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279 页

  一个是邓国真的是军政全优的干部,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邓国从红军时期开始就是聂帅的老部下。

  不仅留下了邓国,而且从冀热辽挺进军带走第六团,还有和翼热辽挺进军那边协调,把蔡德宝这些原晋察冀干部调回晋察冀。

  这方面聂帅的确是保护了晋察冀干部。

  在晋察冀干部看来,聂帅这种做法的确是有情有义。因为老部下落难的时候,挺身挺而出保护了老部下。但在其他人看来,这就是晋察冀干部在聂帅的保护之下抱团。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冀热辽挺进军闹内,是不是有晋察冀干部不听话,是不是晋察冀军区在后面撑腰。

  除了这些干部调动问题之外,聂帅也开始考虑晋察冀的干部使用问题。

  晋察冀缺干部。

  这三年晋察冀发展迅猛。部队增长速度快,根据地扩张速度快,到处都需要干部。但晋察冀如此缺少干部的情况之下,有没有能力强的干部,目前还没有分配的。

  其实还是有的。

  特别是四方面军出身的一些干部,有不少在军区这边还没有正式安排。聂帅也不是说有意要打压这些四方面军干部。但聂帅更信任中央红军出身的干部,更喜欢自己一手带起来的干部,这个绝对是有的。

  中央红军的干部和四方面军的干部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中央红军这边的干部,常年在中央苏区打仗。

  中央也重视教育,所以不少干部都是军政全优,特别是政治觉悟不错,对党的纪律遵守的也可以。相比起来四方面军干部,经过张国涛肃反之后,很多将领都是从底层提拔上来的。所以四方面军猛将尤其多,但是在政治觉悟、党的纪律方面,却有不少问题。如果说张国涛有军阀主义的问题,那么四方面军不少干部都有这个倾向。

  恰恰聂帅又是政工干部出身。

  最喜欢那些军政全优的于部。

  其实四方面军很多干部,经过在延安抗大学习,又经历过批判张国涛事件。在政治觉悟方面,党的纪律方面提升很多。加上四方面军干部本身就勇猛,能打仗,是现在各个军区都非常需要的。但聂帅在晋察冀,依旧没有完全信任他们,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晋察冀提拔干部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四方面军干部的名额。甚至目前晋察冀发展出了这么多主力团,主力团团级干部往上数基本上都是红四军、一军团出身。就连同样中央红军当中三军团出身的干部也非常少。

  因为不仅仅是聂帅如此。

  晋察冀下面各个军分区的领导人,他们在提拔干部的时候,肯定都是优先提拔自己熟悉的干部。

  结果晋察冀军区这么大的根据地当中,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出身的干部少之又少。

  以前都没什么事情。

  但这一次主席亲自草拟的电报。批评的话不多,但里面的意思却是字字千钧。以往主席并不是没有给聂帅亲自写过电报,但没有像这一次这样让聂帅想得多。

  想了好久之后,聂帅转头问唐杰道:“张才芳同志还在抗大二分校担任先遣大队大队长?

  “是。”

  唐杰点头。

  张才芳资历很老,是黄麻起义出身,是正儿八经的鄂豫皖老红军。

  在四方面军担任过红九军政委,红三十一军政委。可以这么说,目前四方面军的干部,一大半都曾经接受过张才芳的领导。不过张才芳倒不是受到张国涛连累,而是在长征途中还没有到陕北,就已经被一撸到底。因为汽油爆炸,引起了很大的伤亡,张才芳自己揽责任,所以调到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等到了陕北之后,又进入抗大学习。

  一直到现在。

  也就是说他已经在军校待了快四年时间。

  目前还在抗大二分校,担任先遣大队大队长。

  聂帅想了想道:“张才芳同志一直在抗大也不是一回事情。三分区最近发展不错,让张才芳同志去三分区担任副司令员吧。

  聂帅考虑的比较多。

  抗战时期山头出现是比较容易的。因为都在敌后发展,而且基本上建立一个根据地都是同一支部队。而且为了统一领导问题,很多地方都开始实行一元化领导。也就是党政军一把手都是一个人担任。

  这不仅仅是一级军区,下面的军分区很多都是这样的情况。

  这样最容易产生山头。

  晋察冀北岳区其实已经是一个山头。现在主席的电报只是几语,但如果北岳区干部一直都是现在这种情况,说不定以后中央要怎么调整干部。

  聂帅知道,自己必须要做一些改变。

  他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在抗大的张才芳。四方面军的干部在晋察冀不多,不仅仅是在北岳区,就是在冀中军区和冀热辽挺进军也没有几个人。

  现在大部分的四方面军干部,在其他军区活跃,发展也很好。

  但晋察冀这边几乎看不到高级将领。

  这是有些不正常。

  张才芳在四方面军资历深、人缘好,启用他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聂帅也是希望用这种方式告诉,中央,晋察冀有山头,但并没有山头主义。

  至于选择张才芳去三分区,是因为三分区现在发展速度快了起来。但因为才开始迅猛发展,所以部队和地方都缺之干部。加上黄勇脾气不好,和他,搭档的干部不好选择。正好张才芳此人脾气非常好,四方面军那么多脾气不好的干部都信服张才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够团结干部的。所以才让他去三分区。

  “还有郑伟山同志。”

  聂帅顿了顿,最后还是道:“让郑伟山同志去要成立的12军分区担任副司令员。至于在八纵具体的工作,让八纵自己决定。

  郑伟山也是出身四方面军。

  红军时期是四方面军的师政委。虽然是政工干部,却也是四方面军出身的猛将。不过受到张国涛和西路军影响,一直未能够在前线带兵打仗。在1939年年初军区成立教导团,他才从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出来担任团政委。团长是军区参谋长唐杰担任。

  后来唐杰工作繁忙,郑伟山就开始担任教导团团长兼政委。

  光是启用张才芳还不够,聂帅选择启用郑伟山。

  “这.唐杰皱了皱眉,道:“司令员,郑伟山同志去给王秋云和魏红军当副手。这个。…。

  “八纵大的干部架构不动,是为了保证八纵的稳定。但八纵还是要有正常的干部交流。

  聂帅指了指手中的电报。

  唐杰微微点头。

  延安的电报虽然没有具体指示,但意思还是比较明显的。

  “待会召开军区党委会议,确认之后,给延安和总部发电报。

  1940年1月7日。

  反扫荡结束之后,晋察冀军区选择开会。

  这一次军区开会,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也参加。

  很是意外。

  因为这一次参加会议的,都是晋察冀军区的领导和各个军分区的领导。以往这样的会议,他们两个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的。王秋云和魏红军也不是没有来军区开过会,但那个会议级别没有这么高。都是一些军事会议,或者是扩大会议。而不是这样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参加的会议。

  大家心情都不错。

  一个是因为晋察冀军区北岳区这一次是真的露脸,延安和总部的嘉奖令到了好几天。实在是因为这一次晋察冀北岳区反扫荡表现太出色。给扫荡的日军很大的打击。

  此次反扫荡,晋察冀北岳区各部队歼灭日军超过万人,加上伪军部队,歼灭两万多日伪军。而且不少都是成建制的歼灭日军,甚至是成建制的歼灭了两个日军联队。北岳区反扫荡战果如此辉煌,让本来兵力就捉襟见肘的华北方面军更是雪上加霜。

  当然除了这个事情还有一个高兴的事情。

  那就是日军对冀中军区的扫荡同样也结束了。

  冀中军区付出了不少代价,伤亡也不小,而且根据地也丢失了不少。但此次反扫荡冀中军区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9万多人参与了反扫荡。歼灭日伪军4000多人。虽然战绩比不上晋察冀军区北岳区这边这么辉煌,但毕竟也是反扫荡成功。

  再说冀中军区的反扫荡本来就比较困难,因为冀中地区是一片平原地带。

  能够反扫荡成功,对于翼中军区已经是很成功的事情。

  所以这一次会议整体上是比较轻松的。当然也不是没有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开始的时候日军这个政策还不明显。现在快一年时间之后,“囚笼政策”的威力开始出现。

  对于八路军根据地的威胁是越来越大。

  日军修筑的调堡越来越多。之前只是在铁路沿线、公路沿线修筑堡,后来他们开始在八路军根据地边缘修筑堡。可是现在他们往八路军根据地修筑碉堡。

  这个影响就越来越大。

  大家都在考虑如何打破这个堡封锁。

  当然除了这些事情之外,也有其他的一些事情。不过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已经是大出风头,延安和总部的嘉奖令几次点名八纵。所以这个时候在这样的场合,两个人都是尽量的少说话。除非轮到自己说话,不然不会轻易插嘴。

  但很快军区领导开始宣布新的军分区整编方案。

  晋察冀军区除了给冀中军区的军分区新的番号之外,在北岳区还要新成立两个军分区,分别是11军分区和12军分区。目前的晋察冀北岳区有五个军分区,冀中军区有五个军分区。从一分区开始十分区都已经满了。

  所以增设的两个军分区是11军分区和12军分区。

  11军分区是盛县根据地、宣涿怀根据地、宁高镇根据地,王秋云担任司令员兼政委。12军分区是昌宛山根据地、龙延赤根据地、张崇沽根据地,魏红军担任司令员兼政委。

  聂帅代表晋察冀分局任命魏红军继续担任察南特委书记,这些根据地的党组织、地方建设依旧是魏红军负责。

  随着建立两个军分区,晋察冀第八纵队这个称呼,从现在开始应该成为历史。不过也不知道是军区忘了,还是怎么了。反正军区并没有下令废除晋察冀第八纵队这个番号。

  只是组建十一军分区和十二军分区。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8:00 , Processed in 0.05285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