人羞耻之人。”

 

“额”颜路这次彻底说不出话来了,这段故事人人皆知,但是谁也不敢在小圣贤庄说出来,这也是孔圣人一辈子的糗事,一生的污点,而最后的结局就是孔子羞愧的以大袖掩面,慌乱的逃窜。

 

第一百零三章可粗可细

 

将闾坐在儒家的地盘,将人家尊崇的圣人骂的体无完肤,还让你没话可说,辩无可辩,至少这段历史是真实的。

 

将闾却是英姿雄发,滔滔不绝:“所以呢!法古复礼,就是迂腐,满嘴的仁义道德,更是让人大笑,一句忠孝仁义,如何界定人的行为,自从商取代夏,周取代商,但是两位仁兄知否,商原本是夏的臣子,周也是商的臣子,但是这三个朝代的更迭,那一个不是以臣弑君取代其位,以张良之智计,颜路之任孝,为什么这种事情避而不谈。”

 

尼玛,你这是将人打倒在地,还在脸上撒泡尿,这已经不是在侮辱斯文,而是在辱骂圣人了。

 

颜路脸色铁青:“这是因为夏商末世君王内政不休,、骄奢淫逸、倒行逆施、自绝于天下,商汤周文吊民伐罪。替天行道,顺应天下黎民的心意。”

 

将闾诡笑道:“但是颜路兄为何不说周,难道周朝的末代君王不是骄奢隐匿,倒行逆施吗!所以大秦才顺应天意,覆灭周朝,统一天下啊!”

 

颜路顿时语塞,张良和颜路反抗暴秦,打的就是恢复周朝的大旗,如果将周朝末代君王也纳入骄奢隐匿的行列,那还恢复个屁啊!乖乖的让大秦统一天下就的了。

 

张良淡淡一笑:“现在辩论的是以德行政还是依法行政,太子殿下说远了吧!”

 

将闾点点头:“说的也是,有点跑题了,但是,一旦末代君王内政不修,骄奢隐匿,孔圣人提倡的仁义道德就变成狗屎了,只能顺天伐罪,在建立一个王朝。

 

但是这样也可以看出来,孔圣人提倡的君臣忠仁只是在每个人心里,没有什么标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行政,就变成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人人都有自己的道,就像是江湖游侠儿冲击小圣贤庄,人家也有道理吗!

 

所以,展跖才说盗亦有道,只不过是强盗的道理而已,但是对手无寸铁的黎民百姓来说,难道就任凭盗贼掳掠不成。

 

而大秦的道,就是法,明确的告诉你,抢劫黎民的财富,掳掠黎民的妻儿,是不对的,是要犯法的,既然犯了法,就由大秦的官府来制裁,征讨,所以就可以告诉世人,抢劫是犯法的,你别做,做了就得被砍头治罪。这样的界线清晰明了。

 

而孔圣人提倡的仁义道德,却是可软可硬,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粗可细,没有一定之规吗!”

 

这厮三句话不离老本行,雪女俏脸晕红,悄悄的伸出小手在他腰间狠狠的捏了一把,你说的这是仁义道德吗,怎么和那玩意儿一样。

 

这句话很多人都听明白了,忍不住的捧腹大笑,旁边茫然不解的拉住细问,听他一解释,才明白大秦太子殿下将儒家的仁义道德竟然和裤裆中的玩意儿相提并论,细细一想,完全是一样的吗!

 

可软可硬,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粗可细,只不过儒家是露在外面,黎民百姓藏在裤裆里而已。顿时也狂笑不已。

 

“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周公制礼作乐,以仁德理政,天下大治,何言仁德不能治国?人不修德,一身一家尚不可治,何以言治国?酷刑严法压不住枉法之胆,枉法之人把持酷刑严法,非但不能强国,反是亡国之道。”颜路黑着脸道。

 

将闾摸着雪女的小手,嘿嘿笑道:“天下不一样了,所以制式也不一样了,周公那时候是什么年月,国有几个,黎民百姓有多少,为什么周才几百年,礼乐的制式就行不通了。反倒是齐国管仲变法治国,让齐国成了春秋霸主。

 

所以圣人才曰:逝者如斯夫,往事不可忆。因为形势变了,所以没有一个国家使用儒家空谈的道德礼仪来立国兴国,所以孔圣人虽然得到儒家的尊崇,却在自己的国度,鲁国都不能当官实现胸中报复...

 

国家有难,蛮夷环伺,你这些仁义道德能够让匈奴归降,东夷称臣,林胡东胡感恩戴德,南夷不在作乱,七国战乱几百年,万千黎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没有歌女舞姬抱在怀中晚上嬉戏,为什么儒家视而不见,儒家在桑海享受钟鸣鼎食之乐,但是谁又想过,你们吃的鱼虾,都是渔人冒着生命危险从海上捕捞上来的。

 

而你等在这里大言不惭的恢复周礼,试问世袭罔替,嫡庶有序,你可知否,孔圣人为什么被称为老二,一生流浪天涯,让颜回子路供奉衣食。还说什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陈旧或变味,鱼肉不新鲜了,他都不吃。

 

你等可知否,圣人的一生,仅只有三年做官,晚年受到了一些礼遇,而从总的来说,他的一生仍是一个“布衣”,一个虽不“贱”却比较“贫”的人。所以就圣人的地位和饮食生活当属“国人”,其大部分时间的饮食仅仅只能果腹而已。而颜回子路却是富豪,所以才有吃一顿少一顿的想法。

 

还说什么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说的好像真有这么会事儿,但是这些靠儒家能实现吗!

 

无视人心善恶,天下纷争,人群分三六九等,趋利避害,人之本性。其实就是儒家真意,在你们嘴里也只是说说而已,从来就没拿他当回事儿。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3:27 , Processed in 0.06887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