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186 页

  因为整体来说,这里并不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相反是一个易攻难守的地方。大井镇之所以有一个井字,是因为这个地方像一个井一样。大井镇四面环山,整个地方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碗。

  大井镇的制高点都在外面。

  真要是打起来,进攻一方并不吃亏。甚至面对大井镇的城墙,都可以做到居高临下。特别是拥有步兵炮这种,完全可以在外面的山上架大炮攻城。

  不过大井镇北面的北峰据点,却是设立在一个非常险要的地方。要攻破这样一个据点,损失不会小。

  特别是大井镇北峰据点有日军一个小队驻扎。

  龟缩起来,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攻破。

  现在北峰据点的鬼子自己出来了,对于吴清河来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攻其必救,大井镇就是日军一定要救的地方。因为八纵、翼热辽挺进军频繁的在平绥路活动,动不动就断了平绥路。日军为了以防万一,也就是平绥路被断开的时候,要保持张家口和大同之间的联系。而要保持这条联系,那么张家口和大同之间的公路要畅通。而这条公路畅通,大井镇是绝对不能出问题。

  现在十八团进攻大井镇,日军虽然兵力不够,但还是竭尽全力支援。

  “政委,若是鬼子从宣化那边也派出援军,对我们才是最有利的。

  “对。宣化城内的鬼子越少,我们进攻宣化的效果越好。”

  雷佳斌点头。

  十八团成立之后,虽然打过很多大仗。但从来没有跟这一次一样,是八纵主动出击,要找驻蒙军的嗨气。以往都是日伪军扫荡根据地,然后八纵反扫荡。对于吴清河和雷佳斌两个人来说,这一次主 动出击是一次非常兴奋的事情。

  在十八团以大井镇为鱼饵,钓出周围日军部队的时候,十六团这边也派出部队袭击康庄车站。

  十六团的发展和十八团差不太多。

  做为八纵的两支主力部队,十六团和十八团实力都很强大。更重要的是,人员扩张速度快,所以部队私自增加了一些编制。不过虽然不是编制内的,但也都是能够打仗的部队。

  为了维持战斗力,在管理上也要有所变化。

  这一次率领十六团新兵营、怀来县大队、四个区小队进攻康庄的,就是十六团副团长李万福。李万福是东北军营长出身,后来帮助杨永辉组建了曹杨庄游击队。杨永辉决定加入八路军之后,曹杨庄游击队改编为盛县游击军独立队,最后和一队合并成为了独立支队一营,后面一营和三营合并为十六团。

  李万福开始担任十六团一营营长,后来担任十六团副团长。

  这一次十六团进攻康庄,就是李万福一手指,挥。康庄这个地方,八纵部队也是来过好多次。如果说大井镇是张家口和大同之间的交通要道,那么康庄就是连接北平到张家口的重要火车站之一。

  和大井镇一样。

  都是日军无法放弃的地方。

  虽然八纵动不动就破袭平绥路,截断平绥路。

  但平时平绥路还是畅通的。日伪军也不能看着平绥路被截断不管。现在16团进攻康庄站,日伪军当然不能放着不管。

  李万福率领部队进攻康庄,立马招来了昌平、怀来的鬼子增援。当然增援也没有多少日军。日军在康庄驻有第四守备大队的一个中队,昌平和怀来各派一个中队支援。

  可以说日军在平绥路一带的机动兵力,被十六团和十八团进攻大井镇、康庄车站调动的差不多了。

  当打乱了日军部署之署后,十六团和十八团主力开始行动。

  当然十六团和十八团主力也不是直接冲上去。

  对于八路军来说,不管任何军事目的,能够消耗日军有生力量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事情。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在1938年7月首次出版。但真正流传到各个军区,再有军区下发到军分区,之后来到八纵,中间过去了几个月时间。等八纵把这本辉煌巨著传达到下面指战员手中,让大家学习都已经是1938年年未的事情。不过虽然晚了一些,但这本书给大家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特别是对于八路军内部思想的统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前因为中央领导之间的思想不统一,所以影响到了下面的部队。八路军部队很多人也是左右为难。现在“论持久战”在八路军部队推广,让大家学习,直接改变了之前那种混乱局面。

  告诉八路军指战员,抗日战争一定会胜利。这不是喊口号,“论持久战”当中主席是详细的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包括世界目前的情况。最后才证明抗日战争中国一定会胜利。不要觉得这个好像是挺容易。

  其实抗战爆发之后,对于抗战胜利喊口号的人多。但真正像主席这样,从各方面力量对比来分析,中国一定会胜利的,还是第一个。

  这种证明一下坚定八路军指战员们的信心。

  然后告诉八路军指战员们,抗战为什么是持久战。也不是像很多人那样泛泛而谈,而是用敌我双方的情况,分析为什么是持久战。在这个持久战当中,中国要怎么打仗才能够胜利。仔细分析了中国军队要做的事情,中国政府要做的事情。

  完全是一本抗战指导书。

  对日军,不要妄想一次性可以击败他们。速败论是错误的观点,速胜轮同样是错误的观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消耗,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消耗日军的战争资源。只要不停地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那么日本这个缺乏资源的小国家,实力一定是慢慢的下降。等到双方实力出现变化,到时候就是战略反攻的时候。

  八纵这边得到“论持久战”小册子之后,八纵先是从指挥员开始学习。坚定大家抗战胜利的信念,然后是确定部队的战略战术。

  让部队指挥员更加明确接下来要做什么。

  所以十六团和十八团在进攻县城之前,都打了,几场伏击战。

  十六团先是伏击了怀来县城来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独立步兵第四大队的一个中队,接着拔掉了日军设立在平绥路上的日军一个据点。当然只是一个小据点,只有十来个日军和三十来个伪军的小据点。

  十八团这边则是先伏击日军北峰据点支援的日军,然后拔除了北峰据点、接着伏击了宣化县城出来支援的日军一个中队。可以说战斗开始,八纵十六团和十八团就接连打了几仗,歼灭了日军近三个中队的鬼子。

  十六团和十八团也有伤亡。

  但这个时候十六团和十八团已经没有时间考虑这个。

  1939年2月23日。

  十六团速度更快,部队已经开始在怀来县城外围活动。因为有了上一次北岭庄伏击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惨痛经验,因此这一次对于十六团、十八团的要求是,不许把部队放在开阔地带。

  且不允许大白天毫无准备的攻城。

  担心日军飞机过来。

  可以选择傍晚,或者早晨,视线对于飞机不是那么友好的时间段。因此16团和18团先是解决日军县城外的一些据点,做最后进攻的准备。

  1939年2月24日。

  也就是隔了一天,十八团也进入了自己的阵地。

  部队开始部署在宣化城外。

  轰动整个察哈尔。

 

 

第214章 窘迫的驻蒙军

  “现在情况怎么样?”

  察哈尔最大的城市,也是最重要的城市张家驻蒙军司令部。

  驻蒙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很是恼怒的询问。

  1938年华北方面军对晋察冀军区的扫荡当中,驻蒙军部队惨败。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几乎是全军覆没,连少将旅团长常冈宽治都被击毙。还有26师团连遭打击,一年之内阵亡三个联队长。日军大本营一怒之下,把驻蒙军上上下下撸了个遍。原驻蒙军司令官莲沼藩中将,驻蒙军参谋长石本寅三大佐,26师团中将师团长后宫淳都被撤职。大本营把他们都调回了国内。

  新上任的驻蒙军司令官是原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的参谋长冈部直三郎。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对于1938年扫荡晋察冀军区的结果是非常不满。特别是不满意驻蒙军的情况。在寺内寿一看来,要不是驻蒙军的2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二旅团表现拉,这一次扫荡绝对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虽然华北方面军在1938年的确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扫荡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但整个华北方面军序列当中,驻蒙军是最丢人现眼的。所以他才把自己的参谋长冈部直三郎派到驻蒙军,同时给驻蒙军增加独立混成第九旅团这个编制。希望自己的爱将冈部直三郎能够让驻蒙军恢复实力。

  可惜冈部直三郎才刚刚上任,就碰到了如此棘,手的问题。

  八纵部队竟然是主动出击,而且是多点出击。

  “司令官阁下,这边。”

  驻蒙军新上任的参谋长田中新一大佐立马指了,指地图,道:“目前的情况是,八路军十六团已经开始试探性的进攻怀柔县城,十八团也开始进攻宣化县城。从我们得到的情报来看,十六团和十八团都出动了主力部队。攻城部队不少于两千人。现在他们只不过缺少重武器,因此攻城比较谨慎。

  “我们的部队呢?”

  “宣化县城,皇军只有一个中队,是隶属于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步兵第一大队的。宣化以北十二里处、以西十七里处、二十六里处有守备大队三个据点,加起来有一个中队。

  “只有两个中队?”

  “哈衣。”

  冈部直三郎虽然知道驻蒙军的情况非常不好,但没有想都情况会如此不好。

  堂堂一个张家口的南大门宣化县城,城内竟然,只有一个中队的日军。这要是没有多少敌人的情况之下,一个中队人数也不算太差。目前的东北、热河一带不少县城也就是一个中队的日军,甚至不少县城只有一个小队的日军。因为他们周围没有强大的敌后武装。但驻蒙军的对手可是如狼似虎的八纵。

  面对八纵,只有一个中队,是比较危险的。

  不说别的,只要八纵不怕伤亡,四面围攻,日军这边必然是处处漏风。一个中队你怎么安排,四面防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独立混成旅团的这些中队,有些也就是120人,130人。就这么点的部队,你怎么防守四面。

  至于另外一个中队,冈部直三郎直接忽略。因为那是守备大队的一个中队,任务是保卫平绥路的安全。而且三个据点加起来才一个中队,保护自己的据点还行。或者对付一些小规模的部队可以。面对两千多人的八路军主力,还不如直接留在据点。

  最起码安全一点。

  “怀柔县城那边呢?”

  “情况也一样。城内的皇军只有一个中队。”

  “八嘎。”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1:13 , Processed in 0.04403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