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178 页

  传达完纵队决定之后,魏红军还跟第一支队干部了解他们这一年来的战斗情况。等谈完之后,留下了高伟、黄浩、卢伟生三个人。

  “大个,你给我实话实说。目前第一支队到底有多少人,多少条枪?我刚刚可是数了,你们第一支队下辖五个营。不算其他,光是这五个营怎么也,应该有1500多人。”

  高伟听到魏红军叫自己“大个”,感到一阵亲切。

  他们这支部队是闽西子弟兵。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当中,闽西子弟兵十有八九都没有走到陕北。高伟一米八以上的个子,在闽西子弟兵当中绝对是大个子。所以王秋云魏红军之前一直叫他“大个”

  “政委,我们也正想给纵队汇报。”

  高伟神神秘秘的道:“政委,我们第一支队目前下辖有七个主力营。支队拥有3300人上下。

  “3300人?武器装备呢?

  “政委,我们第一支队七个主力营当中有五个主力营装备都是三八大盖和六五式晋造步枪。迫击炮、掷弹筒、重机枪、轻机枪一点不缺。

  “你们哪来这么多的武器?”

 

 

第203章 强大的第一支队

  “政委,此次反扫荡胜利之后,日军不仅在平绥路收缩兵力,就是大同和张家口也收缩兵力。特别是纵队击毙常冈宽治,几乎全歼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之后,我八路军在晋绥一带威名大震。之前在这一地带活动的不少民间抗日武装都投奔了我们。”

  “晋绥地区还有民间抗日武装?”

  魏红军不相信。

  你要说是1937年年未、1938年早期,魏红军还能够相信。毕竟那个时候日军刚刚打进山西,山西很多地方力量不愿意当汉奸,所以民间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反抗武装。

  但现在都进入了1939年,哪还有什么民间抗日武装力量。

  就是民间抗日力量比较强大的冀西、冀中、山东等地区,进入1939年之后也很难保持独立状态。

  要么被日军歼灭,要么投降当汉奸。不想当汉奸,不想被歼灭,要么投奔国军,要么投奔八路军,没有第三条路。

  晋绥地区,没听说有什么厉害的民间抗日武装。

  黄浩在旁边道:“政委,晋绥地区地主武装和土武装甚多。不过他们之前都老老实实,并没有跟日本人发生什么冲突。不过他们和日军没有发生冲突,和我们也没有多少冲突,跟我们平时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我们八路军在这个地方实力不强,无法跟纵队一样收编这些武装。因此他们一直是游离在外的,既不是日军收编的伪军,也不是支持抗日的武装。不过此次日军扫荡我们晋察冀根据地失败,且受到了重大的伤亡。紧接着晋绥军35军重创26师团,都让这些本来观望的势力蠢蠢欲动。最近一段时间,他们有好多武装开始公开打起了抗日大旗。我们第一支队也顺势整编了其中几支武装力量。”

  魏红军点点头。

  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人并不想当汉奸,但他们又不敢和日军打仗。所以平时都是老老实实,既不敢和日伪军发生冲突,也不敢和八路军发生冲突。

  现在看到日军吃瘾,他们就跳了出来。

  抗战事情这种地方势力很多。说的不好听就是墙头草。但在这个全民抗战的年代,对于这样的武装,也是需要拉拢的。总不能把他们推到日本人那里。

  “武器弹药从何而来?”

  “政委,这你就要夸我和黄政委慧眼识英雄。”

  高伟很是自豪的拍胸脯。

  道:“:打破日军扫荡之后,我们和马王屯的一支武装接触。这支武装两百人左右,武器装备不差,最后接受了我们的整编。而整编之后才发现,他们虽然是两百来人的小部队,但他们的后勤物资、武器弹药,包括部队账目,都做的非常出色。

  没有丝毫混乱,因此我和黄政委就见见他们部队管后勤的。发现此人是正规军校毕业的,曾经是六十一军军务处的军官。这样的人才我们怎么可能放过。我们第一支队缺乏干部,不仅仅是缺乏军事干部和政工干部,也缺乏这种技术干部。所以就让他,帮忙管理支队的后勤。没想到几天之内他就把我们支队后勤整理的井井有条,一目了然。所以我和政委商量,就让他暂时代理支队总务科科长职务。”

  “在部队这些部门机构建设上,晋绥军也好中央军也好,的确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我们的老领导快速扩充一分区部队,却没有发生任何混乱,就是因为他敢于放手器重那些有经验的军官,跟他们学习部队正规化方面的建设。

  八路军发展缺乏的就是干部。

  哪方面的干部都缺。

  大胆的器重来自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中央军的军官,是八路军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晋察冀军区这边,能够从不到3000人的部队扩展到现在拥有二十多个主力团,就是因为大量吸收了这些军官。

  所以魏红军对于高伟和黄浩大胆器重晋绥军军官并不反对。

  高伟很高兴的道:“政委,郑来山担任支队总务科代理科长之后,给我们第一支队拉来了一批军火。”

  “什么军火?”

  “阎锡山本来准备在晋绥一带,也就是天镇这里组建一支青年军,就是牺盟会的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下属的部队。当时牺盟会在这里派出了几百名骨干,六十一军帮助他们组建部队。为了组建这支青年军,阎锡山给六十一军一批军火,专门用在组建青年军身上。当时郑来山就是负责这批军火的。

  后来谁也没有想到日军推进速度那么快,还没有建立青年军晋绥军就丢掉了大同。六十一军镇守天镇的时候,李服膺命令郑来山把这批军火藏在了天镇。”

  “还有这回事?”

  魏红军很是惊。

  不过大致的情况魏红军已经明白了。

  西安事变之后,阎锡山担心日本人打进山西。

  所以和中共合作成立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山西牺盟会。之后牺盟会发展迅猛,特别是在山西青年学生当中更是如此。到了现在山西牺盟会会员有七八十万人,可以看出盟会的实力。七七事变之后,阎锡山为了保卫山西,依托山西牺盟会,组建了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也就是俗称的山西决死纵队。

  随着局势越来越紧张,决死纵队也在快速扩军。显然大同陷落之前,阎锡山是准备在晋绥地区组建山西决死纵队下属的一个部队。

  可惜计划没有变化快。

  大同的迅速陷落,让这支武装未能够建立起来。

  而阎锡山枪毙李服,则是让六十一军上上下下都不满阎锡山。很多六十一军的官兵,宁愿落草为寇,也不回晋绥军这边。显然郑来山也是一样的情况。

  “多少武器弹药?”

  “政委,光是六五式晋造步枪就有1600多条,驳壳枪180支,轻重机枪86挺,包括迫击炮在内各类火炮总共33门。”

  “都拉回来了?”

  “是。都装备部队了。”

  “好,不错。”

  魏红军没想到,第一支队会有如此的造化。

  从这些武器可以看出,阎锡山这是要打造一个旅的青年军,没想到最后便宜了第一支队。魏红军想了想道:“等我见了察绥支队那边的领导,把这支部队并入你们第一支队,到时候你们第一支队就拥有将近五千人。宁高镇根据地的发展,第一支队,能够胜任。我现在想听听你们根据地的建设情况。”

  “政委,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在西宁县开辟了193个农村根据地,每一个农村根据地最少有名党员。我们在西宁县新发展了474名党员,还发展了1100名左右的积极分子。”

  黄浩开始给魏红军汇报根据地党员发展情况。

  发展情况非常良好。

  因为西宁县的农村根据地,不仅仅是高伟和黄浩来了之后开辟的。早在1937年年未的时候,独立师就来过西宁县,在这里留下了部队开辟农村抗日根据地。

  这批人并入八纵,接受八纵指挥的时候,他们拥有几百名游击队员,而且还发展了不少新党员和积极分子。两支力量合并起来,当时在西宁县拥有近百名党员。

  经过这一年的发展,第一支队军队党员和地方党员加起来有快八百人。

  发展还是很好的。

  “粮食产量呢?”

  “去年我根据地掌控的耕地面积大约在26万亩左右,去年征收547万斤左右的粮食。支持根据地民众开荒,去年一年开荒大约8000亩地。而且我们根据纵队下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支队开辟了2300亩,县大队开辟880亩地,各村民兵开荒1700亩地。全县去年增加了13000亩地左右。不过反围攻胜利之后,我们根据地面积大大增加,目前控制西宁县三分之二以上的地方。这些地方的耕地面积达到37万亩。不过西宁县耕地最肥沃的平原地带,是我军和日军反复争夺的地方。支队今年的计划是,征收大约700万斤左右粮食。同时开荒面积超过三万亩。”

  “西宁县有足够的耕地吗?”

  “通过支队的统计,西宁县应该能够有百万亩耕地。”

  “百万亩,百万亩。”

  西宁县中间有河,所以并不缺水。而且西宁县虽然周围都是山,但中间河流两边一大片地方都是平原,耕地还是不少的。而且周围的山也能够开辟山地,种植玉米、红薯之类的还是没有问题的。

  “你们一定要注意,必须要多建设一些粮食储备基地。多储备粮食,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是。”

 

 

第204章 宁高镇支队

  西宁县的工作整体上魏红军还是满意,但也有不少瑕疵。

  党员数量增长速度快,但太急于求成,未能够严格把关。去年3000多日伪军扫荡的时候,出来了不少变节投敌之人。且在农村根据地的建设上,并没有完全掌握好政策。

  有些农村根据地,说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但手中掌权的却是当地有钱有势的士绅。虽然说团结开明地主是八路军重要主张之一,但八路军是共产党的独立武装。根据地基层权力不应该随意让步。

  关于这一点,魏红军是严厉的批评了黄浩。

  在团结开明绅士上,政策上可以灵活,但原则问题上绝对不能有妥协。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更是不能让步。党一定要牢牢地掌握抗日战争的革命领导权,包括在根据地上的领导权。

  不过魏红军也理解。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9:52 , Processed in 0.04478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