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457 页

  历史上伪军数量大膨胀,或者说国军部队成建制投降日军成为伪军,并不是在国军抗战最艰难的40年、41年左右。相反国军成建制投降最严重的时候,大部分都集中在42年、43年。特别是43年尤其之多。

  他们在之前没有投降,反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国军这边的形势好了很多之后大规模投降。

  这个时候国军是真的坚持不下去,所以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投降潮吗?并不是。因为这个时候航凯申的战略已经完全出现变化。

  对于常凯申来说,既然英美已经参战,那么日本战败是必然的事情。而自己真正的敌人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因为这才是跟他争夺天下的力量。

  所以这个时候的常凯申,抗日是越来越消极。

  甚至更愿意和日军合作剿灭八路军、新四军。

  自己直接动手,怎么都不好说。皖南事变之后,受到了太多的指责。但如果换一种方法,跟着汪精卫曲线救国,那么什么都是顺理成章。

  就像是孙良诚投降之前,就公开的说他们不跟重庆军作战。他们只去对付八路军、新四军部队。

  日军也同意。

  虽然孙良诚不和重庆军作战,但孙良诚部队多,战斗力不弱,而且是成建制投降。正好可以弥补日军兵力不足,有他们积极扫荡八路军根据地,对于日军来说就是帮了大忙。

  之后很多成建制投降的部队,都是这样的条件。

  他们当伪军,但不跟重庆军作战,只扫荡八路军。等到日军投降的时候,他们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国民政府任命的什么挺进军之类的部队。

  可以想想里面都是什么故事。

  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为什么国军部队一败涂地。其实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麻痹大意的思想。

  他们认为日军绝对不会再次发动大规模的战斗。

  正是这样的麻痹思想之下,下面的部队都没有任何的作战准备。

  结果日军集结了大部队南下,这些部队立马溃败。

  “这个私下跟庞炳勋交流,让他放下负担。大胆的进驻保定,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留在河北。”

 

 

第485章 左右为难的傅作义

  秋季攻势失败了,常凯申很生气。不过常凯申生气的目标不是自己手下不给力,也不是日军不给面子。常凯申生气的是,为什么八路军打的比自己好,八路军发展这么好。所以常凯申很快开始重新调整国军部署,越来越多的部队围困八路军根据地。紧接着老蒋发表了“中国之命运”这本小册子。

  这是即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之后,国民党又一次重大的政策调整。

  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商议合作抗日。七七事变之后,部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之后一段时间当中,双方合作还是很默契的。就像是忻口战役的时候,国军部队正面阻击日军,八路军频繁袭击日军后勤。在山东地区,八路军部队和于学忠部关系不错。

  可以这么说。

  1937年和1938年,在华北地区双方之间配合还是很好。合作抗日,打出了不少漂亮仗。甚至武汉会战的时候,冀中八路军破坏平汉铁路,让平汉铁路频繁中断。

  两者如果能够继续这样配合默契。

  那么华北方面军哪里能够那么狂。以国军和八路军在华北地区的兵力,只要配合好了,能很快就把华北方面军压制住。可惜进入1939年,国民党第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局面立马开始出现变化。

  抗战当中国民党第一次反攻浪潮开始。

  双方之间出现开始出现摩擦,最后是兵戎相见。一直到皖南事变,都是这一系列的延续。不过就算是有摩擦,甚至发生了皖南事变,但双方整体的合作还是继续进行。或者说大方向上,还是维持合作。

  但八路军发展太快。

  常凯申无法接受。受所以他要加大筹码。

  那就是他让陶希圣执笔写的这本“中国之命运”

  小册子。应该说老蒋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政权合法性,也是为了提高自己和国民党的威望。

  结果这本书一出来,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评。

  英美批评常凯申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一边吃着他们的,喝着他们的,一边还骂他们。而当时的精英知识分子则是批评这本书,就是学习小胡子的“我的奋斗”。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常凯申为解决延安的共产党做一些理论基础。

  这本书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刊印了一百多万册。常凯申要求所有人都必须要读。这个时候国民党那些高级将领都明白,重庆和延安之间关系要继续恶化。

  有些人高兴,有些人反对。

  高兴的是,一直想跟八路军、新四军高摩擦的那些人。一些希望抗日的将领,却不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这样会影响抗日大局。

  不过也有人现在很头疼。

  那就是在五原的傅作义。

  “他们这是把我往火上烤。”

  前段时间因为120师师长的邀请,傅作义和贺老总见了一面。

  大家其实也没谈什么。

  以前双方合作默契的时候,这种见面很多。这一次双方见面,只是划分一下地盘。因为之前双方部队也开始出现一些矛盾。所以这一次重新划分双方的防区,是希望双方都克制一下。双方划分地盘成功之后,就不要互相搞摩擦。

  简简单单事情。

  但八路军那边的根据地报纸,对于傅作义是一阵吹捧。说他在绥远建设的多么多么好,抗日是多么多么的坚决。甚至认为傅作义一个人能比整个晋绥军。

  暗暗的贬低了一下阎锡山。

  然后连篇累读的在报纸上分析贺老总和傅作义见面的意义。

  本来这也没什么。

  八路军一直和傅作义关系好,吹捧傅作义是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前几年傅作义在绥远屡打胜仗,八路军报纸对他的赞扬一直不少。

  但这一次不一样。

  气氛就不一样。

  重庆那边对于八路军是动了真格。虽然双方还没有真正大打出手,但要打仗的气息很浓郁。这个时候自己被八路军报纸这么赞扬,让重庆看到了,让阎锡山看到了,他们会怎么想。

  该死的。

  “司令,你要是担心那就好办。我带着101师,去端了大青山支队的老巢。这样重庆和阎长官就不会怀疑你通共。”

  郭景云大大例的说话。

  他是视远在重庆的老蒋,还有过河的阎锡,山。他们在绥远拼死拼活,几次打的部队伤亡惨重。他们天天在后方吹牛,不许这个不许那个。

  你们在后方吹牛,有本事你们来绥远这边和日伪军打几仗试试。

  郭景云对于延安没有什么好感。

  但最起码在绥远这块地方上,和他们联合打鬼子,从军事上是非常好的事情。天天扯反共,都去反共,谁去打小日本。明明小日本就在旁边,不去打小日本,反而让小日本看笑话。

  不过他是傅作义的老部下。

  傅作义从1939年开始,就一直受到重庆和阎锡山的批评,认为他跟八路军走的太近。所以傅作义部开始疏远八路军,百团大战之后双方之间已经很少来往。

  这一次见面,也只是普通的见面,再次划分彼此防区而已。

  如果连这个都无法接受,那真他娘的扯淡。

  “你个郭麻子,这是能随便说的吗。自从八路军攻克集宁,绥远地区的八路军实力大涨。我们的主力都在五原,你想怎么去攻打大青山支队的老巢。”

  董启武批评郭景云。

  然后道:“再说,明明包头还有小鬼子。我们不去打小鬼子,难道要和八路军火并。这要是打起来,不是让小鬼子看我们笑话。”

  “我也就是说说。”

  傅作义部的这些嫡系将领,都跟傅作义一起抗战多年。

  甚至早在长城抗战的时候,他们就跟日本人打过仗。后来日本人在绥远扶持汉奸政府,被傅作义部打的丢盔弃甲。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傅作义部更是威名赫赫。

  他们不管内心是不是反共,在抗日问题上都是很坚决的。

  傅作义点头。

  道:“现在我们的敌人是小日本。不管我们和八路军之间矛盾多大,在解决小日本之前不应该兵戎相见。这样最高兴的只有小日本。现在绥远局势有利于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和八路军火并,会让小日本喘口气。所以你们都不许和八路军发生军事冲突。”

  “可是现在怎么办?老蒋和阎长官老早就看我们司令不顺眼,动不动就说我们通共。现在看老蒋的意思,是要跟八路军、新四军好好的干一架。他们会不会给司令员加罪名?”

  他们都是傅作义的嫡系。

  傅作义不好,他们也不会好。

  傅作义叹口气。

  该死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23:01 , Processed in 0.045721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