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22 页

  有了根据地什么都好说。

  没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那就什么都没有。有了根据地,部队可以在根据地内部筹响,在根据地内部募兵。之前只有一两百人的时候,可以靠缴获生存。但随着军队规模达到七八百人,加上以后还会有一些机关人员,人数超过千人的时候,光是靠着缴获是不可能生存的。

  必须要有稳固的根据地,给部队提供粮饷。

  说白了就是要收税。

  只有收税,部队才能够活下去。而想要收税,就必须要建设根据地,建设地方政府。而要建设根据地,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行减租减息。

  而减租减息需要当地士绅的配合。

  李世平推荐的杨永辉,正是盛县极负盛名的名人。他们杨家也是盛县大家族,就是魏红军需要的开明士绅。

  曹杨庄也是山多,不过耕地也多。

  因此地主也不少。

  魏红军和李世平来到曹杨庄的时候,魏红军看到了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此人穿着蓝色长衫,全身上下都是读书人的气质。

  “校长。”

  “李先生。”

  李世平看到杨永辉,下马微微弯腰敬礼。杨永辉也是如此回礼。

  读书人的礼节就是多。

  两个人互相施礼之后,李世平给杨永辉介绍魏红军:“校长,这是我们盛县游击军的政治委员,八路军115师来的魏红军政委。政委,这是我跟你提过的杨永辉校长。”

  “杨校长,久仰大名。我来到盛县第一天就听说了杨校长的名字。”

  “魏政委,我对于你们八路军才是真正的如雷贯耳。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打了大胜仗,鼓舞全国抗日士气。魏政委你们在盛县连打胜仗,把日军赶入县城不敢冒头。

  你们是英雄部队。”

  “杨校长,太过夸奖了。我们是军人,保家卫国是我们的责任。”

  “魏政委,我们不要在这里说话。请里面谈话。”

  “好。”

  魏红军和李世平进入杨永辉的曹杨庄游击队营地。

  魏红军观察曹杨庄游击队。

  盛县的这些武装,都在魏红军的计算当中。未来盛县的抗日局面,肯定是要游击军负责。这些其他的武装,都是要并入游击军当中的。

  曹杨庄游击队人数不少,正在训练的就有150人以上。

  李世平介绍说,曹杨庄游击队学生很多。魏红军也发现了,曹杨庄游击队这里面有不少学生仔。这里面的不少学生都认识李世平,看到李世平都跟他打招呼。

  看着这么多的学生,魏红军心中是非常羡慕的。目前的八路军部队,能够识字的都是宝贝。八路军多少基层指战员,都是文盲出身,很多人都是在军队识字的。

  像115师的基层指挥员识字率在八路军还算是比较高的,相比起来120师和129师目前的基层指挥员甚至还有不少文盲。因此在八路军内部,读书人都是宝贝。

  更不用说这些大部分都是有中学学历的。

  这样有文化的人,只要培养好了,都是未来干部的苗子。就算不能当军事干部,也能当政工干部。就算不在军队序列当中,也可以参与地方政府的建设。因此魏红军对于这些学生是非常眼馋的。

  目前游击军就缺少读书人。

  曹杨庄游击队是一介书生组建的,本来还以为是一盘散沙的散兵游勇。没想到看他们训练还是有模有样的。

  “魏政委,请。”

  一个很简陋的屋子,应该就是曹杨庄游击队的指挥室。

  杨永辉指挥室也没什么人,杨永辉亲自给魏红军和李世平倒茶。虽然指挥室简陋,但毕竟是知识分子,里面该有的都有。

  “魏政委,你们打的几场仗实在是太出色,轰动整个盛县。现在日军龟缩在县城不出来,这都是你们的功绩。”

  “杨校长,我们能够获得胜利,其实是因为日军在盛县人数太少。盛县这么大,且山高林密,到处都是打伏击的地形。而日军在盛县只有一个加强中队两百多人的兵力,所以才会如此受挫。而日军之所以在盛县只有一个加强中队的兵力,是因为日军主力正在打忻口战役,所以抽不出多少兵力。不过等日军打完忻口战役,然后拿下太原,那么国军部队只能是往后撤离,晋绥军部队就会渡过黄河。到时候整个山西就很难再出现忻口战役这样大规模的正规战。黄河以东地区的国军部队会越来越少,那么日军就能够抽出部队巩固占领区。而像我们盛县游击军,还有杨校长率领的曹杨庄游击队,都会是日军重点扫荡的目标。日军一个中队,我们还能够勉强应付。如果日军在盛县进驻一个大队的兵力,那可就是一千人的日军。在战场上日军一个大队,甚至撵着我们一个师的部队。以我们目前的实力,如果盛县真有日军一个大队进驻,那么我们都不是对手。”

  杨永辉沉默片刻,才道:“魏政委认为忻口战役我们会失败?我们守不住太原?”

  “是。”

  魏红军很肯定的回答。

  杨永辉再次沉默。

  好一会才道:“阎长官还有几十万的部队,又有中央军的支持,忻口战役打的正激烈,怎么会失败?再说太原就算是陷落,也不会是在短时间之内。”

  “杨校长,做学问你是我们的老师。但说打仗,我是老兵。你没有上过战场,没有和日本人打过仗,不太清楚具体的情况。我随着115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一路上看到太多东西。忻口战役目前打的是激烈,但国军已经疲态尽显。我可以在这里保证,不需要半个月时间,整个忻口战役就会以我们的失败结束。忻口战役只要失败,那么太原无论如何都保不住。忻口战役失败大家都争相逃命,谁会去管太原。”

  阎锡山在山西太长时间,在山西根基非常深。

  像杨永辉这样的读书人,早年虽然因为各种各样原因退出政坛,但相比起八路军更信任阎锡山。只有打掉这样的幻想,告诉他们晋绥军是真的无法回到晋东北,才能够打消他们不切实际的期待。

  杨永辉真的只是读书人。

  组建曹杨庄游击队,也只是因为心中最朴素的爱国之情。

  对于战争的确是不熟悉。

  所以对于魏红军判断的忻口战役,也不知道对不对。

  “杨校长,日军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时间。我们必须要在日军抽出部队扫荡我们之前,加强我们的实力。我此次过来,是想邀请杨校长合作,共同抗日。”

  “共同抗日,共同抗日。”

  杨永辉不停的说着这句话。

  想了想道:“李老师,我想跟魏政委单独谈谈,可以吗?”

  “那你们谈。我去看看学生们。”

 

 

第027章 土地问题

  李世平离开之后,杨永辉才缓缓开口道:“魏政委,你以前是红军?”

  “是。”

  “我听说八路军115师就是当年在江西轰动一时的朱毛红军?”

  “我们115师是以前的朱毛红军和陕北红军改编的。”

  “当年红军是要打土豪,分田地。”

  “国共合作抗日之后,我们中央已经不再提出这样的口号。目前我们八路军的口号是减租减息,具体还在讨论。不过大致的政策是二五减租,也就是原则上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当然还要规定地租的上线。至于减息,就是承认原来农村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半。”

  杨永辉这样的读书人,你必须要从政策上说服人家。

  他跟那些草莽英雄不一样。

  那些草莽英雄,可能因为八路军某个人的个人魅力就投奔八路军。也有一些人认为八路军能打日本人,也会投奔八路军。甚至有些人想要升官,在敌后找不到其他部队,也会投奔八路军。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

  但大部分读书人可不会这样。

  特别是杨永辉这样,有文化、有想法,还经历过很多事情的读书人,更是不容易拉到八路军这边。所以魏红军对于杨永辉的问题,都是细致的回答。

  告诉他八路军的政策。

  杨永辉点头道:“以前大革命时期,孙总理提出新三民主义,准备推行的政策就是如此。后来国共合作北伐,双方都认可这种方案。”

  大革命时期,杨永辉也是热血青年之一。

  也是很活跃的北方国民党党员。

  所以对于减租减息运动,还是比较熟悉的。减租减息这不是八路军第一个提出来的政策。而是当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共同提出来的纲领。

  不过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政府不再是提出这样的口号,而红军则是用

  “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来代替“减租减息”运动。

  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八路军为了合作再次准备实施“减租减息”的政策。

  “不过,魏政委,我要说的不是这个。现在国共合作抗日,你们推行减租减息政策。可是如果抗战胜利了呢?你们是不是还要恢复原来红军时期的政策,依旧是喊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我杨家就是曹杨庄的大户,族里面有几十亩地的好几家,像我家则是有三百亩地。我就是贵党要打倒的土豪。”

  杨永辉不是普通的地主。

  很多农村地主,虽然说是地主,但都是土霸王。也就在自己农村称王称霸,因为没有去外面待过,眼界很是狭窄。根本不懂国家大事,世事变化。

  但杨永辉是担任过省党部委员的读书人。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6:50 , Processed in 0.029381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