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324 页

  王秋云抬头看了魏红军。

  魏红军很自信的道:“日军如果想要报复我们八路军,那么时间绝对不是现在。日军很多部队伤亡惨重,甚至有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日军要扫荡我们八路军根据地,怎么也应该要补充新兵,让部队恢复战斗力。没有三四个月时间,根本不可能。

  再说日军要扫荡我们八路军根据地,第一目标绝对不会是129师,应该是我们晋察冀军区。特别是冀东、热河、冀中,还有我们察哈尔,冀西等地。因为这些地区目前发展都太快,严重影响日军在华北的统治。我们和一分区的部队,现在都已经在北平周围活动,这才是最大的危险。华北方面军现在兵力严重不足,这个时候他们集中兵力扫荡129师那不就是逼着我们晋察翼军区再次发动一次破袭战。华北方面军如果集中兵力去扫荡129师,怎么阻挡我们晋察冀部队。”

  “有道理。”

  王秋云点头。

  日军不可能这么草率的对八路军根据地发动扫荡。

  而且就算是扫荡,也不会放着晋察冀部队不管,大量的部队从河北进入山西。虽然现在129师也很强大,但对于华北方面军最直接威胁的,就是晋察冀部队。

  魏红军继续道:“而且华北方面军想要扫荡129师,可以从豫北调36师团,然后从中条山前线调37师团和41师团,以及调大同的26师团、正太路的独立混成第三旅团,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光是这些部队实力已经很强,129师要反扫荡会很困难。华北方面军并不需要往山西调三个师团。所以目标只能是中条山的国军。”

  魏红军其实也比较惊。

  本来魏红军都以为这个时空中条山战役不会发生。因为八路军都这么强大了,华北方面军最大的敌人就是八路军。可是看最近华北方面军的部队调动,魏红军才发现日军真的是要发动中条山战役。

  很是意外。

  具体日军因为什么原因一定要发动中条山战役,魏红军并不清楚。但魏红军知道一点,那就是华北方面军发动中条山战役,对于八路军是非常好的事情。

  给了八路军休养生息的机会。

  “你觉得中条山能不能挡住日军?”

  “够呛。”

  魏红军摇头。

  道:“你想想,自从国军和我们的摩擦增多之后,一直在调整中条山的指挥员和部队。他们人为的把国军阵地和我们八路军根据地隔开。他们这种选择一定会给部队带来混乱。看日军现在的情况应该是要集中兵力重点打击中条山国军。如果国军不能好好地备战,那么必然是挡不住日军的。但看现在的国军,好像忘记我们的敌人是日军,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怎么对付我们身上。国军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怎么可能全力对付日军。思想上的混乱,会直接反应在战场上。”

  很多战斗的失败,其实就是指导精神出了问题,部队在思想上出现了混乱。

  新四军军部是这个问题,国军部队也是这个问题。

  重庆把主要敌人放在了八路军、新四军身上之后,自然而然的放松了对于日军的重视。而这种放,松,就会给前线的国军部队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同时带来战场上的失败。

  “我们双方虽然矛盾很多,可是中条山国军的存在,最起码还是能够吸引一些日军部队。37师团、41师团平时都和中条山国军对峙。如果让日军占领中条山,国军全都撤离中条山,以后华北方面军就可以尽全力来扫荡我们。”

  虽然王秋云对国民党是咬牙切齿,但对于这一点王秋云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中条山国军的存在,是牵制了不少日军部队的。

  如果国军和八路军在山西、河北、山东地区能够精诚团结,那么还真不怕华北方面军。在华北的国军和八路军加起来,有上百万军队。要是双方真的合作抗日,华北大部分地区都会在中国军队手中。华北方面军这点兵力,真不是国军和八路军部队的对手,岂能让华北方面军如此猬癫。

  可惜双方不仅无法精诚团结,反而是兵戎相见。

  太可惜。

  “我们还是讨论一下怎么应对日军的扫荡。”

  “只能是练兵。”

  王秋云很严肃的道:“1939年日军四个独立混成旅团扫荡我们的根据地,当时我们八纵伤亡一万六千多人,整个根据地都遭到了浩劫。如果华北方面军再次扫荡我们根据地,扫荡部队有可能超过之前的四个独立混成旅团。如果日军调动三四万部队,加上伪军五六万部队扫荡,我们八纵应付起来会非常困难。想要和这么多日军扫荡部队作战,我们只能是增加部队人数,提高部队战斗力。要不然不说我们的根据地会缩小,就是我们部队伤亡也会超过那个时候。

  华北方面军一定会报复。

  这是母庸置疑的事情。而且经过这一次的百团大战,日军的军报复扫荡肯定会更加猛烈。毕竟日军进入中国这么多年,打过那么多仗。

  除了很少的几次大会战之外,日军伤亡什么时候超过三万这么多。

  可以说八路军的百团大战,给华北方面军一次重重的一击。以日军的作战特点来看,面对这样的败仗,他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一定会给八路军猛烈的报复。

  一定要做好一切准备。

  魏红军点头,道:“是应该练兵,而且我们有时间练兵。去年的百团大战重创了华北方面军,日军好多部队的伤亡都非常大。他们想要恢复实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光是补充新兵就需要不少时间,到了部队也需要一两个月时间的磨合。现在他们又要调兵去中条山前线。不过就算是去了中条山,原来可以参加中条山战役的37师团、41师团、独立混成第三旅团、独立混成第四旅团都伤亡惨重,一时之间很难补齐。等这些部队都补齐,然后解决中条山外围的国军阵地,最后发动中条山战役,怎么也要到五六月份,甚至七八月份。这段时间当中华北方面军就算是扫荡我们的根据地,手中也没有足够的部队。所以我们有很多时间,少说也有半年的时间。只要抓住这半年多的时间,绝对可以大大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华北方面军虽然从华中方面军抽调了两个师团,又从苏北、皖北调来了21师团,但日军在河北和山西依旧是缺少部队。更重要的是缺少机动部队。

  大量的部队被牵制在了大城市,重要的交通要道,以及各地据点和碉堡当中。真正用于打仗的机动部队,华北方面军少之又少。

  华北方面军没有实力进行双线作战。

  不可能在发动中条山战役的同时,还能够同时扫荡八路军根据地。

  因此在中条山战役结束之前,华北方面军就算扫荡八路军根据地,规模也不会很大。顶多就是在根据地边缘地带,和八路军争夺地盘。因此这段时,间八纵有充足的时间整编部队。

  对于这一点魏红军是肯定的。

  听到魏红军的分析,王秋云道:“老魏,我的想法是16团、18团、25团、26团、34团、35团、37团、38团、39团、40团,全都下辖四个营,每个营四个连队,都组建十六个连队的大团。部队人数规定为3000人。这些部队在日军扫荡的时候,必须要有能力和日军独立大队硬碰硬不会失败,要击退他们,甚至最后吃掉他们。这样的话,我们在反扫荡的时候就能够占据很大的优势。”

  为了反扫荡,王秋云这段时间也没有休息。

  和副司令员兼任参谋长的徐罗民,副司令员郑伟山一直在讨论部队的整编和训练的问题。

  目前八纵下辖十个有军区番号的主力团。但这些主力团有强有弱,人数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像16团、18团一直保持3000多人的规模,多的时候部队人数甚至有3600人,是八纵战斗力最强大的部队。

  八纵成立之后的很多大仗、恶仗,16团和18团都参加过。

  34团、35团成立的时候,人数也有3000来人。但经过战斗,伤亡增加,最后保持大约2500人左右的规模。而25团、26团开始的时候只有2000人左右,属于是八纵战斗力比较弱的团。但这两支部队战斗力后来居上,人数也是直追3000人。

  其他37团、38团、39团、40团,部队人数保持在2200人左右。

  但王秋云准备把这些主力团人数增加到3000人。

  日军扫荡八路军根据地,主要是以独立大队为单位。独立大队八百人左右,一般出来扫荡的时候也就是四五百人。王秋云的想法是,八纵主力团可以和这些独立大队硬碰硬。不是伏击,不是偷袭跟他们正面交战不落下风。甚至要有实力面对面作战,可以解决一个独立大队。

  如果这样的话,八纵十个主力团就能够抵挡日军十个独立大队。也就是说八纵凭借着这十个主力团,就能够和两个独立混成旅团硬碰硬。

  一旦八纵主力团有了这样的实力,那么对于以后日军的扫荡就没有那么担忧。

  “剩下的部队当中,除了警卫团、教导队、骑兵团之外,所有团级编制的部队,一律升格为三营制,12个连队的团,人数控制在2000人到2200人。新组建的新四团、新五团、新六团,也是按照这个编制。一分区转交给我们一个一千人的教导二队,还有我们自己的教导大队,新组建三个团绰绰有余。”

 

 

第354章 积极备战2

  魏红军没有立即答应。

  而是在计算。

  计算现在的八纵根据地,能不能养活这么多兵。

  按照王秋云的想法进行整编,八纵主力部队就会超过五万人。如果加上其他一些地方部队,就如县大队、区小队之类的,那么八纵指挥的部队就超过六万人。六万人,这可不是小数目。现在山东军区那边的部队也不过是十几万人,八纵根据地和山东相比就差了很多。想要养活这么多部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目前八纵根据地的人口规模在三百万左右,其中比较稳固的根据地有两百万人。

  养活两三万人,负担不会太重。可是养活五六万人,负担立马就会变得很重。

  特别是察哈尔一带并不是富裕的地方,物产也比不上冀东和冀中那么丰厚。平时官兵吃的都是粗粮,甚至粗粮不足的时候,只能是粗粮加上一些野菜充饥。如果是在冀东、冀中地区,六万人的部队算什么。就是养活十多万部队,乃至于二十万部队都是可能的。

  当然勒紧裤腰带,也不是说养不起这些部队。

  因为八纵根据地和冀热辽挺进军的根据地是连在一起的。

  冀东最不缺少的就是粮食。

  冀东反扫荡的时候,八纵派出一两个团支援他们绰绰有余。以此来换取冀热挺进军的粮食支持,完全是可以的。只不过八纵和冀热辽挺进军的关系不是很好。

  冀热辽挺进军的领导,对八纵,或者对整个晋察北岳区的干部都是不太满意。从晋察冀北岳区干部在冀热辽挺进军的情况就知道。

  平时八纵和他们也没有多少来往。

  除了冀东之外,还有一个办法是从一分区那边想办法。

  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最富裕。

  一分区的根据地就在北平和保定中间,这些地方在河北来说算是比较富裕的。因为控制这些地区,所以一分区有钱。一分区不仅有钱,而且根据地和冀中军区连着的。所以一分区这些年很多物资都是从冀中军区购买的。

  八纵缺什么东西,完全可以和一分区那边换取。

  以八纵和一分区的关系,换点东西,甚至跟一分区求援,都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魏红军从1937年开辟盛县抗日根据地开始,非常重视粮食储备。这些年八纵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部队、后勤机关、地方政府平时事情少的时候,都吃的比较简单,节约粮食。而且还让他们自己动手开荒,省下了大量的粮食。就算某些时候八纵部队、后勤机关、地方政府会出现一些缺粮的现象。但只要不是太严重,魏红军都是不会动手中储备的粮食。因此手中还真有一大批粮食。

  部队就算有六万多人,大家省吃俭用,应该是能够坚持两年时间。

  所以魏红军点了点头。

  “可以。你想怎么安排新四团、新五团、新六团的干部?”

  “我说一下我的想法,你看看行不行。我们八纵目前依旧干部奇缺,我们找一些军政全优的干部,担任团长兼政委,先把部队建起来。缺少的干部,可以慢慢的补充进来。新四团的团长选择40团副团长兼参谋长的石满贵担任。新五团的团长交给目前教导大队的大队长兼政委的于洋。新六团的团长交给18团副团长张山。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9:14 , Processed in 0.04080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