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26 页

  很坦然的说出这个历史。

  魏红军是实在没有想到李万福还有这样的历史。因此魏红军先不说话,看看李万福的意思。李万福看魏红军神色变得严肃,所以笑着道:“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贵党,也接触红军。那次在红军俘虏营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当时贵党提出的‘结束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得到了我们东北军官兵一致的认同。我们这些人老家被鬼子占了,甚至不少官兵连父母亲人都留在了东北。大家都想回家,都想打回去,但却被派到了西北和红军打仗。大家都想不通,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当兵吃粮,上面让我们打仗,我们也只能是打仗。但对于我们这些连家都回不去的人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打回老家。可惜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回到老家。一直到那次在红军俘虏营,才真正的感觉有了可能。”

  “九一八的问题,不是你们这些东北军广大官兵的责任。责任在上面。”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东北军从九一八开始就受到全国唾骂,后来热河抗战再次惨败,更是成为全国的笑柄。西安事变之后,我们东北军的处境更加艰难。部队不是缩编,就是在各个站场当炮灰。当然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七七事变爆发,虽然都说要抗日,但其实一个个都有小心思。七七事变二十九军已经和日军交火,但内部还在争论是战是和。就是我们东北军内部也是如此。后来在保定阻击日军的时候,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镇嵩军这些部队看起来一起打仗,但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都不想自己部队去死拼,当然是挡不住日本人。我在部队感觉不到未来,所以离开了东北军。”

  魏红军听着李万福的话,对他越来越感兴趣。

  因为魏红军感觉到,李万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军事指挥员。相反李万福考虑了很多其他问题。这是一个有思想的军官。

  “我离开东北军之后,想着找一条能够战胜日本人,能够打回家乡的办法。杨校长找到我的时候,我其实很高兴,我想过好好地练兵打鬼子。可是真正开始训练曹杨庄游击队之后,我明白我想的太简单。部队训练容易,但曹杨庄游击队这些人都是因为杨校长的名望投奔而来的。他们当中虽然学生多,但他们其实并不完全明白和日本人打仗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怎么打日本人。整个队伍看起来有些样子,但里面却是乱糟糟的,对于这些我完全没有办法。以前我在东北军的时候也没有考虑过这些,一直到被红军俘虏了,我才明白有些队伍是不一样的,就像是你们红军。当时我们被俘虏之后,不仅是红军的领导过来给我们上课,平时我们还和你们的士兵说话。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红军士兵,甚至有几个才参加红军没几个月时间,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但他们和我们的士兵就不一样。虽然他们没什么文化,甚至不少人都是文盲,但他们知道为什么打仗。看到他们的时候,我才明白我们东北军为什么几次和你们红军作战都是失败的。”

 

 

第032章 李万福2

  “我们红军成立之后,内部也有很多混乱的思想。早期我们红军很多人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往哪里走,该怎么建设根据地等等。一直到毛主席在古田会议上,给我们红军下了一个原则。毛主席说我们工农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种原则让我们红军与其他军阀部队有了不同,开始真正的走向新的军队。所以我们红军特别重视政治教育,要让所有的指战员都知道,我们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我们为什么打仗,我们打仗的目的是什么。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是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我们把这个叫做信仰。我们的指战员正是因为有了信仰,所以才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就算是长征那么艰难的情况之下,我们的部队也没有被打垮、拖垮,最终走到了陕北。”

  “对,就是这个。”

  李万福点头。

  然后兴奋的道:“我念完了中学,就考上了东北讲武堂。然后进入了东北军,跟着部队也打了很多仗。但被红军俘虏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上面让我们打仗,我们就打仗。至于为什么要打仗,打仗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很多人并不关心。打赢了会如何,打输了会如何,我们都不考虑。因为大家都是当兵吃粮。可是碰到红军之后,我才明白,军人打仗也要知道为了什么打仗,我们打仗最后要得到什么?如果没有这些,那不就是民国最常见的军阀战争。”

  魏红军点头。

  为什么红军能够发展壮大,为什么八路军在敌后能够发展壮大。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后世的电视剧、小说当中,都愿意突出一个军事主官。一个个人英雄似的指挥员,振臂一呼就有无数人跟着,就能够让部队战斗力蹭蹭的往上升。其实哪里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靠着个人威望聚集的部队,打顺风仗没什么问题。一旦遇到逆风仗,一旦遇到困难,部队就会散架。这种部队是不可能在敌后生存很久的。

  如果红军只是靠着某些领导的个人魅力,个人威望打仗,那么红军也不可能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什么毛主席最重视部队的政治教育,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只有真正的让战士们明白,为什么打仗,打仗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弄懂了这些,让指战员有信念,才能够在碰到困难的时候,部队不散架。这个基础上辅以强有力的部队纪律,部队才能够在敌后生存。如果增强部队战术素养,那么这样的部队就是强军。

  看看历史上129师386旅的771团,被日军偷袭,部队直接被日军打散。如果是放在其他部队,这个部队就没了。但771团是走过长征的红军部队。被打散之后,几个小时之内硬是重新聚拢。最后一查,基本上所有失散的官兵都回来了。

  这才是打不垮拖不烂的部队。

  “我本来想要在曹杨庄游击队,打造一支我心目中的部队。可是很快我就明白我完全没有这样的能力。这些日子我也一直在想,曹杨庄游击队到底差什么?前段时间张家沟村游击队突然接连击败日军,还有人说张家沟村来了八路军,所以我一直考虑拜访你们。想要看看你们到底是怎么打造部队,怎么打仗的。没想到你们反而来了曹杨庄。”

  “李队长这是欢迎我们的合作?”

  “魏政委,我就实话实说。经过这一年的情况,包括我在曹杨庄游击队的经历,都让我觉得缺少什么。但我知道这个东西你们红军身上有。目前曹杨庄游击队都是学生和农民为主,我一个人根本没有办法。我想跟魏政委申请一些基层军官,包括你们的政工干部。我想亲自体验一下,你们八路军是怎么打造部队,怎么教育战士们的。”

  李万福很认真。

  魏红军非常高兴。

  因为魏红军明白,李万福在思想上已经非常接近八路军这边。只要稍微使点劲,再过一段时间,李万福加入八路军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李万福这种情况一旦加入八路军,会成为坚定的八路军战士。因为他是从思想上加入了八路军。

  因此魏红军笑着道:“李队长,有一点我先要跟你说明白。”

  “魏政委,请说。”

  “盛县抗日游击军虽然还不算是八路军正规部队,但也是隶属于八路军序列的地方部队。我们八路军不是中央军,也不是东北军,经费有限,甚至可以说很是艰苦。

  我们的部队不发军饷,只有少量的津贴。这还是有钱的时候,如果没钱我们的部队还要自己动手种地养活自己。可以说我们八路军在敌后作战,生活上会非常艰苦。

  就是我们中央领导在延安的津贴,有可能都比不上东北军一个营长的工资待遇。”

  “这没有问题。”

  李万福点头。

  保证道:“我不是出身大富大贵之家,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再说我们这些人老家都被日本人占了,都成为了丧家之犬。还有什么资格挑三拣四。”

  “还有一点,我们八路军纪律严明,和其他部队大不一样。李队长不知道听没听过我们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在我们军队是铁律,谁要是违反铁律,枪毙都有可能。”

  “铁的纪律,才能有精兵。我们在俘虏营的时候,也听过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们红军除了一部分陕北红军之外,大部分都是从南方来的。但你们红军却能够和陕北百姓打成一片,和地域完全没有关系。我们东北军都是东北子弟兵,大家都是东北人。可就算是这样,我们东北军在东北都没有这样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我保证能够接受八路军的纪律。”

  “听到李队长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魏红军露出了笑容。

  有李万福的支持,曹杨庄游击队成为游击军部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魏红军点头道:“这样。我给你们独立队派一个政工干部,三名军事干部。说是军事干部,其实大家级别不高。他们以前在红军也就是连排级干部,但我可以保证他们都是老红军。班排级的战术能力都是很出色的。我知道李队长是正规军校毕业的,在军事方面你也要多帮帮他们。”

  “互相学习。你们红军的一些打法,非常值得我学习。我东北军当时武器精良,部队军官都是正规军校毕业的。但几次碰面都被红军打的七零八落。我们曹杨庄游击队和张家沟村游击队几乎是同时组建的,但张家沟村游击队能够打胜仗,击溃了日军一个中队。而我们曹杨庄游击队,我说实话,不要说是日军一个中队,就是日军一个小队也没有信心击败。”

  “李队长,不瞒你说。你们独立队缺乏军事干部、政工干部,游击军那边也缺乏,而且缺的厉害。不仅仅是基层干部缺的厉害,就是老兵也缺的厉害。唯一的办法是我们自己培养干部。我和游击军王秋云司令员有了决定,准备在游击军开设短期的培训班。让我们的基层指挥员去学习,司令员、参谋长包括我都会上去讲课,以此来培养军官。你们独立队这边也可以抽调一些有能力的战士去学习,短暂学习一两个月之后,就能够担任基层指挥员。”

  “这个事情我记住了。我手中还真有几个不错的苗子。”

  “那就好了。”

 

 

第033章 改造曹杨庄游击队

  和杨永辉、李万福谈完之后,魏红军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张家沟村。

  不过才两天多的时间,张家沟村这边人声鼎沸。李世平的工作做得还是比较扎实,张家沟村周围的很多农村,都有年轻人过来参军。

  王秋云和张大虎也忙。

  忙着训练部队。

  部队扩编之后,战斗力会急速下降。因为老兵数量有限,新兵太多。

  想要提高战斗力,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加强训练。魏红军回来之后,王秋云立马赶了过来。这几天扩军之后,王秋云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光是每天消耗的粮食,那就不是小数目。

  参军人数也没有达到预期。

  如果说之前在八路军,是枪少人多。那么现在的游击军却完全不一样,是人少枪多。本来王秋云和魏红军还想要组建区小队,可是现在连游击军编制都没满,更何况是组建区小队、村民兵部队。

  王秋云也是深切的感受到了,必须要建立根据地。

  只有稳固的根据地,才能够给部队提供足够的后勤,足够的兵源。要是没有根据地,现在每天部队消耗的海量物资,光想着靠缴获,根本不可能。兵源也是如此,李世平虽然很努力,但离所需需要的人还是差了不少。所以听到魏红军过来,立马探听情况。

  “老魏,怎么样了。”

  “着什么急,先让我喝点水。”

  “我能不急嘛?你说我们两个之前在部队打仗,什么时候如此操心。每天只要考虑部队训练,部队打仗就可以。但现在还要考虑根据地建设,募兵,部队后勤。最近我感觉我都老了十多岁。这两天你不在,我晚上都有些睡不着觉。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要考虑部队今天会消耗多少粮食,要考虑今天能够招多少人。”

  “有这么夸张吗?”

  “没跟你开玩笑。”

  魏红军点头。

  魏红军理解王秋云的苦恼。

  红军改编八路军之前,两个人也不过是营长和营教导员,都是属于基层指战员。只要负责训练部队,打仗就可以。至于其他的,自然有其他部门考虑。根据地建设有地方党,部队后勤和募兵都各有各的机构负责。

  再说两个人都是闽西农村出来的,都是在部队学习认字,文化程度有限。魏红军因为转为政工干部,所以看的书比较多,平时也比较注重文化学习。可是王秋云能打仗,特别是擅长诱敌,在苏区打仗的时候名气不小。甚至连军团领导都知道王秋云的名字。要不是因为长征,王秋云都能够成为团长。也正因为如此,他以往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打仗上,什么时候关心过这些琐碎的事情。

  可是现在的盛县根据地当中,两个人是军政最高官员。因为盛县地方党委实力有限,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两个人什么都要负责。王秋云心里没底是肯定的。

  “老王,我们两个人现在远离大部队。很多事情第一次做,但必须要做。不懂的东西,可以一边学一边做。你有压力,我也有压力。不过我们两个人只要扛过压力,必然能够在盛县打开局面。”

  魏红军不停的鼓励王秋云。

  魏红军毕竟有后世的记忆,明白抗日战争的走势。所以知道很快晋察冀军区就会成立,盛县抗日根据地也会纳入晋察冀军区当中,所以心里还算有底。但王秋云是真的啥也不知道。

  一时之间要独立负责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面对这么多的问题,真的很迷茫。

  魏红军可不能让王秋云失去信心。因为王秋云是一员战将,打仗非常聪明,非常会打仗。苏区的时候部队需要诱敌,别看王秋云只是小小的营长,但连军团领导第一个想到的都是王秋云。因为王秋云带着几百人,可以伪装成红军一个师,真的是非常聪明。

  魏红军相信,以王秋云的能力,在抗日战场上必然会大放光芒。

  “哎,你来了,跟你说说话,我好了很多。快说说,曹杨庄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李老师回来说的太简单。”

  “杨校长已经答应担任减租减息工作组组长,而且答应把曹杨庄游击队改编为盛县抗日游击军独立队。我和杨校长、李老师商量,我们先在盛县三区、四区、五区推行减租减息。看看效果,培养干部,等有了基础在全县推广。同时也尽快的组建盛县三区、四区、五区的区政府机构。”

  “太好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5:10 , Processed in 0.04050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