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121 页

  魏红军不怕人才多,就怕人才少。

  未来要发展察南根据地,范围可是十来个县。

  这么多地盘发展根据地,需要的干部数以百计。而且到时候需要很多不同类型的人才。有了人才,什么都有。

  “一言为定。”

  李仲升也同意。

  平西支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北平、天津最不缺少的就是文化人。能用文化人换取根据地需要的物资、武器弹药,怎么都是划算的。

  “李书记,等打下门头沟煤矿之后,那些机器设备运回我们八纵的根据地,还需要你的帮忙。”

  “没问题。我现在就出去安排一下。我给你调 两千人,帮你们运东西。”

  “李书记,你放心。这些帮忙的人,每个人两斤面粉。”

  “好。”

 

 

第138章 人才难得

  门头沟破袭战很成功。

  两个营1100多人,突袭日军一个七八十人的守备部队和一个营的煤矿警备队,迅速的解决了战斗。张超在门头沟动员那些矿工效果同样非常好。

  当然这个和这个年代矿工的生活情况有关系。

  很差。

  抗战时期的万人坑,除了日军有计划的屠杀之外,主要出现在矿区。因为煤矿工人的生存条件差,日本人不仅不会好好给钱,甚至都不好好给他,们吃的。而且煤矿工人的工作很累,所以身体虚弱。所以煤矿工人容易得病,但日本人可不会好好治疗他们。

  日本是一个工业国家,但在世界老牌工业国家当中,属于是实力比较差的。

  就是他们自己的伤员,药品也不见得完全足够。怎么可能给煤矿工人看病。再说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有的是人。死了一批矿工,再去抓一批就 可以。因此煤矿工人病了干不了活,日本人就把他扔到外面,让他们自生自灭。

  结果是重要的矿区,都有万人坑。

  矿工的生活可见一斑。

  而且除了这样的事情之外,这一批在门头沟的矿工当中,还有被日军抓来的国军、八路军俘虏。

  因此八路军拿下了门头沟煤矿之后,大部分矿工都愿意跟着八路军回来。

  加上从门头沟拆卸大量的机器设备,以及宛平县委组织帮忙运东西的人员,浩浩荡荡有七千多人进入了春花堡。

  “带回来多少矿工?”

  “矿工和门头沟当地愿意加入我们八路军的青年,总共2600多人。”

  “好。”

  王秋云大喜。

  为什么说工人阶级领导革命。就是因为工人阶级有纪律性。常年在工厂干活,需要的就是协作。

  正因为如此,他们比其他人更有纪律。

  军队是什么?

  军队不是要个人英雄主义的地方。军队的战斗力跟纪律是正相关的。只有铁的纪律,才能够打造出一支精兵。而各种兵源当中,工人是最好的兵源。他们最守纪律,同时最富有战斗性。

  所以听到带来了2600多人,王秋云才会高兴。

  这么多人编入军队,那就是一个团。王秋云想到了其他东西,立马问道:“学生的问题办妥了?”

  “谈好了。平西根据地送到军区干部学校的三十六名学生,从现在开始都归我们八纵。等他们人干部学校毕业,就能够直接来我们八纵报道。这下我们八纵司令部很多部门都能够组建起来。”

  “那就好。这没有足够的文化人,不仅仅是根据根地建设,部队建设也受到约束。我们纵队的花名册也要好好的搞一搞。”

  王秋云和魏红军都深知这一点。

  部队上上下下消息的传递,那也需要文化人。

  延安或者是八路军总部下达的文件来到了纵队,纵队需要把这些文件精神传达给下面。

  但没有足够的文化人,这个工作都难以进行下去。

  延安和八路军总部,那都是总结全国各个根据地的建设,还有全国八路军部队的发展的经验,最后拿出一系列政策的。很多政策都是全国根据地和八路军用生命总结起来的经验。

  大家都需要学习。

  但这种学习工作,进行很不顺利。

  不要说这种文件传达的问题,就是基层部队的花名册都有很多问题。基层部队的文化人太少。有文化人早就被纵队各个机关,包括后勤单位瓜分。

  因为机关和后勤单位更需要文化人。

  结果基层单位的读书人数量太少,影响基层单位的发展。

  魏红军这个政委也是无奈。因为魏红军这个政委,在纵队能够使唤的人太少。政治部这边刚刚培养一批干部,就会被其他单位记上。所以这一次虽然只是三十六名学生,但他们都是有文化,而且在军区干部学校接受集训的。

  来了就能用。

  现在的这些干部学校,他们可不是随便读读课本。相反他们学习的内容,都是教你们如何工作的。会教他们带兵打仗,教他们如何宣传、组织。

  都是按照战时干部苗子来培养。

  “还有这个。”

  “这个他们也同意了?”

  王秋云很是不可思议。

  “嗯。”

  “好。这些人可都是请都请不来的干部,放在平西根据地实在是太浪费。平西根据地回旋余地太少,发展余地也不如我们,哪里用得着这么多干部。这些人来我们这里,大有用处。我们这里虽然人口少,但前前后后有十来个县,有的是他们发挥的空间。”

  王秋云更高兴。

  八纵需要文化人,也需要这些出色的干部。

  “这个卢伟生我要了。”

  “老魏,你这是强盗啊。这个卢伟生东北大学的学生,在二十九军学生团接受了近一年的训练,还在南苑和日军生死搏杀过。八月份留下来加入了平西游击队,今年一月份参加了军区干部学校集训。后来回到平西支队,担任教导队副队长。这可是我军少有的有文化、打过仗的干部。就这样被你要走。

  听到魏红军直接就要走了卢伟生,王秋云笑骂魏红军。

  “我军这些干部,特别是这些有文化的干部,都要培养为军政全优的干部。让他做做纵队政治工作,以后放出去可以独当一面。”

  魏红军的确是很欣赏卢伟生。

  在八名要来的干部当中,魏红军最欣赏他。

  吉林人,九一八事变之后,成为了流亡学生。

  1933年考入了在北平的东北大学,1936年二十九军组建学生团,要求必须要有初中以上学历的学生参加。还在上学的卢伟生加入了学生团。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偷袭南苑,当时在南苑的正好是这群学生团。他们跟日军殊死搏斗,日军一直没能够拿下南苑。而1700人左右的学生团,最后活下来的还不到600人。可以想象当时的战斗是多么的激烈。

  二十九军后来全部后撤,卢伟生却没有跟着部队走。

  在守卫保定失败之后,他留在了平西,加入了平西游击队。后来平西地委把卢伟生送到了晋察翼干部学校,四月未回到了平西根据地。平西支队改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之后,任命卢伟生为下面教导队副队长。

  平西支队出征平北之后,教导队一半人留了下来。配合地方党委和第四纵队留在平西的部队,继续发展根据地。不过还是那句话。

  平西这个地方,几乎没什么物资。

  八路军是农村包围城市,都是先发展农村根据地。可是平西农村粮食产量有限,根本养不活太多的部队。加上日军频繁的扫荡,回旋余地也有限。

  因此这些教导队的人留下,反而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一次被魏红军给带回来了。

  “行,你说话谁敢反对。”

  王秋云摆摆手。

  然后道:“本来我想要他的。想让他担任作战科参谋,历练一段时间。不过你要,那就给你了。

  “老王,你要想充实作战科,钟云比卢伟生合适。他本来就是作战参谋出身,在25军和344旅都担任过作战参谋。到了平西支队之后,担任过连长、副营长。平西支队留守的部队,本来要任命他担任营长的。要不是看在我们那么多粮食和武器弹药面子上,他们才割爱的。”

  平西支队和平西根据地是真的缺乏粮食和武器弹药。

  当然同时也表明他们的干部储备是多么的足够。虽然粮食和武器弹药重要,可要是八纵绝对不会让出这么多干部。但平西支队和平西地委却连卢伟生、钟云这种干部,都可以割让出来。因为他们手中的干部储备实在是太丰富。走了他们几个虽然有损失,但不会影响他们整体的发展。对于他们现,阶段来说,武器弹药和粮食更重要。

  “嗯,可以。我主要是想要培养一个作战科科长,要不然太累了。对了,我差一点忘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谢家堡知道吧?”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4:40 , Processed in 0.04260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