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21 页

  八路军还真是一个很特殊的部队。

  一次战后总结,大家林林总总提出了十三项问题。结束了战后总结之后,就是讨论游击军扩编的问题。相比起战后总结,关于游击军扩编的问题,大家发言就更加踊跃。

  “我也说两句。”

  对于游击军的发展,大家都发表自己的看法。

  张大虎放下手中的笔,也表示要发言。魏红军作为大会主持人,示意张大虎可以发言。张大虎开口道:“我认为之前游击军的架构就非常不错。我们的游击军应该要有拳头部队,这支部队战斗力要强。碰到任何硬仗,部队能拉上去。一支部队必须要有这样能打硬仗的部队。”

  “参谋长说的有道理。”

  王秋云也在本子上记着大家的话。

  同时点头支持张大虎的看法。目前的游击军,很多人都没有经验。就是他们带来的八路军主力部队,红军时期级别最高的也就是王秋云和魏红军,也不过是营级干部。下面的那些人,虽然不少都是老红军,但也只是红军最基层的干部。大家对于如何打造根据地,如何发展军队,其实都没有经验。

  只能是一边摸索,一边发展。

  相比起来张大虎正规军校毕业,而且担任过师部参谋。在这方面来说,张大虎还真比游击军其他人更有经验。

  “大虎同志,那你认为我们的特务队保持多少人左右比较合适?”

  “150人左右最适合。”

  张大虎慢慢的适应在游击军的日子,也越来越像一个合格的参谋长。开始积极给游击军出谋划策。

  “而且我认为,轻机枪已经不适合继续放在火力队,轻机枪应该下放给下面的作战部队。火力队只留下掷弹筒和重机枪就可以。特务队应该配两挺轻机枪。这样特务队的实力大涨,只要好好训练,可以和日军小队硬碰硬。”

  “其他的呢?”

  “一队,二队扩编为一个连的编制。包括新兵队、警卫队、后勤队都扩编为连的编制。目前游击军拥有五百多条步枪,还有手枪、机枪,部队扩编为六百人到七百人是没有问题的。”

  “参谋长的意思是,我们继续保留原来的架构。只是把几个队从排级编制扩成连级编制?”

  “是。我们游击军刚刚组建不久,如果频繁的改变原来的编制架构,很容易让我们的队员糊涂。这样还不如延续原来的架构,这样干部调整也容易很多。”

 

 

第025章 扩编

  王秋云看了看魏红军,还有李世平。

  魏红军微微点头。

  张大虎说的是有道理的。游击军刚刚调整过一次架构,如果再调整会让人无所适从。李世平倒是没有说话,因为李世平虽然挂着游击军副司令员的头衔,但他的工作其实并不在军队这边。他主要的工作是恢复盛县党组织,发展盛县地方党员。以及联系盛县各大势力,做统战工作。

  军队的问题他不怎么发言。

  更不用说现在讨论的是部队扩编的问题,李世平就更不会开口。

  王秋云看着大家道:“我同意参谋长的意见。你们是怎么想的?”

  最后会议的结果,游击军继续保持现在的架构。

  各队领导也不调整。

  只是把原来一个排编制的队,扩编为连的编制。其中特务队的编制更是从加强排,变成了加强连。人数达到150人。能够这样大规模发展部队,还是因为游击军不缺少武器。

  在这场战斗之前,游击军就拥有二百条以上的步枪。击溃了日军中队之后,缴获了各类步枪150多支。袭击阳泉镇和下泉镇,从阳泉镇日军驻扎地缴获了20多支三八大盖。以及击溃保安团留守部队,又缴获了100多支晋造六五式步枪。之后在阳泉镇和下泉镇,处理那些当汉奸的大户,从他们那里搜罗了超过50支的步枪。

  因为这些汉奸才刚刚投奔日本人,还没有来得及作恶。所以除了郑家之外,其他人都只是警告了一下。把他们的武器没收,又从他们那里拿了一些钱之外,就没有对他们下狠手。

  但这些枪已经足够部队使用。

  游击军现在有500多条枪。而且目前游击军手中还有不少战场损坏的枪械,修理之后不少还是能用的。

  所以才能够这样大胆的扩编。

  “部队扩编是好事情,但部队扩编之后的战斗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游击军本来就缺少老兵,很多都是新兵。如何让他们尽快的形成战斗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张大虎作为参谋长提出了问题。

  王秋云苦笑着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现在基层干部严重不足,就是老兵也严重不足。但我们的现实情况就是如此,这是无法改变的事情。部队扩编完成之后,我们只能是加大训练,让我们的新兵尽快的适应战争。”

  盛县游击军的扩军速度好像很快,但和历史上八路军扩军速度相比,也只是平常。

  像八路军某位大佬,带着200人的部队进军冀南,不到半年时间部队就变成了上万人。这种扩军能力,在八路军部队比比皆是。不过扩军容易,最大的问题是扩军之后的战斗力下降问题。

  扩军速度太快,部队干部跟不上,老兵也严重不足。

  军事干部不够,老兵不够,直接影响战斗力。更严重的是,部队政治教育跟不上,八路军大规模扩军之后叛变、逃亡的现象也很严重。

  抗日军政大学,包括各军区的分校,抗战期间培养了十多万军政干部。还有其他一些干部学校,抗战期间八路军培养的军政干部有好几十万。但对于八路军、新四军来说,依旧是干部不足,这个问题一直到解放的时候都是存在的。这是大势,是八路军基础不足,中国的教育太差,这一点谁也无法改变。

  盛县目前碰到的问题,未来八路军部队都会碰到。

  王秋云也是无奈。

  “司令员说的不错。大虎同志,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条件,短时间之内根本没有办法改变。不仅仅无法改变,未来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我们这些部队领导人要学习,我们的指战员也要学习。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军事知识。司令员、参谋长,你们都要忙起来。给我们的指战员讲课。”

  魏红军虽然有后世八九十年的记忆,但这是历史现状,不是魏红军一个人可以改变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

  就像是抗日军政大学一样,在根据地办一些学校。让游击军的基层指挥员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只有基层指战员素质上来,部队的战斗力才能够提高。

  “也只能这样了。”

  张大虎点头。

  魏红军继续道:“我们要把部队扩编至七百人到八百人左右,但我们现在部队还不到两百人。剩下的五六百人都要招兵。虽然说我们这一次打的很漂亮,影响力也很大。但想要在短时间之内招这么多兵,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李老师,你有把握吗?”

  “这不好说。”

  李世平道:“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第三区活动,周围的农村也一直在联络,也宣传抗日。有不少年轻人经过我们的宣传想要参加游击军,但五六百人真的不是小数目。

  第三区的人口加起来也就两万人上下,想要在第三区招五六百人并不容易。特别是我们八路军还没有军饷,想要招兵就更困难。”

  招兵不是说两句话,喊两句口号就可以的。

  如果招兵真的那么容易,国军也不至于大量的抓壮丁。其实就是因为愿意当兵的人少,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抗日,抗日,一般的普通百姓知道抗日是啥东西?八路军在山西也是如此。

  八路军在山西没有根基,山西百姓很多都不知道八路军是干啥的。

  阎锡山在山西多年,对于山西百姓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对于山西百姓来说,晋绥军才是他们的子弟兵。其他中央军也好,八路军也好,他们是不可能一下子信任的。

  李世平这段时间虽然一直在做地方工作,但想让盛县百姓完全接受八路军,那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想要招兵五六百人,那就更不是简单的事情。他们凭什么要参加连军饷都没有的八路军?

  魏红军皱眉。

  现在游击军不缺钱,不缺武器,不缺弹药,不缺粮食,甚至不缺布匹。缺的就是人,愿意心甘情愿当兵的人。

  “这还是根据地建设的问题。”

  “是。”

  李世平最有发言权。

  开口道:“虽然日军进入了盛县,但只有一个中队。所以盛县原来的政府机构目前还在,他们对于我们八路军是排斥的。我们想要在盛县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地方政府机构。只有加强根据地建设,才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看来我们要尽快的在盛县展开减租减息,打造盛县根据地。”

  只有把农村,农民最关注的土地问题重视起来,八路军才能够在盛县扎下根来。

  而现在的土地问题,那就是减租减息。

  只有减租减息运动开展起来,才能够在农村得到农民的支持。有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还有那些开明地主的支持,游击军才能够在盛县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自己的地方政府。到时候就不会担心兵源问题。

  “司令员,你和参谋长负责部队扩编和整训,还有帮村民整修损坏的房屋。我要和李老师一起推行减租减息工作。”

  “好。”

  干部不够,魏红军一个军队政工干部,都要参与地方工作。

  没有魏红军,王秋云不仅要负责军队军事建设,还要负责部队的政治工作。不过中央苏区过来的红军干部,很多都是允文允武。不少老红军干部,都是两个都做过的。包括军队高层,他们也都是军事干部、政工干部轮番做过的。

  “李老师,你帮我约见杨永辉校长,我要和杨永辉校长谈谈。”

 

 

第026章 接触杨永辉

  曹杨庄是盛县第五区,在盛县东南部。

  离张家沟村有八十里左右的距离。魏红军跟着李世平来到了曹杨庄。因为游击军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魏红军已经深刻的明白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根据地,建设根据地,发展根据地。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8:30 , Processed in 0.03844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