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354 页

  “是。”

  到了这种攻坚战的时候,察北支队的短处非常明显。

  那就是攻坚能力严重不足。日军依靠手中的轻重武器,组建一个一个小块的阵地阻击察北支队。

  别看都是小阵地,里面的日军只有几十个人。但独六团和独七团想要剿灭这样的小阵地都非常不容易。

  特别是独七团。

  明明已经把日军不到一百人的部队分割包围,但就是没能够解决他们。赵军友也是发狠,组织一个连一个连的冲上去,一定要把包围圈当中的日军歼灭。

  冯木林没想到一场伏击战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但冯木林已经没有办法。战争打到了现在这个时刻,已经不允许冯木林有任何的退缩。双方都已经打红了眼。日军是拼命的想要突围,被包围的那些日军更是拼命的阻挡八路军的进攻。而察北支队这边更是如此。

  都已经包围了日军,怎么可能让日军突围。死死地挡住日军突围,同时增加对于日军阵地的冲击。独六团和独七团接到了冯木林的命令之后,把手中的预备队全都放进战场上。日军的战斗力是强悍,但在察北支队这种进攻之下伤亡也是急剧增加。

  更重要的是,日军第一中队几次突围,都没能够成功。

  突围的失败,直接打击日军士气。越来越多的日军明白,如果突围不成功,他们都要死在这里。

  抗战打了四年,特别是26师团下面的联队成建制被晋察翼一分区和傅作义晋绥军歼灭不是一次两次。

  所以13联队这边也有大量后来补充的新兵。他们可没有早些年那些日军老兵那种决死的意志。

  士气开始逐渐低落。

  但就算是这样,察北支队这边进展依旧缓慢。

  冯木林等不了了,因此直接道:“警卫连,跟我来。”

  这是目前冯木林手中最后的部队。冯木林已经没有其他兵力可以投入到战场上。

 

 

第382章 打大仗

  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在娄山关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

  有一句就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现在冯木林前面的战场就是如此,真正的残阳如血。

  这一战足足打了九个多小时。

  冯木林做了一切准备,又对日军进行了战术欺骗。关于伏击战他也做了很多方案,尽量的避免露出自己的短处。可惜战场容不得任何的侥幸,行就是行,差就是差。伏击半个小时之内歼灭日军二百多人,伏击战开头打的是相当不错。可就是剩下的五百人日军部队,而且不是聚集在一起的五百人部队,是被察北支队分割包围的日军部队。

  但就是这样的日军部队,察北支队怎么都咬不下来。

  察北支队攻坚能力不足的弱点,在这一场伏击战当中显现无疑。

  到了最后完全是靠着人命灭了日军。一波一波的冲击,一个连一个连的冲击,才啃下了日军的阵地。这还是因为日军部队新兵很多,要是两三年前那些日军老兵,察北支队是真的啃不下日军阵地。

  可是这样的结果是伤亡大的惊人。

  是察北支队成立以来伤亡最高的战斗。

  冯木林也是一名征战沙场十多年的将领,不是没见过死人。但看着战场上牺牲的战友,还是忍不住哭了起来。察北支队完全是冯木林一手发展起来的。

  独六团和独七团很多官兵,不少人都是冯木林,一手招进来,手把手教他们打仗的。但现在他们很多人都已经牺牲,还有那么多的伤员。员冯木林明白,以八纵目前的医疗水平,察北支队的战场救护水平,眼前这些伤员能有一半活下来都是老天庇佑。

  一想到这些冯木林就感觉心脏疼的厉害。

  “察西支队和察北支队这两仗打的太惨烈。

  连续两场大仗。

  察西支队和察北支队,在八纵五个支队当中,算是实力比较弱小的。但就是这样的两个支队,连续两场伏击战,歼灭日军2000人。

  对于八路军来说,或者对于目前的中国军队来说,都是值得吹捧的大胜仗。

  但王秋云和魏红军拿到了战报之后,脸色都是非常凝重。因为这两场伏击战,付出的代价太大。

  察西支队伏击独立混成第二旅团,跟着察西支队一起伏击日军的新四团、新六团完全被打残。新四团团长张山受到重伤,其他营连级干部伤亡也惨重。

  短时间之内新四团和新六团都无法参战。

  察北支队的情况更是严重。

  察北支队投入了独六团和独七团两个主力团,最终伤亡超过2000人。独六团和独七团这两个察北支队的主力团,一战元气大伤。甚至可以说整个察北支队因为这场战斗元气大伤。

  独七团团长赵军友栖牲。

  赵军友是当年三分区十大队的干部。当时纵队把十大队二营三连整体划拨给了察北支队。赵军友不仅仅是老红军出身,这几年又在察北支队功勋卓著。没想到在这场伏击战当中牺牲。

  察北支队的独六团、独七团,和新四团、新六团一样,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上战场。

  “司令员、政委,察北支队需要整训。

  徐罗民看着战报,道:“虽然察北支队缺之重武器,但此战如此惨烈,伤亡如此之大,还是和部队战斗力有关系。如果放在察南支队、平北支队,或者是察东支队,同样的武器装备之下伤亡绝对不会这么大。察北支队这种情况很明显就是部队攻坚能力出现了问题。这是缺乏足有优秀的,合格的基层干部的原因。

  “嗯,这个的确是问题。”

  王秋云点头。

  看着魏红军道:“老魏,你怎么看?”

  “是应该整训。”

  八路军部队为了提高战斗力进行整训是常有的事情。冀中军区那边时常会有部队进入阜平,在阜平进行整训,提高战斗力。等整训结束,重新回到冀中军区。

  当初冀东大暴动的时候,冀东部队后撤平西,就是为了来平西根据地整训,提高部队战斗力。等部队完成整训提高战斗力,重新回到冀东战斗。

  可惜回撤的路上,受到日伪军袭击,伤亡惨重而已。

  魏红军想了想道:“我的想法是纵队这一次的教导大队毕业生当中,抽调三分之一分配给察北支队。独六团和独七团这一次伤亡这么大,基层指挥员必然更加缺乏。

  “可以。察北支队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合格的基层干部。

  “还有一个。冯木林同志指挥作战很有办法这一次围城打援就非常出色。但他毕竟常年打游击,在训练部队攻坚能力方面有些不足。我建议派一名这方面能力强的同志去察北支队工作,提高察北支队的攻坚能力。”

  对于冯木林,魏红军还是很欣赏的。

  这一仗冯木林出色的能力是显现无疑。“围魏救赵”、“攻其必救”,伴攻集宁,伏击日军,各方面都做的很完美。但不代表冯木林没有缺点。

  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常年打游击,在打造部队攻坚上,没有多少经验。毕竟他从红军时期开始,一直到在察北支队都是游击战为主。部队正规化,部队攻坚能力上,都是有所不足。

  既然如此,当然要派人去帮助他提高这方面的问题。

  “这个想法不错。要说在这方面,除了16团和18团之外,我们八纵最出色的当属35团团长宋志远同志,37团团长曹垦同志。他们两个人在训练部队,提高部队攻坚能力上,都非常出色。还有25团团长陈祖宁同志,39团团长郭长义,40团团长蔡德宝,这几名同志在这方面也非常出色。

  王秋云把八纵的干部数了一遍。

  像肖勇实、张子华这些级别高的干部不说,剩下那些团级干部当中,论训练部队、军队正规化方面来说,宋志远和曹最出色。

  “曹如何?”

  “曹墨适合。”

  虽然曹是晋绥军出身,但能力真的很出色。

  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都非常欣赏曹翠。曹翠担任37团团长,37团也成为八纵一等一的主力团。

  “等这一次反扫荡结束,我们就任命曹墨去察北支队担任副司令员。专门负责培训察北支队基层指挥员,负责训练察北支队。

  “可以。”

  两场胜仗,但气氛却压抑。

  两场战斗下来,伤亡4000多人,四个团元气大伤失去了战斗力。不过虽然气氛压抑,但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还是正常的处理工作。因为自从抗战爆发以来,八纵的伤亡一直不小。

  这不是第一次这么大的伤亡。

  八纵当年打破日军扫荡,甚至有过伤亡一万六千人的时候。

  所以虽然很是心疼,但两个人并不是不能接受。

  慈不掌兵。

  八路军部队每时每刻都在和日军交战,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伤悲秋。

  决定了察北支队的事情之后,魏红军指了指张家口、集宁,道:“这两场仗打的察西支队和察北支队伤亡都很大,但战果也是非常辉煌。这两场战斗之后,这里的局势出现了大变化,一个完全有利于我们的变化。驻蒙军本来就缺乏兵力,两仗歼灭驻蒙军2000多人,驻蒙军情况比我们更差。先看看张家口周围,日军目前仅仅控制张家口、宣化、怀安这几个城市,兵力也只有2000人左右。其中张家口有1000人左右,怀安和宣化也就500人左右。现在他们都不敢随意出城,城外的据点和碉堡他们必然都会放弃,龟缩到这几个城市当中。这样我们八路军就能够全面掌控周围所有的乡镇和农村。再看看集宁,目前13联队的第二大队还在和察西支队作战。就算他们有一部分回到集宁,整个集宁的日军也只有1500人左右。张家口和集宁这么重要的地方,日军目前的兵力加起来还不到4000人。而我们在这个地方有察北支队和察西支队,光是主力部队就有一万多人。更不用说察南支队目前还半包围宣化,察南支队在这里有近两万人的主力部队。如果把三个支队的地方部队加起来,我们在这里拥有五万人左右的部队。可以说我们在这里占据十倍以上的绝对优势。

  八纵不间断的打击驻蒙军,导致现在驻蒙军是真正的缺兵少将。

  驻蒙军防区当中,大同以北、集宁以东地区拥有二十多个县城,300万人口。但这么广裹的地区,驻蒙军目前只有不到4000人。而相对应的八纵拥有五个支队,30多个团五万人的主力部队。如果把地方部队都加起来,那人数就更多。

  可以说强弱已经非常明显。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9:13 , Processed in 0.04094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