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秦妖孽⊙1-10卷,帝国锋烟469章 - 第 264 页

  少司命漠然的看了一眼弄玉,紫眸向着鹅卵粗的隔栏打量。

 

  将闾苦笑:“不用看了,你弄不开的,等我喘两口气,在放你们过来。”现在将闾很清楚,雀阁中遍布机关,还是不要乱动的好。

 

  阳翟两场冲天的大火,彻底震撼了韩国朝堂。右相韩熙天不亮就感到了王宫,就见将闾拥着红莲,正在低声安慰。

 

  韩王安横卧在软榻上,全身青黑已经殡天。

 

  “报”负责阳翟防卫的副将,慌乱的闯进了韩王宫,看见横死的韩王安,顿时呆若木鸡。

 

  韩熙稳定了一下心神,低声问道:“怎么回事。”

 

  副将脸色苍白,结结巴巴的道:“大秦军队出现在城下。”

 

  韩熙眼前一黑,屋漏偏逢连夜雨,现在已经肯定,昨天晚上起火的就是姬无夜的将军府和张开地的左相府。

 

  昨天晚上还幸灾乐祸,出面阻挡住韩国的兵将不去救援,只要这两个人一死,自己就可以把持韩国朝堂。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远在南阳的强秦骑兵突然兵临城下。

 

  阳翟城下号角犹如龙吟,两万玄甲铁骑排山倒海的压了过来,脚蹬弩射出的长箭,密匝匝如暴风骤雨般倾泻扑来。韩军尚在城墙上慌乱躲避,胆子大的盯着城下,就见到两万多玄甲铁骑,万马齐奔蹄声如阵阵沉雷,举刀喊杀如山呼海啸,其狞厉杀气让韩军在也没有顽抗的心思。

 

  马队呼啸而来,半日之间便将阳翟四门包围起来。一阵凄厉的号角之后,太史腾亲自出马向箭楼守军喊话:“城头将军立报韩王:半个时辰之内,韩王若降,可保阳翟人人全生!韩王不降,秦军立马攻城!其时玉石俱焚,韩王咎由自取!”

 

  城头死一般沉寂,只有秦军司马高声报时的吼声森森回荡。

 

  就在太史腾的攻城令旗高高举起将要劈下的时刻,一面白旗在城头树起,阳翟南门隆隆洞开。右相韩熙素车出城,立在伞盖之下捧着一方铜印,无可奈何地走了下来。

 

  太史腾昂昂然接过铜印,高声下令:“玄甲铁骑五千人入城,与上将军汇合!”

 

  三日之后,左相韩熙及韩国大臣被悉数押送咸阳。旬日之后,将闾接到秦王特书:封存韩国府库宫室,以待后书处置;将闾所部接受阳翟,等待接收官署开到。留太史腾驻扎阳翟,将闾,尉缭,蒙恬,蒙毅火速回咸阳。”

 

  一把火烧掉了韩王宫,虽然让这座精致的宫殿给韩王安陪葬将闾有点心疼,但也彻底断绝了老韩人的念想。

 

  回咸阳的马车排成了一条长龙,沉重的马车将地面碾压出一条条的深沟。

 

  将闾枕着大司命的玉腿,身体随着马车摇晃。大司命美眸流盼,看了一眼跪坐在一旁的少司命,低声笑道:“小坏蛋,这次韩王室彻底毁在了你的手里,韩非恐怕走不到咸阳,六魂恐咒就会发作。”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将闾满不在乎的一笑:“韩非机关算计,反倒耽误了自己的性命。”

 

  “你就不担心红莲。”大司命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杀机。

 

  将闾摇摇头:“没必要,韩王安不是死在我手里,而是被姬无夜强行灌下的毒药,幸亏我比你们晚一步赶到,要不然黄泥巴落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呸,你就不会好好说话。”大司命娇嗔的拍了他一下,又道:“韩非呢!”

 

  “韩非。”将闾嘴角露出一丝怪笑:“其实他应该感激我,呕心沥血写下了一部大书,只有我才能将它发扬光大。但是,我却不知道他留给红莲的嫁妆是什么。”

 

  将闾陷入沉思之中。

 

  “你已经人财两得,怎么还贪心不足。”大司命失声笑骂:“姬无夜和张开地的府邸,财货可是堆积如山,全被你装腰包里了。”

 

  “杀人不劫财,那不是傻蛋一个。”将闾翻了个白眼:“老子是大秦公子,不是行侠仗义的侠客。流血流汗,有付出就得有所得。”

 

  “你什么时候去九宫神都山。”大司命笑道:“你和少司命都已经是筑基境界,已经可以开始罗生堂试炼了。”

 

  将闾笑道:“现在已经是深秋,马上就是冬天雪地,父王虽有征战天下之心,但这个季节却不会开战。回咸阳之后,回合月神大人,一起走。”

 

  护送众人回咸阳的是蒙恬的五千黄金火骑兵,现在将闾变得谨慎至极,这次带回去的,不仅是韩国几百年来积攒的财货,奇珍异宝,还有尉缭这个绝世兵家,韩非这个祸根。

 

  尉缭一路上都是和韩非同行,两个都是当时的智者,一个油滑善变,懂得趋凶避吉,一个性格刚烈,就像是一团烈火,恨不得将这浊世一把火烧个干净。本身就是泾渭分明,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

 

  但是二人的学术见识都是当世的智者,虽然刚开始被将闾强行扭结在一起,心中说不出的别扭,但是一番交谈下来,心中都升起惺惺相惜的感觉。

 

  红莲跪坐在韩非旁边,一路上服侍。

 

  在和尉缭长谈中,二人透过了重重的烟雾,分析了古今兴亡,也分析了战国大势。

 

  二人共同得出的结论,纷乱的战国,必定由强秦而终结,秦国的转变,经过了六代君王一百多年,并不是仅仅卫秧变法的功劳!山东六国将其全都归功于卫秧,何其缪也,

 

  卫秧变法,只是奠定了根基让大秦崛起,分化瓦解了氏族复辟势力,导致从上古到如今的封侯分地制度在秦国完结,才真正的完成了法治化的转变。

 

  这在是山东六国是绝对做不到的。如此百余年变法,天下何能不一于秦国?

 

  在看山东六国,稍微变法就引起氏族权贵的强烈反弹,而不得不终止。魏国,魏文侯为了争霸而终止了变法,韩国,申不害的变法反而恢复了旧制,赵国,武灵王被反对变法的氏族权贵饿死,变法终结。

 

  六国最大的弊病,就是变法而封地制度不变,让氏族权贵拥兵自重。不能够凝聚国力。

 

  战国乱世,山东六国就像是一盘散沙,怎么抵抗强秦泰山压顶之势。怎么能够不灭亡。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47 , Processed in 0.03733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