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206 页

  当然这只是粗算。日军真正修筑调堡不可能这么简单。

  道:“若是日军想要保护平绥路东段,怎么也需要四到五个守备大队的兵力。但平绥路还有中段和西段,这一路怎么也需要十个以上的守备大队才可以。也就是说,要么日军不可能设立这么多碉堡,要么日军独立混成旅团也要抽调部队参加调堡的驻守。老魏,你看日军会选择哪一种?”

  “当然是要从独立混成旅团抽调部队了。然后一些小型据点,以后有可能不会有太多日军,也就派一两个监军,其他都是伪军部队驻守碉堡。只有这样才能够缓解日军兵力不足的局面。”

  “应该是这样。”

  王秋云支持魏红军的看法。

  多田骏刚刚成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就在晋察冀军分区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特别是一分区和八纵让他丢尽了脸面。可是对于他来说,想要报复但很是缺兵。

  因此他大力的支持华北治安军的发展。

  未来不少据点,不少碉堡,应该都是这些伪军负责。日军顶多就派出一两个顾问,监督伪军。这样就可以抽调更多的日军参与直接作战当中。

  “除了平绥路沿线之外,宣化、大井镇、西宁、大同这条路上,日军应该也会大量修筑调堡。

  只要日军控制这条公路,就把宁高镇根据地直接隔开,也会把察西支队东西两地隔开。

  王秋云把自己放在多田骏的位置上,开始考虑如何组建调堡群。

  划了好几条线,最后深深皱眉。

  魏红军道:“再有两三个月必然是日军一次大扫荡。到时候日伪军必然不是小数目。想要反扫荡成功,估计不会太容易。我觉得以点破面,是一个可以采取的办法。”

  “在日军主力针对察南支队发动扫荡的时候,我们两翼的察西支队和察东支队如果能够突破日军的围困,的确是一个好机会。

  王秋云微微点头。

  本来日军以为困住了察西支队,困住了察东支队。可是这个时候他们突然突破了日军的防御,甚至给他们重创。那么就能够彻底扰乱日军战军略。

  很多时候日军的扫荡,八路军不可能战胜他们。八路军反扫荡胜利,都是以点带面,突破日军扫荡的薄弱处。只要一个点被攻破,那么整个扫荡计划就会失败。

  “那就支持他们吧。”

  魏红军也来到了地图前面,指了地图道:“现在察西支队和察东支队,人不少、武器装备也不算太差。但他们两家各有各的缺点。这一次我去宁高镇根据地和龙延赤根据地,就看到了他们的一些缺点,现在和你说一说。”

  “先说说宁高镇根据地和察西支队。高伟的情况你也熟悉,敢打敢拼,能打硬仗。最近看他稳重了不少,察西支队在他手中发展也非常不错。而且当初十大队三营两个连队并入到了察西支队。所以目前的察西支队战斗力不错,军事干部、政工干部都不缺。如果说察西支队有问题,那就是他们的根据地建设和地方部队的建设没有赶上去。所以我的想法是,给他们补充一些地方干部。”

  当初跟着王秋云和魏红军进入盛县的排级干部就三个人。

  陶来峰、孔德、高伟。

  孔德能文能武,高伟是猛将,陶来峰稳重。如果是和平年代陶来峰这种四平八稳可能最适合当干部。但在战争年代,陶来峰太稳重,在开辟根据地、扩充部队上,就处于下风。

  本来孔德是王秋云和魏红军最器重的,准备让他独当一面。

  可惜17团直接被一分区要走,现在的孔德、陶来峰都随着17团去了一分区。高伟虽然有些时候莽,但敢打敢拼,给他的部队注入了不同的风格。

  现阶段八路军是需要这样的猛将的。

  有这样的猛将带领,察西支队的战斗力魏红军倒是不担心。

  唯一担心的就是宁高镇根据地的建设。

  “你是特委书记,这个事情你来负责。说说察东支队那边的情况。

  “察东支队战斗力也不差。特别是经历了去年的大扫荡之后,信念动摇的,战斗力差的,都已经离队。留下来的部队,在各方面都很不错。别看察东支队大部分都是联庄队和土匪组成,但打仗是真不含糊。不过察东支队却有很大的缺陷。毕竟成立没有多长时间,部队以联庄队和土匪组成。部队当中党员比例低,政治教育差。打一些小规模的战斗,战斗力不错。可是部队缺乏军事干部,一旦分开行动,很难有独当一面的干部。甚至现在这种情况,我担心部队分散之后能不能重新聚起来。察东支队是真的缺干部,缺军事干部,缺政工干部。

  王秋云也是陷入深思。

  王秋云作为八纵司令员,各支部队的情况必须要掌握。按照魏红军之前的想法,察东支队很有可能成为一支奇兵。可是想要成为一支奇兵,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

  想了一会,王秋云道:“这一次军区给我们八纵新分配的干部很多。我又去跟司令员磨了磨,给我们多要了一些人。这一次我们八纵大约能够分到260人左右。但这些干部,都是抗大二分校和延安公学刚毕业的学生。不像是之前的毕业生,来了就能直接干活。这一批学生还需要慢慢的适应根据地,适应军队。这些人可以作为预备干部使用,但不可能马上就使用。”

  现在的抗大毕业生和延安公学这些学习毕业生,原来都是一些学生为主。相比起之前的毕业生,他们去学习之前本身就是我党的干部。那些干部学习之后,可以回来直接使用,直接给他们职位让他们工作。但这些学生学习之后,到了根据地、到了军队、到了战场还是要重新适应。只能说他们现在是预备干部。

  魏红军直接道:“铁血抗日队,我想直接抽调一半去察东支队,你觉得如何?

 

 

第237章 准备

  “你可真是大方。”

  铁血抗日队,王秋云也很看重,而且也很眼馋。

  这支部队是真正的文化人组成的部队,上上下下全都是读书人。不说部队一百多名大学生,就是普通的士兵最少也是中学生。甚至可以称呼这支部队为“学生抗日队”。

  这支部队的排长、班长,拎出来说不定都是北大,或者是燕京大学的学生。部队的学历高的吓人。

  当然只是学生,那就不会这么值钱,让王秋云这个八纵司令员都眼馋的地步。虽然目前八路军缺千部,但几乎每个月都有全国各地的大学士奔赴八路军这边。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投奔八路军最多的学生是来自东北和陕西。东北流亡学生大量聚集在北平和西安,加上陕西那边的学生受到我党的影响,七七事变之后大量的涌入了延安,涌入了八路,军根据地。接着进入38年的时候,八路军根据地所在的山西,还有近在尺的北平、天津、保定等地,的学生也大量投奔八路军。我党历史上著名的38式干部,大部分都是出自这几个省份。

  而进入39年之后,全国各地的学生,也开始进入延安,进入八路军根据地。所以八路军虽然缺干部,缺读书人,但并不是没有大学生干部。

  八纵手中大学生也不少。

  不过大学生和大学生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让王秋云感兴趣的铁血抗日队学生就不是普通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在战场上历练过的。

  是真正打过仗的。不是笔杆子,也不是大嘴炮,而是真刀真枪打过仗的。

  而且还有过很多轰动的战例。

  不说什么袭击警察所,伏击伪军这种小规模的战斗。光是伏击过杉山元的车队,袭击过日军南苑机场摧毁过日军飞机,就足够轰动全国的。这是一支能打仗的学生部队。而且铁血抗日队不是民间抗日武装。

  是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武装。

  部队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是党员,也就是说部队的政治工作做的非常好。

  铁血抗日队的队长姜鹤白不用说了。虽然现在才二十八岁,但却是一个拥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

  这是一个能文能武的智将、猛将,打仗期间谋划得,当,聪明透顶。几次伏击打的又准又狠,袭击南苑机场更是胆大心细。而且他不是一个只知道用脑袋打仗的,他还是一个身先士卒的猛将。

  铁血抗日队的政治委员沙学文,也是多年老党员。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在北平做学运工作。七七事变前夕,又在二十九军做过兵运工作。组织能力、宣传能力非常出色。如果说姜鹤白是能文能武的战将,那么聚集这支部队,团结这支部队的就是沙学文。

  他们两个人在铁血抗日队配合默契。

  姜鹤白负责打仗,沙学文负责引入更多的抗日学生,同时利用这些学生人脉找到情报。

  而且姜鹤白手底下有三名大将。

  全都是大学生。

  高鹏第一中队的中队长,东北大学学生。牛新亮是第二中队中队长,北京大学毕业生。侯小飞第三中队中队长,中法大学学生。

  又是大学生,又是能征善战的军事干部,而且都是拥有几年党龄的党员。因为他们的学历高,所以他们既是军事干部,又是政工干部。铁血抗日队的这些干部,因为学历高,基本上都是军政双优。

  现在八路军如此缺乏干部,这样的干部王秋云当然不想放过。而且铁血抗日队因为文化程度高,那些打过仗的干部,都可以提拔一两级使用。

  就像是铁血抗日队的排长,八纵完全可以当连长来使用。而高鹏他们这些中队长,拉过来就可以当一名营长。

  “26团组建在即,察东支队现在是急缺干部的阶段。现在给他们支援干部,未来两三个月之内只要提高战斗力,那么怎么都不亏。现在察东支队的县大队、骑兵团、特务团,部队里面党员太少,我始终是不放心。以后我们和日军之间的战斗会越来越残酷。你我都是经历过第五次反围剿,经历过长征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强有力的党组织来保证部队的稳定。要不然困难的时候,失去革命意志叛变的、逃跑的会很多。”

  “嗯。”

  王秋云点点头。

  笑着道:“你呀,总是有一大堆的理由可以说服我。你肯定是想过如何安排铁血抗日队的干部。

  说吧,想怎么安排他们。”

  “我想让姜鹤白同志担任新一团团长,沙学文同志担任特务团政委。铁血抗日队的第一中队整体并入25团,高鹏同志担任25团的营长。铁血抗日队的第二中队整体并入特务团,组建一个特务营让牛新亮同志担任特务营营长。铁血抗日队第三中队整体并入26团,让侯小飞同志担任26团营长。

  “你想的可真周到。”

  王秋云细细思考一下,魏红军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了安排的妥妥当当。

  把能考虑的都考虑了。特别是要新成立的25团和26团的情况安排的很好。不管是独立团改编的25团,还是新三团改编的26团,在实力上都差了主力团不少。

  把铁血抗日队当中两个中队分别并入到新成立的25团和26团,对于两个团实力的增加都有很大的好处。铁血抗日队的中队因为干部多,完全可以直接扩编为营。

  战斗力都不会受到影响。

  这样25团、26团刚刚改编,就能够增加一个能征善战的主力营。

  还有一个中队并入到康水的特务团,也是给准备开辟丰宁抗日根据地的特务团增加实力。同时增加特务团党员比例。

  还有干部使用。

  姜鹤白是文武双全的战将。让他去新一团担任团长,就是为了提高新一团的战斗力。姜鹤白利用一年时间,组织那些普通的学生,成为了纵横房山、涞水一带的铁血抗日队,练兵能力可见一斑。

  相比起来同样都是学生组成的察绥支队,拥有阎锡山和120师强有力的支持,发展差了铁血抗日队一大截。

  姜鹤白去新一团,就是为了把新一团打造成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0:25 , Processed in 0.03457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