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我在晋察冀1-783排版 - 第 514 页

  中国的工业发展,历史上是苏联手把手教的。

  什么是手把手教发展工业,那就是把工业发展的顺序,工厂设立的地点,以及工业计划的确定,乃至于工厂的建造,都是苏联一个一个的告诉中国怎么做的。为了这个苏联派来了大量的工业干部帮忙制定工业计划,同时派来了大量的工厂技术人员,帮助帮中国建立工厂。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

  虽然这个过程当中中国付出了很多。但也让中国的那些干部迅速的学会什么是工业,怎么建立工业。包括下面的干部学会怎么建立工厂。这些东西几十年后大家看起来好像啥也不是。但对于没有任何工业经验,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这些东西是钱根本买不来的。如果自己慢慢去摸索,这方面的,经验不知道需要多少年才能够学会。可能光是摸索这些东西,就需要二三十年时间。

  但有了苏联的支持之后,新中国在这方面是大大缩短了时间。

  当然因为中苏关系的变化,所以苏联教到一半,双方就翻脸。

  中国工业化之后出现的很多问题,和这个是分不开的。说白了就是大家都不懂怎么建设工业,苏联又教到一半就走了。不少工厂上马缺乏科学决策,更多的是靠着一股气上马。

  浪费了钱,浪费了人力,最后还做的不好。

  走了不少弯路。

  但中国的工业化更多的问题是,下面一线负责工业的干部,他们更不懂工业。但他们资历深,是老干部、老党员,是打天下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你总不能让他们这些人都滚蛋。

  这完全是不具备操作的可能性。

  打天下的功臣,你要是不给他们安排好了,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事情。可是这些打下新中国的功臣,他们的能力在工业化上是真的不足的。

  这就出现一个很大的矛盾。

  新中国是肯定要发展工业的。但那些工业领域的领导,没有几个是真正懂得工业化是什么东西。

  一线领导更是不懂工业化的问题。

  中央制定计划,要发展某些工业。但下面具体操作的领导,他们对于工业不熟悉。为了完成中央的命令,就乱决定,最后失败。

  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国的工业化岂能不走弯路。

  “各位首长,我认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学习。要让我们的干部,不管他是军队干部还是地方干部,平时都要积极的学习。学习什么是工业,学习世界各国的工业发展历史。就算我们的干部无法成为技术干部,但最起码要懂得啥是工业,从大方向上,从更高的高度认识工业。不能等革命胜利了,我们的干部再去学习什么是工业。如果这样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因为革命胜利之后,我们就要投入工业建设上。所以必须要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干部学习工业知识。只有从现在开始学习,等以后我们的革命胜利,让他们负责工业发展的时候,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学习,学习。这个说得好啊,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的干部就需要一直学习,才能够不落后。”

  主席连连点头。

  今天见魏红军,主席本来只是想见见这个后起之秀。毕竟八纵创造了八路军的传奇,魏红军在八纵实行的一些政策,很多甚至在整个八路军系统推广。

  而且效果非常好。

  主席喜欢魏红军这种有能力的政工干部。

  但今天一见,就更加喜欢。

  因为魏红军的思维,已经并不局限在军队当中。已经开始考虑更高层的问题。

  “主席,八纵之前就已经在察南干部学校这么实行。每一个来察南干部学校学习的干部,都要开设一门工业课。我也去听过课,主要是讲解什么是工业,把世界工业发展历史给大家讲讲。讲的的确是很好,最主要的是通俗易懂。甚至把工业的层次感都讲了出来。只要认真听课,基本上就能够弄懂世界工业的发展史,能够大致上明白什么叫工业。

  虽然没有讲解什么工业技术方面的东西,但听完这些课就不会成为工业的外行。”

  聂帅立马跟主席汇报。

  主席很惊。

  今天魏红军带给主席的意外很多。当然主席是很高兴的。毕竟八路军出来了这样一个好学,而且如此有战略眼光的干部,怎么都是好事情。

  主席抬头问魏红军道:“学生多吗?”

  “开始是强制性,很多干部也有怨言。认为现在是打仗的时候,打仗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现在根据地主要是做农村工业,学习工业有些本未倒置。不过我认为就算我们以后做农村工作,也必须要懂得工业。因为未来的农业发展,肯定是离不开工业的支持。所以我和察南干部学校商量之后,规定如果工业课不及格的,不给他们毕业证。所以他们虽然有怨言,但还是老老实实的上课。不过很多干部听了课之后,却开始喜欢这门课。因为很多干部第一次知道工业的问题,也明白工业的重要性。

  更明白工业和农业也是想相辅相成的。

  “魏红军同志,你也去听了?”

  “是。”

  “那你给我们说说你的体会。”

  “如果说最大的体会就是,我们中国一定要发展工业。以前只是有模糊的概念,只知道有了工业我们就能够有大炮飞机,打仗就不会这么窝囊。而且听说有了化肥,我们种地产量就会增加。至于其他的,并不是很清楚。可是听过课之后,我才更加确定,工业化关系到方方面面。如果我国要强大,我们的老百姓生活要好起来,就必须要发展工业。”

  “继续说下去。”

  主席很感兴趣。

  工业的问题是中央领导一直考虑的事情。

  但还是那句话。

  中国的工业基础太差,工业人才太少。中央领导对于工业的了解也是非常片面。甚至很多干部心目当中,工业就是建立工厂。

  他们没有对于工业化的全面认识。

  魏红军继续道:“不过我总觉得我们一些干部习惯了精打细算,缺乏工业化的大气魄。”

  “呵呵。看看这个小娃娃。”

  主席他们都是哈哈大笑。

  主席道:“说说,怎么缺乏工业化的大气魄。”

  “我们听隋十二同志讲课之后,也会一起讨论工业的问题。有一次我们谈到了关于钢铁工业的问题。当时我们一位干部以前是工人出身,他当时就提出了一个方法。他表示以前很多地方都是土法炼钢,竖起高炉就能够炼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我仔细听了之后,觉得这是炼钢的好办法,所以把这些都写在本子上。后来我跟几位从国外回来的技术人员谈过这个问题。经过他们的讲解我才明白,钢铁也是分很多种的。现代工业需要的钢铁,都是有自身的标准。而土法炼钢的钢铁,质量很差,作为农具也只是一般般。现代化钢铁工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和以前的土法炼钢有很大的差别。现代工业需要的钢铁,土法炼钢是根本练不出来的。

  土法炼钢的钢铁,因为质量差,很多地方都是用不上的。但我们很多干部当时却非常认同这个方法。

  认为土法炼钢可以动员更多的百姓,迅速的提高我国的钢铁产量。我之前也是赞同他们的想法,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迅速提高我国钢铁产量的办法。不过现在我认为,我们的干部需要更多的学习。思维有改变,要从现代工业的角度看问题。如果他们的思维不能改变,只是停留在土法炼钢的情况。那么以后新中国成立,发展钢铁工业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大规模的土法炼钢。在他们看来这是为国家的钢铁工业做贡献,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我国钢铁数据。但如果炼出来的钢铁质量不好,不要说我们的军工业,就是像铁路、机器,桥梁这些需要钢铁的地方都用不上。这样土法炼钢的钢铁,除了让我们在数据上好看之外,对于我国的钢铁工业发展没有任何的用处。这样不仅对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没有好处,反而会浪费国家的资金。浪费人力物力,炼出来一堆用不上的东西,对于我国的钢铁工业甚至对于我国的工业都会产生很大的破坏。可是我们能怪我们的干部吗?他们也都是好意。所以必须要让我们的干部拥有现代工业思维,让他们明白现代技术,明白工业是有标准的。”

  伍豪忍不住道:“看看,魏红军同志不仅仅是军队政工干部。现在这都已经慢慢的要成为工业干部。不过说的倒是有道理。民间的土法炼钢,是以前没有技术的时候做的事情。土法炼钢也就能用在农具上。其他方面估计是用不上的。我们的干部的确是应该要懂得现代技术上的工业发展。

  对于魏红军说的土法炼钢,大家都是知道的。

  如果不是魏红军说,其实几位中央领导也没觉得土法炼钢有什么不好。毕竟以往都是土法炼钢甚至延安这边的延长油田,很多都是用了土法。

  但经过魏红军这么一说,大家都是一惊。

  土法炼钢,练出来废钢,质量差的钢铁,真的是对于中国钢铁工业的破坏。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那就是要教育我们的干部。

  “现代工业思维?这个提法倒是很有意思。”

  主席看中的是魏红军说的工业思维。

  道:“自从热兵器发展起来之后,我们的作战思维就要从冷兵器转变为热兵器。如果这个思维无法转变过来,那么就会被现代战争淘汰。工业思维,以后我们要发展工业,我们的干部必须要具备现代工业思维。如果一直停留在小农经济的思维当中,是不可能发展工业的。就像是魏红军同志说的那样,我们要发展钢铁工业,就要用现代技术发展的钢铁工业。而不是停留在以往土法炼钢时候的钢铁工业层次上。

  说到这里,主席突然道:“八纵之前的做法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们这些人也都是土包子,哪里真正知道啥是工业。我看我们在延安也应该要有这样的课程。不仅我们的干部要去学习,我们这些人也应该听听课。多了解一下世界工业的发展历史,多了解工业化,也让我们的思维进入工业思维。”

 

 

第543章 法律问题

  “你继续说。还发现了一些什么问题。

  主席和几位领导谈了关于工业的问题。

  魏红军关于工业的一番话,让主席一瞬间想了很多东西。中央领导早就判断中国要发展只能是走工业化道路,但如何发展工业,中央领导有自己的看法,但都是不成熟。毕竟中央领导也不是学习工业出身,就算是学习工业出身。简单的工业知识和一个大国的工业化又是有很多不同。

  现在魏红军是从另外的角度谈了关于工业的问题。特别是提出了工业思维,要求干部用工业思维考虑问题。想要用工业思维考虑问题,干部就要对工业有一定的了解才可以。和几位领导交流了一番意见之后,主席再次看向了魏红军。魏红军继续道:“主席,还有一个问题,我认为也是比较严重的。”

  “说说。”

  主席对于魏红军越来越欣赏。

  主要是因为魏红军说的问题,其他军区,其他根据地都有。应该说魏红军说的很多都是很平常,现实当中很普遍的东西,很多干部都是见怪不怪。

  但魏红军恰恰就能够从这些事情当中看出问题,还能够从理论角度分析问题。就像是魏红军从普通战士的身边故事开始分析,总结出“诉苦运动”这样一套新式整军一样。能发现问题,能解决问题。

  这是主席最喜欢的。

  主席最看重调查研究。从主席还是学生时代,还没有走出社会的时候开始就是如此。后来参加革命之后更是如此。就像是著名的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主席都是亲自去挖煤,和煤矿工人成为朋友朋,了解他们的情况。正因为有了这样扎实的工作基础,才有了后来轰动全国的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的成功。

  还有大革命时代,没有留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是回到了湖南。走访了湖南农村之后,才写出了那篇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

  留苏派来到苏区之后,为了反对他们的主张,主席写出了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那句著名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以说是奠定了党的工作作风。

  但不是说所有的调查主席都是满意的。

  因为某些人调查,都是走过场。或者是看到了问题,也没有发现问题。又或者发现了问题,但不清楚问题的根源,无法从理论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魏红军却有一个可以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眼光。

  这是主席最喜欢的。

  有问题不怕。“矛盾论”当中,就有很明确的论述。这个世界就是充满了矛盾,人类社会的活动就是解决一个矛盾又一个矛盾的过程。

  能够发现矛盾,解决矛盾,那就是好事情。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7:10 , Processed in 0.05757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