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284 页

  魏红军跟王秋云是一个意思。

  一定要买。

  砸锅卖铁也要买。

  战争年代,很多事情都是为战斗服务。为了战,斗的胜利,其他很多方面都可以暂时让步。

  韩卫国开口道:“我支持司令员和政委的想法。我们完全可以和他建立长期的关系,不仅仅是这一次的军火交易。以他的地位,稍微做动作,一年卖给我们几万发子弹,十几万发子弹都是轻松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几万发子弹啥都不是,稍微虚报一下弹药消耗量,就能够赞下几万发、十几万发子弹。但对于我们来说,几万发子弹、十几万发子弹足够我们八纵打好几场伏击战的。而且黄鹏此人毕竟是华北治安军高层,和他建立稳固的联系除了武器弹药我们还能跟他做其他生意。我们部队需要的医疗器械、药品等等,我们都能够跟他购买。”

  “嗯。”

  魏红军点头。

  支持韩卫国的想法。

  一个大汉奸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一旦和他建立一种合作关系,不说请报上的好处。光是利用他的渠道,购买部买队、根据地急需的物资,一定不会是小数目。

  所以韩卫国也是支持和黄鹏建立联系。

  楚河此时开口道:“我在华北工作的时候,认识黄鹏此人。他是齐燮元的大将,但也不是那种铁杆汉奸。人世故一些,圆滑一些,但却是那种两面都好的那种人。我认为这种人物我们可以争取。就算他不为我们所用,但我们也可以和他保持一定的和平关系。甚至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钱从他那里购买一些情报。这都是可以的。

  “韩主任,这个事情交给你们政治部负责。不要急于拉拢人家,只要跟他留下一条通道就可以。

  等我们和他做了几次大生意之后,大家自然而然就能够建立关系。

  “是。”

  “高主任,这条线你们贸易处也要联系上。既然这些皇协军想要做生意,我们就跟他们做生意。

  我们两家之间能做的生意应该不少。和汉奸做生意,对我们只有好处。”

  “我们立马跟华北方面军那边建立这方面的关系。”

  高为农点头。

  他是察南贸易处主任,掌管整个八纵根据地的贸易。

  和汉奸建立联系,和汉奸一起做生意,是贸易处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相比起那些地方汉奸,华北治安军也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华北治安军高层就更好。

  魏红军继续道:“今天大家都在,我就说说我对于时局的看法。大家出去之后不要传播,就当是我们内部的一次会议。我和司令员这一次去军区开会,军区领导和各军分区领导目前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日军的囚笼政策。日军在铁路沿线、公路沿线大肆修筑碉堡。为了封锁我们的根据地和分割我们的根据地,他们开始往我们的根据地修一些小铁路和公路,然后利用这些小铁路和公路修筑调堡。等日军把那些小铁路和公路修到了我们根据地内部,调堡就修到了我们根据地当中。他们就可以用这些碉堡,分割我们根据地,分割我们的部队。这是大家都头疼的事情。因为有些根据地表示,日军碉堡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的根据地,严重影响根据地的安全和发展。”

  “平汉路、平绥路、同铺路、正太路,日军依靠这四条铁路把我们的根据地封锁起来。然后利用这里面的公路,把我们根据地分成各种小块,最后就可以一个一个的扫荡。

  王秋云补充了一下。

  魏红军继续道:“这是一个狠毒的战略,欺负我们八路军没有大炮。现在受到日军“囚笼政策”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晋察冀军区,其他冀中军区,还有120师、129师那边都是如此。聂司令员已经接到了总部的命令,要去总部开会。我估计总部讨论的就是这个事情。老王,你说说。日军现在是步步紧逼,总部会怎么选择?”

  “日军现在做的就是网。日军想要用碉堡组成的网,把我们都装进去,缩小我们的活动空间,最后彻底消灭我们八路军部队。我要是总部首长,肯定要部署部队破网。

  王秋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总部如何选择,王秋云不敢肯定。毕竟总部站得更高,掌握更多的讯息,考虑的事情更多。怎么选择反击日军,不是王秋云这个级别的指挥员可以肯定的。

  但大致的战略还是可以猜测的。

  日军堡网一直在压缩八路军生存空间。八路军想要发展,必然要撕破这些影响八路军根据地发展的碉堡网。因为不撕破这张网,八路军的活动就受到限制。

  等日军这张网彻底把八路军困在里面,到时候日军想什么时候扫荡就什么时候扫荡,想怎么扫荡就怎么扫荡。

  “对,就是如此。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日军这样步步紧逼,直接影响我们八路军的发展。总部肯定是要部署一场反击,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而且只要总部部署一场反击,那么整个华北都会大乱。我们八路军现在有多少人。光是我们晋察翼北岳区,目前就有30多个主力团。加上各个军分区自已的部队,五六十个团都不止。加上翼中军区、翼热辽挺进军,我们晋察冀就有这么多部队。120师、129师加起来,有几十万部队。这么多部队一旦动起来,会是什么样的大动静。日军现在越来越重视扫荡我们的敌后根据地。若是总部部署一场反击,那么必然招致日军更大的报复,以及日军会调集越来越多的兵力扫荡我们的根据地。去年日军对我们晋察翼根据地进行了两次大扫荡,特别是六七月份的时候日伪军14万人对我们扫荡。以我的判断,以后日军时常都会扫荡我们晋察冀根据地。也就是说我们将会面临日伪军越来越多的扫荡。”

  1941年、1942年、1943年是八路军抗战最艰难的三年。

  特别是1942年和1943年,八路军的生存非常困难。现在进入1940年,还是八路军正在大发展的年份。但魏红军要做好准备,为未来的困难时期做好准备。

  魏红军说完,大家都是没说话。

  因为都要判断魏红军的猜测准不准确。

  “政委的这个判断,我是比较同意的。”

  王秋云开口。

  道:“这个从我们晋察冀军区的发展就可以看出来。1937年晋察冀军区刚刚成立,年未日军对我们晋察冀军区扫荡,八路围攻的时候日军也不过是两万来人。可是到了1938年,日军的扫荡规模越来越大,动不动就是三四万日军部队。去年两次大扫荡,年未虽然比不上六七月份,但日军依旧是动员,了8个联队,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加上一些守备部队,光是日军就有四万多人。还有两万多伪军部队,日伪军总共六万多人。而且这还是因为日军主要兵力去扫荡冀中军区。要是没有冀中军区,日军在年未的时候,依旧会调动十来万日伪军对我们进行扫荡。若是日军觉得我们八路军是他们必须要解决的敌人,到时候华北方面军从其他地方调几个师团,那样我们的压力会非常大。”

  听完王秋云和魏红军的话之后,大家脸色都不好看。

  察南地区是一个贫睿的地方。

  人口不多,物产也不是很多。八纵的生活其实很贫苦,吃的也不好。现在八纵部队吃的,那真是土豆吃多了放屁多。如果日军增加扫荡,会持续的打击这片根据地的物资生产,让部队和根据地百姓的生活更加艰苦。

  魏红军继续道:“所以我的意思很简单。我们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我们到时候会缺弹药,缺,粮食,其他什么药品、布匹之类的都会缺。所以我要求,从现在开始部队要储备更多的东西。储备弹,药,储备粮食,储备药品,储备布匹,反正只要是,能够储备的东西都要诸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渡过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还要加强生意,从敌占区弄回来更多的物资。部队也好,机关也好,不许有任何的浪费。物资都要进行专门管理。”

  这两年在魏红军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之下,军队也好、机关也好消耗的粮食有限每年都有大批的粮食剩余。在山中的仓库当中储备了不少粮食。

  魏红军是不会轻易动用这些储备粮食。

  不仅不会动,还会继续增加储备。只有这样部队才能够挺过1941年、1942年和1943年。

  弹药也是如此。

  魏红军准备储备弹药。

  王秋云和魏红军搭档多年,对于魏红军的判断还是很相信的。因此开口道:“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1940年的2月6日,八纵召开了抗战时期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

  史称“二六会议”。

  历史评价八纵能够挺过抗日最艰难的时候,且能够屡创佳绩,重创日军,率先进入战略反攻,和这一次会议是分不开的。甚至整个八路军部队在日军反复扫荡之下,还能够发展壮大,都跟这一次会议有关系。

  在这个会议上,魏红军再次强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接着提出“储备物资”,准备迎接“困难”的提议得到了肯定。同时决定大力支持和皇协军之间的来往,以及和他们的贸易。利用现在双方还能够做生意,购买更多的物资储备起来。

  为了和华北方面军做生意,魏红军把纵队的储备金银拿了出来。

  魏红军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但自从建立根据地开始,魏红军对于手中的钱一直是重点使用。虽然成立了后勤部门,李世平这个纵队副司令员管理后勤。但纵队缴获的那些钱,魏红军是亲自掌管。

  就算纵队缺钱的时候,只要不是太困难,魏红军都不会动用这笔钱。

  早年八纵攻破县城,还有清理那些汉奸,手中还是积累了一大笔钱。有一些金条上交给了一分区和军区,但内部还是留下来很多。

  目前魏红军手中还拥有17万银元。察南地区穷,这笔钱是魏红军这两年当“葛朗台”,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要不是魏红军管着,八纵这两年发展这么快,根本留不住钱。

  政治部和贸易部这边迅速开始和黄鹏的代表接触,想要做第一笔生意。

  纵队、地方政府在这一次会议的指导之下,都加强物资储备。

  1939年年未的冬季扫荡结束之后,晋察翼军区和日军之间暂时保持一定的平静。但八纵这边不管是军队还是根据地百姓都很忙。因为“二六会议”,让军队、根据地百姓都有很多任务。

  连续两年的开荒还不够。

  魏红军要求进一步支持百姓开荒。在税收问题上,对于新开荒的耕地,给与进一步的优惠。甚至对于百姓新开荒的耕地,军队这边借给百姓一些马和骤子。因为开荒太困难,农具都不足。

  魏红军在部署大方向,也会到下面看看具体的情况。

  在这个时候,魏红军跟一分区要的干部终于到位。杨全武虽然生气唐范不听命令,但还是答应了魏红军。通过军区,唐范的组织关系从一分区转到了12军分区。

 

 

第320章 部的使用

  “唐范同志,欢迎你来到12军分区。

  “向司令员同志报道。”

  唐范敬军礼。

  不过脸色臭臭的。

  心中的不高兴,溢于言表。他也是红小鬼,14岁就参加的红军部队。是四方面军出身的猛将,红军时期就打过很多仗。但和不少四方面军将领一样,抗战爆发之后他一直在抗大。先是学员,后来训练学员。抗大在晋察冀开办抗大二分校,唐范就来到了抗大二分校。在抗大的表现很好,训练的那些学员对他评价也很高,因此得到了抗大领导的表扬。

  但他在抗大并不开心。因为他想上前线,他想指挥部队打仗。几次跟抗大领导申请上前线,但一直没有得到批准。说白了还是因为晋察冀是115师开辟的根据地,在这里唐范这些四方面军的干部,没有任何熟识的人员。因此想要调动,想要找一个位置,并不是那么容易。军区那些重要的位置都有人选,哪里会有位置随便给唐范。但唐范不气馒,一直申请去前线,最后抗大领导才同意。

  好不容易抗大领导同意,分配到了一分区,他想要大显身手。他在抗大二分校可是听到了杨全武一分区的大名,所以他以为自己总算可以和日伪军痛痛快快的打仗。一分区可是晋察冀最强大的军分区,几乎是天天都和日伪军打仗。所以他开始是非常高兴能够去一分区。可是一分区司令员杨全武让他担任教导大队大队长,让他训练基层指挥员。

  杨全武这种安排唐范很不高兴。

  因为他在抗大天天训练学生,没想到来了一分区还要训练基层指挥员。

  他想打仗。

  看着自己其他的战友都在战场上和日军血战,自己却在后方天天培养学员。杨全武倒不是有意打压唐范,其实杨全武是真的很看重唐范的能力。所以杨全武跟唐范几次强调要基层指挥员的重要性,让他好好地训练基层指挥员。其实他明白杨全武的意思。唐范又不是傻子,杨全武强调那么多次,他,怎么可能不明白杨全武说什么。可是他就是不服气。为什么自己其他战友都去战场,自己却不能上战场。

  因此他明明知道杨全武的意思,但还是没有听从杨全武的命令。硬生生的把教导队培养成了一支主力部队。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7:04 , Processed in 0.035660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