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23 页

  所以他的问题直至核心。

  凭什么我这个被你们打倒的对象,要跟你们合作。杨永辉家里本身就是曹杨庄大地主,而且他们杨家有钱的地主不是一个两个。

  “杨校长,你觉得我们和日军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很多。士气、训练、武器装备,各方面来说我们和日军都差距不小。”

  杨永辉不明白魏红军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自己的问题,但没有在意。

  还是回答了魏红军的问题。魏红军点头道:“我们和日军有方方面面的差距。其中很多方面都可以弥补。像士气、训练,只要一定时间的训练,我们都可以赶上来。

  但有一样,我们在短时间之内是无法赶上的。那就是武器装备。而这方面的差距,来源于两国工业方面的差距。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我们的钢铁不够多、不够好,我们的机械工业几乎是空白,差了日本十万八千里。杨校长,这一点你承认吗?”

  “是。”

  “而发展军事工业最重要的核心是什么?核心就是重工业。采矿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装备工业,都是工业发展最核心、最基础的存在。只有这些工业发展了,我们才能够说我们有了工业基础,可以继续发展其他工业,包括武器工业。但这些工业都是大投资,且建设时间很长,建成之后短时间之内不会有多少经济效益的产业。就说说钢铁工业,我们要建设一个年产量二三十万吨的钢铁厂,就要有相配的发电厂、铁矿石厂、挖煤工厂。把他们都建立起来,需要的资金是以亿为单位的。

  稍微规模大一点,说不定投资需要十个亿。可是战前国民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有多少,才堪堪过了十亿。这样的情况之下,国民政府能投资建设这种重工业工厂吗?

  而且这还只是重工业很小的一个钢铁厂。”

  杨永辉静静地听着魏红军说的话。

  魏红军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杨永辉毕竟是曾经的省党部委员,因此还是给国民政府辩解一下道:“魏政委,自第一次北伐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到现在也有十年。这十年当中,国内战事不断,政府也没有多少精力去发展工业,特别是发展重工业。”

  “不,国民政府是不可能发展工业的,更不可能投入巨资发展重工业的。”

  “魏政委,此话何解?”

  “杨校长,你可知国民政府主要的税种是什么?”

  “这个我没有研究过。”

  杨永辉迟疑一下。

  因为这些杨永辉真的没有想过。魏红军直接道:“国民政府的主要税种是三个,一个是统税,一个是关税,一个是盐税。统税是国民政府控制国内主要物资,然后统一出口的收入,关税是进出口货物的税,盐税就不用说了。国民政府税收当中,这三大税收占据九成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只要这三个税种稳定,那么财政就稳定。所以对于国民政府来说,发展还是不发展工业,对财政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国民政府是没有动力去发展工业,甚至打压我们的民族工业对财政更有利。因为对于国民政府来说,进口外国东西越多,关税越多,财政收入越好。这样的政府,是不可能发展我们国家、民族需要的工业。”

  杨永辉的脸色变得很是严肃。

  因为杨永辉听明白了魏红军的意思。杨永辉是念过大学的高级知识分子,明白现在的世界就是工业国家主导的世界。中国想要强大,必须要发展工业。

  但魏红军从老蒋政府的财政出发,表示老蒋根本无法承担起中国发展工业的重任。

  以前很多人反对老蒋,包括杨永辉当年也是声讨过老蒋。但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谈过,也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但听完之后,发现还是很有道理。

  老蒋的税种构成决定了老蒋的政策。

  就像是屁股决定脑袋是一个道理。

  老蒋的税种,决定了老蒋政府机构很多人都是靠着这些活着。而这些东西,其实就是人们骂的买办政府的税收组成。对于老蒋政府来说,只要进出口不出现大问题,那么政府的财政就不会出问题。所以对于老蒋来说,国内的农民怎么样,甚至国内的商业怎么样,乃至于中国工业发不发展,都没有关系。或许老蒋本人不这么想,但国民政府的官员是这么想,这么做的。因为国民政府的那些高级官员,都是这种经济模式的既得利益者。

  杨永辉内心当中不断地告诉自己,这是魏红军为了拉拢自己,说国民政府的坏话。

  可是就算是这么想,但杨永辉也明白,魏红军说的有很多是正确的。

  “杨校长,你说说国民政府的税收当中,为什么这三种税种就占据九成以上。中国可是有四万万农民,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家,怎么收税也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按照正常情况中国的农业税应该占据国家税收的一半。”

  杨永辉继续沉默。

  因为这方面的问题,杨永辉也从来没有考虑过。

  “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国民政府的统治力量太差。他们根本无法控制地方,无法控制农村。其实民国农民的负担很重,一年收成的一半以上都要上交。可是农民上交这么多粮食,国民政府却根本拿不到这些粮食。那么这些钱和粮食去了哪里?”

 

 

第028章 土地问题2

  “魏政委的意思是,农村是地主控制的。所以国民政府拿不到钱?贵党要打土豪,就是为了农村的税收?”

  魏红军说了一大圈。

  杨永辉慢慢的有些明白魏红军的意思。

  魏红军同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一张纸,又从口袋里拿出钢笔,写道:“杨校长,我当初跟着部队长征的时候,经过南方各省做过调查。很多地方农民租地,最低都要上交65%左右的收成。这个包含了地租和农业税。有些收地租比较狠的土地,农民需要上交70%到80%的收成。而且不少地方除了上交这些东西之外,还有很多繁杂的苛捐杂税。我以前听说山西是比较安定的地方,但此次来到盛县,却发现山西也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好。盛县这边租地的农民,也要上交60%左右的收成。农民上交的这部分里面45%到50%都是地租,地方政府拿走的也不过是10%上下。”

  “若是我们能够完成减租减息。把地租从45%到50%,减到25%到30%。然后把政府本来的税收从10%增加到20%,那么农民每年上交45%到50%的收成。这样你看,农民上交的东西少了,他们就会高兴,会支持我们的减租减息政策,还会踊跃参军支持我们抗日。而我们则是能够拿到比以前更多的税收,维持军队的开支。”

  减租减息运动。

  说白了就是从地主口袋里拿出钱,政府和佃户分了。

  这样的结果佃户高兴,政府满意。农民会支持新生的敌后政权,八路军的根据地地方政府也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唯一不高兴的就是地主。

  杨永辉还在沉默。

  因为杨永辉理解魏红军说的,但又有一些是不太理解。

  魏红军顿了一下,看杨永辉看明白了,继续道:“这是减租减息。刚刚杨校长问我,我们会不会重新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这个是我党高层考虑的事情,我只是八路军基层指挥员。这个我也说不好。但我可以继续说下去。杨校长,你看看。

  若是中间没有地主,那么政府可以把税收定在40%。在一些人看来,政府税收达到40%,这简直是太过分。或许一些读书人还会写书大骂政府高税收。但对于农民来说,每年上交40%的税收,不需要再交其他的东西,那么负担不知道降低了多少。

  农民难道会考虑政府税收是高了还是低了?他们考虑的是,自己每年到底能够留下多少粮食。每年只交40%的收成,他们不知道会多么高兴。杨校长,你说说,我党当年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对农民有没有吸引力?”

  “这是从农民方面考虑的。再看看政府方面。相比起现在国民政府依靠着统税、关税、盐税,一旦有一个政府能够从农民手中收到40%的农业税,那么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够增加多少?中国目前有多少农民?中国每年的粮食产量有多少?国民政府无法控制农村,无法从农村收粮食。所以国民政府给下面的政府工作人员,给下面的军队发军饷,都是发钱。让他们用钱购买粮食。结果国民政府每年都缺钱,最后为了保障自己的财政肯定会大规模印钱,最后国民政府的纸币会快速贬值。”

  “如果是换一个政府,从农村可以收大量的粮食。那么政府可以用粮食代替工资,发给政府工作人员,军队官兵。这样留下很多钱,投入到工业发展当中。我们党对于地主也分为土豪劣绅、开明地主,富农、中农等不同等级。所以我们的政策是,打击土豪劣绅,团结开明地主。也就是说对于我党来说,一两个地主的好坏,跟我党土地政策没有多少关系。因为地主阶层的存在,直接影响的就是政府税收,影响广大农民对于政权的支持。”

  到了这个时候,魏红军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杨永辉脸色凝重的看着魏红军写的东西。

  杨永辉也完全明白魏红军的意思。地主不全是坏蛋,也不全是好人。地主里面有土豪劣绅,也有开明地主。不过这些东西,不影响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因为地主阶层的存在本身就是工业发展的障碍。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家,农业税是政府财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要发展工业,农业税是不能放弃的。

  魏红军像是回答了自己的问题,但又好像是没有直接回答问题。

  杨永辉也算是见多识广。

  早年一直做到了省党部委员,只不过后来有一些心灰意冷,才会回到盛县当老师。

  可是今天魏红军说的东西,有些杨永辉听懂了,有些杨永辉没听懂。但仔细想想,有些还很有道理。

  以至于杨永辉很是惊讶。

  眼前这个八路军干部,也就是二十几岁的年纪。却能够说出如此深的道理。

  “魏政委,你今年多少岁?”

  “二十二。”

  “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杨校长,我从小就没上过学。家里穷,一直到红军来到了我们闽西,我们家才有了地。我爹一高兴就给我取了一个大名叫红军。十五岁那年我就跟着我两个哥哥当红军,到了部队才学会了认字,才开始读书。”

  “魏政委十五岁才开始认字?”

  “对。”

  杨永辉看着魏红军是不可思议。

  十五岁才开始认字,现在才二十二岁。也就这点时间,红军还一直在打仗,却能够知道这么多。这个完全出乎杨永辉的预料之外。

  杨永辉当然不知道,魏红军本身虽然爱读书,但毕竟十五岁才开始读书,怎么可能知道这么多。但后世来的魏红军,可是正儿八经的硕士研究生。

  杨永辉忍不住再次问道:“魏政委,我能否问你在红军时期是什么职位?”

  “营教导员,也就是营政治委员。”

  “红军真的是不可思议。难怪你们能够从江西走到陕西。魏政委,你想和我们合作共同抗日,我想问问,你想怎么合作?”

  “杨校长,我们想要在盛县建立敌后根据地,在盛县推广减租减息。不过减租减息,需要盛县的开明士绅的支持。李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杨校长。他说杨校长人品高洁,为人正直。所以我们想邀请杨校长出山,负责盛县减租减息工作组的组长,在盛县完成减租减息工作。”

  “我?”

  “是。只有在盛县完成减租减息,我们才能够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有了广大农民的支持,那么我们就不会缺少粮食,不会缺少兵源。就能够在盛县打造出抗日最坚固的堡垒。”

  杨永辉不是不懂世事的书呆子。

  知道魏红军让自己负责减租减息工作,就是因为自己在盛县的声望和家族出身。只要自己出面,那么会有很多地方士绅响应。

  和八路军合作?

  甚至帮助八路军推行减租减息工作?

  一旦自己站出来,那么自己和八路军就真的绑在一起。就算自己说自己和八路军不是一路的,别人也不会相信。杨永辉下不定决心。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8:36 , Processed in 0.03831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