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秦妖孽⊙1-10卷,帝国锋烟469章 - 第 195 页

  将闾在军事学院读过的军事书籍,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简直是浩如烟海。

 

  战国乱世,纸张还没有出现,就是儒家藏书也是一卷卷的竹简,而每一个得到的人,无不视若珍宝珍藏于密室。

 

  所以古代的大儒,一生之中能读过十几部著作,已经可以傲视当代了。

 

  将闾读书虽多,但是在现代社会,韩非子属于吏治学说,军事学院没有传授过。将闾也从来就没在意,但是来到秦时,自己将来要面对一个庞大的帝国,虽然自己不想当这个帝国的主人,但是想要吃好,喝好,让一群的老婆生活无忧,必须为这个帝国尽一份心力。

 

  所以在尉缭的指点下,将闾也读过几本古代大贤的著作。可是没有任何一本书,能让他有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商君书让你如登泰山,一览众山小,心中激荡的气血就像是汹涌奔腾的长江大河,开山裂石以表决胜之心。

 

  吕氏春秋好像是从遥远的上古一路走来,王朝更替历历在目,兴衰故典如同手上的纹路。清晰入微让人惊叹。

 

  而道家学说却是一种茫然无边的智慧结晶,让你看见无数的奇珍异宝,但是捞到的却是一根虚无的稻草。

 

  细读之下就像是大海中万年屹立的礁岩,既可以将它当成山高九仞,也可以当成停泊的港湾。还可以将它当成医治心灵创伤的妙药。

 

  然而不论你如何的揣摩,它都让你的灵魂好像处在浩瀚无涯的神秘之中,让你不由自主想要出世寻找传说中的仙境。

 

  庄子却是更加玄妙虚幻的东西,让人如登仙境忘却生死,让你的心境变化莫测但却是一种虚无的东西,你可以惊羡展翅万里扶摇直上的鲲鹏,也可以鄙夷的看着在房梁间叽叽喳喳的蓬间雀。但是看完之后,让你忘记了自己是什么东西。

 

  而墨家学说如同暗夜中温暖你心房的篝火,让人浑然忘死恨不得和这污浊的世界一起化成一团烈焰,焚烧殆尽,但终究是对人世无益,于治世无功。

 

  儒家两位圣人,孔老夫子说而不做,其经典完全是弟子抄录的语句,而孔老夫子的思维全是仿效上古那种无为而治,让人们心中的道德标尺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但是乱世孤苦,只有贵族才有能力识文断字,普通老百姓大字不识一个,道德标准更是无下限。

 

  所以张开地遇见将闾,就是儒生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完全臣服在拳头下。

 

  而开创法家先河的荀子,那是一个公正的法官,打官司告状可能有用,但是现在阶级分明,普通黎民百姓有几个胆子跟有权有势的贵族叫板。

 

  只有韩非的这部大作,引人深思让人反省,这完全是韩非在韩国朝堂中的心得体验,将闾虽然是匆匆看过一遍,但也大致理清了韩非子的整体思维,也正因为如此才感慨万千。

 

  韩非的大作之所以让将闾高看一眼,是因为他将法家的三治,法治,术治,势治综合提炼融为一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家学说,乃是一本治世的绝世神书。

 

  法治以在秦国变法的卫秧最为显著,术治结合了弄玉的父亲申不害的学说,势治以慎重为目的。

 

  在各国君王的眼中,法治,术治,势治三种学说虽然不同,但都被视作法家,但是在将闾看来,这三种学说也是有区别的,绝对不能将这三种学说混为一谈,法治是针对黎民百姓的,术治是针对文武百官的,而慎重却是要君王小心施政。

 

  这完全是韩非在韩国饱受磨难的锥心之谈。但也正因为这样,让通晓新社会法律的将闾也为之惊赞。

 

  韩非经过在韩国朝堂铭心刻骨的教训,完全将这几年饱受的屈辱总结起来,以势治为根,法治为轴,术治检察百官。

 

  势治,就是说的权位,也是人在朝堂中的地位,官大的重,官小的轻,就是势。从古至今,无不是将势当成权位。

 

  而韩非书中的势,就是国君的权利,王权之上, 不能掌控朝堂的君王,就不能治理国家。至高无上的王权,就是律法政令的源头,也是让人们服从的理由,更是行驶法律的依据。一个君王不能威震朝堂,让文武百官各自为政,任何的法律都无法实施,正所谓无势不成治。没有至高无上的王权,任何的政令都无法实施。

 

  将闾摇头看了韩非一眼,势治之道,简直就是韩非的写照,这个便宜大舅子,弄清楚这个残酷的事实,付出的代价可不小。

 

  紫女鄙夷的瞪了他一眼:“看什么看,我就不相信你盏茶功夫,就将王子呕心沥血写的大书看完了,恐怕连字都没看完全。”

 

  将闾脸色一寒:“怎么跟本宗主说话呢,既然加入阴阳家,就得遵守阴阳家的规矩。”

 

  紫女心中一凛,从来就没想过,这个色色的大坏蛋,竟然也有威严的一面,委屈的道:“阴阳家有什么规矩。”

 

  将闾坏笑的看着她丰满的娇躯:“阴阳家唯一的规矩,就是宗主说的话就是旨意,任何人不得反驳违背。”

 

  紫女嘴角一撇,刚想说话,就听韩非奇道:“非常人行非常事,公子果然将势治看明白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 韩非阴谋

 

  将闾点头而笑:“一言九鼎,树立最高的权威,就是势治。”

 

  韩非正色道:“有了势治,还需要慎治,《慎子》云:“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桀为天子,能乱天下。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者不足慕也……尧为隶属(治陶工匠)而施教,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由是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屈贤者也。”

 

  将闾点头道:“慎治说的很清楚,但却不足弥补权利和法治之间的漏洞,所以七国之君王,并不是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很多都心有大志胸有大才,但依然将一个国家治理的乱七八糟,所以秦国经过了卫秧变法,将治理国家的根本定位于法治,法理一旦制定,就拥有最高的权利,而是不可撼动的,正所谓举国一法,唯法是从。”

 

  韩非郑重道:“夫势者,非能必使贤者用之而不肖者不用。贤者拥势,则天下治。不肖者拥势,则天下乱……以势乱天下者多矣,以势治天下者寡矣!势之于治乱,本末有位也,专言势之足以治天下者,其智浅矣!”

 

  将闾苦笑道:“王兄既然将事情讲述的这样明白,为什么不能让韩国强大。”

 

  红莲悲声道:“还不都是姬无夜和张开地这种奸佞,害的王兄不能一展心中才华。”

 

  将闾伸手将红莲拉到自己身边,摇头道:“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就是王兄并没意识到,这个社会分成三种阶级,王权,贵族和黎民,王室和贵族一直都享有特权,但王兄的意图就是人人平等,所以才惹来王室和贵族群起而攻之。

 

  自古变法,都是以鲜血为代价的,秦国车裂卫秧,尸骨横飞鲜血满地,吴起变法被贵族所害,倒在灵堂之中,申不害为了变法,浴血城头自杀而亡,苏秦倒在刺客的利刃之下,最惨烈的是赵武灵王,为了变法被群臣囚禁,疯子一样的吞食刚掏来的幼鸟,饿死的时候嘴角还有一缕鲜血,这就是变法者的下场。”

 

  韩非黯然长叹:“变法之难,在于君王,君主英明,变法就是强国之路!”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38 , Processed in 0.03898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